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耶利米書》一共52章,內容豐富多彩,不但記載了神藉著先知耶利米所說的話,也記載了許多有關耶利米的生平,以及猶大亡國前後幾十年的曆史史實。雖然《耶利米書》與其它先知書一樣,都記載著神對罪惡的審判,以及對未來的複興,但其也有非常特別的地方,應該引起我們的留意。
本書的奇特之處,首先表現在倒敘的形式。每當在西底家年間有重大事件發生,需要向耶利米求問的時候,經文都會將在神在之前幾任君王時候的話呈現出來。經文藉此要表達的意思乃是說,關於(西底家)現在的處境,神早就已經說過。所以西底家不需要去尋求神新的話語,隻需老老實實順服神以前已經說過的話語就好了。
除了對曆史有特別的使用,本書的另一個特別之處還表現在對未來的展望上,就是神除了要興起巴比倫來攻擊猶大之外,還預言了七十年的回歸。先知書通常都會有對未來的展望,可是這裏卻是神明確了回歸的具體時間,顯得與眾不同。
最後,《耶利米書》還有另一個最讓人難以接受的特別之處,就是在介乎這曆史與未來之間,經文告訴當時的猶大人如何回應現在——就是負巴比倫的軛,開門投降,任由巴比倫擄去!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理解,難以接受。神怎麽會讓祂的子民向外邦人投降呢?這不是讓祂的百姓進入水深火熱之中嗎?這不是讓祂自己的名受到羞辱嗎?然而,這卻真真實實是神的話語,不但是要作為對猶大國犯罪的刑罰,也是要試驗猶大人是否願意順服祂的權柄,服從祂的安排,以此作為他們回歸神的起點,而不是在時間上等到七十年之後的物理性回歸。
《耶利米書》的這三大特點,提醒我們如何回顧曆史,如何展望未來,如何身處現在。站在曆史和未來中間,我們如何麵對現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神告訴猶大人如何身處現在,就是吸取曆史的教訓,接受亡國被擄的安排,等待將來的回歸!這通常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回應。我們對未來的盼望讓我們可以忍受現在已有的痛苦,可是如果讓我們因著對未來的盼望而主動迎接、走入苦難,那就完全不一樣了。簡單來說,這就是忍耐與順服的關係。人通常容易做到忍耐,但卻難以做到順服。因為忍耐可以關起門來,守住自己;可是順服卻是相反的方向,要求我們打開心門,舍棄自己。例如,我們可以忍受已經發生在身邊的貧窮,知足常樂。可是如果讓我們順服神的旨意,放棄現在正在擁有的名譽和富足,卻是比駱駝穿針眼還難。然而,神要試驗我們的,就是當對未來真的有盼望的時候,我們現在就不是單純地忍耐而已,而是主動地放下自己,接受神的安排。我們對未來的信心不是單單盯著未來,同時也是接受神對我們現在的帶領。真正的回歸不是等到那一天才發生,而是從現在就已經開始了!
默想經文:“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29:11)
靜默思想:反複思想這句話。神現在向我們所做的,乃是要叫我們末後有指望;那麽我們能否因著末後有指望,現在就回應神向我們所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