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奶奶的故事(499)
一招呼吸降升法
任督二脈迅速通
作者:曾樂
大家知道,在中醫裏,有練習氣功健身的方法,但由於練習氣功在上個世紀末曾經有過狂熱,發生了一些不該發生的事情,後來被否定和冷落。但一直以來,總有不少博友詢問到這個問題,他們想學習一些通過練習氣功的方法,來進行健身。下麵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篇類似文章,寫得比較靠譜,拷貝在此,供博友們參考。其標題是《一招呼吸降升法,任督二脈速通》,感謝原文作者。下麵就是此文的內容——
《道德經》上說:聖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沒有毛病),是因為他能認識到自己的缺點,並立刻用行動來改變,所以,就百病不生。而對於我們普通人的身體來說,更要隨時意識到身體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養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來修複自己的健康,這樣,也能最終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國古代,如果哪位武學大師要想武功“更上一層樓”,就要打通人體最重要的前後生命線:前方的任脈,後方的督脈。而作為中醫大夫,我發現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體最重要的任督二脈打通,就相當於為人體接通了“精氣神”的輸入管道,能夠讓身體很快有所好轉。
事實上,這是曆代名醫所公認的養生要法。
前方的任脈,其實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兩個,一個是肚臍(專業術語叫做“神闕穴”),一個是兩乳中間的穴位,叫做“膻中穴”。把人體前胸的這兩大要穴用一條線連起來,就是“任脈”。非常好記憶吧。而且,在這條經絡上,還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養生要穴丹田(肚臍之下3寸,專業術語叫做“關元”)。
知道了任脈,就非常容易記住另一條生命線——督脈。任脈在前胸,那麽,在後背和任脈對應的那條經絡,就是督脈。
有人會問:說任脈、督脈是人體的前後“生命線”,是不是太誇張了,真有那麽大的威力嗎?
當然,在道醫養生的具體方法上,如果一個人能夠用真氣打通前後的任督二脈,那麽,就被稱之為“打通周天”,也就是說,通過養生習練,讓人體的真氣像泉水一樣沿著任督二脈所構成的圓環流動,如此一來,“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為什麽任督二脈有如此重要的養生功能呢?這要從被稱為“中國近代醫學第一人”的中醫大家張錫純說起,因為他可以讓大家單用《黃帝內經》中“四氣調神論”,就能夠進行任脈、督脈的養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藥物還要好!
不信,就請看張錫純在其著作《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講述的3個醫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風寒。忽然想起張錫純先生在其醫著中提到的“煉氣治病法”,於是在車中嚐試“呼降吸升”,車走了大約30裏路,就覺得心爽體舒,感冒頓時化解得無影無蹤。
有個患者得了屢治無效的嚴重泄瀉病,自己懷疑無藥可醫。後來,張錫純教給這位患者“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僅僅試了四五天,就覺得原來冰冷的小腹部變得溫暖起來,再堅持一段時間,屢治無效的頑症終於痊愈了。
還有位患者得了一種重病,發病的時候喘得厲害,不能坐也不能躺著,吃遍很多藥物也都沒有用。後來,張錫純就告訴他“呼降吸升”的練氣治病法。一年後,就覺得丹田常暖,熱力充滿周身,困擾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這位患者感慨道:“醫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機者,孰能與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傳!”
呼降吸升法
這種勝似藥物的養生法,其實非常簡單,也就是醫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的時候,隻要讓“呼氣”和“吸氣”分別對應著“任脈”和“督脈”就可以了。
(1)“呼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前胸任脈的方向,從上(兩乳間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臍也就是神闕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後,吸氣的時候,讓氣息沿著後背督脈的方向,從下向上,直到頭頂。
也就是說,讓呼吸的氣息沿著任脈、督脈所構成的一個圓環進行流動,就可以了。
張錫純曾這樣描述其神奇的效果:“蓋通督脈可愈身後之病;通任脈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氣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長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這個要點。這樣,不通過點按任脈、督脈的穴位,也能夠讓呼吸的氣息在任督二脈內循環流動,反複循環,化為真氣。雖不點按穴位,而百穴氣血自然暢通,正如《黃帝內經》所言:“真氣從之,病安從入?”
有人會問,“呼吸降升法”是不是隻養“精氣神”中的氣,而不養精和神呢?其實,精、氣、神三位一體,相互依存,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正如中醫名著《類證治 裁》中所說:“精化氣,氣化神。故精者身之本,氣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經過百年傳承的養生良法,都能對人體“精氣神”全麵補養,而非偏於一隅。
張錫純本人因悟到《內經》的真髓,專心習練這種養生功法,結果原本40多歲就開始感覺逐漸衰弱的身體,在練習了這種真氣治病法之後,直到70多歲,精力體力也絲毫不減。張錫純在其73歲時寫了一篇《論醫士當用靜坐之功以悟哲學》的文章,專門針對廣大中醫同行,倡導用靜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達到“聰明頓開,哲學會悟”、“用藥調方,隨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這種方法更是幫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讓他們恢複精氣神,走上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