正文

雌風篇 (2)百年傳奇的"第一夫人"--宋美齡

(2016-11-18 09:49:56) 下一個

              百年傳奇的"第一夫人"--宋美齡                                                                                                             

 宋美齡,乃是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夫人。她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也是最活躍、最神秘的女性。她美麗,她智慧,她迷人,富有魅力,是鮮活的的偶像和讓人著迷的人物。她華麗的過去是不能夠磨滅的濃重的曆史。無論什麽時候,隻要一有機會,她的生命仍然會在旁觀人的豔美中開出絢麗奪目的花:靈秀的風姿,溫馨的神韻,旖麗的旗袍,一流的口才,出色的交際頭腦,迷人大方的個性,還有讓人望塵莫及的驕傲。

                                    幼 學 之 年, 負 笈於 美

     宋美齡1897年3月5日出生於大清上海浦東川沙鎮蘭芬堂七十四弄一號。父宋嘉澍,廣東文昌縣人,曾任美國南監理事會(今衛理公會)牧師,經營出版業致富;母倪桂珍,出身上海名門望族。兄妹六人,其排行第四,大姐藹齡,二姐慶齡,兄子文,弟子良、子安。  宋美齡自幼聰穎過人,年方十歲便離別雙親,背井離鄉,毅然隨二姐慶齡越洋渡海、迢迢萬裏赴美讀書,曆盡艱難險阻,飽受折磨苦辛,始終不折不撓,剛強卓立,意誌愈厲,心胸愈高,一氣攻讀十餘載,遂成奇器。可謂"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矣!

        至美,初入新澤西州薩米特鎮皮德蒙學校補習英語,未幾即擢升莽治亞梅肯市威斯裏安女子學院就讀,三年即全部完成中學學業,以優異成績升入馬薩諸塞州威爾斯利學院文學院,主攻西方文學和社會學,博覽群書,思辨邃密,卓爾不群,於畢業答辯中以觀點新穎、持論恢弘、邏輯縝密、辯駁犀利,博得評委和學院師生高度的讚賞。無論中學,還是大學,她都以特異的神采、風度、氣質以及驚人的勤奮、追求和剛毅的性格,受到師生普遍的讚揚和愛戴,當時大家親昵地稱她"A Goldfish is Swimming in The Water"(遨遊的小金魚),或"A Swan is flying in The Sky"(飛翔的天鵝)等;這些稱號廣泛地流傳,甚至成為眾人豔羨的談資。          

1917年仲夏,宋美齡結束了留美的學業,告別仍在哈佛大學深造的第一個戀人劉紀文,帶著全新的理念回到半西化的上海灘。她一心奉獻社會,1918初春,奉父喪剛畢,即到基督教女青年會任職;翌年,肩負上海參議院下設上海兒童勞工工委會執行秘書,奔波勞頓,不憚辛苦。她熱衷於社交,憑著無與倫比的才華,沁人肺腑的言談,楚楚動人的儀表,很快成了大上海交際場上闊佬、名流們傾注青睞的崢嶸頭角。然而,人們隻景慕他那仿佛全盤西化的儀態、談吐、風度,為她的開朗、灑脫而著迷,卻不知她恪守謹遵中華民族的道德規範,並且自歸國之日起,即潛心研討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精髓,為她在中華大地上譜寫絢麗篇章拓寬了道路。                                                                                                                                    她是中、西文化陶冶而和諧造就的優美女性的典型。

                    "中(正)美(齡)合作",鳳  凰 於 飛 

       1922年12月8日,宋子文為慶賀二姐慶齡與孫中山結婚六周年紀念日,於莫裏哀路孫先生公寓舉辦了別開生麵的晚會,邀請了國民黨中的要人,粉碎陳炯明叛變的首功之人蔣中正(字介石)自在其列。舞會中,蔣介石特邀美齡跳舞,表現十分謙恭、溫順,給蓓蕾綻放,激情滿懷、涉世未久的宋美齡留下"溫文爾雅"的良好印像;況且,美齡看他氣宇非凡,料想其必成大器,心甚向慕,遂頗鍾情於他。不道卻遭二姐慶齡訓斥道:"糾糾武夫罷了,能有什麽作為!何況,拋棄已有二子的原配夫人,娶了現在的兩房姨太太,據說叫陳潔如、姚冶誠,都是廣州出了名的美女。這種人喜新厭舊、見異思遷,根本不值得理睬。“倪老太太也嫌他年紀近四十歲,偏大,又是佛教徒,同自己一家人信奉的基督耶穌格格不入,遂擱置不提。

