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五指湖東:“末任輝格”菲爾莫出生地

(2015-01-29 10:20:15) 下一個

     作為美國知名度最低的總統之一,米拉德•菲爾莫是繼“開國元勳”及“亂世將軍”類總統之後,自安德魯•傑克遜開始的“小木屋”派總統中最具代表性者,他是那個時代貧苦大眾階層的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美國民主製度的最大受惠者。

     他是一度輝煌的“輝格”黨派的最後一位總統。輝格黨的“陰鬱”命運在菲爾莫時期開始走上了終結之路。。。

       占據紐約州三角形地理中西部地區的,是奇趣優美的“五指湖”地區。“五指湖”地區(Finger Lakes,亦稱“指湖”區或“芬格”湖區)內共有大小十一個湖泊,它們是由第四紀冰期在原來穀地上的冰川收縮形成的,因形狀狹長﹑從地圖上看形似手指而得名。這些南北走向﹑東西排布綿延百餘英裏的湖泊及其水域地區,曆史上曾經是北美洲最大的土著聯盟-“易洛魁”人生活的中心之地;它如今是紐約州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基地,也是美國葡萄酒釀製曆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在“帝國之州”紐約州,“五指湖”地區也是繼“哈德遜河穀”之後,第二個最具豐富曆史人文氣息的地帶。這裏有著美國“常春藤”八大高校之一的康奈爾大學﹑世界著名企業“康寧”及康寧“玻璃城”,這裏也是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晚年居住和安葬的地方,以及世界“石油大王”約翰•戴維斯•洛克菲勒的家鄉。除此之外,“五指湖”地區還曾經養育過一位美國總統,他就是有“末任輝格”之稱的第13任總統-米拉德•菲爾莫(Millard Fillmore,亦譯作“米勒德”或“菲爾莫爾”等)。

     在“五指湖”東部地區,最長的卡尤加湖以東﹑北至安大略湖岸邊的帶狀區域,為卡尤加郡。卡尤加郡與卡尤加湖一帶,在早期都曾經是“易洛魁”聯盟的重要一支-卡尤加印第安人部落的聚居之地,如今仍是“卡尤加邦國”的家鄉。在19世紀中期,僅有幾萬人口的卡尤加郡一度出現過幾位顯赫的政治人物。其中最為有名的,是“內戰”時期林肯及林登•約翰遜國務卿的威廉•西沃德,他曾經把羅伯特•李將軍的“特赦誓言書”當作紀念品贈送給了朋友,令李將軍至死都以為自己沒有被政府“寬容”;西沃德還曾經一手操辦了“俄屬北美”的購買,使美國擁有了阿拉斯加。另一位威廉•亨利•卡朋特,則在林肯總統時期(1861-1865年)擔任過美國駐清朝福州的公使。而在卡尤加真正達到位極人尊的,就是出生在其南部的米拉德•菲爾莫總統,他是紐約州的第二位美國總統,也是紐約州唯一一位來自廣大中部的總統(注:紐約州一共有過四位總統,其他三位都來自南部)。

     米拉德•菲爾莫總統的出生之地,位於卡尤加郡東南部的“薩莫希爾”(Summerhill)鎮。這是一個坐落在康奈爾大學東北25英裏﹑西拉丘茲(雪城)以南35英裏處的千人小鎮,它北距“五指湖”區的奧瓦斯戈湖及斯卡尼阿特勒斯湖僅有數英裏遠。薩莫希爾鎮一帶的地麵表征,被廣大的“去”字形薩莫希爾州立森林公園所支配。在公園的東北部有一條名為“菲爾莫”路的偏僻荒野小徑,路旁的草叢中豎立著一根孤零零的鐵牌,這塊兒由紐約州教育部設立的曆史標示牌,雖在經年風雨後漆色已顯陳舊,但它上麵的白色粗字仍清晰有力米拉德•菲爾莫-美國第13任總統,於1800年的1月7日出生於旁邊空地上的一座小木屋裏。菲爾莫出生地與他之前的另外一位出生在紐約的總統-第8任馬丁•範布倫一樣,僅由一塊兒政府性的鐵牌便標定所有;它又與25英裏南的“石油大王”出生地一樣,位於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地之中。

