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尼希米記》第11章講的是回歸之人的居住情況。的確,經過大約100年幾代人的努力,不單隻聖殿已經完成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也修造好了,聖殿的祭祀禮儀再次啟動,神的律法秩序也得到恢複,回歸的各項任務已經基本完成,現在是大家可以安居樂業的時間了。
可是如果以為回歸到此已經圓滿成功了的話,那也難免過於樂觀了。前麵已經提到過,當耶路撒冷的城牆建起以後,給人的感覺是城是廣大,其中的民卻稀少(7:4)。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不是因為回歸的人少,而是因為大家都各住在自己的城裏(7:73)。經文沒有給出為什麽人們不願意住在聖城耶路撒冷的具體原因,但根據當時的情況來看,有可能的因素例如,耶路撒冷在最後被攻占的時候遭到了極其嚴重的破壞,已經不再適合人居住;也有可能耶路撒冷因著聖殿的所在,也自然容易成為仇敵攻擊的地方,危險係數大。這就好像兩國交戰,首都和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往往是被攻擊的首要目標;當然也有可能是回歸的百姓,他們祖先的家原本就不在耶路撒冷,所以他們回原住地,而不來耶路撒冷也屬自然。所有這些可能的因素都會使得百姓沒有將耶路撒冷當做他們回歸定居的首選。
麵對聖城的荒涼,大家想出來的解決方案是,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則通過掣簽的方式來決定。之所以要掣簽選人,不是因為大家都搶著住在耶路撒冷,人滿為患,所以隻能抽簽篩選,看誰運氣好。實際情況是,大家都不願意去耶路撒冷居住。在當時的人看來,被掣簽選中的,不是運氣好,而是運氣不好,被強製住在耶路撒冷。當然,也會有些不是出於無奈,而是心甘樂意地住進耶路撒冷的,大家給他們祝福,算是一點鼓勵吧。
最終住在耶路撒冷的人,有些是作為眾人榜樣的首領(11:1,3),有些是擔任保衛工作的大能勇士(11:6),有些是在耶路撒冷有官職的(11:9),有些是在聖殿擔任職分的(11:11,16,19,22)。我們看到,雖然耶路撒冷總算有人居住了,可畢竟隻是極少數領袖和有任務在身的,其餘的仍然住在城外。這種情況對於回歸來講令人揪心,難道回歸不是為了回到神麵前,親近神嗎?怎麽大家都躲得遠遠的,不願住在聖城,就近聖殿呢?難道隻有那些服事人員才住在聖城,而其餘的都隻顧自己的事嗎?當然我們不能強迫人住在什麽地方,可是人對神的心也在此顯明出來了。
由此聯想到現在教會的情況。弟兄姐妹居住的地方,和他們去的教會所在地,是一個什麽關係呢?弟兄姐妹選擇買房,或者租房的地點,考量的標準會是什麽呢?是以教會為中心作為第一要素嗎?還是以孩子的學校、升值潛力、工作便利、生活舒適、環境優雅為優先考慮的重點?難道隻是有服事的同工們才對教會有熱心,其餘的就各管各了嗎?雖然現在的交通設施可以彌補距離的問題,可是我們還是要問自己的是,我們的心愛教會,愛神的家,愛神嗎?我們的心離神遠嗎?
默想經文:“百姓的首領住在耶路撒冷;其餘的百姓掣簽,每十人中使一人來住在聖城耶路撒冷,那九人住在別的城邑。凡甘心樂意住在耶路撒冷的,百姓都為他們祝福。”(11:1-2)
主啊,我渴望住在耶路撒冷,與你親近,領受你從天上來的祝福。
一點操練:離教會的遠近不單單是關乎去教會要花多少時間的問題,而是也會反映我們的心與神距離的遠近。當然,我們不能過於簡單、機械地以離教會遠近來衡量弟兄姐妹愛主的心。有些弟兄姐妹盡管住得很遠,但也不辭辛勞地回到原教會崇拜,委身於神。真正的關鍵不是物理上的距離,而是心與神距離的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