     不道蔣介石卻窮追不舍, 他完全為宋美齡一身西洋氣息、煥發出的驚人魅力和芳香所傾倒,決心不惜一切代價,必要娶她為妻。他依照宋母的要求,與原配夫人毛福梅辦理了正式離婚手續,又休棄了寵愛的兩個小妾,並決定放棄自幼隨母敬奉的佛祖而改信基督。    1927年,蔣介石身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率軍北伐,入據上海,於12月1日與渴慕已久的宋女士結伉儷之歡。一依宋母安排:先於西摩路宋宅舉行西式婚禮,爾後在戈登路大華飯店由名士蔡元培先生行證婚儀式。規模之大,形式之隆重,怕是空前絕後。其時,車水馬龍,人如潮湧;商埠歇業,報界火並;鎂光燈頻閃,喝彩聲四傳;轟轟烈烈,幾乎鬧翻了大上海灘。以故,上海流行諧諺道:"(蔣)中(正)(宋)美(齡)合作,萬民謔嘬。誰人景福,世道‘西摩’。“(1)從此,宋美齡成了蔣介石的"主心骨"和"頂梁柱"。                                                                                                                       自1932年被任命為中國航空委員會秘書長,宋美齡就致力空軍建設,從組建空軍隊伍、采購飛機、聘請技師和顧問,她都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兢兢業業,充分發揮了天生的外交才華,使各事項進展順利,中國空軍很快初具規模了。她又撥冗任煩,苦心研討航空理論和飛機設計,殫精竭慮,推進空軍現代化進程;迨至37年初,即組建起了有較強戰鬥力的"飛虎隊",其功勞可謂卓著矣!她誠然是名義上的中國空軍司令,故曆來稱她為"中國空軍之母"。                                                             

     [雙十二事變]時,宋美齡正在上海治病,聞訊,馳赴南京,同各界政要商議解救蔣委員長良策,她力主和平解決爭端,反複闡明動用武力之嚴重危害,要求各方要“檢束與忍耐,勿使和平絕望”。她那遠見卓識的明斷,娓娓動聽的雄辯,威而不怒的嚴正,讓各派係折服,盡斂凶焰,唯其馬首是瞻。綏靖了後方,即偕兄同赴西安,與事變元凶張學良、楊虎城以及共產黨代表號稱唇槍舌劍的周恩來折衝樽俎,她機靈、明敏,善於應對;又熱忱、坦誠,忠懇地表明“捐棄前嫌,團結禦侮,共赴國難”的願望與決心,拳拳之情,溢於言表,於是深得張、楊、周諸人的嘉許和信任,他們也盡釋仇怨與憤恨,以大局為重,握手言歡,迎合國人的籲請,遂達成“協議”,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形成攜手抗戰的新局麵。按"協議"釋放了蔣介石,並於聖誕節前張學良親自送蔣氏夫婦回京。盡管蔣介石背信棄義,扣押了張學良,而美齡女士信義昭彰,為救護張學良數十年一直不懈努力,直至獲釋,可謂"一諾不渝"的女中君子。因此,八0年張學良赴美之際,特向夫人敬獻數首詩,表達感佩終生的情懷,錄其二首於下:

                                                其       一                                                                                                                                                                       背信棄義尋常見,忠肝義膽何處覓?

