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少休。
個人資料
博文
(2007-04-16 21:26:49)
今天的BreakingNews是ViginiaTech的校園槍擊案,CNN的標題是ViginiaTechMassacre,宿舍和教學樓兩處,相隔約兩個小時的時間,連續兩次槍擊,33人死亡,宿舍處2人,教學樓31人。據一被采訪的目擊者,凶手“lookAsian”。據警方聲稱,凶手已開槍自殺。媒體,仍然一如既往地迅捷。新聞發布會,現場采訪,路人的手機錄像,死者親友的描述,都在事發當天即刻傳遍全國。還有更多的故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2007-04-11 22:19:42)
我一直沒有喜歡過王小波寫的東西。確切的說,我沒有喜歡過,也沒有不喜歡過。那時候,王曉波還在世,我還在圖書館上自習。一個朋友很詭秘的說給你看一篇小說,很好看。那篇小說,是《紅拂夜奔》,我覺得有點兒意思。我記得李靖踩著高蹺在泥濘的長安城裏走過,人們仰頭可以看見他沒穿內褲。這是我關於王小波的寫作的全部記憶,就是這一點兒,而這一點兒又很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6)
(2007-04-07 23:53:59)
我的DVD機壞了。壞的非常詭異,它拒絕讀正版碟。從Blockbaster租來的或者朋友處借來的正版碟放進去,都讀不出來。換一張從家帶回來的盜版碟,一點兒問題沒有,清晰穩定。然後再換上正版碟,就好了。來來回回好幾次,最開始隻要放一下換過來就可以了,現在得放完一整張盜版碟才能放得出正版的,熱身時間越來越長了。我非常驚訝於這個機器所產生的記憶,我的意思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4)

我要罵人了。
欠罵的人有三種。第一種,是轉貼別人的文章不帶原作者的名字;第二種,是轉貼別人的文章,既不帶原作者的名字,也不說是轉貼;第三種,是轉貼別人的文章,既不帶原作者的名字,也不說是轉貼,並且在自己寫的文章後麵注名【原創】。我聽過的解釋有這樣幾種:
1.我又不是寫學術論文。
2.我又不會拿去發表為自己贏利。
3.不說明的都是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5)
同辦公室的墨西哥帥哥F同學突然問我,WhatdoyouthinkofIntellectualProperty?我說,I’maChinese,Idon’tgiveashittoIntellectualProperty!說完了我覺得自己象哲學家儲慎明一樣,對這個問題有著早就揣在兜裏迫不及待要拿出來顯派的一個現成答案。我知道我這樣讓很多奉公守法的同胞們罵我毀中國人的形象,對不起,我真的是這麽想,我也並不打算代表全體中國同胞。用阿小K的話講,對於我這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7-03-26 10:08:36)
這個是在明亮的博克裏看到的,就是上麵書架上從頭數第八個博克,看出來我有多無聊了吧?
這個圖片DNA和各種性格測試的道理差不多,就是每一類裏麵選出一個自己喜歡的代表圖片,合成一組反應性格趨向的“DNA”。我不喜歡這種分類,但是我喜歡這種遊戲,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的玩笑。
說得都是好聽的話,怎麽聽都不厭,嗬嗬。。。

原來的鏈接是這個:http:/[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這兩天看了很多東西,關於歧視,關於主流,關於美國的多元文化,龐雜無比,但是內在的邏輯都非常相似,所以放在一塊兒說。先講兩個事兒。1991年,保釋犯,黑人,RodneyKing酒後駕車,被警車追到,四個警察圍著一個黑人暴打。後來警察被告上法庭,一審判其濫用暴力,但是緊接著又以當地輿論幹擾陪審團意向為由換了個地方重審,但是這一次陪審團也並非當地人組成,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7-03-16 10:58:50)
忽然想起了德裏達。德裏達和尼采,海德格爾一同被被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三位思想家,在他去世後,TheNewYorkTimes刊登過一篇紀念文章,作者MarkTaylor在文章裏很通俗易懂又不失準確地解釋了一下德裏達常常被誤解的解構主義。解構主義作為分析複雜文本的一種方法,不是後來被通俗化了的簡單的拆分肢解和對結構的否定。其核心思想是,每一個決定我們生活和感受的結構體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2007-03-10 21:19:53)
DP說完了,再來揭發一下我自己的問題。寒假回家把筆記本電腦送給了老姐,順便也把裏麵存的博克文章也一塊兒送了。作為回贈,老姐給我挑了一處硬傷,就是關於蘇軾的那個故事。鏈接如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8314
我記得以前寫蘇軾和狐狸精的故事有一位大俠就教育過我,叫我讀好曆史再寫文章不要愚弄讀者,我牢記在心了。所以,雖然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7-03-09 21:49:31)
前一篇提到了大學裏麵的左右,沒有來得及細說,今天專門拎出來說事兒。DP相信大學裏麵更傾向於左派,而且越是遠離經濟基礎的專業,文科和社會科學,越容易傾向於左派。這樣的橫掃一切客觀公允的論述比比皆是,其實做出個貌似有道理的論述並不難,難的是說清楚,為什麽?問題往往比答案更重要。左派的魅力何在?為何在大學如此有如此吸引力?在這個社會的大環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