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代偉

政治|傳媒|曆史|詩詞|股票
個人資料
正文

教堂石棺:“二世總統”小亞當斯長眠地

(2014-07-20 13:00:57) 下一個

Church Of Presidents-“總統教堂”

      昆西市中心的United First Parish Church,聯合第一教區教堂,除了安葬著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 亞當斯外,還有他的兒子-美國第六任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曆史上的第一對“父子總統”,出生在同一個地方,子承父業同樣入主白宮貴為總統,都僅做了一屆,逝後又長眠在同一間教堂,安葬格式又一模一樣,這種“父規子隨”的謹業慎行模式版頗為令人暗歎。老﹑小亞當斯總統的不凡人生不僅使昆西成為“總統之城”,他們逝後也使這座“第一教堂”成為Church Of Presidents-“總統教堂”。

      “第一教堂”內整齊排列著一排排舊紅木長凳,其中編序號“53”的座凳靠中間人行道位置,背後標有“亞當斯座凳”(The Adams Pew)。亞當斯座凳,是“第一教堂”專為亞當斯總統家族成員設立的。19世紀20年代,在約翰•亞當斯捐贈的土地上開始建造這座教堂,亞當斯家族還無償供應大量的建築材料,但在1828年完工時,約翰•亞當斯總統已經去世兩年了。所以,真正坐在這個位置參加教堂儀禮的,是從約翰•昆西•亞當斯總統其人開始。亞當斯家族在兩位總統之後,還出現過幾位有名的後人,諸如小亞當斯之子,曾擔任過美國國會議員及駐英大使;小亞當斯的孫子,曾為美國“內戰”將軍和“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即19世紀華人修建鐵路時代)總裁;其他還有擔任過昆西市長﹑馬薩諸塞州法官等的;亞當斯家族最近的“大角色”,是赫伯特•胡佛總統時代(1929-1933)的海軍部長查爾斯•法蘭西斯•亞當斯三世。

      “第一教堂”內的亞當斯座凳,是慕名而來的遊覽者必不可少的一坐留念之凳。

約翰•昆西•亞當斯被任命為國務卿(1817-1825),很大程度上是他在政治觀點上與詹姆斯•門羅總統頗多相似。在國務卿期間,他通過《1818年條約》,使美國獲得了俄勒岡地區的控製權,英國勢力就此退出現今的美國本土;1819年,小亞當斯通過《亞當斯-奧尼斯》條約,強迫西班牙把佛羅裏達“出售”給美國;1823年,他構思並發展了著名的“門羅主義”,更把傳統的歐洲列強排斥在美洲以外。在很多曆史學家眼中,約翰•昆西•亞當斯以其卓著政績及深遠影響被認為是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

“第一教堂”內,除了“亞當斯座凳”外,在大廳正麵的中央莊嚴肅穆的神職壇背後牆麵上,是懸掛著的暗紅裝飾綢布,兩側還各懸掛有兩塊兒精致的白色大理石銘牌,左側即為約翰•亞當斯夫婦,右側為約翰•昆西•亞當斯夫婦。在最右側教堂的角落牆壁上,也懸掛著另一塊兒較小的牌子,上麵則展示有亞當斯家族後人的介紹,牌子下麵的一個桌案,陳列著關於他們的曆史性資料。這一切,是跟隨教堂內部講解人員必要的傳統操作流程,而真正要參觀位於地下室的亞當斯總統們之墓,則要回到教堂入口處,從那裏進入教堂的地下。

在擔任第五任我詹姆斯•門羅總統兩任八年的國務卿後,1824年,約翰•昆西•亞當斯作為總統候選人參加了總統大選。19世紀20年代的美國,是曆史上的“和睦時期”(Era Of Good Feelings,從1816年詹姆斯•門羅代表民主共和黨擊敗聯邦黨人奪得總統,到1820年門羅在毫無政黨對手的情況下再次當選總統,標誌著政黨派別鬥爭不複存在,美國政治一度被認為達到理想的“和睦時期”),在政壇,由於界限不清,黨派之間結黨營私﹑勾心鬥角的現象激流暗湧,矛盾重重。小亞當斯在與的強勢南方候選人安德魯•傑克遜等三人的總統競選之戰中居於第二名,依照美國憲法,選票不過半數則由眾議院選舉總統。最後,第四名亨利•克萊退出並轉而支持亞當斯,使得他最終“票數不過半而成為總統”,作為“回報”,亨利•克萊被任命為國務卿(在當時的美國政壇,國務卿被認為是“成為下屆總統的直通車”)。

