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胡歌新電影上映,
片中,他飾演一名父親,
為尋找自己被拐賣的孩子,
隻身深入人口販賣的黑鏈條。
他說,
“如果是做了父親以後接到這個劇本,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勇氣去嚐試。”

胡歌接受一條采訪,談起女兒時總會難掩笑意

新片《三滴血》中,胡歌飾演尋子的父親“馴鹿”,角色形象極為突破
現實裏,他是一名新手爸爸,
2023年迎來女兒降生後,
和所有忍不住“曬娃”的父母一樣,
他會在社交媒體分享與女兒的日常——
第一次抱女兒,像“抱著塊豆腐”,
“就怕一晃把她給晃壞了”;
在工作間隙收到家人發來女兒的睡臉,
眼眶就濕潤了……
工作之餘,他全情投入帶娃。
另一麵,作為演員的胡歌,
近些年不斷在挑戰小眾題材。
11月,一條在上海見到了胡歌。
他談起入行二十餘年來的起伏:
“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車的話,
我肯定還是想多多下車去走一走、看一看,
再重新回到列車上,繼續前行。”
以下是胡歌的講述。
編輯:陳必欣
責編:陳子文


2023年,胡歌在社交媒體分享女兒降生的消息:“我當爸爸啦,母女平安,向大家報喜”
有了孩子以後,我覺得人會變得特別敏感,讓我的很多神經又長出了新的觸角,感覺所有的毛孔都打開了,對整個世界的感知都打開了,因為你等待著去迎接和擁抱一個新的生命。
我以前是特別隨性自由的一個人,骨子裏特像一個遊牧民族,沒辦法在一個地方呆很長時間,沒工作也喜歡到處跑。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就像風箏收了線的那種感覺。
我開始對有些事情變得無所謂了,但對有些事情變得很有所謂。我知道現在什麽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本來不太去爭取的一些東西,比方說時間,我現在就特別爭取,我得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孩子。

去年父親節,胡歌曾曬出自己與父親的合影。他談到:“如今真正成為了父母,才能感受到這兩個字有多重。”
如果是做了父親以後才接到《三滴血》這個劇本,我想我一定會猶豫的,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嚐試。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用一種以惡製惡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的孩子,結果被卷入一張更大的網。
我演的大部分電視劇裏麵的角色,通常都會帶有一些主角光環,但是我在電影的世界裏可能會更任性一些。電影不隻是給大家造夢的,讓大家看到世界的更多麵、人性的更多麵——這也是我總是在大銀幕上願意去冒險和試錯的原因。

胡歌飾演的“馴鹿”人物原型,源自導演康博在一檔節目中看到的真實故事
“馴鹿”這個角色很吸引我,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可以被簡單地貼上黑白標簽的人。一隻無形的手在掌控他的命運,但他一直在這樣的環境和命運中掙紮,他人性黑暗的那一麵——他的自私、他的脆弱,也在和他人性光輝的那一麵——他的良知、他的勇氣在鬥爭。
從看到劇本到正式開拍,隔了有半年時間,這半年裏我和導演對於劇本和人物的探討就沒有停止過。導演之前就搜集了大量關於這條黑色產業鏈的資料,也對一些真實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進行了暗訪。
我反複地研究學習這些資料,對這個行業和人群有了基本的認識。至於馴鹿具體的人物形象,我再靠自己的體會和想象,以及現場開拍後環境和對手帶給我的感受去塑造。

胡歌解讀片中“馴鹿”為救孩子不惜深入犯罪組織的原因:“他從牢裏出來,原來的家庭已經拋棄他了。他心中作為父親的愛、作為丈夫的責任是沒有地方安放的,充滿內疚和自責。”
從“馴鹿”這個角色來理解父愛,就像他的這個綽號一樣,首先是一種動物的本能。我相信大自然裏所有的動物,作為父母,都有一種保護自己孩子的最原始的衝動。與此同時,對於大部分父親來說,他在選擇要保護孩子的時候,可能都會有自私的一麵,這個就是我們人性的複雜。
在理智和情感之間,平衡常常是不容易找到的。他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滅亡中堅持尊嚴。他讓我看到一個更立體的人,馴鹿也會讓我反思,我們在看待別人或看待自己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帶著更多的包容?因為當下的我們總是太輕而易舉地給別人貼上標簽了。

