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彼得前書》被普遍認為是彼得所寫的。雖然有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反對的理由並不充分。該書信的寫作時間大致可以定在公元前62-64年間,也就是在羅馬皇帝尼祿因著羅馬城的大火而嫁禍於基督徒、從而製造了對基督徒的大逼迫的前夜(相傳彼得就是在這場大逼迫中殉道)。尼祿之所以選擇嫁禍於基督徒,也是因為基督徒在當時是一群不受歡迎,而且好惹的人。他們被猶太人排斥,也被看作是行動怪異,因為他們不拜神明(隻以耶穌基督為主)、吃人肉(聖餐中的餅與杯)、亂倫(信徒之間以弟兄姐妹相稱,彼此相“愛”)。
雖然彼得在寫《彼得前書》的時候,羅馬城的大火尚未發生,尼祿對基督徒的逼迫也還沒有開始,可是我們也知道,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尼祿最終挑選基督徒下手,也是因為基督徒在那之前已經在羅馬社會中因著持守對基督耶穌的信仰而成為不受歡迎的人群,所以尼祿相信嫁禍並逼迫基督徒不會帶來大多數人的反對,甚至反而還會得到大家的支持。這樣,我們就可以體會到,雖然基督徒是在羅馬大火之後才被尼祿陷害而被逼迫,但實際上在那之前就已經在社會上舉步維艱、成為被社會排斥、攻擊和遺落的一群人了。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理解,當彼得在羅馬寫信給那些散居在小亞西亞,當時也是屬於羅馬政權管製之下的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亞細亞和庇推尼這五個行政省份的信徒時,他的心情,以及對他們的鼓勵和期待。彼得並非置身於基督徒受到排斥和攻擊的世界之外。相反,彼得當時正身處羅馬,感受得到每一位基督徒所切身體會和經曆到的難處。然而,彼得知道盡管如此,作為按照父神的先見被揀選、藉著聖靈得成聖潔,以致順服耶穌基督,又蒙祂血所灑的人,基督徒在世上應該有十足的把握和完全的信心,並且以美好的見證、喜樂和充滿盼望的心來麵對這一切苦難。既然是蒙父神的先見蒙揀選,所以就應該心裏快樂,充滿平安和喜樂,不需要擔心受到社會的排斥和嘲弄;既然是籍著聖靈得成聖潔,所以就應該在世界中作鹽做光,在汙穢的世界中活出美好的見證;既然是順服耶穌基督,所以就應該持守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效法並活出耶穌基督的生命;既然是蒙耶穌的血所灑,所以就應該有得救的確據,有堅定不移的盼望,雖然會為義受逼迫而流血、喪生,但卻因耶穌基督的血而得生命。
盼望藉著《彼得前書》的研讀,我們這一群處在末世,正在經曆,而且還會經曆更多逼迫和苦難的人,可以靠著聖父、聖子與聖靈三位一體神的工作,不但站立得穩,而且還可以得勝有餘;不但持守了信仰,而且也活出了信仰。
默想經文:整段經文
靜默思想:結合當時的背景來體會這段經文,預備自己的心去麵對我們現在,或將來要麵對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