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之聲

這裏是一些個人的讀經分享。知識就是力量,我們生命的力量是從認識真理開始。
個人資料
正文

凡事都要按次序行

(2016-07-25 20:44:33) 下一個

《哥林多前書》第14章說到先知講道和說方言的事情。說起方言,總會給人一種神秘感。方言到底是什麽呢?在新約中方言的第一次出現是從《使徒行傳》五旬節聖靈的降臨開始的。那個時候的方言,指的是使徒們受到聖靈的感動說起別國的話來,而且內容是讚美神,訴說神的大作為。當時並不需要有翻方言的在場,因為當時的聽眾就是來自不同的地區的人。所以使徒們所說的別國的話也就是這些聽眾各自都能明白的。這也是保羅在這裏所討論的方言的其中一種,就是用別國的語言,向別國的人傳講神的話,告訴給那些不信的人(14:20-23)。

但是這裏似乎還有另一種情形,就是用一種無人知道的語言(可以叫做天上的語言)來和神說話(14:2)。相信這也是有可能的。因為有時神向某人啟示一些奧秘事,因為啟示太大,以致這個得到啟示的人根本無法用人的語言來描述和回應(人的語言的表達能力是有限的),於是可能受到聖靈的感動就用一種和這種無法用人類語言所描述的啟示相配的語言來表達,來和神溝通。所以在旁人來看,這人好像語無倫次,不知道在說什麽。

雖然方言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可是無論怎樣,方言如果要想造就人,就必須讓別人聽懂,就必須通過翻譯。而且,保羅在這裏強調的是,說方言的人不是因為被聖靈感動之後就完全無法控製自己,非說不可,顧不上場合。相反,話是在他裏麵,啟示是在他裏麵,他是可以控製自己的說和不說的。如果在場有人翻譯,才可以說;否則就不要說。

保羅也強調悟性的重要性,因為這是人的心誌部分。雖然靈受感說話、禱告很好,可還是需要這個人的悟性要明白才可以真正給他自己帶來益處。就好像一個人說了一大堆連自己都不明白的話,雖然感覺很不錯,但對他的生命成長並沒有什麽促進。也正因為如此,保羅也強調說話一定要讓對方明白。一個人的成長,不是因為他說了一番自己不明白的話,也不是因為他聽了一番自己不明白的話,乃是因為他聽明白了一番話就去遵行。

最後講到不許婦女在教會講話,這似乎很讓人難以接受。但是如果我們在上下文中體會保羅的意思的話,會發現保羅不但不讓婦女講話,也讓那作先知講道先說話的人閉口(14:30)。保羅在這裏的重點不是藐視婦女,而是注重教會的次序。當有人作先知講道的時候,其餘的人應該是慎思明辨,安靜聆聽和學習,而不是爭相發言。對於婦女也一樣,要安靜聆聽,仔細思考,而不要打亂聽道的次序。如果實在有沒聽懂的,可以在事後回到家中問自己的丈夫。這是當時的情況。對於我們來說,有人可能會說自己的丈夫都不信主,或者說自己的丈夫的靈命比自己還差,怎麽問他們呢?的確會有這樣的情況存在,但原則是一樣的,就是不要打亂當時聽道的次序,有什麽問題可以記下來,講完道之後,私底下詢問不也挺好嗎?況且,也不要漠視聖靈的感動。實在是沒有機會問的,可以在心中向聖靈求問。相信神一定會厚待這樣恬靜、敬虔、守規矩、有心追求的婦女,把她們所需要知道的告訴她們。

總之,一切都要按次序行。這個次序不單是指行事上的條條框框,而更是指不要單求自己的益處,也要求別人的益處的總原則。在這個次序(原則)之下,不要自己想表現自己就馬上表現出來,或是想得到什麽就馬上要得到,而是要更多考慮是否對別人有益處,是否能造就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