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聽見道、領受道、行出道(1:19-27)

(2021-07-29 18:38:25) 下一個

第5段,雅各提到與“道”有關的幾個我們需要留意的方麵,分別為聽見道、領受道,與行出道。對於聽見道,基本上人人都會,因為這是生理上的聽力能力的問題,隻要有耳可聽的,就可以聽到。接下來,就是如何領受所聽的道。雅各指出人的怒氣會在領受道上形成攔阻,所以需要改變自己,脫去怒氣等一切的汙穢和盈餘的邪惡,用溫柔的心來領受那所栽種的道。之所以提到是“所栽種的道”,指的就是那“聽見的道”,因為聽見了,從某種程度來說,也就是已經栽種了。這也就是說,不單隻是用耳朵來聽見道,還要有正確的心態來領受這聽到耳朵裏的道,使其真正被心領受,以至於可以帶來生命的改變。

這對我們是很好的提醒。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聽道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可是所聽的道似乎並對自己帶來所期望的改變。這種迷茫和沮喪是因為我們對道有一種假設,即認為隻要把道聽進去了,這道就會慢慢、自動地改變自己,而我們也可以坐享其成、靜觀其變。雖然我們知道神的話語的確帶著改變生命的大能,然而我們也要留意雅各在這裏所提到的另一個重要方麵,即我們也需要改變自己的心態去領受所聽見的道,這樣才能讓所聽見的道在心中帶來更新變化。如果我們的生命還是停留在易怒、汙穢和邪惡,就會將所聽見的道給塞住。這就好像耶穌所說的撒種的比喻,我們要預備好自己的心田成為好土去領受聖善的道。而實際上,當我們願意以溫柔的心來領受所聽見的道的時候,其本身也就說明所聽見的道已經在我們的心裏發生了作用(否則的話我們怎麽會知道要用溫柔的心去領受呢?)。當我們對聽見的道有一些基本的反應,願意做出一些改變,以至於可以在這些改變的基礎讓道繼續帶來更大的改變,就好像耶穌所說的,有的還要加給他。這就好像當堤壩被洪水衝出一點小缺口的時候,更多的洪水就會湧過來。如果我們對聽見的這些道依然剛硬,心態沒有隨之而來的調整,結果就不會任何改變和突破,就好像耶穌所說的,沒有的連他有的也要奪去,即聽了和沒聽一樣。

聽見道、領受道,接下來就是更為關鍵的一步,即行出道。雅各指出,隻有真正將所聽見的道行出來,才真正是蒙福的人,也就是說,才真正是神所喜悅的人。雅各特別用了照鏡子來作比喻說明行道的重要性。若隻是聽道而不行道,就好像人對著鏡子看自己本來的麵目,看見,走後,隨即忘了他的相貌如何。當時的鏡子不像我們現在的那麽清晰,更多的是比較模糊的影像。這個比喻雖然和當時的鏡子清晰度有關,但卻更能說明問題,即以為通過神的道明白了許多事情,以為知道了自己的問題所在,但如果不行道的話,這些我們以為看清楚自己的地方隨即也就慢慢淡化、模糊了。

這也是對我們很好的提醒。我們的確常常在神的道中看到自己的問題,例如貪心、小信、沒有愛心,等等。我們有時候也彼此分享這些、高談闊論作見證。但是如果沒有實際行動的話,那麽我們所看見的自己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久而久之我們也淡化了自己的問題,隨之而去、習以為常了。然而,真正的敬虔不是隻停留在口頭上講自己聽見、看見、明白的道理,而是真正地將這些道付諸實施,包括幫助有需要的人,以及自身生命的成長、抵製世俗的影響。這些也都讓我們明白,神真正希望看到的,乃是我們采取實際行動而帶來的真正的改變,也就是我們的信心要帶來行為的改變,而通過我們行為的改變來顯明我們有神喜悅的真正的信心。

默想經文:“隻是你們要行道,不要單單聽道,自己欺哄自己。”(1:22)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思想聽見道、領受道和行出道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聽見道而不領受道,是自己欺哄自己,以為聽到了許多,但實際上都沒有領受進去。領受道而不行出道也是自己欺哄自己,以為自己明白了許多,但實際上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在神眼裏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