                             須眉抱慚應蹈海,紅顏丹心照天地。

                                                其       二

                             風吹波輪逾萬裏,歲月不衰長記憶。

                             音容笑貌駐春色,滄桑老翁頌福祉。

        且說[蘆溝橋事變]後,國家民族處於危亡之中,宋女士同億萬同胞一道投入了保家衛國的抗戰熱潮,她也夙興夜寐、宵衣旰食,每日操持著向全世界進行英語廣播,宣傳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戰中湧現出的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她那一口流利動聽的英語,加之情感充沛、聲情並茂,感動著環球千千萬萬熱愛和平的人們。她還發動各界有生力量,組織婦女工廠和戰時學校,以“新生活運動(2)促進總會婦女工作指導委員會”為全國婦女運動最高指導機關,領導後方婦女界積極支援前線抗戰,在艱難的八年抗戰中做出了勸募、慰勞等各方麵極大的貢獻。淞滬激戰時,宋美齡親率支援物質車隊赴前線慰問,途遭敵機轟炸受傷,折斷肋骨數根。傷未愈即強起工作,四處奔波,忘我獻身之精神,大有“鞫躬盡瘁,死而後已”之概。難怪,美國<<時代周刊>>38年第一期特選蔣、宋夫婦二人作封麵人物,並注明選二人為1937年[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緣由:“1937年,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國家是中國。在陸地,在海洋,在天空,中國人同入侵的日本人展開了殊死搏鬥,尤其是在上海,中國軍隊連續十三周阻止了日本人的前進。在這個關鍵時刻,領導這個國家的是一位最能幹的領導人蔣中正和他傑出的夫人宋美齡。”又說:“他是鹽商之子,她是<<聖經>>推銷員之女。在西方沒有任何一個婦女像蔣夫人在中國那樣擁有崇高的地位。她和她的丈夫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裏,躍升為古老的中國人民的道德與實質領袖,這項成就已涵蓋了一頁偉大的曆史篇章。”                 

     時至1943年,中、日鏖戰愈激烈,為了爭取美國對中國艱難的抗戰更多的支持和同情,宋美齡作為特使於2月前往美國訪問,深受總統羅斯福及其夫人埃莉諾的歡迎,他們以貴賓禮儀將其迎進白宮居住。她儀態優美,風度高雅,言談適當,舉止得體,博得羅斯福夫婦及政要們一致稱讚、嘉許,遂於2月18日被邀在國會發表演說。她是中國唯一登上美國國會講台的人;就舉世來說,她僅居荷蘭女王之後,然她獲得的殊榮卻是空前的。她優美、高雅、感人的楚楚的音容,飽含正義、悲壯的聲情,激蕩著每個人的心,不時爆發起熱烈的掌聲;熱浪翻湧,層層迭起。迨夫人講到,經過五年半的浴血奮戰,中國人民堅信:“與其忍辱接受可恥的失敗,不如光榮地英勇去搏鬥,從危亡中爭取利!”整個大廈像受到颶風襲擊一樣激蕩起來,議員們全體起立,鼓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經久不息,夾雜著崇敬的歡呼,大廳完全沸騰了。隨後,報刊連篇累牘地報道、宣揚她在國會演講時的風采、才華和引起的哄動效應,以及她激動人心的諸多事跡,並登載她嫵媚可愛的大幅豔照。<<時代周刊>>也再次以夫人為封麵人物,題刊是"A FLOWER  MADE  OF  STEE"(鋼鐵塑成的花朵)--“蔣夫人--她和中國懂得何謂堅忍。”於是各地群眾風起雲湧般集會,熱烈議論、歡呼,群情激昂地聲援宋美齡;各州也都紛紛發函電邀請她前往演說。一時,像驟然刮起了一陣強勁旋風,把遼闊的美國十三州都卷入了"宋美齡熱"。期間,夫人不僅出色地圓滿完成了使命,贏得了美國政府大力的支援和巨額貸款,而且於各地募集到龐大的軍費,為抗日戰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同年十一月,應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邱吉爾的邀請,宋美齡隨同蔣介石到埃及開羅參加三國首腦會議,磋商對日最後作戰及勝利後各項重大問體的妥善處置。宋美齡雖名義上為蔣介石隨身秘書與英文翻譯,實則是蔣的"主心骨",為其籌劃主張、對策,完全維護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其功載之史冊,難以磨滅。她慎思明辨,反應敏捷,應對裕如,優柔從容地斡旋於兩位手握天下權柄、縱橫捭闔、陰賊老辣的政治巨頭之間,遊刃有餘,不得不使驕橫一世、睥睨中國的邱吉爾佩服的五體投地,說:"這位中國女人可不是弱者!--我一生唯一景慕的女人。"羅斯福也極愛慕說:"我對蔣先生印象十分模糊。現在想想,我對蔣的認識,幾乎全部是通過他的夫人。"故時人稱這三國會議為"四巨頭之會"。

      蔣介石曾感慨頗深地說:"夫人的能力,抵得上20個陸軍師。"

      當時也有人寫詩讚頌夫人:

