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堅守指望不至動搖(10:19-39)

(2021-07-09 18:44:49) 下一個

第17段,作者開始勸勉信徒堅守所承認的指望,不至動搖,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在之前的經文中,作者已經向信徒論述了耶穌所成就的確定無疑的救恩,將自己一次獻上就完成了永遠有效的祭,讓我們可以藉著與神立定新約,也就是那更美之約,成為神的子民,也得蒙神的赦免。現在,作者開始一個新的段落,就是勸勉信徒對這救恩要有正確、積極的回應。這實際上也是呼應作者一開始的呼籲,即“我們若忽略了這麽大的救恩,怎能逃罪呢?”(2:3)。的確,耶穌所成就的這偉大的救恩,是要領我們進入神所賜的安息。我們如果依然悖逆、拒不接受,那麽結局就是可怕的。

經文中有一個地方需要留意,和合本翻譯為“這幔子就是祂的身體”(10:20)。這樣的翻譯讓我們以為原來耶穌就是那曾經攔阻我們進入至聖所的幔子。實際上,希臘原文中,“幔子”是中性名詞,而“路”和“身體”都是陰性名詞。所以從語法和意義上,這句話都應該翻譯,且被理解為“從幔子通過的路是耶穌的身體”,也就是說,耶穌用祂自己的身體所獻上的神所喜悅的祭打通了幔子的阻隔,帶領我們可以去到至聖所,進入到神麵前。

那麽,對於耶穌所成就的這偉大救恩,怎麽才是應有的回應呢?雖然作者在後麵的經文中還有論述,但卻已經忍不住在這裏有所提及了:“就當存著誠心和充足的信心來到神麵前,也要堅守我們所承認的指望,不至動搖,因為那應許我們的是信實的。又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2-25)這裏,“彼此相顧”更有彼此關注、守望、督促的意味,讓彼此都不要鬆懈,反而是激發彼此之間要活出愛心,多行善事,也就是神喜悅我們行的事。這裏提到不要停止聚會,不隻是說要保持足夠的聚會次數,而是更加側重在不要有那些藉由停止聚會而反映出來實際上的信心的冷淡。這對我們也是很好的提醒。我們有時候也是在聚會的事上陷入懈怠的狀態。我們可能也會說,隻要心裏有神就行,聚會隻是形式問題。雖然我們不能論斷別人的心內究竟如何,可是我們每個人都要自己思量,當我們對聚會不冷不熱的時候,或是即便有聚會,但卻是人在心不在的時候,是否反映出我們對耶穌救恩的冷淡和疏離,雖然還會將之掛在嘴邊,但心裏實際上已經沒有什麽感覺,將之視為平常了?

從整卷書的結構來看,作者的論述也是從這裏開始進入了論述“信心”的環節,即以信心來承接耶穌所成就的救恩(因為以色列人曾經因為“不信”而被神拒絕進入祂的安息)。可是仔細閱讀我們也會逐漸發現,作者從這裏開始論述的“信心”,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決誌信主的“信心”不同。決誌信主的“信心”側重在信主的那一時刻的“信心”,而作者這裏論述的“信心”則更多側重的是在信主之後所要持續堅韌的“信心”。因為作者在這裏的寫作對象是已經信主的信徒,所以作者對他們的勸勉,要求他們要有信心,不是要信徒“再信一次”,或是“重信一次”,而是將他們已有的信心堅持下去,好像那些信心偉人一樣,雖然會繼續經曆坎坷,似乎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但都是憑著這不動搖的信心死的,都是神所喜悅的,必定蒙神保守進入那更美的家鄉。但是如果信徒在這個過程中動搖、後退,也就成為神不喜悅的人了。他們雖然曾經領受過救恩,但沒有堅韌的信心持守,最後也會成為退後入沉淪的那等人了。

默想經文:“所以,你們不可丟棄勇敢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你們必須忍耐,使你們行完了神的旨意,就可以得著所應許的。”(10:35-36)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提醒自己在耶穌基督的救恩上要有持久、堅韌的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