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和美國比起來,還是中國更壞”(圖)

“和美國比起來,還是中國更壞”

文章來源: 德國之聲 於 2019-03-14 13:11:5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美國駐德大使致信德國當局,威脅說如果使用華為設備,美國就可能停止與德國共享情報。此事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柏林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尷尬地位更是引發了不少評論員的感歎。

I think people overlooked this gem last November. Huawei employee gave password to Chinese intel service to hack Australian network...The Australian: China used Huawei for hack https://t.co/rvyYYAeECg

— James Mulvenon (@jmulvenon) March 13, 2019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在華為問題上,特朗普是對的"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盡管美國方麵向德國施壓棄用華為的做法非常蠻橫,但是白宮方麵對中國保持疑慮,卻是正確的。

"也許,在技術層麵上,華為確實比其他通信設備廠商更出色。但是如果它成為了5G網絡的統治者,華為就會對德國的安全構成威脅。華為現在正顯示出親和,不斷保證不會利用其科技產品的地位來進行諜報活動;但是,華為並非獨立的、隻對本公司負責的企業,而是一個專製政權的仆從,該政權的控製欲幾乎無出其右。"

"中國政府正在推行針對民眾的全麵數字化監控,從而確保沒有人批評、背離政府。要是依然有人想鬧事--比如西藏人或者維吾爾人,強大的鎮壓機器就會碾碎一切抗議。為了防止民眾產生念頭、和網上的別國民眾串聯搞民主,中國當局還屏蔽了臉書、推特等社交網站。而中國本土的互聯網企業則會應政府要求而提供用戶數據。"

"難道,華為會和這些中國企業不一樣、更傾向於民主?德國政府不能那麽天真。給華為參與5G建設機會的唯一可以理喻的動機,就是柏林擔心在華德企的經營否則會受到阻礙。然而,這難道就是讓一個專製政權間接控製德國科技生命線的理由?"

"德國不能進一步依賴威權政權了。俄羅斯通過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擴大了對德國能源的影響力,這已經夠令人擔心了,特朗普總統也多次批評了這一點。盡管美國總統的語氣可能有些霸道,但是長遠而言,吞並克裏米亞的普京、以及中國元首習近平,才是德國需要擔心的'壞人'。所以,請遠離華為。至於北溪2號項目,已經為時已晚。"

奧爾登堡出版的《西北報》以"最好還是撇開中國"為題,也刊發評論認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歐洲真正的敵人並非美國,而是中國。

"華為問題說到底還是安全問題,它事關德國應該選誰作戰略合作夥伴,也顯示出了德國的軟弱之處。麵對一個肆無忌憚尋求世界霸權、和我們有著不可調和的體製競爭的國家,如果我們在科技上依賴於它,那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不謹慎的。這個問題和俄羅斯天然氣以及北溪2號項目有著很高的相似性。而兩者區別在於,我們德國無法憑空製造出天然氣。自稱為科技大國的德國,卻要在通訊網絡上依賴中國或美國的技術。"

作者接著指出,既然德國短期內確實拿不出自己的5G技術,那麽還是寧可站在美國人一邊。"不論怎樣,我們與美國的關係要比對華關係更為親近。而且,美國人想要確保自己的情報不泄露,這無可指摘。隻是,如果德國自己的情報部門能力更強一些(從而不用依賴美國人),那麽我們就無須在這些問題上瞻前顧後了。"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同樣關注了美國大使以美歐共享情報之安全為由,致信要求德國棄用華為設備一事。社論以"在華為問題上陷入兩難"為題,認為這一切都說明,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歐洲迫切需要統一的戰略。

"在華為問題上,柏林與華盛頓之間最終會如何攤牌?想知道答案,隻需要看看前幾年的事情就行。當時,默克爾總理的手機被發現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許多人都要求德國應該在科技上獨立於美國,還成立了一個議會調查委員會,並要與美國簽署互不竊聽協議。"

"最終,德國人滿足於總算能讓這件尷尬事件盡快過去。在對內、對外安全領域,德國人太依賴於美國的共享情報了,所以默克爾總理忍氣吞聲,收起了最初的震怒。"

作者接著指出,在眼下的華為爭議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戰爭前線的德國,依然不得不看美國的眼色行事。"在美國以及中國,經濟民族主義與國家安全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麵。我們可以對這一事實表示不滿,但是依然要去適應它。短期內,柏林無法擺脫'華為悖論',也就是說必須得向美國作出讓步。中期而言,德國隻有和歐洲各國合作才能擺脫這種被動局麵。比如,在法國,華為設備隻能用於偏遠地區電信網絡的外圍架構,在巴黎地區絕對沒有中國電信設備。英國的網絡安全部門則能夠非常仔細地檢查華為設備,從而確信其風險可控。為什麽英法德三國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合作、交換信息,從而能夠在麵對中國威脅、美國擔憂時形成共同立場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南加大中國博士生被控雞奸、強奸等8項重罪指控
“錢學森之後就是我”,北京公園話癆大爺火了
青年共和黨領袖醜惡群聊曝光 萬斯:他們還是孩子
黃仁勳:傷害中國的事,往往更嚴重傷害美國
中國職業拳擊手在澳遇襲 頭部被銳器刺傷昏迷




