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眾印象裏,韓雪一直是
“高冷女神” 般的存在。她出生於軍人家庭,從小生活優渥,“珠寶加身”“私人飛機出行” 等標簽讓她仿佛自帶一層 “雲端”
濾鏡,與普通人的生活有著不小的距離。但最近,韓雪卻在直播帶貨領域玩起了 “反差萌”。

她的直播間裏,不再是高端奢侈品或昂貴的電子產品,取而代之的是 12.9 元的棉拖鞋、5.9
元的洗臉巾等平價日用品。這些商品價格之低,讓人很難將其與韓雪以往的形象聯係起來 。可就是這些 “接地氣”
的商品,卻在直播市場上掀起了一陣不小的波瀾。單場直播中,棉拖鞋的銷量輕鬆破萬,近 30 天的銷售額更是達到了 2500 萬至 5000
萬元。

從第三方數據來看,韓雪抖音平台上
426 萬的粉絲成為了她帶貨的強大私域流量池。為了最大化利用這一資源,她采取高頻次直播策略,單日直播場次甚至達到 4
場。在選品上,團隊也做了精心考量,瞄準下沉市場的家庭主婦以及追求性價比的消費群體,選擇了這些日常生活中高頻使用、價格敏感的商品。這種精準定位,讓韓雪在直播帶貨領域迅速打開局麵,成功吸引大量觀眾下單購買。但同時,這種巨大的反差也引發外界諸多猜測,其中最熱門的話題便是:韓雪是不是經濟上出了問題,才如此拚命帶貨?


在此之前,韓雪在商業領域雖不算高調,但也有著自己的布局。然而如今,天眼查 APP 顯示,她名下僅存 “韓雪(上海)影視文化工作室” 這一單一主體,商業布局趨向輕量化。這種股權結構的突然調整,難免不讓人產生聯想。有人猜測,這是否是為了應對潛在的經濟風險,將資產進行重新梳理和分配?亦或是夫妻二人在商業規劃上產生分歧,導致韓雪選擇退出,專注於直播帶貨這一新興事業?

在影視行業,2021 年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從那之後,韓雪的影視作品數量銳減。曾經在影視劇中頻繁露臉、塑造多個經典角色的她,作品產出逐漸減少。傳統影視行業的收入模式中,片酬是藝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但隨著作品數量的減少,韓雪的這部分收入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縮水。

與此同時,直播電商市場卻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據相關數據顯示,2024 年直播電商市場規模達到 5.8 萬億元,用戶規模超過 6 億 。在娛樂產業整體麵臨挑戰的情況下,直播電商成為了其中的 “現金奶牛”,吸引著眾多明星藝人涉足。韓雪的團隊經過詳細測算,發現單場直播隻要 GMV(商品交易總額)突破百萬,就能夠覆蓋傳統代言所需要付出的邊際成本。相比之下,直播帶貨的性價比優勢十分顯著,這無疑為韓雪在影視寒冬下提供了新的收入增長途徑。

韓雪退出夫妻合資公司,從資產結構調整的角度來看,或許是為了規避潛在的經營風險。這家名為 “雪孩子家(上海)影視文化有限公司” 的企業,此前涉足影視文化領域,在影視行業整體受到監管政策調整以及疫情衝擊的大環境下,經營狀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自 2023 年以來,該公司的淨利潤下滑幅度超過 40% ,麵臨著較大的經營壓力。

韓雪選擇退出,獨立運營工作室與直播帶貨業務,就如同建立起一道資產防火牆。這樣一來,即便原合資公司在影視業務上遭遇更大風險,她個人的直播帶貨業務以及工作室所代表的個人 IP 商業價值,依然能夠保持獨立性,不會受到過多牽連,從而保障了個人資產的相對安全。

韓雪的 “拚命帶貨” 並非單純的經濟壓力驅動,而是多重戰略考量下的主動選擇:既是應對行業周期的生存策略,也是突破人設瓶頸的轉型嚐試,更是對直播電商 “人、貨、場” 重構邏輯的深度參與。這一現象折射出娛樂圈 “去泡沫化” 進程中,明星從 “資源依賴” 向 “能力驅動” 的進化必然性。至於 “經濟是否出問題”,或許答案藏在更長遠的商業布局中 —— 當直播從 “應急手段” 變為 “核心業務”,考驗的不僅是當下的銷售額,更是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