     米拉德•菲爾莫的父親納撒尼爾•菲爾莫是一位農夫,出生於佛蒙特的本寧頓,而他的爺爺則居住在康乃迪克。Fillmore-“菲爾莫”的姓氏,祖源於英格蘭東南部的Kent-“肯特”郡,字根於古英語中的Fille,原意為“圓滿”或“肥沃”。記載中最早的“菲爾莫”氏定居者,是在1677年抵達馬裏蘭;1702年又有從英國登陸維吉尼亞的。長久以來,米拉德•菲爾莫是一位“最被遺忘的”總統,大部分的美國民眾都不知道他,不僅因為他擁有著最不幸運的“13”任數字,他是繼任逝於任內的紮卡裏•特勒而成為總統,也無明顯功績建樹。關於菲爾莫家族在北美的曆史及先人,目前尚沒有詳細的“根源”性資料。但從米拉德•菲爾莫的母親菲比•米拉德一係,他與約翰•亞當斯父子(2﹑6)﹑格蘭特(18)﹑威廉•塔夫特(27)及凱文•柯立芝(30)等總統享有親緣關係。自菲爾莫之後,當代明星凱瑟琳•赫本及理查•基爾,甚至飛機發明人萊特兄弟﹑JP摩根及洛克菲勒等也都與米拉德•菲爾莫有著遠房親戚關係。之所以出現如此龐大細致的“族譜”,與早期移民來源地單一和美國曆史短暫分不開的。

     菲爾莫出生地標示牌所位於的“菲爾莫”路北邊,是一片由樹圍出的三角形小空地。由小路入口進去,空地裏有一座“人”字頂的亭子,亭子下麵放置有簡易石灰桌凳,一派野餐營地的感覺。最能注解這片空地特殊性所在的,是亭子前麵一塊兒標有“米拉德•菲爾莫亭”的立牌,和旁邊那杆隨風飄揚美國國旗。與之前的列位維吉尼亞籍總統的高宅廣地大種植園相比,紐約州中部貧困地區的這位美國總統之家園,寒酸到不及其奴隸居宅的地步。與之前的曆任美國總統相比,菲爾莫的出身是最貧困的一個。他在小木屋出生之時,他父親安置在這塊兒空地上的家已經到了窮困潦倒的地步。美國獨立革命戰爭結束十幾年後的19世紀初,是大批歐洲移民填補印第安人被驅逐後留下的土地的艱難拓荒時期,菲爾莫的父親卻由最初一個小農場主,變成了一位租種土地生活的佃農。

     佇立在“米拉德•菲爾莫”亭的前麵,抬頭看著在微風中飄動的星條旗,它是這萬籟俱寂的空曠中最具色調的移動亮點。它昭示的是一位曾經從這荒野之地的走到國家至高位置的不平凡人物,同時也記載和訴說著一個與眾不同的艱辛人生曆程。由於家境貧寒,菲爾莫在幼年時被父親送到“五指湖”以西的斯巴達鎮當學徒,那是一個接近奴隸性質的殘酷製衣工勞作。菲爾莫在那裏開始自己讀書學習,有時候甚至偷書來讀。四個月後,菲爾莫想法借得30美元,贖回了他的製衣學徒契約。重獲自由之後的菲爾莫,步行一百多英裏回到了他的家人身邊,那年他十四歲。從現在的地圖來看,避開縱貫其間無法直接穿越的幾個湖泊,那時沿“五指湖”區外圍的,是一條行進在叢林山間﹑崎嶇無比,沿途人跡罕有的小路,康奈爾大學所在的伊薩卡城,也是必經之地。此前在少年時遭遇曲折經曆的,唯有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可與菲爾莫相比(傑克遜13歲時因拒絕為英軍軍官擦軍靴而被砍傷)。

