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狼之嚎

野狼乃勇猛之獸,喜群居,尚團結。攻則群嚎而起,退則齊喑而下。不求單兵格鬥之高下,不究一時得失之勝負。乃智勇雙全之靈物也!
個人資料
正文

讀點曆史還是有好處的 ----借賈凸子的話題聊聊曆史

(2012-07-31 21:47:29) 下一個

今天忽然看到凸子出塵報踩曆史,勾起侃癮。說幾句。


實際上,文章中凸子的觀點俺是認可的。他的論點是這個:


ZT】首先以小人之心揣測一下這本簡明讀本的內容。序言主要是說要這本書的內容有利於我們借鑒曆代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的。所以這個讀本的內容,要說寫的好,估計再好也好不過資治通鑒。就以此書當作當代資治通鑒來看吧。【/ZT


野狼認為,以治亂興衰為中心的治國理念已經偏移現代治國理念的中軸了。試想一下,改革開放以後,不論中國算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應該是現代型的國家了。已經沒了世襲皇權,已經沒了公卿將佐,古代興衰治亂何以成為現代中國的經驗教訓?


不過,凸子論點雖正確,但論據很難信服人。凸子說,《資治通鑒》是最好的曆史著作。司馬光寫了這書,既沒有救北宋,也沒有保南宋。所以這書沒用,進而讀曆史也沒用。


其實,《資治通鑒》所講的隻是曆史書籍中的一個小部,說白了也就是關於帝王治國策略的曆史書。好的曆史書如同一記好藥典,最後的效果還要看你醫生怎麽去用。你用《本草綱目》中的藥搞個方子給人治病,結果人沒救活,難道就能說《本草綱目》沒用?


比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比喻政權和民眾的關係,乃是《資治通鑒》中所列李世民借用荀子的話總結自己治國的名言。不要說古代帝王將相了,我們普通老百姓都很容易理解這個道理。可以說這是個好藥方。但古代為何那麽多的治國人士最後都忽視了李皇帝這個諄諄教導呢。原因很簡單,此藥太苦,實在喝不下。


明朝崇禎皇帝不是個笨人,想他一定深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否則在陝西流民造反國家政權危急時,他不會去搞什麽“罪己招”,並罰自己搬出乾清宮到武英殿去Sleep Over.。當然那個讀起來相當感人的“罪己招”一定是手下人寫的,但至少他知道,這民如水,搞不好自己的舟要玩完了。沒辦法,喝點苦藥,檢討檢討,平平民眾的波濤吧。


幾年以後,袁崇煥在北京城外和清軍交戰。崇禎皇帝卻對袁崇煥防之如虎狼。不僅不許受傷士兵到京城內治傷,連召見袁崇煥也要把他從城牆底下用籮筐吊上來。也許,崇禎皇帝太知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道理了,生怕一開城門,這水就從城門裏流進來,從而沉了他的皇舟。


這樣一來,將士們誰還心甘情願地為其賣命? 最後,當他中反間計將袁崇煥抓了並淩遲處死,水若不滅其皇舟估計天理都不容了。


關於凸子文中的三大定律,無須一駁了。說句不恭敬的話,凸子有點缺乏基本曆史知識熏陶。


簡單說說曆史吧。網上找到的這個關於曆史的定義比較準確:


 


ZT】曆史,或簡稱史,指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動,以及對這些事件行為有係統的記錄、詮釋和研究。


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過去,作為未來行事的參考依據,與倫理、哲學和藝術同屬人類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ZT


 


這個定義說明了曆史是什麽,同時也說明了曆史幹什麽。定義很明晰,無須解釋。


中國曆史有個特點,主線都是帝王興衰史。鼻祖司馬遷花了很多篇章介紹的都是什麽本紀呀,世家呀,列傳呀,說的都是大人物的故事。其實,曆史也應包括小人物小事件。不過,小人物太多了,都記下來不太可能。但是,小人物的重要事情還是在史書中有其不可忽視的筆墨。後來,各朝編輯的地方誌在這個方麵有很多的貢獻。最近,俺翻了我們家鄉的縣誌,讀得野狼熱血沸騰。單是鹹豐年間天平天國那段戰事,就讓人感歎不已。


如果沒有這些記錄,我們怎麽知道我們的祖先曾經那樣勇敢,曾經那樣在災難和死亡麵前無懼地去抗爭。


可惜的是,現在出版的曆史書將這些有價值的東西拋棄了。一些教材和通俗曆史讀物已經偏移了中國曆史及傳統文化的主線。我們已經無法從中找到可以激動的感受了。


上述定義對曆史幹什麽說得很好。讀曆史不僅讓我們理解曆史,還會讓我們在現實決策中得到借鑒。當然,如同前麵舉的崇禎皇帝的例子所揭示的,你如何理解如何借鑒是你的事情了。


凸子說,曆史是沒有重複的。絕對意義上,這話是對的。柏拉圖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過同樣的河流。”可是,當你踏過一次河流後,你下一次踏河是不是就會更有信心了? 為什麽,因為踏河的曆史告訴了你很多東西,消去了你很多困惑。如果你將第一次踏河的經曆記錄下來,別人讀了是不是也從中得到某種益處了?這就是曆史的作用。這樣展開去想,曆史就那樣奇妙地重複了。


看過一個消息,說北京一個退休的女士不懂除中國話以外的任何語言,也不會說北京以外的任何方言,但她隻身一人花3萬人民幣騎自行車周遊了整個歐洲。記者采訪她,問:“你那麽大膽?你不怕呀?”


答:“幾年前我想都不敢想。不過後來我騎車去了拉薩,閱讀了很多別人開車到歐洲旅遊的遊記。做了好長時間的功課。才有了信心。現在我將歐洲騎車旅行的日誌都整理出來了,以後再有人去就該更有信心了。”


我們知道,後來人雖然不會重複她所有的線路,但她的日誌,也就是那屬於曆史的東西會給他們某種借鑒。


回到凸子論點中的這句話:序言主要是說要這本書的內容有利於我們借鑒曆代治亂興衰的經驗教訓的。 如果中國的社會還是一個皇權王朝,統治者一定會從曆史中得到許多借鑒的。但是,我們現在的國家是民權或黨權國家。“曆代治亂興衰”確實不能有什麽可以借鑒的東西。實際上,對於民權國家,治亂興衰朝代更替沒什麽可以擔憂的。不管誰在台上,也隻是幾年幾十年而已。就是對於黨權,也沒必要去管興衰,什麽黨在台上其實也沒多大關係。假設一下,如果國民黨掌權至今,當官了很有可能還是或者類似現在正在台上當官的那些人。原因很簡單,就像我們喜歡玩網絡一樣,他們喜歡玩政治而已。


不知是聽誰說的,文革時期受迫害的知識分子自殺的不少,但學曆史的教曆史的自殺的比例卻驚人的低。原因很簡單,自殺的都因為自己受到不公平對待覺得自己太冤屈了,這樣的人生活著一點意思都沒有,然後就跳河的跳河,上吊的上吊。可學曆史的都知道,和曆史上那麽多的人比,咱這點委屈算個屁呀。人家司馬遷就為了為李陵說了句好話就被漢武帝那啥了,他都不自殺,咱還是活著吧。說不定哪天天就變了。從這點看,讀點曆史還是有好處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