在每年4月至10月的氣候宜人的開放季節裏,“第一教堂”大門入口左側會擺放出一張桌子,那是專門接待前來參觀的人的。我曾在寒冬的2月份順路造訪過這座教堂,卻吃了閉門羹,後來在網站上查出秋冬季節是不對外的。的確,在春季到來的時候,教堂旁邊會有很多樹木盛開出大片粉紅的小花朵,令遊人心曠神怡;而教堂敞開的大木門,亦迎著暖暖的氣息,一直沐浴到空曠的大廳裏麵,遊人和教堂人員都可以避開寒冷,隨意喧敘。那桌子上擺有一些教堂介紹資料,和昆西市旅遊景點線路的地圖之類,桌子後麵,有一位教堂內部人員坐著,耐心地歡迎著每一位來訪者-大多是衝著亞當斯總統父子來的。

      1825年3月,那年的春季,約翰••昆西•亞當斯宣誓就職美國第六任總統。入主白宮的小亞當斯,是美國第一位“子承父業”的總統,和他的父親-約翰•亞當斯一起,成為美國第一對“父子總統”:從1789年實施總統製至小亞當斯,有6位總統曆時僅36年,這個新生的共和國便顯露出她體製的非凡之處。他是“開國元勳”之後,“根紅苗正”的第二代;小亞當斯,還是第一位非“假發國父”版總統,他就任總統時已“幾乎禿頂”。自他伊始,上流社會那代表著歐洲貴族地位的“假發”造型,也逐漸不再流行而走進曆史。

      在“第一教堂”門口,谘詢了入內參觀的事項,一位女工作人員細心解答後,對我計劃遊曆“美國曆任總統出生地及安葬地”的旅程很是興趣。她建議我將個人博客的網址留下,可以給以後的來訪者作閱讀參考,我說明我的文章僅有中文,她說也可以,這裏也有很多中國人遊客。她並說教堂入內參觀的“門票”是每人四美元,鑒於我的“特殊”,我和朋友兩人一起,她打了優惠,共收五美元。我付了錢,表示感謝,轉身向地下室入口走去,看到入口處牆角放著一個破舊的鎖著的小木箱,上麵有塞錢的口,木箱上有一個黑底白字的小牌子:歡迎來到“總統教堂”。

      “二代總統”亞當斯的四年總統之任不算輝煌,與他碩果累累的八年國務卿相比,他對內顯得治國無力,對外政策被重重阻撓,無法實施。在國務卿亨利•克萊的支持下,盡管小亞當斯任內大力發展鐵路﹑公路及運河等交通工程,及擴大聯邦權力﹑管理國有土地﹑創辦國有學校和提高關稅保護工商業,並成為“新國家主義”倡導者。但1828年的總統大選中,小亞當斯依然無力回天,被安德魯•傑克遜為首的南方主義者以“最肮髒的交易”論(指亞當斯與克萊)擊敗,他離開華盛頓,鬱悶地回到了家鄉昆西,時年61歲。小亞當斯沒有就此離開政壇,1829年他離開白宮,緊接著1930年,他參選美國眾議員獲勝,又返回了華盛頓。他打破了總統離任後不得再擔任公職的常規論調,從1831年之後的17年間,小亞當斯共9次當選議員,直到逝於任上為止。

