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定睛在神的工作上(11:1-18)

(2021-03-04 19:40:03) 下一個

第35段記載的是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回答那裏門徒所提出的質疑。當彼得將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成列在眾人麵前的時候,大家就不再言語,隻歸榮耀與神,說:“這樣看來,神也賜恩給外邦人,叫他們悔改得生命了。”(11:18)

看起來,彼得這次向耶路撒冷教會的報告似乎很順利,他隻需將事情的經過說出來,大家就被說服了。可是,從經文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彼得所麵臨的挑戰是很大的,這挑戰來自於猶太信徒對於律法的死守,以及對外邦人的抗拒。他們一方麵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定要按照律法行事,不能越雷池半步,不能和外邦人相交,另一方麵對於外邦人持抗拒的心,無法接受外邦人也成為和他們一樣的人,即神的子民。因著這樣的觀念,所以雖然他們已經聽說了外邦人也領受了神的道,但心裏還是非常抵觸、不滿、抗拒。很有意思的是,當彼得回到耶路撒冷的時候,眾人對彼得的爭辯不是關於神的道怎麽會傳給外邦人的,不是想弄清楚這當中究竟發生了什麽事,而是質疑彼得進入未受隔離之人的家和他們一同吃飯了(11:3)。所以,看起來他們所關心的不是神的道如何被外邦人領受了,而是關心彼得怎麽違反了猶太人的律法傳統。很可能,他們因著心裏對外邦人領受神的道的抗拒,於是就遷怒於彼得違反規定去外邦人的家中吃飯的舉動,認為都是因為彼得的個人錯誤造成了現在這個整個教會都要麵臨的被動的、不可接受的局麵。

麵對這樣的質疑,彼得的壓力可想而知,弄不好他甚至有可能因為違反了猶太人的規矩,而且還拒不認錯的話,就會被清除出教會。從整個過程我們可以看到,扭轉整個事情走向的,不是彼得的高言大智或演講技巧,也不是彼得作為大使徒的個人地位或人脈,而是他如實地將神在整個過程之中的引導、作為,以及最後聖靈降臨的明證所應驗的耶穌基督的話講給眾人聽(11:16)。當看到外邦人也領受了聖靈的時候,也就意味著他們接受了聖靈的洗;而當外邦人接受了聖靈的洗,也就意味著他們被神接納成為祂的子民,加入到教會了。既然這樣,神接納的,誰還能拒絕呢?神開了門,誰還想要關上呢?彼得的這番陳述帶來了美好的果效,將眾人的注意力從一開始針對他個人行為的質疑轉移到觀看神的作為,從而扭轉了眾人的心,明白這不是彼得個人的行為造成的,而是神的工作的展開,從而順服在神的心意麵前。

在彼得的陳述中眾人思想的轉變過程給了我們很好的提醒。我們有時候也會好像他們一開始的樣子,隻留意別人做了什麽,卻沒有留意神在當中的作為和要顯明的心意。甚至是當我們想反對某些事情的時候,我們就更容易犯這樣的毛病。我們都會從人的身上找原因,為我們的反對找理由,例如違反了教會的傳統或規定、不是按著既定的方案行事,沒有兼顧眾人的意見,等等。有時候我們這樣做是合理的,因為可以將事情放在教會的整體框架下來考量,減少許多出錯、走歪、偏行己路、我行我素的機會。可是我們同時也需要留意不要墨守成規,要放眼看神在當中的作為,敏銳聖靈合乎聖經教導的引導。這樣,我們才可以不斷按照神的心意取得突破,不是將福音及其傳遞局限在我們所掌控的舒適區和有條不紊中,而是願意敞開自己,更樂意看到福音被更廣大的人群以我們意想不到的方式接受;更樂意看到眾人悔改得生命,神的名被高舉。

默想經文:“神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神呢?”(11:17)

靜默思想:默想這句話,學習將眼光定睛在神的作為上麵,讓自己去順應,而不是攔阻神的工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