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財務自由

老年人和財務自由

2025.2.22 王 Shen W

友朋間閑聊,近年來多有長輩逝去,不少老人臨走前並沒有安排好身後的遺產分配,往往卻有數十萬、上百萬的資產,令人唏噓。別的不說,他們生前的好多年,原本不必過得那麽摳唆,早就可以財務自由了啊! 逝者已去,唯有檢視我們自己,眼下的過法對不對?以後怎麽才能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後人,不讓遺產成為麻煩。

幫老人一算,可能早在很多年前,就可以由著平常向往的日子,該吃吃,該喝喝了,我認為老年人的財務自由就是循著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不計較開支了,我先拿自己來掂量掂量。

首先假設自己的財富是無限的,不花就作廢那種。海內外富豪們的那些個銷金法,放到自己身上,並不能增加幸福感,大的如包飛機,訂遊艇,買莊園,雇團隊;小的如買包買表買豪車;還有違背私德和法律的揮霍,也無意涉足,例如妻妾成群,有所不為。看到的老人破財主要是被騙,如傳銷和理財。而年輕的有賭博和吸毒。某些投資也類似於賭博。墮入這些窟窿銷金很快,毫無享受,隻有無盡的痛苦,不提也罷。

再看看能給自己生活增值的方麵,首先是不必為錢去勞作,先做個有閑人,可以再去忙開心的事,居住在生活方便、環境好的房子,任意旅遊,現在吃穿都不是問題,家務也不多了,得益於麵麵俱到的家用電器和無孔不入的外賣網購,網約車隨叫隨到,遠遊近訪舒適出行,家裏請個鍾點工做打掃,就不必傭人住家了。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有積蓄、有退休金的老人們,本來都是可以做到的,隻是想不通。連我自己都懷疑已經財務自由了。買食品,盡量買品質好的;出行盡量利用方便舒適的。簡單算算,到頭來並不會拮據窘迫。

老人們的想不通無非是這麽幾個方麵:怕大病醫療;想給後代留錢;還有就是習慣性地節儉,這是最普遍、最愚昧的。破解這些迷思並不難,人人都能想得明白 -----

大病醫療,如果是在晚年,至少是不值得犧牲幾十年的生活質量去預備最後時刻可能的搶救,道理都懂,大限是躲不過的,還不如痛快點。

給後代留錢,錢有所值嗎?兒孫自有兒孫福,如果晚輩得了遺產就能提升生活,何不早點給了晚輩?實際情況是,這未必是好事。

看到更多的老人遺留下來的是沒有厘清的財產,特別是房產,弄得繼承人之間麻煩重重,說白了是不負責任,還不如自己花掉。

這倒讓我讚賞起西洋人的理念與習俗了,臨走還能欠銀行一屁股債的,算有本事。

世界上多數國家,貨幣貶值加速,物價膨脹不停,也逼得人們今朝有酒今朝醉。反觀現下國內生產過剩,有自住房的退休人,有很多是可以做到相對地財務自由,這個得要自己先想得通。

希望退休人都有財務自由的感覺。

markyang 發表評論於
寫得好,其實這種節儉的生活模式很有可能是因為年輕時的貧困記憶,外加那種無意義的遺產思維作祟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