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盼望中的哀求

(2018-06-26 19:25:12) 下一個

《耶利米哀歌》第5章是這一係列哀歌中的最後一首。雖然依然是對耶路撒冷被毀,猶大亡國被擄的荒涼景象的描述,可是細細品嚐,我們卻可以體會到,作者的心情似乎平靜了下來。這一段經文對猶大遭災的描寫已經不再像前幾首那樣洶湧澎湃,言辭激昂,反倒是緩和了很多。作者默默地觀看這一切,也用相對比較平和的語氣來描述。

可是,到了最後四節,我們卻可以體會到詩人的情緒又開始高漲起來,他開始向神發出強烈的呼喊,是前幾首哀歌裏麵所沒有的。經文寫到:“耶和華啊,你存到永遠,你的寶座存到萬代。你為何永遠忘記我們?為何許久離棄我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複興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你竟全然棄絕我們,向我們大發烈怒。”(5:19-22)我們通常期望的結束是盼望、喜樂、複興、回歸。可是這裏卻以在荒涼之中的悲哀呼求作為尾聲,嘎然停止在神對他們大發烈怒上麵,沒有從神而來的複興的答案,也沒有留下任何盼望的影子。對於常人來講,在痛苦中苦苦哀求,看不到盼望,可能還容易理解。可是對於耶利米來說,這樣的結束似乎就有點不正常了。耶利米是對神有信心的先知,無論受到多大的威脅、逼迫,都盡忠傳講神的話語。不但如此,他也深深知道神七十年回歸的應許是如何的真實可信。神讓他在亞拿突買地,象征著耶路撒冷日後的複興;神也讓他寫信給在巴比倫的猶大人,囑咐他們在那裏安居樂業,生養眾多,等待回歸。可是,為什麽耶利米自己在哀歌中不是以盼望結束,而是以哀哭告終呢?難道耶利米對神也失去信心了嗎?難道耶利米已經被困難完全打倒了嗎?

相信都不是這樣的。耶利米之所以在全卷書的最後以哀哭、哀求結尾,表明的不是他對回歸沒有信心,而是他對回歸的迫切渴求,以及尋求神的複興和醫治的盡早來到。麵對七十年回歸的應許,耶利米知道有盼望的等候不是那種若無其事、不痛不癢,甚至是沉迷於世界的等候,乃是整個心思意念的回歸,是在整個等候的過程中對神真誠地回轉、迫切地呼求、不斷地反思、熱切地盼望。神所喜悅的盼望,並不是那種和神說一聲再見就離開,然後七十年之後再回來的盼望,而是要我們在這個過程中就一直翹首等待,急切地呼求神現在就來複興自己。

同樣,當我們對耶穌基督的再來有盼望的時候,我們的心急切嗎?保羅說:“就是我們有聖靈初結果子的,也是自己心裏歎息,等候得著兒子的名分,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羅8:23)雖然對未來沒有信心的時候也會發出憂心忡忡地呼求,可是還有一種呼求,是建立在對未來有信心的呼求,急切盼望那一日早日到來。

縱觀這首詩,詩人對困境的描寫平淡下來,可是對神的呼求卻熱切起來;詩人對現實安靜了下來,可是對未來卻迫切了起來。這對我們是否也是很好的啟發呢?我們的眼目是否依然對現實急切,對未來卻冷淡呢?我們能否將眼光從現實轉向未來呢?哀歌中要有盼望,可是盼望中也要有哀求,乃是對所信之未來的苦苦尋求。

默想經文:“耶和華啊,你存到永遠,你的寶座存到萬代。你為何永遠忘記我們?為何許久離棄我們?耶和華啊,求你使我們向你回轉,我們便得回轉;求你複興我們的日子,像古時一樣。你竟全然棄絕我們,向我們大發烈怒。”(5:19-22)

靜默思想:反複默想對未來滿有信心的耶利米所寫下的這段經文。哀歌中有盼望,盼望中有哀求,我們在當中會有什麽新的領受呢?我們對現在與未來的看法會有什麽改變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