     在“米拉德•菲爾莫”亭子前麵,有一塊黑色的牌子,記述的是為這位第13任美國總統建造亭子的讚助者,字裏行間夾帶著必要的商業氣息,這是由美國第二大鋼鐵企業-“紐柯”公司提供的材料及設計建造的。紐柯公司原計劃在附近的摩拉維亞村修建一座米拉德•菲爾莫博物館,來紀念這位本地出生的總統,但後來由於投資較大而放棄了,改為建造這座供遊人野餐的簡單亭子。亭子裏的水泥桌凳,則是由摩拉維亞管教所的犯人們製作安裝的,美國童子軍並在旁邊安插了一麵美國國旗。薩莫希爾鎮的一位致力於此的曆史學者認為,與其他總統們設有的圖書館相比,菲爾莫總統的出生地則長期被忽視。每次她走過這裏看到那破舊的旗幟和褪色的標牌,都會感到沮喪。她說,來自州政府的撥款無法落實,米拉德•菲爾莫在美國總統曆史排名中位次殿後,但也不能忽視他曾經的有過。

     菲爾莫少年時期隻接受過一些基本教育,他“熱衷”於自學,幾乎對手能觸到的每一本書都潛心研讀,他日後的成功之路是靠自學成材的。1819年,菲爾莫跟隨本地的一位法官作書記員,並開始學習法律,這期間,他曾經的老師﹑也是他未來妻子的阿比蓋爾•鮑爾斯從學習上給予了他很大幫助。之後,菲爾莫搬到了紐約的北方重鎮-布法羅城,他在那裏的一家律師事務所繼續學習法律。1823年,23歲的菲爾莫獲得律師執照,前往布法羅東南的“東奧若拉”執業。至今,在東奧若拉還保存著“米拉德•菲爾莫”屋,那是他為自己和阿比蓋爾建造的,她們從1826年到1830年期間生活在那裏。選擇律師事業,是菲爾莫日後成功的最關鍵一步,在他之前的曆任總統中,與他一樣具有窮苦出身的安德魯•傑克遜及馬丁•範布倫,無一不是經由律師這一國家法原性職業實現人生根本轉折的。

     在米拉德•菲爾莫出生地空地的靠路一側,地麵上擺放著一塊兒白色的圖示牌。圖示牌上是由卡尤加郡曆史學者辦公室標繪的“米拉德•菲爾莫曆史蹤跡”圖,除了在中間附有一座名為“菲爾莫峽穀公園”的地理示圖外,左側還有一幅看似有點兒愚鈍的菲爾莫黑白素描頭像,右下角的,則是一座黑色的小木屋圖形。根據史料,米拉德•菲爾莫在此地出生時的小木屋早已不複存在,那座僅有兩個房間空間的鋸木屋在1852年時被拆除了,當時是菲爾莫在總統任內的第三年。時過一個多世紀後的1965年,米拉德•菲爾莫紀念協會用一座相似木屋的材料,建造了一座菲爾莫出生時的小木屋。而這座“複製”的小木屋,就放置在距菲爾莫出生地以西三英裏的“菲爾莫峽穀公園”內。那座公園所在的摩拉維亞村,是菲爾莫的妻子-阿比蓋爾•鮑爾斯成長的地方,它同時也被列為菲爾莫總統出生地的上屬村級單位。

     米拉德•菲爾莫最早踏入政壇,是在他28歲時被選為紐約州議會的下議院。菲爾莫在政治上,追隨“反共濟會(Anti-Masonic,美國第一個“第三黨派”,起源於紐約上州,後並入輝格黨)的領導者瑟洛•威德,後來又隨威德加入到新崛起的輝格黨。1832年,32歲的菲爾莫被選入紐約州國會議員。1834年的時候,菲爾莫與朋友內森•霍爾(Nathan Hall,內森•霍爾在菲爾莫出任總統後,被任命為郵政部長,他逝後也安葬在菲爾莫墓的旁邊)開辦了合夥人律師事務所,他們的律師事務所日後成為紐約中西部最有名的一家,並且至今仍然以霍奇森•拉斯(Hodgson Russ LLP)的名字運營著 。之後,從1837年到1843年間,菲爾莫又接連三次當選國會議員,成為輝格黨在紐約“上州”(Upstate,紐約州北部的習慣稱呼。這是相對於其南端的紐約城而講的)地區重要的領袖人物。應該指出的是,18世紀30﹑40年代,是美國政黨製度最終整合前最為混亂的一段時期,在當時選擇加入具有現代意識形態的輝格黨,是菲爾莫能夠在仕途平步青雲的關鍵。可惜的是,輝格黨日後也竟然是終結在這位菲爾莫總統的任期結束之時,這是後話。