      從教堂大門右側入內,會看到一個向下的樓梯入口。較為嶄新的木質樓梯在地下室淺黃的燈光下泛著微微暖意,循著紅木台階緩緩步下,可以看到下麵的擺設,若進入了一間展覽室。稍微轉彎入內,燈光變得微昏,一條通道至底,兩邊牆壁斑駁,恰似一個防空洞。右側靠牆耷拉著一麵國旗,左側黑色鐵門兩邊懸掛著四塊乳色大理石銘牌。這四塊牌子,最近鐵門的是約翰•亞當斯及夫人阿碧蓋爾,阿壁蓋爾右邊第一塊上鐫印著:約翰•昆西•亞當斯,(第二行)“外交家﹑參議員﹑國會議員﹑國務卿”;(第三行)1814年與英格蘭和平協定談判者;(第四行)美國第六任總統。下麵是生卒年份(1767-1848);另一塊是他的夫人-路易莎•凱瑟琳•亞當斯。堅固華麗的銘牌背後,是凹凸不平且簡陋的牆壁,它們一起在幽幽的燈照中透著無力的光芒。

      在小亞當斯的晚年,年勢已高開始摧毀他的健康。1846年78歲的時候,他患有中風,致使身體部分癱瘓。小亞當斯經過幾個月的休息,竟然完全康複了,他馬上回到崗位:“當他步入國會會堂內時,全體起立並熱烈鼓掌”。1848年2月21日,眾議院就嘉獎美墨戰爭中的美軍軍官進行討論,對這場戰爭持批評態度的小亞當斯不斷否決其他國會議員的提議。當年已八旬的小亞當斯起身就眾議院院長的問題進行答辯時,他因腦顱內大出血而突然倒下了,他在座位上被抬到了眾議院辦公室。1848年2月23日,約翰•昆西•亞當斯-這位終生為新生合眾國耕耘的外交家和政治家,在華盛頓國會山莊內去世。他的遺言是“This is the last of earth,I am content”-這是我的最後時刻,我感到欣慰。

      從地下室黑色鐵門入內,是一間長方形的房間,左手是約翰•亞當斯覆蓋國旗的石棺,右手是阿碧蓋爾。再往深處還有兩個石棺,分別是約翰•昆西•亞當斯及夫人路易莎,這四個石棺的排列順序和位置,正好與牆外的四塊銘牌相對應。在老亞當斯夫婦與小亞當斯夫婦石棺之間,明顯看到分離的牆柱,據那位講解人員說,小亞當斯夫婦的石棺是後來安放進來的,與老亞當斯夫婦石棺自地下室頂開通沉降而下不同,它們(石棺)搬運的入口,則是最裏麵的山牆-鑿通之後從教堂外麵移送到地下室的。這在當時應該是項頗費周章的大工程。

      小亞當斯夫婦的兩座石棺,靜靜地躺在地下室房間的最裏麵。與他的父親老亞當斯一樣,小亞當斯的石棺棺蓋頭部也覆蓋著一麵國旗-這是他們作為總統的國家級地位的標誌。石棺蓋的中間部位,凹刻著“約翰•昆西•亞當斯”的名字,倉渾有力。旁邊緊緊陪伴著夫人路易莎,她的石棺蓋上除了名字,空空如也,一切簡單肅穆。在整個地下室房間裏,除了女工作人員婉約回腸的講解聲音外,還有的是參觀者衣服摩擦在石棺與牆壁間的聲響。石棺與石棺之間,石棺與牆壁之間的過道空間如此之窄,來往走動的人不自然要觸棺而行。那灰色花崗岩製成的石棺,堅硬而砂手,棺蓋周邊的明顯陳舊,似乎是一個半多世紀來無數瞻仰者留下的痕跡。

      小亞當斯去世後,最初被安葬在華盛頓的國會墓園。後來,他又被運回老家-馬薩諸塞的昆西,埋葬在“第一教堂”正對麵的漢考克墓園-那裏麵有亞當斯家族的墓地。四年後的1852年,他的夫人路易莎•凱瑟琳去世,他們的兒子查爾斯•法蘭西斯•亞當斯又將小亞當斯夫婦的遺體安葬到了“第一教堂”地下室增設的隔間內,與他們的父母-老亞當斯夫婦在一起。如今,在漢考克墓園,小亞當斯的舊墓依然坐落在那裏,舊墓的正麵建築格式頗似“第一教堂”,門楣上還刻有J.Q.Adams(小亞當斯英文名字的簡寫),墓穴的入口在他遺體遷出後用紅磚封上了。墓旁堆積了大片枯黃的落葉,似乎依然在靜慕著曾經沉睡於此的逝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