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的鍾先生和太太養了隻貓,住在大埔宏福苑宏昌閣十年。他向BBC中文記者表示,火從地下燒到自己住的23樓,隻是十分鍾的時間。香港宏福苑的大火整整燒了一夜,牽動著這座金融中心全城人的心,而當火災傷亡數字創下紀錄的同時,也留下了眾多悲傷的家庭,他們的生活瞬間被付之一炬。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27, 2025
BBC中文記者走訪火災現場,聽家屬與目擊者回憶這場致命大火前後所發生的一切。https://t.co/jOFgMs1Dzd
當日下午3點多,他接到電話,知道大廈著火了。當時太太和貓還在家裏,逃不出來,他馬上從公司趕回家。到了現場,火勢已經非常猛烈,整棟大廈燒得通紅,火舌夾著黑色濃煙從窗戶躥出去。
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埔居屋宏福苑發生五級火警,至今已造成至少75人死亡,包括一名消防員——這是香港至少63年來最致命的火災。火勢在27日下午仍未完全熄滅,截至記者發稿時已焚燒超過26小時。
起火的屋苑有8座大廈,去年開始進行大維修,外牆全架起竹棚,被綠色圍網包裹。宏昌閣是起火的第一棟——火苗從這裏出發,然後一棟棟蔓延吞噬。
消防處曾表示,現場溫度非常高,承認救援困難。
一開始,鍾先生和太太還能聯係得上。太太在電話裏對他說,自己躲在臥室裏,但煙霧越來越大,頂不住了,快要暈過去。鍾先生焦急,但無能為力,隻能一直提醒太太“撐住”。
二人隻能靠WhatsApp溝通,但晚上7點以後,他再聯係不上太太,“應該真的暈了......我都不敢再打她的電話。”他對BBC中文說。
鍾先生衝進現場找消防員,“不斷求救、求救了幾十次”。消防員說已經派人上去,但還沒救得到。天開始亮了,火還沒有燒完,這一整晚上他都在現場留守。
記者27日早上找到他時,鍾先生雙眼通紅,身邊有弟弟陪著。他們不理解火為什麽會燒得那麽快。弟弟展示著手機裏煙霧瀰漫的照片,哽咽著說,“十分鍾就已經這樣,是沒可能逃生的,根本是強行把人焗死了......”
等待
這場火災的死亡人數已經追上1962年8月深水埗大火的紀錄。當時的火災奪走44條人命。此後香港於1964年仿效美國建立火警分級製度。宏福苑火災之前最近的五級火警發生在2008年的嘉禾大廈,造成4人死亡。
宏福苑大火發生在11月26日下午接近三點。82歲的鄔婆婆向BBC中文記者回憶,當時自己正在宏盛閣的家裏跟幾個鄰居打麻雀。突然間,朋友們逐一接到親人來電,告知“隔壁著火了”。朋友們打開電視看,發現原來是同一屋苑的宏昌閣著火,大家心想著“沒事”,就繼續打。
但玩不到一局,朋友的丈夫又打來,說火已經燒過來了。她們隻好動身,慢慢坐電梯下樓。
到了地下,濃烈的燒焦味湧進鼻子,鄔婆婆才發現同一屋苑內7座大廈都已經著火。她的心開始亂起來、“很不舒服”,不明白為什麽起火。她後來聽別人說,裝修師傅抽煙,綠色的網就是這樣被燒起來。
記者找到鄔婆婆時,她坐在宏福苑旁邊廣福邨的平台,身邊有一名外傭陪著她。朋友已經四散,尋找落腳地,有人建議鄔婆婆到酒店暫避,兒子也說要來接她,但鄔婆婆說不想走。
這個屋子她住了42年。“我說你(兒子)不要來,我不會去;我要坐在這裏看看它怎樣情況,它(大火)平靜了,我才安樂。”
但大火沒有休止。下午6點天黑後,失聯個案不斷增加,消防將火警升至五級。8點,消防公布有13人死亡,包括一名為37歲的消防員。
有居民在火災現場高舉寫有家人名字的紙皮,詢問有否見過家人蹤跡;有人焦急如焚,直接去醫院等候。
記者在位於沙田的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找到另一位鍾先生。他的女朋友與住在宏昌閣的60歲父親失聯,所有親戚到不同醫院候命,等待一個機會,看看救護車上是否有自己的親人。
午夜失聯的母親
大火整整燒了一夜。記者在翌日8點再到達現場時,火勢明顯受控,受波及的7棟大廈中,剩下3棟仍有零星明火。所有大廈外牆被薰黑,剩下棚架殘骸,天空飄著黑煙。
大埔民政事務處昨晚開放廣福社區會堂、東昌街社區會堂,為受災居民提供臨時庇護中心;中華基督教會馮梁結紀念中學亦提供暫避服務。
截止27日早6時,罹難人數已升至44人,另有279人仍然失聯。
40歲的馮小姐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母親。
她與父母一起住在宏昌閣。昨天她和父親上班,剩下長期病患的母親一人在家。火燒起來後很快往上攻,困住了母親。一開始,馮小姐收到鄰居的電話,知道她與母親在一起躲在廁所裏,大家照應,但到午夜12時,她與鄰居失去聯絡,直到現在。
她曾經報警。她今早接到警方電話,反問母親會否有可能已經自行逃生。馮小姐很生氣,情緒激動,“我已經失聯了......宏昌閣燒到什麽情況,你比我們清楚!需要救援的人可否可以自行逃生得到?”