      從米拉德•菲爾莫出生地出來,“菲爾莫”路向西穿過薩莫希爾州立森林公園的北部延伸地帶後,即更名為“薩莫山”路(薩莫希爾-Summerhill,有時又分開拚為Summer Hill)。薩莫山路呈西北方向四英裏處,是摩拉維亞村鎮的中心。此間,在南部一英裏處一直與薩莫山路平行而走的森林地帶,就是放置有菲爾莫總統出生小木屋的“菲爾莫峽穀州立公園”,它是一座以米拉德•菲爾莫總統命名的﹑有著五個瀑布和六十座宿營地的著名旅遊休閑勝地。峽穀公園的正門,位於南北穿越摩拉維亞的紐約38號公路上。這條38號公路在摩拉維亞以南30英裏的地方,就是裏奇福德鎮-“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生的地方。在18世紀40年代,少年時代的洛克菲勒曾隨父母一起搬到摩拉維亞村居住,而在1850年菲爾莫繼任總統那一年,洛克菲勒一家又搬去了38號公路最南端的奧韋戈。由此在摩拉維亞的曆史“名人榜”上,除了米拉德•菲爾莫總統夫婦外,還有那位後來的“石油大王”。

     18世紀中期,美國政壇的爭論議題主要集中在奴隸製度的存廢上。菲爾莫在國會任職期間,他持有的是北方政客固有的觀點,反對當時德克薩斯以蓄奴州身份加入聯邦。菲爾莫同時也鼓勵實行“境內改進”及關稅保護(Internal Improvements,Protective Triff,這兩者是輝格黨為反對傑克遜總統政策而提出的新經濟立場),他並支持約翰•昆西•亞當斯(原第六任總統,後為國會大佬)的反對奴隸製請願,對於國會禁止州際奴隸買賣,菲爾莫報以擁護態度。1841年到1843年間,菲爾莫起草了具有保護主義色彩的“1842年關稅”法案,但被約翰•泰勒總統否決了。國會任期結束後,菲爾莫以輝格黨候選人資格參加了1844年的紐約州州長競選,但沒有成功。1848年,菲爾莫被選為紐約州審計長,他是這個職位上第一次由普選產生的當選者(審計長為內閣成員,通常是被任命)。菲爾莫在審計長任內修正了紐約的銀行體製,使之成為未來國家銀行係統的典範。至1849年米拉德•菲爾莫最終被輝格黨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之前,他的政治資曆最大化空間似乎已至極限。

     位於“五指湖”區東部的“小指頭”-奧瓦斯戈湖南端的Moravia-摩拉維亞,是一個三千多人的村兼鎮。由兩﹑三條蜿蜒自荒郊田園間的鄉村公路匯集於此時,沿途經過的是幾個看似貧窮的小村落。這個自1789年-喬治•華盛頓就任美國“開國總統”那年開始有人定居的偏僻村鎮,兩個多世紀來一直過著“以農為本”的落後日子,該鎮近十分之一的人口還生活在貧困線下。作為本地名人文化的延伸,“米拉德•菲爾莫峽穀公園”以其矗立在38號公路旁巨大的棕色曆史性橫牌昭示著它擁有的非凡蘊涵。那裏同樣有一支高高飄揚的國旗,在迎來四麵八方旅遊休閑者環幽於其山水相間的森林美景之時,也告解著那孤零零坐落於林立山丘下的一座破舊小木屋:米拉德•菲爾莫總統出生屋,它不是峽穀公園的“熱點”,去觀瞻的它的人遠沒有欣賞山後瀑布的人多。這座唯一接近18世紀末菲爾莫誕生實體原形的木頭屋,獨自載負它特殊的曆史使命,默默地著四季風雨的重複吹打。

