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Day or One Life

唯讀書與寫字不可辜負
博文
前文已說過,芥川與基督教淵源頗深,熟讀聖經,精通教理,晚年自殺時身畔尚放著一本打開的《聖經》。雖然他終生未入教,也不是有神論者,但從他的小說中可以看出他重視人的精神世界,認為虔誠的信仰和內心的清明是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他以基督教為題材短篇小說,約有15篇,主要集中於他的創作前期。
  他在基督教係列小說提出了“神聖愚人”這個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一塊地】
  幸福——空虛——荒謬
  什麽是幸福?希望實現之後,為什麽不是幸福而是空虛?我從本文裏讀到的是人生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荒謬。似乎一個人越接近於實現其理想、其人生目標時,他將離滿足感越遠。
  老婦人阿住的希望就是安享老年,不用過度操勞。上天也眷顧阿住,幾次三番地滿足了她的願望。生病臥床多年的兒子總算死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芥川女性情感類小說】
  這種提法似乎不太合適?可我也找不出其他更好的說法了。我就打算以此來說說《秋》、《大蔥》這兩篇。
 《大蔥》
讀完後我哈哈大笑了,這是芥川的所有小說中最好玩的一篇。芥川幽默起來也真幽默。據說是真事改編。
  阿君,多愁善感,文學女青年、小資一枚;她的約會對象,無名藝術家,才子,小白臉,名叫田中。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蜘蛛之絲》
  1918年,芥川龍之介的同門前輩鈴木三重吉創辦了兒童讀物《赤鳥》,並邀請當時的名家進行童話、童謠的創作,芥川受邀後創作出《蜘蛛之絲》,鈴木閱後,“歎為名作,實乃童話創作之最高範本”。
  此篇一般認為出自鈴木大拙譯日文版《Karma:AStoryofBuddhistEthics》(法國宗教學者PaulCarus,1894年著)。但也與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長篇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不算是芥川最好的一篇,但卻是非常唯美的一篇。讀完後,物哀、幽玄、侘寂什麽的全想起來了。
  六宮公主,生活是那麽空,沒有對父母的思念,沒有對愛情的向往。毫無生活欲,隨波逐流,正如“既不知天堂也不知地獄”,她不知為何生,不知為何死,她對一切毫無興趣,沒有心肝沒有靈魂。她絕望而被動地等待,靈魂最後隻能去往“什麽也看不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人血餅幹vs.人血饅頭
  這篇我讀得似懂非懂,芥川到底是想表達什麽,是湖南人(中國人)不服輸的血性還是中國人的愚昧?我希望是前者吧。
  小說講的是日本旅者“我”在大學時代舊友,留日學生長沙人“譚永年”的陪同下,遊覽長沙,“我”在妓院親眼見到譚永年逼黃六一的情婦“玉蘭”咬下了沾有黃六一鮮血的餅幹。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深愛女兒的畫師良秀,為了藝術,不惜犧牲女兒的性命。畫成之後,自盡而亡。讀後毛骨悚然,相當震撼。那是怎樣慘烈的一個場景:烈火燒爛了雪白的肌膚,烏黑的長發化為火星,漫天飛舞。
  《地獄變》取材於日本古籍《寧治拾遺物語》卷三中的《繪佛師良秀喜歡火燒自家記》和《古今著聞集》卷十一中的《弘高的地獄屏風圖》的故事。
  良秀是魔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我猜讀過這個故事的人都想弄清楚到底是誰殺了武士。
  我也曾試著將七人的口供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多襄丸貪戀真砂的美貌,將夫婦二人騙至竹林中。綁住了武士丈夫,侵犯了妻子。其後,多襄丸勸真砂跟他走,真砂看到丈夫輕蔑而憎惡的眼神,心寒,動了殺人之心,於是她讓多襄丸殺掉了丈夫。真砂趁殺人之時溜了。
  其實可以肯定的事實隻有兩點[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芥川筆下有很多盜賊人物,如《竹林下》裏的多襄丸,《報恩記》中的甚內。這一篇寫的全是盜賊。
  《偷盜》像是《羅生門》的繼續。不僅風格意境頗像,主題仍是講人性之醜陋、人性之惡、人的利已主義,場麵更大一點而已。但在《羅生門》裏,作者僅揭示了問題,並未加以探討,一念之間好人變壞;而此篇,作者意在救贖,一念之間,壞人變好,芥川展示了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此文,應是:欲望實現後的巨大空虛。人生的種種便如這碗山藥粥,求而不得時覺得它無比美味,一旦到手,反而不過爾爾。可以加上王爾德的一句話做注解:上帝想懲罰我們的時候,他就實現我們的祈禱。(Whenthegodswishtopunishus,theyanswerourprayers)
  本文係芥川早期作品,成文於1916年8月,取材自日本十二世紀的短篇故事集《今昔物語》。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1]
[2]
[3]
[4]
[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