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粥的厚古薄今

流水前溪去不留,餘香駘蕩碧池頭。燕銜魚唼能相厚,泥汙苔遮各有由。委蛻大難求淨土,傷心最是近高樓。庇根枝葉從來重,長夏陰成且少休。
個人資料
正文

Education, what is it good for?

(2006-02-22 13:05:12) 下一個

今天看校報上一篇文章,說學校裏有“一小撮”人,每年都會隨機地找個目標攻擊一番,今年是校董,去年是副校長,前年是校長,他們不代表多數,他們隻是愛出聲的少數( a vocalizing minority ),不值得認真理會。而且,這位小同學說,校董“當然”把學校和學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校長和校管理層的做法“當然”有道理,學生和學生組織應當與校方合作而不是鬥爭,等等等等。

我看完的第一反應是,如果教育不能讓一個人具備基本的思考能力,有時候甚至能夠批判的思考,那麽教育有什麽用呢?

如果寫這個狗屁文章的是我的學生,我一定給他個 F ,給他沒有邏輯的腦袋一棒子。

究竟什麽樣的教育可以讓一個人認為所有權威“當然”的正確,而多數的沉默意味著他們樂於看到學雜費成倍的上漲,工資跟不上通貨膨脹,公立學校變私立?

對於這樣的學生,教育僅僅是一個形式上的製約而已。

教育改變不了這部分人,他們所受的教育隻有一種,即把權威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並努力成為權威的一部分。對這類人而言,權威是不能反對而隻能合作的,即使這個權威已然用犧牲學生利益的行動終結了合作的前提。

教育也改變不了沉默的大多數,他們都不喜歡學費瘋長,他們隻是默默的忍受了。無論中國美國,默默忍受的,都是大多數。他們不能代表自己說話,他們隻能被“愛出聲的少數”或是崇拜權威的少數所代表。

其實如果用思考能力和批判性來考察,所有的教育都不會成功,因為教育的社會功能並不再此。教育隻不過是靠延長孩子們的青春期來有效控製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社會壓力,所有的教育體製下,此類腦子進水的人都數不勝數。

一個人受過教育而能以敏銳的批判眼光看世界,大約隻是偶然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