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正文

真相是存在的,但真相不可知——讀芥川龍之介的《竹林下》(7)

(2020-05-20 06:13:08) 下一個



  我猜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想弄清楚到底是誰殺了武士。
  我也曾試著將七人的口供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多襄丸貪戀真砂的美貌,將夫婦二人騙至竹林中。綁住了武士丈夫,侵犯了妻子。其後,多襄丸勸真砂跟他走,真砂看到丈夫輕蔑而憎惡的眼神,心寒,動了殺人之心,於是她讓多襄丸殺掉了丈夫。真砂趁殺人之時溜了。
  其實可以肯定的事實隻有兩點:武士死了。真砂失貞。至於武士是誰殺的?真砂有沒有反抗?凶器是刀還是匕首?是誰拔掉刀子,導致武士最終死亡?真相誰也不知道,估計芥川也不知道,甚至也不關心。他寫的不是推理偵探小說。芥川借此文來傳達的就是“真相之不可得”的懷疑主義觀點,當然還可添上他一貫的利己主義。
  為什麽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呢?人為什麽無法麵對自己呢?他們的供詞表麵上看並不是在為自己辯護,因為三個人都說人是自己殺的(武士說是自殺),兩個活人多襄丸和真砂若真的殺人,可是要被判死刑的。我再試著從利已主義角度出發來推理(沒救了,我還是想斷案),這麽說來,對他們而言,肯定還有比死更為重要的東西,所以利已主義才讓他們寧願死也要說謊。那麽是什麽呢?
  多襄丸為了自己的形象。他是惡貫滿盈的大盜,既然落在官府手裏,早晚是一死,他不怕死。強奸了,殺人了,可他還想把自己塑造成光明磊落豪氣衝天的硬漢形象。真砂則是為了去除恥辱。自己失貞,被丈夫目睹,已是非常可怕了,更可怕的是丈夫那輕蔑憎惡的目光,她必須殺掉丈夫,然後自殺,像個烈女來挽回自尊。可是多次求死不成,恥辱仍然存在,最後她隻能以悲傷哭泣的柔弱形象示人。而武士呢,身為一個男人,一名武士,親眼目睹妻子被人玷汙而無能為力,最怕的是別人嘲笑自己無能吧。他把妻子描述成一個願意跟強盜私奔,讓強盜殺死自己丈夫的淫蕩邪惡女人,把自己描述成遭妻子背叛痛苦得自殺的人,從而無須麵對自己的無能。總之,人人都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人甚至不能麵對真實的自己,至於真相為何,已完全不重要。
  若從懷疑主義角度來看,則世上沒有真相。由此想到曆史,曆史有真相嗎?不說遠古時期的曆史,就連過去不久的事件也不甚清楚。真相是什麽?曆史總是由當權者書寫,甚至被不同的當權者改寫。至於野史,也多是抒發一已之利,並不客觀。就連現代,科技這麽發達,相信以後曆史研究者應該有很多素材,但是,假的東西也很多,何者可信?如何辨別真偽,是日後的難題。至於老百姓們,隻能被動地接受當權者塞給你的曆史,錢鍾書在《圍城》裏說過:可怕的不是不讓人受教育,而是隻讓人受某一種教育。哎呀,扯太遠了。
  如果考量凶器,到底是匕首還是刀?多襄丸說用刀比武時殺的,真砂和武弘說是用匕首。有人拔掉匕首,但樵夫說現場沒有看見刀和匕首。如果是樵夫拔出了匕首致武士最終死亡,則樵夫的供詞就不可信,那麽前麵的一切又都被推翻。我從懷疑主義墜入了虛無主義,無可救藥。
  《竹林下》寫於1921年,正是芥川創作的高峰期。小說手法別致,技巧完美。雖說這種多角度敘述並非他的原創,但加上哲學命題,讓芥川的這篇小說格外引人注目。
  說句題外話,電影《羅生門》裏,三船敏郞演的多襄丸動作怎麽那麽誇張?有些地方像孫悟空一樣抓耳撓腮嘻嘻哈哈,我不大習慣。不過黑白世界的光與影原來也這麽好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十字小溪 回複 悄悄話 這篇評論寫得很精妙。芥川龍之介獨創了一部沒有結論的懸疑小說。轉個角度想想, 故事為什麽一定要有結論呢, 真相大白的結局豈不落入俗套? 黑澤明的影片給了結案, 那是為了電影的情節需要, 考慮觀眾的口味。想起agatha christie的小說, "and then there were none". 該小說直至結尾, 一個集體命案仍然沒有任何頭緒, 無法推出結論。此時, 作者又特意加了一段後記: 一艘漁船發現了海上一個漂泊的瓶子, 瓶中正是凶手所書的一封信。這下真相大白。agatha christie的小說雖然構思奇妙, 甚至令人拍案叫絕, 但細細地讀完後, 總覺得脫不了一個俗字。所以她稱不上大師。又忍不住地想起愛倫坡的黑貓, 構思之經典, 恐怕連芥川也會叫絕不已。
周回陶鈞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c_claire' 的評論 : 不需要修改吧。我隻是故意找茬,正文並沒有歧義。
cc_claire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周回陶鈞' 的評論 : 是我錯了,特意又去翻了一下書,應該是《竹林中》,我想當然地寫成了竹林“下”,我錯了。不知要不要改上麵的正文?
周回陶鈞 回複 悄悄話 麻煩你解釋一下,為什麽你看的書的名字叫《竹林下》,我看的是《竹林中》?是連續劇嗎?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