                  華蓋照紫微,金聲傳帝庭;玉女霓裳舞,天地一為驚

     其時,夫人已屆中年,到了人生的頂峰;她同國民黨一樣,隨著抗日戰爭勝利到來,命運開始跌向低穀。

                                      含 飴 弄 孫,潛心靈修

                                                                                                                            1949年大陸沉淪,國府播遷於荒島,霜鬢風鬟的宋美齡並未悲觀、沮喪消沉,仍一如既往風發揚厲,懷著臥薪嚐膽之誌,披星戴月,宵衣旰食,無怨無悔地協助丈夫規劃光複大計。她力圖除舊布新,改玄更張,倡導刷新軍隊編製,強化思想建設,以"複國雪恥"為觀念;推動政治、經濟改革,開發固步自封、荒涼的台灣島,使之迅速崛起。她既經常親往海疆各地勞軍,又大力策劃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榮軍院]、[華興育幼院]、[振興複健醫學中心]等社會福利機構,弘揚精誠團結、相互關懷、樂於奉獻的社會風尚,涵養民氣、民力,為複國張本。她對某些人狂妄的“台獨”主張深惡痛絕,認為是企圖分裂中華民族。所以,1970年[聯合國]行將接納大陸共產黨中國,作出"兩個中國"安排的決議,夫人在當局最高會議上義憤填膺的表示“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贏得與會袞袞諸公多數讚同,會議遂決定以退出[聯合國]表示強烈抗議。這事甚得台灣有識之士的嘉許,無不稱道“蔣夫人一言定江山”。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以89歲高齡病逝,全台舉哀。夫人悲慟欲絕,寢食俱廢。蔣經國、蔣緯國弟兄甚是恐慌,二人長跪榻前侍奉,苦苦勸慰;數日,方勉強咽下幾匙蓮籽羹,弟兄二人才稍稍寬心。他們對這位繼母極是敬重,不隻是因她對父親的事業竭誠襄讚,居功甚偉;還因她心地慈善,她雖沒生育,卻對孫子輩付出了最大的愛,視孝勇、孝武、孝章等幾個孩子都如心肝寶貝、掌上明珠;孩子們對她老人家也極其恭敬、孝順。她雖年近八旬,仍是蔣家的“管家”、蔣家的“福星”。她的健康長壽,是蔣家人人所祈禱、所企盼。當時,大家想讓她早日擺脫憂傷,勸她赴美探望大姐藹齡與兄長子文家小,可她總憂心忡忡欷噓說:“經兒身體不好,又要操勞國事,我能放心得下嗎?”說著每每潸然淚下。

     1986年,蔣介石百歲冥誕剛過,蔣經國因悲傷過度,溘然病逝;不幾年間,兒子緯國、孫子孝勇、孝武也都病故,年邁的宋美齡心中再也裝不下更多的傷痛和悲哀了,她毅然遠涉重洋、再到少年時代極其向往、渴慕的民主、自由之邦--美國,期望晚年沐浴在溫馨、祥和的陽光裏。她定居於大西洋海濱紐約市的長島蝗蟲穀,生活恬淡,除了偶爾驅車到曼哈頓參觀畫廊和藝術館,深居簡出,不問世事,拒絕交往,清心寡欲,潛心靈修。她本是虔誠的基督徒,每日清早必作晨禱, 晚間讀<<聖經>>;星期天為主日,必前往教堂作禮拜,感念天父無盡恩德,祈禱基督早日降臨救贖世人。虔敬的宗教生活,至誠、崇高的信仰,淨化了她的靈魂,充實了她的精神,升華了她的思想境界,使她從縹緲中看到了永恒歸真之路。她仿佛愈活愈年輕,精力愈充沛,興趣愈廣泛,智能愈高強,生命愈飽滿。她繪畫,每有神來之筆,出神入化,自然天成,令諸多國畫名家瞠目結舌,羞慚無地;雅興既來,揮毫疾書,遒勁剛利,上追衛、王;龍飛鳳舞,下逮張草;雖不傳世,亦為閨中珍寶。有時隨心所欲,撫弄琴弦,或鏗鏘,或悠揚,急促舒緩,一如天籟;沉吟輕歌,嘻戲俯仰,極盡陶情逸性之娛樂。她會尋歡作樂,有豐富多彩的藝術才能,雖多年孀居亦無淒苦。