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胡歌首度擔任電影男主角,挑戰犯罪題材
不論是馴鹿,還是之前《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周澤農,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不斷在環境中博弈與掙紮的邊緣人物,但你又能在他們失意的人生中,找到溫暖和光輝的那一麵。這種嚐試和挑戰的機會非常難得。

《三滴血》路演現場,胡歌破例收下粉絲送的大灣雞玩偶:“這個我女兒會喜歡!”
你問現階段對表演的“野心”,倒是沒有,但可能有點私心。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她去上學的時候,會跟同學說“這個是我爸爸演的”。
現在沒有工作的時候,我早上很早就會起來了,女兒會叫我起床。然後我就聽從指揮,她叫爸爸幹啥,爸爸就去幹啥。就像遇到了一個新的導演一樣,她會告訴你,你應該怎麽樣去做一個爸爸。


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胡歌登上戛納紅毯
在接《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前,我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來工作,那也是我人生比較迷茫的時期。之前《琅琊榜》和《偽裝者》的成功,的確帶來很多榮譽和掌聲,但我自己有些並不適應。我非常感謝刁亦男導演,在我猶豫、止步不前的時候,我遇到了周澤農這個角色。

2015年,胡歌兩部主演電視劇《琅琊榜》《偽裝者》接連大爆

胡歌憑借《琅琊榜》拿下白玉蘭視帝、金鷹獎視帝
演員的名氣是把雙刃劍。鮮花和掌聲,有時候也會讓你看不清自己。就像一個人站在舞台上,你的周圍全都是閃光燈,你永遠都感覺像是身處白晝。但其實一片白晝和一片黑暗是一樣的。
那個階段也有很多劇本找到我,但基本上都是同一類型的。我覺得當時我的狀態有問題,所以我告訴自己,我需要停下來。
可能也是和當年的那起意外有關吧,讓我在很早的時候就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所以我之後就經常會有這種居安思危的習慣。我總是試圖做更充分的準備,去麵對未來。

去年,胡歌憑借“寶總”一角二封白玉蘭視帝
對於演員這份職業,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有不安全感的。如果讓我準備,沒有人在背後推我一把的話,我可能會一直準備下去。我有過一次蹦極的經曆,現在每一次上台、每一次要麵對工作的時候,我的心情都像準備要蹦極一樣。
好像克服也沒有用,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反正這種緊張感遲早會來,那就讓它發生。先找到自洽的方式,不要去影響、傷害到別人,我覺得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期待觀眾怎樣評價演員胡歌?我覺得是“認真”,這是對我從事這一份工作最大的褒獎。


入行20餘年,胡歌塑造過許多大眾熟知的經典角色
我覺得我最幸運的就是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遇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我近年的電影作品,在角色和題材的選擇上都有一些小眾,是和我個人的生活經曆有關係。《不虛此行》,“聞善”這個角色是對我人生的一種補償,他好像完成了我人生版圖中缺失的那一塊拚圖,讓我可以跟自己的過去、跟某一段回憶進行一個鄭重的告別。
接下來的《走走停停》又是意外的驚喜。我的角色“吳迪”也是一個編劇,但他和聞善用完全不同的態度在麵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的人生。所以看到劇本的時候,我覺得太有意思了,好像我一直能在電影的世界裏與之前表演過的角色,或是與我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一些連接,這對於演員來講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出演《不虛此行》與《走走停停》,胡歌覺得很幸運:“太年輕的時候,不太容易遇到這樣的角色和劇本。”

2023年,胡歌憑借《不虛此行》獲得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
嚐試這些角色,也不能說是轉型。我始終記著有一次林依晨說的那句話:“表演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的維度、深度也開始發生變化,我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好了去詮釋這些角色的準備。
現在看劇本的時候,打動我的第一要素是真實——情感的真實,以及這個故事所建立的世界的真實——和我當下的心境有關聯的。現實生活中,你的情緒很多時候找不到出口,往往需要去掩蓋它,或者需要有一個足夠體麵、得體的場合來表達。這個時候演員這份職業的獨特性就顯現出來了——你可以通過角色去釋放和表達你內心的情感和情緒。