     1848年7月,輝格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費城召開,大會提名“戰爭英雄”紮卡利•特勒為總統候選人,這使亨利•克雷的支持者及“道義輝格”派很是失望(亨利•克雷是輝格黨的創立者和領導人,他同時也是美國經濟現代化的倡導者。克雷曾五次參加總統候選人競選,均告失敗;“道義輝格”派則是指以馬薩諸塞州輝格黨人為首,反對從墨西哥戰爭中奪得的那些奴隸州。)。為了平衡候選人選票,大會隨即提名米拉德•菲爾莫為副總統候選人。菲爾莫來自人口眾多的非蓄奴“自由”州-紐約,對奴隸製度的態度較為溫和。1848年大選的結果,菲爾莫與特勒在16個州獲勝,贏得47%的總選票。自此,一位來自卡尤加郡的製衣學徒﹑學校教師﹑律師﹑紐約州下議院議員﹑美國眾議員,最終在48歲時問鼎國家最高權力中心。以筆者之見,米拉德•菲爾莫應該是繼“開國元勳”及“亂世將軍”類總統之後,自安德魯•傑克遜開始的“小木屋”派總統中最具代表性者。其間的馬丁•範布倫(也可以算上紮卡利•特勒)﹑之後的詹姆斯•布坎南(15任)﹑亞伯拉罕•林肯(16任)﹑安德魯•約翰遜(17任)﹑尤利西斯•格蘭特(18任)…等總統,都是出身於Log Cabin-鋸木小屋。他們是那個時代貧苦大眾階層(具有拓荒背景)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美國民主選舉製度的受惠者。

      後記:摩拉維亞鎮西去10英裏為卡尤加湖,卡尤加湖南端是伊薩卡城。那一帶風光旖旎,至今還生活著一些卡尤加印第安人(美國土著)。20世紀80年代,卡尤加人曾提出訴訟,指控紐約州在18和19世紀非法占有和奪取他們的土地,但被美國最高法院否決。卡尤加部落的婦女長者在卡尤加湖畔種植了鬆樹,預示著卡尤加人仍然存在,並且呼籲其他地方的卡尤加人返回到這裏-他們祖先曾經生活的地方。在摩拉維亞的北部和東部,是兩個較小的“指頭”湖-奧瓦斯戈湖及斯卡尼阿特勒斯湖-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使得這一帶成為紐約州甚至美國有名的葡萄產地及葡萄酒釀造基地。一條叫做“卡尤加葡萄酒之旅”的路徑,就包括了附近十幾家有名的葡萄種植園和葡萄酒廠,沿途可以遊覽葡萄園,品嚐葡萄酒,觀摩葡萄酒的生產過程,還可以盡情領略帶有古老印第安人風情的鄉村田園風光。

      摩拉維亞鎮屬於“五指湖”地區的一個普通小鎮,它的鎮中心是摩拉維亞村,整體是一個相對比較貧困的地方。筆者曾兩度拜訪摩拉維亞,第一次是大雪之後不久,路經看到位於摩拉維亞村“主”街上(38號公路的一段)的鎮政府辦公建築,那是一座夾在兩座較高建築之間的低矮平房,它的建築規模與半英裏南“菲爾莫峽穀州立公園”內的菲爾莫出生小木屋不相伯仲。在鎮政府那雜貨店一樣的門口上,還貼有本鎮法庭的通告,原來這兩家主要的政府機構是共用著這間破舊平房辦公的。從這裏不難理解,在卡尤加-奧瓦斯戈曆史協會與“紐柯”公司為菲爾莫博物館及出生紀念地的修建資金前後張羅時,這座可稱為美國“最寒酸的政府辦公地”平房內的官員們所能做的,是檢核完本鎮可憐的財政預算後,愛莫能助而默默地祈禱吧。作為19世紀初美國總統的家鄉及19世紀中“石油大王”的第二故鄉,摩拉維亞似乎一如既往地固有著它自美國開國時期就有的傳統平靜與貧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