      她心廣體胖,以喜樂、恩慈為懷,每逢節慶日,必呼招在美的孫子蔣孝剛,孫女蔣孝章舉家團聚,且邀請孔、宋家族男女赴宴。她看著長幼濟濟一堂,歡聲笑語,親切融洽,總是容光煥發,笑顏滿麵,開懷暢飲,樂陶陶地盡情說笑。有時,把重孫輩的孩子們招攏到身邊,說笑話、講故事,唱歌跳舞,甚至帶著他們到花園做遊戲、捉迷藏。看著孩子們歡蹦亂跳,她也忘情地手舞足蹈,歡叫跑跳,確如返老還童一般。凡是打牌贏了錢,她必盡數散發給孩子們,有時還要另掏腰包,以博孩子們歡笑喜悅。她那喜愛孩子的濃厚情感,至老也毫無衰減。                                                                         

     1995年,時值美國慶祝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五十周年,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鮑伯。杜爾與參議員西蒙分別代表共和黨和民主黨邀請宋美齡出席國會特意為她舉辦的盛大致敬會,以表彰二戰期間她的卓越功績及對中美關係做出的傑出貢獻。她已屆百歲高齡,下飛機卻不要人攙扶;在國會作演講,口齒清晰,聲音宏亮,思維縝密。有資深記者評論道:"我覺得她的聲調和咬字比撒切爾夫人(3)還要好!"當時,與會者無不讚歎,驚訝夫人的健康遠遠超過了實際年齡,不約而同尊稱她"老壽星"。

    人生逾百能有幾?夫人享年106歲, 方於2003年10月24日深夜睡夢中仙逝,無疾而終。台灣當時民進黨執政,驚悉噩耗,即發唁電致哀並與褒獎:“故總統蔣中正夫人宋女士,資賦穎秀,維四嶽之通靈;才慧雙修,隨百花而誕降。早歲負笈遊美卒業麻州衛斯理女子學院,學貫中西,超群拔萃;相夫弼政,瀝膽披肝。曆經開國、靖難、剿共、抗戰、戡亂等諸役,以西安事變,蹈危履險、深入虎穴,厥績至偉。抗日戰爭期間,周旋壇坫,應邀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演講,蜚聲海甸,鞏固中美邦誼,終至勝利。出席開羅會議,確保我國領土完整,盛譽揚輝,貢獻至巨。為我國空軍建軍,展布新猷;創辦華興育幼院,施愛遺骨;成立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恢弘婦權;籌設振興複健醫學中心,澤惠群民。綜其生平,跨曆三世紀,惠愛在朝野。簡冊留芬,允垂世範。上壽歸真,殊深軫悼,應予明令褒揚,以示政府崇念懿德之至意,並敬送國旗覆棺。"

      其間,全台灣舉行大規模追悼會,萬民垂涕致哀。各地的中華婦聯會、育幼院等機構紛紛設靈堂,以夫人平生所喜愛的儀式:雪白花海,灰白色的地毯,伴隨著悠揚的聖樂--老友、部屬、還有成群的孩子,懷著無比的悲痛向她靈位鞠躬致哀,恭送她走上天國之路。

     注:(1)世道'西摩':言蔣、宋成婚,宋家得勢。'西摩'指宋家所居西摩路。

            (2)新生活運動:1932年起,蔣氏夫婦在全國提倡公共文明道德,涉及內容廣泛,如語言文明,不說髒話;生活儉樸,不喝茶水,隻飲白開水;講究衛生,不隨地吐痰、扔果皮,等等, 時謂"新生活運動"。

             (3)撒切爾夫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出任英國首相,政績卓著,頗享盛譽,是20世紀末21世紀初風雲人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Wiserman 回複 悄悄話 宋美齡的中華民族情節太淡薄,
她眼光狹小近視,沒有為中國的統一大業著想,。。。
她的親情也被黨國所迷惑,她的二姐宋慶齡去世時,她都不敢說一句悲傷的話,什麽基督徒啊!?
我一點也不欣賞她,
認為她是人渣子!
workforwal 回複 悄悄話 算了吧日本鬼子侵占半個中囯,在南京屠殺幾十萬同胞連與日本宣戰的勇氣都沒有,氣節不如慈太多後。最後又將台灣丟給日本人,自己逃到美國來。氣節不如剛逝世的習大國舅爺李先生
furbydvs 回複 悄悄話 嗬嗬,可勁吹。。。。。。。。。。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