多年來,胡歌一直在參與環保公益活動
好像我總想著另辟蹊徑。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車的話,你是想永遠都待在列車上,還是想多看看沿途的風景?要是選擇前者,你這趟人生會走得非常高速,但最終會留下什麽?
我肯定還是想多多到有意思的地方,下車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後再重新回到列車上,繼續前行。這是我的選擇。
和所有忍不住“曬娃”的父母一樣,
他會在社交媒體分享與女兒的日常——
第一次抱女兒,像“抱著塊豆腐”,
“就怕一晃把她給晃壞了”;
在工作間隙收到家人發來女兒的睡臉,
眼眶就濕潤了……
工作之餘,他全情投入帶娃。
另一麵,作為演員的胡歌,
近些年不斷在挑戰小眾題材。
11月,一條在上海見到了胡歌。
他談起入行二十餘年來的起伏:
“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車的話,
我肯定還是想多多下車去走一走、看一看,
再重新回到列車上,繼續前行。”
以下是胡歌的講述。
編輯:陳必欣
責編:陳子文


2023年,胡歌在社交媒體分享女兒降生的消息:“我當爸爸啦,母女平安,向大家報喜”
有了孩子以後,我覺得人會變得特別敏感,讓我的很多神經又長出了新的觸角,感覺所有的毛孔都打開了,對整個世界的感知都打開了,因為你等待著去迎接和擁抱一個新的生命。
我以前是特別隨性自由的一個人,骨子裏特像一個遊牧民族,沒辦法在一個地方呆很長時間,沒工作也喜歡到處跑。但現在完全不一樣了,就像風箏收了線的那種感覺。
我開始對有些事情變得無所謂了,但對有些事情變得很有所謂。我知道現在什麽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本來不太去爭取的一些東西,比方說時間,我現在就特別爭取,我得把剩下的時間留給孩子。

去年父親節,胡歌曾曬出自己與父親的合影。他談到:“如今真正成為了父母,才能感受到這兩個字有多重。”
如果是做了父親以後才接到《三滴血》這個劇本,我想我一定會猶豫的,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勇氣去嚐試。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失去孩子的父親,用一種以惡製惡的方式去尋找自己的孩子,結果被卷入一張更大的網。
我演的大部分電視劇裏麵的角色,通常都會帶有一些主角光環,但是我在電影的世界裏可能會更任性一些。電影不隻是給大家造夢的,讓大家看到世界的更多麵、人性的更多麵——這也是我總是在大銀幕上願意去冒險和試錯的原因。

胡歌飾演的“馴鹿”人物原型,源自導演康博在一檔節目中看到的真實故事
“馴鹿”這個角色很吸引我,因為他並不是一個可以被簡單地貼上黑白標簽的人。一隻無形的手在掌控他的命運,但他一直在這樣的環境和命運中掙紮,他人性黑暗的那一麵——他的自私、他的脆弱,也在和他人性光輝的那一麵——他的良知、他的勇氣在鬥爭。
從看到劇本到正式開拍,隔了有半年時間,這半年裏我和導演對於劇本和人物的探討就沒有停止過。導演之前就搜集了大量關於這條黑色產業鏈的資料,也對一些真實從事過這個行業的人進行了暗訪。
我反複地研究學習這些資料,對這個行業和人群有了基本的認識。至於馴鹿具體的人物形象,我再靠自己的體會和想象,以及現場開拍後環境和對手帶給我的感受去塑造。

胡歌解讀片中“馴鹿”為救孩子不惜深入犯罪組織的原因:“他從牢裏出來,原來的家庭已經拋棄他了。他心中作為父親的愛、作為丈夫的責任是沒有地方安放的,充滿內疚和自責。”
從“馴鹿”這個角色來理解父愛,就像他的這個綽號一樣,首先是一種動物的本能。我相信大自然裏所有的動物,作為父母,都有一種保護自己孩子的最原始的衝動。與此同時,對於大部分父親來說,他在選擇要保護孩子的時候,可能都會有自私的一麵,這個就是我們人性的複雜。
在理智和情感之間,平衡常常是不容易找到的。他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在滅亡中堅持尊嚴。他讓我看到一個更立體的人,馴鹿也會讓我反思,我們在看待別人或看待自己的時候,是不是應該帶著更多的包容?因為當下的我們總是太輕而易舉地給別人貼上標簽了。

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中,胡歌首度擔任電影男主角,挑戰犯罪題材
不論是馴鹿,還是之前《南方車站的聚會》中的周澤農,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不斷在環境中博弈與掙紮的邊緣人物,但你又能在他們失意的人生中,找到溫暖和光輝的那一麵。這種嚐試和挑戰的機會非常難得。

