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少休。
個人資料
博文
(2006-02-22 13:05:12)
今天看校報上一篇文章,說學校裏有“一小撮”人,每年都會隨機地找個目標攻擊一番,今年是校董,去年是副校長,前年是校長,他們不代表多數,他們隻是愛出聲的少數(avocalizingminority),不值得認真理會。而且,這位小同學說,校董“當然”把學校和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校長和校管理層的做法“當然”有道理,學生和學生組織應當與校方合作而不是鬥爭,等等等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2-20 20:34:18)
伊拉克戰爭沒完沒了,沒有人問為什麽伊拉克到處抵抗。美國人覺得撤了人家裏就亂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當年美國獨立的時候也沒聽說要英國人多呆兩年幫著搞個選舉起草個憲法什麽的,你看美國憲法這個沒文化的樣子,修都修不好。還民主自由呢,小樣兒,膠鞋腦袋長得跟教育似的,還想教育別人。到處兜售民主選舉,一下選出個哈馬斯來,現世現報。還說人是恐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2-15 12:51:54)
前兩天說過NBA裏麵的個人主義的悖論,即遊戲的集體性和行為上的個人主義之間的對立,這種對個人的強調生產除了無數的超級明星,也讓NBA著實肥的流油。NBA的成功是一個廣告公司的成功。是的,NBA就是一個廣告公司,NBA的明星就是廣告明星。NBA的比賽,已經不能說是純粹意義上的節目了,而是為了出售NBA商品的精彩廣告,而看這個廣告還不是免費光看,無論你是在體育館[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2-14 13:41:35)
AnothernewsaboutBodeMillertoday.HegotdisqualifiedintheCombined.ItiskindofdisappointedtoknowthathealreadylostintwoofthefiveskiinggamesintheTorinoOlympics.Butagain,whathesaidafterwardsamusedandevencharmedme.Hesaid:"It'snotthefirsttimeI'vehookedatip,I'vestraddledprobablymoretimesthanmostpeoplehavefinishedtheslalom”."Ifit'sclear,it'sclear,"Millersaid."Idon'tplantogetdisappointed."Andagain,thisisthest...[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因為這兩年滑雪的緣故,所以對曾經除了速滑以外枯燥無比的冬奧會有了點興趣。昨天看了兩個項目的半決賽和決賽:男子1500米速滑和男子速降滑雪(DownHillSkiing)。速滑的一場半決賽美國選手ApoloOhno在領頭的李佳軍後麵,最後兩三圈的時候彎道加速想超過去的時候摔倒了。事後NBC的采訪中,Ohno對記者說他的手先碰到了李的冰刀然後頭又碰到李的身體,然後摔倒了,怨氣溢於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06-02-09 21:15:33)
我在家的時候看什麽事不順眼就損上兩句,有時候老爸就會說我是看美國什麽都好覺得國內不好了。我覺得特冤,我其實是看美國不是什麽好鳥,而中國是越來越象美國了我看不過去。隻不過我不象通常人們做得,在中國的時候說美國不好,到了美國又說中國不好。我的主張是,一個人應當致力於改善自己生存著的這個環境,不能老是身邊事兒不管還老是拿地球另一麵的地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過完了年,回來接著寫!這個賽季初,活塞隊員說過一句話,wearethemostunderestimatedteamlastyear!上周末Kobe在對多倫多猛龍的比賽裏創下NBA單場第二高得分,81分!這兩件事,出於同樣的原因,在球迷中有著全然不同的反響;同樣的原因,我認為,也可以解釋這兩支球隊的不同境遇:無緣季候賽或登頂冠軍。這個原因,就是美國文化中對個人主義的強調。請注意,我並沒有說美國文[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2006-01-25 13:01:52)
Derrida在臨終前最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whyarepeoplesostupid?前兩天在CNN上看到的一則消息讓我反複地想起這句話。故事如下:由UCLA2003級畢業生AndrewJones創立的名為BruinAlumniAssociation的U校友團體在他們的網頁上貼出UCLA30名被認為是最激進的左派教授名單及其政治活動和文章。同時,他們還懸賞$100,向學生征集激進教授的授課內容。先說說這件事本身。是一個典型的愚蠢的表現!這[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6-01-17 20:16:52)
小時候看LauraIngalls的《草原小屋》係列,從來沒想到自己會到美國,更沒想到會看到已經坐古的類草原小屋。這個小鎮的博物館不止一處,而是沿mainstreet有一係列的殖民時期的房子都是它的一部分。我們前麵參觀的美中貿易展是在它的主館,叫做FlyntHall,是當年有錢人的私人收藏發展而來的。我猜想在殖民和建國初期,一個人發了財,在這個交通不便,物質匱乏的地方,建立了[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2006-01-13 19:40:23)
今天天氣不錯,冬天似乎已經遺棄了新英格蘭的小鎮。河對岸的小鎮的博物館請我們去參觀他們的美中貿易的展覽。真的是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原來這個我們以為與世隔絕的地方曾經有過和中國的貿易往來。在展覽中聽到的一些東西頗耐人尋味。在1789-1860年間,也就是從美國獨立後到鴉片戰爭前的近百年裏,沿康涅狄格河的許多地方有著從兩個方向遠洋航行到達中國廣東[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