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正視行善的難處,定睛行善的益處(2:18-25)

(2021-08-26 18:28:26) 下一個

第6段,彼得繼續論述與行善有關的話題。在之前的經文中,彼得勸勉信徒在地上做客就要有做客的樣子,要品行端正、順服人的一切製度,或是在上的君王及其罰惡賞善的臣宰,因為神的旨意原是要信徒行善,現在,彼得繼續講到,信徒要有堅韌的心,即便因行善而受苦,也不要退縮;並且以耶穌基督為例,即便沒有犯罪、口中也沒有詭詐的話,也依然被罪人頂撞,甚至鞭打、釘死。但耶穌被罵不還口、受害也不說威嚇的話,隻將自己交托給那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成全了救恩。

彼得首先讓我們正確理解什麽是行善。他說到:“你們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2:18-19)。這讓我們看到,行善乃是為叫良心對得住神,也就是說,行神喜悅的事。這與我們通常理解的“行善”有所不同。一般來說,當我們說到行善,最自然想到的就是做好事,對象是人。這當然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行善的確是幫助有需要的人。但是,彼得讓我們看到背後更深層的意義,乃在於良心對得起神,即按照神的心意去行。舉個例子,當看到一個人倒在地上需要人幫忙扶起來去醫院,我們會擔心他是碰瓷的而不去理會;但心裏也會有良心的責備為人什麽看到有需要的人倒在地上而硬著心不去扶呢?這個時候,即便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但是扶了,因為心裏對得起神,也就充滿平安了。

這段經文也讓我們看到行善的難處和益處。首先,就是行善的難處。我們可能覺得有點奇怪。行善,就是做神喜悅的事情去幫助別人,應該是得到大家的欣賞才對啊,怎麽還會遇到難處呢?但實際上,即便是行善,也會遇到難處,因為行善不是做討人歡心、得眾人讚賞的事,而是做合神心意的事。而合神心意的事,既包括了讓人喜歡的事,例如幫助有需要的人,也包括了讓人不喜歡的事,例如指出人沒有憐憫心、隻顧自己的犯罪。這樣,就成為行善的難處了。或者,當行善不是眾人的共識,而我們還要行善的時候,例如助人為樂,就會受到眾人的嘲笑和排斥了。

其次,就是行善的益處。彼得指出,當我們效法耶穌基督的榜樣去忍耐因行善而受的苦時,我們的生命就有所更新和成長,也找到了生命的歸屬;以前是任意而行但卻是迷路的羊,而現在是步步跟隨但卻是行在神的心意當中,回到靈魂牧人,就是耶穌基督的監督下了。這也是對我們很好的提醒。有時候,我們會認為行善的益處就是得到眾人的誇獎,得到眾人的賞識,讓自己自我感覺良好。但實際上,彼得指出,按照神的心意行善,最終的益處乃在於讓我們聯合於救主耶穌基督,因著效法祂而歸於祂。這不是說我們靠行善得救,而是說我們行善是與耶穌基督相合,這乃是神所喜悅的。

這樣我們可以看到,行善既有難處,也有益處。正是因為行善的益處,使得我們願意克服難處。當我們定睛在行善所帶來的益處,而不是以我們的行善是否被人看見、被人傳說、被人稱讚、理解和支持的時候,我們行善的動機是純正的,而且因此也就不會受到任何人為因素或是環境的影響。這樣,豈不就是幫助我們去不受任何難處的幹擾了嗎?

同時,正是因為行善的難處,使得我們真正得到益處。當我們麵對行善的難處而堅韌的時候,也是慢慢塑造我們屬神的生命品格的過程。如果我們行善沒有難處,那麽我們隻是完成一些事情而已;而當我們行善有難處而堅持的時候,也就意味著我們將行善當做是無論如何都應該做的事情去做,而與是否遇到難處沒有任何關係,也就是說,行善成為我們生命內在固化的一部分了。這樣,豈不就是我們效法耶穌基督,與救主的生命相合了嗎?

默想經文:“你們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不但順服那善良溫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順服。倘若人為叫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這是可喜愛的。”(2:18-19)。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明白行善的意義乃是向神交賬、合神心意。安靜,並將自己浸泡在這與神的關係中,使得行善的心有穩固的根基,不再受周圍環境的任何幹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