《三滴血》路演現場,胡歌破例收下粉絲送的大灣雞玩偶:“這個我女兒會喜歡!”
你問現階段對表演的“野心”,倒是沒有,但可能有點私心。等孩子再長大一點,她去上學的時候,會跟同學說“這個是我爸爸演的”。
現在沒有工作的時候,我早上很早就會起來了,女兒會叫我起床。然後我就聽從指揮,她叫爸爸幹啥,爸爸就去幹啥。就像遇到了一個新的導演一樣,她會告訴你,你應該怎麽樣去做一個爸爸。


2019年,《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胡歌登上戛納紅毯
在接《南方車站的聚會》之前,我有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出來工作,那也是我人生比較迷茫的時期。之前《琅琊榜》和《偽裝者》的成功,的確帶來很多榮譽和掌聲,但我自己有些並不適應。我非常感謝刁亦男導演,在我猶豫、止步不前的時候,我遇到了周澤農這個角色。

2015年,胡歌兩部主演電視劇《琅琊榜》《偽裝者》接連大爆

胡歌憑借《琅琊榜》拿下白玉蘭視帝、金鷹獎視帝
演員的名氣是把雙刃劍。鮮花和掌聲,有時候也會讓你看不清自己。就像一個人站在舞台上,你的周圍全都是閃光燈,你永遠都感覺像是身處白晝。但其實一片白晝和一片黑暗是一樣的。
那個階段也有很多劇本找到我,但基本上都是同一類型的。我覺得當時我的狀態有問題,所以我告訴自己,我需要停下來。
可能也是和當年的那起意外有關吧,讓我在很早的時候就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所以我之後就經常會有這種居安思危的習慣。我總是試圖做更充分的準備,去麵對未來。

去年,胡歌憑借“寶總”一角二封白玉蘭視帝
對於演員這份職業,一直到現在我都還是有不安全感的。如果讓我準備,沒有人在背後推我一把的話,我可能會一直準備下去。我有過一次蹦極的經曆,現在每一次上台、每一次要麵對工作的時候,我的心情都像準備要蹦極一樣。
好像克服也沒有用,有些東西是與生俱來的。反正這種緊張感遲早會來,那就讓它發生。先找到自洽的方式,不要去影響、傷害到別人,我覺得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
關於期待觀眾怎樣評價演員胡歌?我覺得是“認真”,這是對我從事這一份工作最大的褒獎。


入行20餘年,胡歌塑造過許多大眾熟知的經典角色
我覺得我最幸運的就是能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遇到適合自己的角色。
我近年的電影作品,在角色和題材的選擇上都有一些小眾,是和我個人的生活經曆有關係。《不虛此行》,“聞善”這個角色是對我人生的一種補償,他好像完成了我人生版圖中缺失的那一塊拚圖,讓我可以跟自己的過去、跟某一段回憶進行一個鄭重的告別。
接下來的《走走停停》又是意外的驚喜。我的角色“吳迪”也是一個編劇,但他和聞善用完全不同的態度在麵對自己的職業和未來的人生。所以看到劇本的時候,我覺得太有意思了,好像我一直能在電影的世界裏與之前表演過的角色,或是與我自己的現實生活產生一些連接,這對於演員來講是妙不可言的事情。

出演《不虛此行》與《走走停停》,胡歌覺得很幸運:“太年輕的時候,不太容易遇到這樣的角色和劇本。”

2023年,胡歌憑借《不虛此行》獲得上海電影節金爵獎影帝
嚐試這些角色,也不能說是轉型。我始終記著有一次林依晨說的那句話:“表演是一個探索人性的過程。”隨著年齡的增長,角色的維度、深度也開始發生變化,我也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做好了去詮釋這些角色的準備。
現在看劇本的時候,打動我的第一要素是真實——情感的真實,以及這個故事所建立的世界的真實——和我當下的心境有關聯的。現實生活中,你的情緒很多時候找不到出口,往往需要去掩蓋它,或者需要有一個足夠體麵、得體的場合來表達。這個時候演員這份職業的獨特性就顯現出來了——你可以通過角色去釋放和表達你內心的情感和情緒。

多年來,胡歌一直在參與環保公益活動
好像我總想著另辟蹊徑。如果人生是一趟列車的話,你是想永遠都待在列車上,還是想多看看沿途的風景?要是選擇前者,你這趟人生會走得非常高速,但最終會留下什麽?
我肯定還是想多多到有意思的地方,下車去走一走、看一看,然後再重新回到列車上,繼續前行。這是我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