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日領導人本周初兩度通話後,台灣總統賴清德隨即高調宣布投入1.25兆新台幣(400億美元;2830億人民幣)強化國防及采購美國軍備,以因應“北京可能在2027年以武力統一台灣”。在中美日領導人分別通話後,台灣總統賴清德隨即高調宣布斥巨資強化國防及采購美國軍備,以因應“北京可能在2027年以武力統一台灣”。這是台灣當局首次公開提及中共可能發起軍事行動的具體時間,引發外界多重解讀。https://t.co/xRC6CmUkRD
— BBC News 中文 (@bbcchinese) November 27, 2025
這是台灣當局首次公開提及中共可能采取武力行動的具體時間,而賴清德宣布國防計劃的時機,也引發外界多重解讀。
有專家對BBC中文指出,賴清德正利用當前國際局勢,在台灣內部提升國防政策的號召力,回應美方對於增加軍費的要求,並顯示台、美、日未來兩年有必要展開更緊密合作。
另一方麵,這也象征著台灣政府在近期中日爭端下,已從力求低調柔性、強調“台日友好”的方式,轉為采取主動、堅定回應,並試圖用“巧妙的框架策略”將兩岸問題擴大為區域問題,延伸至日本、澳洲及菲律賓等國。
賴清德以“特朗普優先”
《華盛頓郵報》在台北時間11月26日(美東時間11月25日)刊登台灣總統賴清賴清德的投書,他表示“感謝特朗普”,並提出曆史性的400億美元國防特別預算,用於采購美國軍備。
同日,賴清德在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舉行記者會公布政府正研擬“國安行動方案”,承諾台灣國防預算將逐年提升,明年支出將超過GDP的3%,並在2030年前達到5%。他表示:“台灣作為第一島鏈最關鍵的環節,不能成為區域安全的破口,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樂(Lev Nachman)對BBC中文表示,賴清德正利用當前國際局勢,在日本與中國陷入外交爭端之際,爭取國內支持提高國防預算更具說服力。
“預算本身主要針對美國,這才是關鍵。”南樂指出,賴清德過去六個月自“大罷免”事件後,發言相對低調,這番談話是近期少見的重要訊息,“賴清德的邏輯仍以‘川普優先’為核心,因美台關係目前處於談判階段。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對台灣的施壓,也有人認為這是賴清德試圖取悅美國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