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憑信跨越未來與現實的鴻溝

(2018-01-22 19:26:52) 下一個

《以賽亞書》第14章除了繼續預言巴比倫的滅亡之外,也提到神對亞述帝國以及非利士人的毀滅。從經文的順序來看,這些毀滅不但從空間上是由遠及近,而且在曆史時間上也是由遠及近的。對巴比倫的審判是最遙遠的事,巴比倫是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瑪代吞並。而對亞述帝國的毀滅則稍微近一些,大約是在公元前612年左右被巴比倫所滅;而在這之前,當亞述大軍攻擊希西家的時候,也曾在耶路撒冷城外大敗而歸(賽37:36),是在公元前701年左右發生的。而對非利士人毀滅的預言則是更近一些,是在亞哈斯王崩的那年,也就是在公元前715年左右。所有這些預言都是針對那些與猶大國息息相關的國家,在當時來講都有很明確的現實意義。

神審判巴比倫的預言乃是警告當時的猶大君王(特別是希西家)對巴比倫的依靠和聯盟的意向,因為當他們麵臨亞述的威脅時,會寄希望於聯合巴比倫。然而神指出巴比倫雖然看似強大,但最終也要因為他們的驕傲自大而遭遇毀滅。神警告猶大王不要與這些強大但悖逆的國家聯盟,不要貪圖他們的虛假繁榮,也不要迷信他們的軍事力量。可是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神既然不讓猶大國與巴比倫聯合以求自保,那麽誰又可以來保護他們免受亞述的攻擊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可是神是信實的。神既然不讓猶大王在別處找幫助,神就必然會親自作猶大國的保護,解決來自亞述的威脅。

這樣,看起來神已經解決了猶大國所麵臨的困境,當他們麵臨亞述的攻擊時,不需要去依附巴比倫,而隻需靜待神出手剪除亞述即可。這當然是最理想的方案。可是我們也看到,無論是對巴比倫的毀滅,還是對亞述的毀滅,都是神對未來要成之事的預言,將人帶入對未來的美好期盼之中。然而,這個時候經文突然插入亞哈斯王崩的曆史場景,將人從對未來的憧憬一下子帶回到嚴酷的現實中來。猶大國的國君亞哈斯駕崩,而曾經降服在猶大國之下的非利士人也趁機蠢蠢欲動,想要擺脫猶大國的管製。猶大國的處境岌岌可危。

這個時候的猶大國處於一個極大的張力之中。一方麵神給他們描繪了一幅很美麗的未來,可是另一方麵現實卻給他們澆了一盆涼水。未來與現實之間出現了一道看似難以逾越的鴻溝。天上的餡餅可以充饑嗎?遠水可以解近渴嗎?今天,這道鴻溝也常常橫亙在我們麵前。神給我們的美好應許令人向往,可是我們卻也發現自己依然是活在現實中,工作的穩定、經濟的來源、房屋的貸款、子女的教育、身體的健康、親人的安危,等等讓我們感受到“未來很美滿,現實很骨感”。我們該怎麽辦?然而,我們知道神的話不會落空,祂對列國的預言都已經實現。因著神在曆史中的作為我們可以相信神對我們的應許也一定會實現,雖然是在未來,但就好像曆史一樣真實。在現實與未來之間,我們需要憑著信心來跨越。

默想經文:“萬軍之耶和華既然定意,誰能廢棄呢?祂的手已經伸出,誰能回轉呢?”(14:27)

靜默思想:我們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臨界空間。一邊是我們要放下的自己曾經依靠的一切,能力、權勢、伎倆、思慮,等等;而另一邊是我們要進入的神的世界,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而且還在未來。放下熟悉的,進入未知的,的確是對我們信心的挑戰。然而神就在不遠處,等待我們信心的飛躍。花10分鍾,安靜在神的這句話麵前,默念,默想,直到我們可以開始在神已經定下的旨意麵前放棄自己的執著,在神已經伸出的手麵前放開自己的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