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蒙恩得救要帶來合一的見證(2:11-22)

(2020-08-12 18:08:13) 下一個

第5段,保羅講到信徒蒙恩得救的過程,以及所帶來的合一的見證。在之前的段落中,保羅講到得救所要帶來的行為的改變,現在,保羅從另一個角度來論述信徒蒙恩得救之後所帶來的另一方麵的改變,就是身份的變化,即過去的外邦人如今也成為神家的人了;而這個身份的變化所要帶來的,就是合一的見證,即既然大家都是神家的人了,那麽彼此之間就應該不再有任何隔閡,而是親密無間的了。

保羅在經文的中間部分(2:14-18)提到耶穌基督的救贖工作時說到:“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籍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2:14-15)這裏講到耶穌以自己的身體所廢掉的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我們可能會問,神的律法不是聖潔、公義、良善的嗎?為什麽律法上的規條卻成為冤仇,需要被廢掉呢?從上下文來看,保羅在這裏所說的“冤仇”,指的是神的子民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之間的對立關係。一邊是屬神的子民,一邊是不認識神的人,兩下是互不相容的,正如義與不義沒有相交。而作為以色列人與外邦人之間劃分的界限,律法起了重要的作用。律法規定了人的道德行為規範,規定了聖潔與不聖潔之間的規範,也規定了來敬拜神的特殊禮儀。當年神將律法賜給以色列人,目的是要將他們從外邦人中分別出來,因著遵守神的律法而成為與外邦人不一樣、單單屬於神的民族。所以,神賜下律法帶來了兩方麵的結果。一方麵是將祂的子民從萬民中分別出來;另一方麵,將其餘的民族劃分為不屬於祂的民族。雖然我們知道神的心意乃是通過建立和使用以色列人來向世人見證祂是獨一的真神,讓天下萬族從被神分別出來的以色列民身上看到神的公義、良善、大能大力,從而認識神、歸向神,然而,我們也看到,神所設立的律法無形中所產生了另一個影響,就是形成以色列人和外邦人之間的隔斷。然而,當耶穌基督因信稱義的福音來到的時候,就拆毀了這隔斷的牆,因為大家不再因為有沒有遵守律法的規條而成為“我們”和“他們”之分,而是靠著對耶穌基督的信而蒙恩得救、成為一家人了。

與之前的段落相似,保羅在這一段經文的論述中也是使用了首尾呼應、對比的手法。開始是講到外邦人原本從肉體上是屬於外邦人,是遠離神的人(2:11-13),而結尾的時候講到他們不再是外人和客旅,而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裏的人了(2:19-22)。而中間部分保羅論述的是耶穌基督的救贖所成就的工作。所以從這裏可以看到保羅在整段經文所要表達的重點,就是信徒的得救要帶來合一的見證,而這合一的見證是基於大家所共有的對基督的信上。當大家都是因著從使徒和先知所傳講的信息中成為對基督有信心的人,如此就成為合一的整體,共同成為神籍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保羅的這番論述雖然是針對外邦人和以色列人之間的關係而言,但同樣的屬靈原則也適用於我們今天的基督徒。歸根結底還是律法和信心之間的關係。基督徒的生活,常常容易落入律法主義的陷阱,彼此之間因為做了什麽、沒做什麽、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而發生爭執,彼此不和。雖然我們知道基督徒的信仰生活,尤其是教會生活,有其一定的規範和次序,但是同時我們也要留意,真正起作用的乃是我們對神的信心。雖然教會的一些規範和次序會讓人分成兩類,即做到的和沒有做到的,並且彼此之間可能會因此而產生摩擦,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另一個事實,就是我們都是因信而成為一家人。雖然有時候看起來我們有做到和沒做到兩類,但是我們需要更加深入地去探討,在這表麵的不同之下,我們是否都是出於同樣的信心。如果是出於同樣的信心,而隻是因著不同的處境而有一些不同的表現,那麽我們就要彼此理解、接納。因為我們是基於同樣的信心而成為一體,就不要因為不同的表現形式而彼此不合了。

舉個例子,在崇拜的事上,弟兄姐妹之間不再簡單地以“遲到”和“不遲到”來彼此區分、評論,而是要以其中的信心為原則。“遲到”和“不遲到”背後隱藏的都有可能是對神的不信(例如因為對神沒有渴慕、敬畏之心而遲到),我們要彼此提醒。同時,“遲到”和“不遲到”背後動機也都有可能是對神的信(例如因為路上幫助有需要的人的緣故而遲到了),我們要彼此理解。

靜默思想:“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籍著聖靈居住的所在。”(2:20-22)

靜默思想:結合整段經文來默想這句話。思想我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是因信建立在耶穌基督身上,而不是其它的條條框框上麵。專注在耶穌基督身上,帶來彼此之間的和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