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第103段記載的是會幕完工的總結。經文將會幕的各個部分,從帳幕到帳幕裏麵的陳設,然後到帳幕外麵的布置,再到最外麵的院子,最後是祭司供職所用的聖衣,一一細數了一遍。經過一段時間的勞碌,如今,這些都已經製作齊備,被送到摩西這裏。摩西看到這些都是按照神吩咐他的話所建造的,驗收合格,自然也就滿心歡喜,為他們祝福,不單隻是因為他自己可以向神交賬,更是因為看到百姓願意按照神的心意去行,使得神的心意滿足,還有什麽比這更美的呢?
經文中一個非常特別的地方,是兩次提到參與會幕的製作者是“以色列人”(39:32,42)。我們可能不覺得這有什麽特別的,因為的確是以色列人在製作會幕,所以稱製作者是以色列人,這應該也是情理之中的。然而,聯係上下文,我們就會看到這個用詞是一個很大的改變。之前的許多製作過程的段落,當經文提及會幕的製作者時,基本上都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以及那些在他們的帶領下一起參與建造的以色列人。不過,當經文在會幕建造的總結中用“以色列人”來指代製作者,而不再是用比撒列、亞何利亞伯,或是具體參與的一群人,這就讓我們感受到很大的不同,因為作者在這裏是有意將整個以色列民族當做是會幕的製作者。從整個會幕的製作過程來看,我們也可以知道,上百萬的以色列人是不可能都在會幕的實際建造中有份參與的。會幕的製作過程很明顯不可能讓這上百萬人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關於會幕材料的奉獻,也不可能讓這上百萬人都有機會參與,因為當時的奉獻很快就已經是富富有餘,以至於有許多奉獻都不再收下了;這其中還有一種情況是有些家庭或個人可能根本奉獻不出來會幕所需用的材料。
那麽,明明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在會幕的奉獻和製作中有具體參與的,而且經文也在製作的過程中也一再重複製作者是比撒列、亞何利亞伯以及心中有智慧可以來參與的人,可是為什麽經文卻在最後總結的時候突然以全體“以色列人”來稱呼製作者呢?雖然有這樣的疑問,但我們也可以藉此體會作者的心意,即雖然不是每個以色列人都在其中有參與,但實際上卻依然可以視作全體以色列人都參與在其中,因為他們雖然不是每個人都得到具體服事的機會,但是大家的心都在一起,都在彼此守望,都在引頸渴望神在子民中的居所早日建成、神可以早日來到祂的子民中居住。因著以色列人全體在其中的無論是具體行動還是心思意念和情感的投入,所以他們合在一起是服侍的群體,也成為蒙受祝福的群體。因此,摩西沒有單獨將那些具體參與奉獻和製作的人挑出來祝福,而是給全體以色列人祝福。
今天,我們在教會的服事也可以呈現出如此美麗的畫麵。的確,並不是每一位弟兄姐妹都可以在教會的所有大小事上有參與,然而這不意味著在教會的每一件大小事上都隻是個別弟兄姐妹的參與。實際上,教會是一個整體,當我們心意相同、愛心相通、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時,我們彼此代禱、彼此守望、彼此扶持、彼此關注、彼此記念,雖然不一定在每一件事上有具體同工的機會,但實際上我們都是在參與。我們是以群體在共同服事,也共同成為蒙神賜福的群體。
默想經文:整段經文。
靜默思想:身臨其境去感受這些送到摩西麵前的會幕各部分物件,體會服事的喜悅;也默想“以色列人”這個整體的概念所代表的意義,給我們自身的服事帶來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