24小時討論排行

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因病逝世,享年103歲
王毅見黑石集團董座:中美 “脫鉤斷鏈”不是理性選擇
“從修訂教科書開始,我們正實踐俄思想上去殖民化”
“我愛希特勒!”…青年共和黨領袖群聊遭曝光
宗馥莉的任性妄為,正在毀掉娃哈哈
荷蘭“接管”安世內幕曝光:已謀劃數年之久!
中學男生刺死同班女生案開庭,提及死刑時下跪道歉
比索繼續遭拋售 阿根廷人相信美國來救也沒用
德總理:歐洲需要統一證交所 避免淪為美國附庸
首艘美國船隻被罰446萬元 航運公司想方設法規避
美委緊張時刻,美軍南方司令部司令司令突然辭職
美國宣布對人道豁免入境移民征收1000美元
比索繼續遭拋售,“阿根廷人相信,美國來救也沒用”
中國的K簽來了,我們準備好開放了嗎?
以哈互指對方未守約 加沙再度爆發戰爭風險上升
民調:全台民眾最欣賞郝龍斌國民黨支持者挺鄭麗文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和美國比起來,還是中國更壞”

德國之聲 2019-03-14 13:11:54

美國駐德大使致信德國當局,威脅說如果使用華為設備,美國就可能停止與德國共享情報。此事引發了德語報刊的高度關注,柏林夾在中美兩國之間的尷尬地位更是引發了不少評論員的感歎。

I think people overlooked this gem last November. Huawei employee gave password to Chinese intel service to hack Australian network...The Australian: China used Huawei for hack https://t.co/rvyYYAeECg

— James Mulvenon (@jmulvenon) March 13, 2019


(德國之聲中文網)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以"在華為問題上,特朗普是對的"為題,刊發評論指出,盡管美國方麵向德國施壓棄用華為的做法非常蠻橫,但是白宮方麵對中國保持疑慮,卻是正確的。

"也許,在技術層麵上,華為確實比其他通信設備廠商更出色。但是如果它成為了5G網絡的統治者,華為就會對德國的安全構成威脅。華為現在正顯示出親和,不斷保證不會利用其科技產品的地位來進行諜報活動;但是,華為並非獨立的、隻對本公司負責的企業,而是一個專製政權的仆從,該政權的控製欲幾乎無出其右。"

"中國政府正在推行針對民眾的全麵數字化監控,從而確保沒有人批評、背離政府。要是依然有人想鬧事--比如西藏人或者維吾爾人,強大的鎮壓機器就會碾碎一切抗議。為了防止民眾產生念頭、和網上的別國民眾串聯搞民主,中國當局還屏蔽了臉書、推特等社交網站。而中國本土的互聯網企業則會應政府要求而提供用戶數據。"

"難道,華為會和這些中國企業不一樣、更傾向於民主?德國政府不能那麽天真。給華為參與5G建設機會的唯一可以理喻的動機,就是柏林擔心在華德企的經營否則會受到阻礙。然而,這難道就是讓一個專製政權間接控製德國科技生命線的理由?"

"德國不能進一步依賴威權政權了。俄羅斯通過北溪2號天然氣管道項目,擴大了對德國能源的影響力,這已經夠令人擔心了,特朗普總統也多次批評了這一點。盡管美國總統的語氣可能有些霸道,但是長遠而言,吞並克裏米亞的普京、以及中國元首習近平,才是德國需要擔心的'壞人'。所以,請遠離華為。至於北溪2號項目,已經為時已晚。"

奧爾登堡出版的《西北報》以"最好還是撇開中國"為題,也刊發評論認為,在網絡安全問題上,歐洲真正的敵人並非美國,而是中國。

"華為問題說到底還是安全問題,它事關德國應該選誰作戰略合作夥伴,也顯示出了德國的軟弱之處。麵對一個肆無忌憚尋求世界霸權、和我們有著不可調和的體製競爭的國家,如果我們在科技上依賴於它,那這種行為毫無疑問是不謹慎的。這個問題和俄羅斯天然氣以及北溪2號項目有著很高的相似性。而兩者區別在於,我們德國無法憑空製造出天然氣。自稱為科技大國的德國,卻要在通訊網絡上依賴中國或美國的技術。"

作者接著指出,既然德國短期內確實拿不出自己的5G技術,那麽還是寧可站在美國人一邊。"不論怎樣,我們與美國的關係要比對華關係更為親近。而且,美國人想要確保自己的情報不泄露,這無可指摘。隻是,如果德國自己的情報部門能力更強一些(從而不用依賴美國人),那麽我們就無須在這些問題上瞻前顧後了。"

杜塞爾多夫出版的德國《商報》同樣關注了美國大使以美歐共享情報之安全為由,致信要求德國棄用華為設備一事。社論以"在華為問題上陷入兩難"為題,認為這一切都說明,在全球經濟競爭中,歐洲迫切需要統一的戰略。

"在華為問題上,柏林與華盛頓之間最終會如何攤牌?想知道答案,隻需要看看前幾年的事情就行。當時,默克爾總理的手機被發現遭到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許多人都要求德國應該在科技上獨立於美國,還成立了一個議會調查委員會,並要與美國簽署互不竊聽協議。"

"最終,德國人滿足於總算能讓這件尷尬事件盡快過去。在對內、對外安全領域,德國人太依賴於美國的共享情報了,所以默克爾總理忍氣吞聲,收起了最初的震怒。"

作者接著指出,在眼下的華為爭議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戰爭前線的德國,依然不得不看美國的眼色行事。"在美國以及中國,經濟民族主義與國家安全是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麵。我們可以對這一事實表示不滿,但是依然要去適應它。短期內,柏林無法擺脫'華為悖論',也就是說必須得向美國作出讓步。中期而言,德國隻有和歐洲各國合作才能擺脫這種被動局麵。比如,在法國,華為設備隻能用於偏遠地區電信網絡的外圍架構,在巴黎地區絕對沒有中國電信設備。英國的網絡安全部門則能夠非常仔細地檢查華為設備,從而確信其風險可控。為什麽英法德三國不能在這個問題上合作、交換信息,從而能夠在麵對中國威脅、美國擔憂時形成共同立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