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讓愛觸動心弦,讓愛引起共鳴(13:1-13)

(2020-04-29 18:18:17) 下一個

第24段包含了著名的“愛的宣言”。保羅在這裏提到愛,是作為對恩賜教導的整體論述的一部分。有時候,基督徒會因著這段經文而走進一個誤區,即以為愛也是一種與其他恩賜並列的另一種恩賜,是需要向神求的;而如果沒有愛的話,也隻不過是神沒有將這個恩賜給我們罷了,不是我們的責任。然而,愛果真是一種用來服事的恩賜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麽我們的確可以為自己沒有愛心而開脫了。當然不是!就如神是愛一樣,愛是我們生命的特質,而不是某種服事的技巧、能力或職分。當我們明白保羅為什麽會在恩賜教導中提及愛的話題,就不至於將愛誤解為恩賜的一種了。

仔細來看保羅在《哥林多前書》裏麵對恩賜的論述及其上下文關係,我們就會發現,這裏的重點不是教導信徒如何尋求恩賜、使用恩賜,而是用責備性的口吻針對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信徒那種自高自大、自以為是、分門結黨、各自為政、我行我素的風氣而提醒他們留意,不要誤用恩賜,不要以恩賜自誇,不要以恩賜分門別類。對於當時的哥林多教會而言,因為他們受到社會潮流的影響,在教會中依然是以自我為中心。這種風氣對恩賜的領域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在恩賜的追求上帶來爭競,在恩賜的使用上帶來不和。

正是針對這種情況,保羅才在論述恩賜的過程中提到愛的重要。因為如果沒有愛,那麽所有這些恩賜即便再高也都無濟於事(13:1-3)。在講完“愛的宣言”(13:4-7)之後,保羅進一步解釋為什麽相對於愛來說,那些人們熱衷追求的恩賜都算不得什麽(13:8-13)。保羅並非否認恩賜的重要,而是說這些恩賜都是短暫和有限的。雖然對於人來說,有各種各樣的恩賜會以為很了不起,但對於神來說,這些不過是神無限豐盛中的滄海一粟罷了。雖然我們以為可以解釋聖經很了不起,但實際上當我們去到神榮耀的國度裏,我們會發現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有那麽多狹隘、偏頗,甚至是錯誤的地方。而且我們也會發現,即便我們對聖經的理解是正確的,但這也不過是神無窮真理中的一點點而已。當有一天我們可以去到榮美的天家,看到神那數不盡的豐富時,我們就會意識到我們過去在地上所引以為豪的恩賜實在是沒有什麽值得誇耀的。

保羅在整段論述中所要強調的,乃是提醒哥林多的信徒,在追求恩賜的同時,不要忘了愛心的重要,因為愛是我們生命的特質,隻有愛才可以真正顯出我們是否成熟,隻有愛才可以讓我們真正蒙神的喜悅。雖然恩賜很重要,但隻有當有愛的時候,這些恩賜的發揮才是真正的建造教會、榮神益人。

保羅引導我們從神的眼光來看基督徒應該有的愛。神是愛,所以當我們有愛的時候,就會與神合拍。隻有愛能觸動心弦,隻有愛能引起共鳴。打一個比方,當我們看到某些動物可以偶爾使用一下工具,可以偶爾做出一些動作,例如一頭驢把嘴上叼著的一根長木頭順過來經過一道宅門的時候,我們雖然會嘖嘖稱奇,但不會因此就有多少觸動、認為這頭驢有多麽的了不起,因為我們知道,這頭驢的智慧比起我們人來說實在是不足一提。然而,當我們看到動物之間相親相愛,例如看到一隻河馬雖然笨拙但卻不斷嚐試最終把一匹快要淹死的受傷斑馬推上岸的時候,我們就會被這隻河馬的愛而深深觸動,因為河馬的愛觸動了我們內心愛的心弦,河馬的愛引起了我們內心愛的共鳴。同樣的,當神看我們的時候。我們再大的恩賜也是班門弄斧。可是當我們有愛的時候,神會發自內心地喜悅我們,因為我們的生命與神的生命同步了。而我們也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滿足和喜悅,就如同一個孩子做了讓父母喜悅的事情,看到父母滿意的表情,這個孩子的內心也是喜滋滋的。

默想經文:“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13:13)

靜默思想:當我們再見主麵的時候,信心和盼望都達至終點、功成身退了。但惟有愛,是我們生命的特質,要與主永遠麵對麵。默想這段經文,體會當我們的愛可以觸動神的心弦,引起神的共鳴,使神的心意得到滿足,我們也會因為有這樣的愛使神的心意滿足,我們自己也心滿意足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