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博文

 我看的是外國文學出版社1982第1版,1996第3次印刷的版本。豆瓣上愛倫坡有109條,也就是有109種出版物,可惜沒有這個版本,故特地列明出版社及出版時間。   蕭伯納曾說:“美國出了兩個偉大的作家—...[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前兩周看了一本短篇小說集《DarkWoods》,作者:CateKennedy。  CateKennedy是澳大利亞女作家,在澳洲得了不少獎項,也出了長篇小說和詩歌,但她還是以短篇小說為主,也曾在《紐約客》上發表過文章,如收錄在本書中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今天知道了一位愛爾蘭女作家ElizabethBowen。
  本來是在網上搜索GrahamGreene的一本小冊子《WhyDoIWrite?》,這書是格林與兩位名家ElizabethBowen和V.S.Pritchett談寫作的對話錄,1948年初版。我想應該會很有趣,想運氣好可能在網上搜得到,後來發現作者署名為ElizabethBowen,全名叫《WhyDoIWrite?:AnExchangeofViewsbetweenElizabethBowen,GrahamGreeneandV.S.Pritchett》(1948)
  興趣便隨之轉移到這位女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3-08 06:03:43)
福克納的書已經讀了: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喧嘩與騷動》
《我彌留之際》
《押沙龍,押沙龍!》
《八月之光》 今天開始看《去吧,摩西》,看完後,福克納就算告一個段落。其實,關於斯普諾斯家族的三部曲也可以看。不過,算了,今年我的主要目標是看短篇小說。 關於福克納,可以說的太多,已經說得也太多。沒有新意,我也就不再重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8-02-25 14:28:14)
每年二月份總不會有片荒之虞。這個月看了以下電影:《災難藝術家》
你非常認真地做一件事,可是在別人的眼裏卻隻是個笑話。
可惜,結局卻拍成了勵誌片。《三塊廣告牌》
好是好看,但我沒有想說的。《方形》
虛偽,再揭露也是看虛偽。《佛羅裏達樂園》
並沒有真正拍出那種底層的絕望與殘酷。這個女孩算是有個快樂的童年,這個媽媽更不值得可憐。《L[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花了一天時間,在孩子、家務事不斷地打擾下,斷斷續續地讀完了。  這是一個西方中產階級的標配。丈夫有份體麵的工作,妻子從前也是白領,婚後,有幢大房子,有幾個孩子(蘇珊和馬修有四個)。妻子辭職回家,當了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福克納說他每天深夜開始,一直寫到淩晨四點,如此持續六周,寫完此書,發表時一字未改,而當時,他白天還在一家發電廠工作。此書發表於1930年,福克納三十三歲那年。標題“我彌留之際asIlaydying”這句話,出自於荷馬史詩《奧德賽》裏的一個典故。尤利西斯在冥界遇到阿伽門農的鬼魂,阿伽門農的鬼魂對他說了自己被殺經過,他說:在我彌留之際,那個長著狗眼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很久沒讀海明威了。這幾天無事重溫,《雨中的貓》是我讀來很有感覺的一篇。故事極簡,英文隻有1161字,譯成中文,估計也隻得2000來字。說的是:一個下雨天,在意大利的一間旅館裏,有對美國夫婦。丈夫靠在床上看書,妻子站在窗前,看見外麵有隻貓在桌子下躲雨。她心疼那隻貓,下樓去捉。旅館老板差侍女給她打傘。貓沒找到,她回到房間,坐在梳妝台前,看著鏡子中[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2018-02-03 05:32:13)

今天周末,一口氣將一月份的閱讀與電影全貼完。突然發現這個月沒看什麽電影,淨看書去了。除去伍迪·艾倫的那部老電影,就隻看了這部。這電影好看主要是因為創作方式,全部是畫成的,而且風格還是梵高的印象派。至於內容,就沒有新意。不過是借由郵局局長的兒子送信,讓梵高周圍的人將自己認識的梵高說一遍,拚湊出一個完整的梵高。實際上並沒有,還是各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總算開始讀福克納了。先從短篇小說開始,但我對自己說一定要讀完他所有著名的長篇。畢竟他最有才華的是他的長篇小說。這個二月份就與他為伍,體味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美國南部生活。 《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中,有幾篇寫得很好。有些句子,我真佩服作者是怎麽想到的,我要能做到,文章肯定會比現在上一個台階。 有幾篇不知所雲,我覺得是翻譯出了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