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知多少?
(2011-02-21 10:47:33)
下一個
海外華人常提到歧視的問題。有的人很敏感,常常覺得被歧視;有的人很大條,似乎很少經曆過歧視。大家憑感覺決定有沒有歧視,很少人能客觀地說明什麽是歧視。就像是色情圖片和藝術圖片的差別,無法定義,大家都說是一看就知道。
大概是學理工的緣故,我很懷疑這種憑感覺作決定的可靠性。慢慢發覺,大家通常講的歧視,其實是三個不同的觀念,常常混雜在語言中。
第一個觀念,是客觀的統計結論,或個人的經驗法則。比方說,美國黑人的平均收入比較低,在統計上是真確的。然而,講“黑人比較窮”,聽來就像是歧視。在個人的層麵,每個人的潛意識都自動統計歸納人生的經驗。如果你遇到印度人常吃虧, “印度人難纏”是你的人生經驗。雖然聽起來象是歧視,卻是符合事實的討論。為了避免誤會,講的人要特別說明是談統計或個人經驗,聽的人也不要隨便怪罪是歧視。
第二個觀念,是偏見和負麵的情緒。每個人歸納的人生經驗,會不知不覺地運用出來。如果你每次遇到印度人都吃虧,你自然會對印度人有戒心和反感。偏見是人性,大家很容易就以偏概全,把自己有限接觸印度人的經驗,延伸到所有印度人身上。每個人都有許多偏見,也因此有各種厭惡,仇恨等負麵的情緒。
遭受偏見自然不愉快。然而,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好惡,就像是大家都憑自己口味喜歡自己覺得美麗的人。不公平,但是非常符合人性。應付偏見的辦法是接納和教育:一方麵接納別人和我們自己一樣有偏見,讓自己不會憤世嫉俗;一方麵努力改變別人的偏見。當年金恩博士帶領民權運動的遊行,就有效地改變了社會大眾對黑人的偏見。
第三個觀念,是法律上的歧視。有偏見是人性,但是把偏見運用到人事或其他決定,造成實質的傷害,可能就於法不容。美國大公司多很注意人事決定的合法性,以免被告上法庭。如果你有明顯不合法的歧視,可以找律師抗爭。
實際生活上,海外華人最常麵對的,不是不合法的歧視,而是令人不爽的偏見。所以,我認為,通常對華人最有用的建議,不是找律師打官司,而是學習接納偏見,忽視偏見。這種講法可能很令人驚訝,我要從心理學和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解釋。
一個人對每件事通常有個評估:這件事是在我掌握中,可影響的,或不在我掌握中,無法影響的。把事情看成可影響的,我們就有動力,有興趣,有希望,做得很起勁,很快樂。把事情看成無法影響的,我們根本不想做,覺得做了也是枉然,勉強去做也會不快樂。歧視操之於人,我們無法影響。覺得別人歧視,我們就想放棄,自己不快樂。
從人際關係的角度,我們很難一麵覺得這個人歧視我,一麵和他建立良好的關係。一個人最騙不了自己。和一個你討厭的人交朋友,比被歧視還不爽。華人要成功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接納別人和自己一樣有時會有偏見,是幫助自己成功的重要心理建設。
如果你不相信,隻要看看白宮的主人。歐巴馬是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也是唯一不渲染種族歧視的黑人總統候選人。你覺得這是偶然的嗎?
謝謝。因為本質上拘謹,態度又比較散淡,所以跟上司交流也不多。以後注意。招我進來是看的專業技能,但他也不會想到一個複雜的大公司裏工作多年的人在人事上還這麽菜。
原來我也不知道自己有這麽情緒化,還曾自吹過自己的神經跟牛筋一樣結實。如今在新地方新工作,獨自麵對一切,也會慌張焦躁,並沒有結實到哪裏。
上次沒顧上回您,我是虎爸的掌上算盤珠,從中學上什麽課外活動到大學上什麽專業都是父親一手操縱。母親最多教我寫寫毛筆字什麽的,離虎媽很遠。
哈哈,我自然還記得你這個規矩的ID.
應付人的能力是慢慢練出來的。看來你的上司對你不錯,你有學習的機會。你要養成習慣,常找你的上司商量,一同決定要怎麽做。他也可以幫你去和大老板反應。常和老板交換意見,他就可以給你意見,你可以學到該如何應付,他也會和你站在同一條陣線。不要被自己的情緒逼到死角,學習當自己情緒的主人:)
其實隻是說得好聽而已,做的還差得遠。我就是在職壇發帖擺不平不會做事的下屬還得老聽她說F-word的那位菜鳥。
就為她,我還跟我的上司別扭任性了,堅持我不要再同她打交道。現在見到上司還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那位沒幾天又來對我說要我做好準備,為了公司利益她要辭職,她的手受過傷,拿筆都會疼,做實驗就更疼。她逼問我說是不是辭職才是對公司最好,我說那你就寫一個電子郵件吧,她又說這隻是一個想法讓我知道。我立刻傳達給了老板,並要求把她有傷的事報給人事部門。結果人事部要她休傷假,推薦她來的大頭不肯,一定要留住她,同時給她聯係別的部門。這樣更好。問題在於她同人事部和大頭去談話,然後大頭反複告訴我對待她要柔和要體諒,我的上司也覺得我對她處理得不好。我就很委屈,就對上司別扭說我不高興再管她。我才來沒多久,想走的心都有。上司很老道,看出我的心思,告訴我他不想看到我因此離開。這個頭開的真是不太好,以後做下去的話隻有更小心,這樣的事有一次就足夠難看了。謝謝您這裏給我一個嘮嘮叨叨的空間,不知您有沒有什麽建議給我。
嗬嗬,很有心得的評論。顯然明白經營自己心態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