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得勝的凱歌,信心的飛躍(15:1-18)

(2022-08-19 19:40:05) 下一個

第34段記載的是著名的“摩西之歌”。很顯然,“摩西之歌”並不是摩西自己編織、想象出來的一首美麗詩歌,而是對他自己親身經曆神奇妙作為的充滿激情的真實記錄。詩歌中有兩個值得我們思考和學習的地方。首先,就是整首詩歌都是聚焦在神的作為上麵,而絲毫沒有提及摩西自己在當中的角色與作用。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摩西在整個過紅海的過程中有很重要的參與。是他安慰當時怨聲載道的百姓不要害怕;是他向海伸杖,海水就分開了;是他向海伸杖,海水就複原淹沒了法老的追兵;是他最終得到了以色列百姓的信服。所以照理來說,當摩西通過詩歌的形式來回憶和記錄當時的情景時,是可以順帶將自己的參與寫進去的。然而,摩西沒有這樣做。作為親身經曆這個大神跡的摩西,他所切身感受的完全不是自己在當中有什麽參與,而完完全全是神的大作為;他的注意力完全被神能力所吸引,他的心思意念完全被神的得勝所折服。

這也是給我們很好的提醒。不錯,作為基督徒,我們很多時候都會經曆神在我們身上,或是通過我們所行的各樣奇妙的事,我們也非常喜樂地為主作見證。但是很多時候,當我們在述說神的大作為的時候都會多多少少提到自己的作用,例如是自己禱告的結果,是自己憑信心做了這個、做了那個所帶來的果效,等等。雖然我們的參與是真真實實的,神也的確會通過我們的這些參與來顯明祂的心意與作為,但是我們要提醒自己的是,當我們在述說神的作為的時候也述說自己的作為時,我們的心裏究竟是在想什麽呢?是想要表達什麽意思呢?我們所看到、所關心的是否是自己的參與的重要性?我們是否想要向聽的人表達自己的與眾不同、歸一點點的榮耀給自己?

其次,就是詩歌的第二段所傳遞的信息。大致來看,整首詩歌可以分為兩大段,第一段(15:1-10)記載的是神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將仇敵淹沒的情景。而第二段(15:11-18)描寫的是過紅海之後神帶領以色列人走向西奈山的情景。這兩段經文銜接得如此緊密,以至於我們在誦讀的時候不會覺得有什麽突兀的地方。可是當我們設身處境去體會,並聯係當時的情景時,就會有一個疑問,即當時以色列人僅僅是過了紅海而已,尚未抵達西奈山,可是為什麽摩西卻在這首詩歌裏麵描繪神將祂的百姓帶到祂的聖所、栽於祂產業的山上呢?當思想這個問題時,我們也就可以明白原來摩西在第二段裏麵所描寫的乃是他對將來要成之事充滿信心的前瞻。早在以色列人尚在埃及的時候,摩西就已經知道神要祂的百姓去山上敬拜祂的心意;現在,雖然事情尚未發生,可是從神帶領以色列人過紅海這偉大的作為上麵,摩西的信心飛躍,看到了神過去所說的將來必然會成就的事實。

可以說,詩歌的第一段是“得勝的凱歌”,記載的是剛剛發生的,已經過去的事件;第二段是“信心的飛躍”,刻畫的是因著對過去事件的回顧而對將來之事的信心。當摩西親身經曆了神的大作為之後,他不單隻是對過去唱出得勝的凱歌,他的信心也發生飛躍,對未來前瞻將來必成之事。今天,我們的生命中是否也可以唱響這樣的“摩西之歌”呢?很多時候,我們隻停留在第一段。我們會對神的作為有記念、有頌讚,感謝帶領我們度過這個難關、感謝神賜給那個好處;這些當然沒有錯,可是我們不要停留於此,而是要進入第二段,即前瞻的信心,因為經曆神的大作為而對將來充滿盼望,對神的應許充滿信心,深信神既然可以在我的生命中做成這一次的得勝,神也必然有能力帶領我進入祂所應許的永恒國度。我們與神同行的經曆,不單單隻是在人生中度過不同的階段,完成不同的事情;我們與神同行的經曆更是要建立和堅固我們的信心,走向神所應許的天上更美家鄉。

默想經文:整段經文。

靜默思想:體會這首詩歌的上下兩段之間的關聯,願我們也可以在神帶領自己得勝的凱歌上對神有信心的飛躍。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