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五位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與台灣正在談判一項協議,該協議可能要求台灣承諾在半導體製造和其他先進產業方麵進行新的投資並培訓美國工人。路透獨家:特朗普團隊與台灣的貿易談判,或要求台積電培訓美國工人 https://t.co/KSMl0u2wAW pic.twitter.com/rA3jOdAjVA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November 26, 2025
路透社表示,根據該協議,包括全球最大芯片代工廠台積電(TSMC)在內的台灣企業,將派遣新的資金和工人,擴大其在美國的業務,並培訓美國工人。
目前,台灣對美國的出口商品需繳納20%的關稅,台北方麵一直在與華盛頓談判,希望在全麵協議框架下降低這一稅率。半導體作為各類高科技產品的核心,目前在美國建設國內產能期間暫時免征關稅。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台灣承諾對美國的投資總額將小於其主要區域經濟競爭對手,但將包括利用台灣的專業知識,幫助華盛頓建設科技園區基礎設施。由於事項敏感,該人士及其他知情人士要求匿名。
韓國和日本已分別承諾在美投資3500億美元和5500億美元,以換取美國將大部分商品的關稅從25%降至15%。
知情人士告訴路透社,目前尚不清楚美國與台灣貿易協議何時能夠達成,也不清楚最終協議將包含哪些具體內容。他們提醒稱,在談判最終確定之前,任何協議條款都可能發生變化。此前未有報道提及協議中關於勞動力培訓的內容。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Kush Desai)表示:“在特朗普總統宣布之前,有關潛在貿易協議的報道都屬於猜測。”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未回應置評請求。
特朗普此前曾表示,一些熟練的外國工人可能有必要幫助培訓美國人,使其在先進工廠中工作。
台灣希望複製自身模式
台積電拒絕就貿易談判置評,但該公司在美國項目中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人。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今年1月表示,在亞利桑那州建設新工廠的時間至少是台灣的兩倍,原因是缺乏熟練工人和供應鏈不完善。例如,台積電不得不從德克薩斯州調派一半的建築工人到亞利桑那州,導致搬遷和住宿成本增加。
台灣貿易談判辦公室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台灣團隊正在繼續與美國討論供應鏈合作,采用“台灣模式”。
台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科技園區,集中了大部分半導體製造業務,並建立了完整的供應鏈,實現無縫生產。
台灣行政院長卓榮泰周三在台北對記者表示,雙方正在交換文件,以確認某些細節。他補充說:“其他國家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隻有我們有科技園區的理念、實踐和服務記錄,這使得我們能夠在美國開展這類倡議。”
上個月,主導與特朗普政府降低台灣出口關稅談判的台灣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她希望雙方能夠就擴大在美國的投資達成共識。
雖然台北方麵希望展示其對特朗普呼籲提振美國製造業的承諾,但也表示,最先進的半導體技術和研發將繼續留在台灣。
上周,特朗普承認了關於歡迎熟練外國工人的項目存在爭議,但表示這樣做是為了在關鍵行業占據主導地位。他在美沙投資論壇上發表講話時提到:“我們將與你的台灣朋友合作開設一家大型工廠,我們將擁有40%或50%的計算機芯片業務。”
他補充說:“我們的工人需要接受培訓。這是他們以前從未做過的事情,如果我們不允許那些在工廠和設備上投資數十億美元的企業,從其國家帶來大量員工來開設、運營和維持工廠運轉,我們將無法取得成功。”
台灣鴻海集團(Foxconn)董事長劉揚偉上周表示,該公司希望與美國及其他國家合作建設科技園區,並希望這能有助於貿易談判。
特朗普加征關稅促成談判
台灣APEC峰會代表林信義本月表示,他在韓國峰會期間的邊會上與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討論了供應鏈和半導體問題。林信義表示,貝森特非常希望了解台灣在建設半導體產業集群方麵的經驗。
路透社此前報道,特朗普8月宣布將對進口半導體征收約100%的關稅,但豁免在美國生產或承諾在美國生產的企業,包括台積電。不過,美國官員私下表示,可能不會很快征收這些關稅。
台積電因人工智能應用需求強勁,業務蓬勃發展,正在亞利桑那州投資1650億美元建設芯片工廠,但其大部分產能仍將留在台灣。
其他台灣企業也宣布了在美國的新投資計劃,包括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圓(GlobalWafers)。
路透社這篇獨家報道最後提及,任何與台灣達成的協議都可能激怒北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一在與特朗普的通話中表示,台灣“回歸中國”是中國的重要事項。白宮尚未就通話的這一內容置評。
盡管美國與台灣沒有正式外交關係,但美國是中國聲索的台灣最重要的國際支持者和安全保障的最終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