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生命在基督裏塑造成形(3:8-22)

(2021-08-31 17:29:06) 下一個
第8段,彼得勸勉信徒要堅持行善,因為即便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經文首尾呼應。一開始,彼得指出信徒要“同心,彼此體恤,相愛如弟兄,存慈悲憐憫的心。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3:8-9)這也就是說信徒蒙召就是為了要行善,以便可以承受福氣。在結束的時候,彼得指出信徒是藉著耶穌基督的複活蒙拯救,因為我們所接受的洗禮“不在乎除掉肉體的汙穢,隻求在神麵前有無虧的良心。”(3:21)這也就是說,我們得蒙耶穌基督的拯救,所帶來的改變就是我們的心誌煥然一新,有無虧的良心。那麽,什麽是無虧的良心呢?根據上下文以及首尾呼應的關係,我們可以看到無虧的良心體現出來的就是行善。耶穌基督帶來的拯救,就是讓我們有無虧的良心而行善,從而承受祝福,就是生命。經文有一個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彼得說到“祂(耶穌基督)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3:19)我們可能會理解為耶穌的靈去向那些已經死去但還沒有得救的人傳福音,因此就以為死人還有聽福音得救的機會。但實際上彼得在這裏的意思乃是說,耶穌的靈曾經向過去的那些人傳過福音,隻不過因為他們的悖逆和不信,現在都是在監獄裏了;或者換一句話說,現在那些在監獄裏的靈,他們以前也是有機會聽過耶穌的靈所傳過的福音。這讓我們看到事情背後的另一麵。有時候我們會說,某某人一輩子沒有接觸過基督徒,沒有聽過福音,似乎有點不公平。但實際上,這隻是我們的肉眼所見。而在背後,在靈裏,神依然向他們傳過福音,例如給他們心裏有感動、有責備,等等,隻不過我們外表看不出來,以為他們沒有機會聽過福音;而他們悖逆、不信從的心也沒有回應神的工作而已。整段經文,彼得兩次提到“無虧的良心(好的良心)”(3:16,21)。彼得之所以如此強調無虧的良心,乃是因為這就是堅持行善、為義受苦的源頭和意義所在。行善,不僅僅是做一些表麵的工夫,而是發自內心的生命的真實體現,是發自內心地去行神所喜悅的事情。所以,行善的源頭來自於我們心裏無虧的良心。如果沒有無虧的良心,心裏依然汙穢的話,那麽我們的行善不過是表麵文章而已,並不是神所希望看到的真正的行善。然而,在行善的過程中,我們也會遇到一些攔阻,例如被人惡待、被人辱罵,等等。這個時候,我們的反應常常就是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而放棄了行善。當我們這樣行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的內心並沒有真正的做到無虧的良心,因為無虧的良心還沒有固化成為我們內心生命的不可奪去的部分,以至於在有些時段和場合(例如被人傷害、被人辱罵的時候)我們不是用無虧的良心去回應,而是用惡心去回應。而這也就是彼得勸勉我們要堅持行善、為義受苦的原因,就是藉著這樣磨煉的過程讓行善、讓無虧的良心不再是搖擺不定、時有時無、受到周圍環境、事件的影響,而是固化成為我們生命不可再被奪去的全部。我們蒙召原是為此,要帶來生命完全、徹底、持久的翻轉,好叫我們承受永遠的福氣。這對我們真是很好的提醒和激勵。行善是表麵的,而內心的改變、恒定無虧的良心才是真正的目的。我們可能會說:“除了耶穌,誰可以真正做到有無虧的良心呢?”不錯,隻有耶穌是完全的。但神的心意也在於此,讓我們好像祂那樣完全,讓我們的生命好像耶穌基督的生命那樣榮美、馨香。通過堅持行善、為義受苦,讓我們的生命以耶穌基督為榜樣,並且逐漸、最終在基督裏塑造成形。默想經文:“不以惡報惡、以辱罵還辱罵,倒要祝福,因你們是為此蒙召,好叫你們承受福氣。”(3:8-9)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更加深刻體會我們的蒙召與蒙福的關係,帶來生命的更新、翻轉與成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