據2021年政府人口普查數據,宏福苑總人數為4,643人。根據消防署數字,救援行動中共動用128架消防車、57架救護車,共767名消防及救護人員。
現場市民大多神色凝重,臉上露出疲態。下午,記者在現場看到負責運送屍體的車輛開始到場運送遺體。有家屬在場認屍後,需要親友攙扶離開。
火警鍾聲?
所有受訪者均表示大廈火警鍾沒有響過,全是從新聞或親友口中得知著火消息。
72歲的陳婆婆自己一個在家。火燒來的時候,她“隻聽到外麵很吵、很吵”。直到在韓國旅行的女兒看到新聞,給陳婆婆打電話,讓她趕緊拿電話鑰匙出來,陳婆婆才逃了下去。
陳婆婆說,她沒有聽到火警鍾聲。
宏福苑一共有八座,接近2000戶,是上世紀80年代初入夥的居屋屋苑,樓齡達42年,自去年開始進行大維修,接近完工階段。這一次維修工程金額高達3.3億港幣,每戶住戶需攤分接近16萬至18萬。
陳婆婆說,自維修開始,她就很害怕。她經常在家裏聞到焦味,“在家有時候很臭”。維修時聲音很大很吵,她也會問女兒,“在家怕不怕有什麽問題?”
目前已知的讓大火迅速蔓延可能因素包括大修期間圍網的材料、窗戶貼有易燃的發泡膠板、當時的風力等。官方尚未說明起火原因,但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消防發現兩處“不尋常”,除了防水帆布及塑膠布阻燃效果低於合規格物料外,另一疑點是大廈玻璃窗貼上易燃發泡膠。
鍾先生氣憤地說,幾乎每一天都看見工人在抽煙,有時候在家裏也會聞到味道,“每個人都知道。”他又記得,每一戶家窗戶外都被貼上發泡膠板,工程公司的說法是防止玻璃爆破,“沒有想過它一燒燒到那麽厲害。”
警方在淩晨以涉嫌“誤殺”為由拘捕3名男子,分別是大廈維修工程公司的董事及顧問。廉政公署已就宏福苑大維修工程懷疑涉及貪汙展開調查。
78歲的梁太記得工人們曾經說過,新年之前就會完工了,她很期待。“因為搞了很久,很悶,很不舒服,又黑漆漆的。”
維修從去年7月開始。根據業主法團的網站,工程包括外牆打鑿、換喉、石屎修葺等。棚架從8月開始搭起,至今超過一年。
每次工人開工,為了避開粉塵,梁太都會跑到街上去。昨天火燒來的時候,她正在超市買東西,聽見旁邊商戶大喊“著火了”。她衝到街上去,在警方封鎖線外站著,眼看著火從一邊燒到另一邊,從地下冒上大廈樓頂,然後爆炸,“砰,好像一塊火球”。
“每個人都站在那裏看,出不了聲。”隔天,她和丈夫再回到現場,情緒軟化,她才開始哭起來。梁太告訴BBC中文,自己一家是最早入住宏福苑的一批,分期供款10年,住了40年。家一夜變成頹垣,她整晚失眠,“今早看到它火小一點,心都舒服點 ,我現在才懂哭。”
救援
許多市民在火災發生後馬上行動起來。不少人在社交平台上協作分享尋人訊息。11月26日晚入夜後,也有市民自發前往大埔支援。
午夜12點左右,曾任消防隊長的Linus與朋友準備濕紙巾、茶和棉被,從港島乘的士前往大埔社區會堂。沿路上都看見不少香港人組成人鏈傳遞物資。
他目測,在社區會堂裏約有100人,而在場幫忙的市民有300人左右,大家分發物資時均相當有序。Linus形容,淩晨時分現場無家可歸的人很多都睡不著,在看手機或現場的直播。大約到淩晨3點,物資大致分配和整理完成,他最後於5時離開。
天亮以後,物資仍不斷湧進大埔。有人創建了社區資源整合網站以及報平安表單; 有市民響應呼籲前往紅十字會捐血,不少捐血站出現人龍。
Mandy是其中一位。今日中午,她在網絡上看到呼籲捐血的消息,想著自己是O型血,可以出一點力,於是詢問老板能否在午飯的時間前往捐血。
到達荃灣捐血站後,Mandy觀察到前方已經有約20人在排隊,後來又來了30多位。大家都沒有說話,默默去排隊,“那種感覺就是大家都懂大家在做什麽。”她告訴BBC中文記者。
她記得今早坐巴士上班時,整車人都很安靜,大家都在低頭關注火災的發展。她很感謝消防員的付出,“每個人都還在等希望,而這些希望都是消防員帶給他們”。
下午3時,消防處表示大火死亡人數升至55人,當中包括兩名外傭。
消防處副處長黃嘉榮強調,到這一刻從來沒有放棄,不排除會救出更多傷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