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的茶農、蒙特利爾的鞋業公司到墨西哥的巧克力生產商,全世界的小企業都被特朗普總統不斷變化的貿易政策攪得不得安寧。
這些貿易規則打亂了企業的策略、價格、物流和投資計劃,各家公司努力向美國客戶解釋情況,想方設法留住他們。一些利潤微薄的小企業正在重新評估或暫緩在美國市場的擴張計劃。我們采訪了從瑞典到巴西的六家企業,探尋他們是如何與客戶溝通並應對當前不確定性的。以下是他們的說法。
一位瑞典服裝設計師經曆了銷量的大起大落。
總部位於斯德哥爾摩的服裝公司Asket在8月中旬向美國客戶發去電子郵件,提醒可能漲價,以及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商品免關稅入境)即將到期。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奧古斯特·巴德·布林格烏斯坦言,“
溝通這種事情肯定談不上愉快。”但這封郵件引發了一波訂購潮,美國市場的銷售額在10天內翻了一倍不止。
公司犧牲了部分利潤空間,一直保持價格不變。“這種情況恐怕需要改變,”巴德·布林格烏斯說。他還表示:“我們未來可能需要提價,以彌補現在的損失。”目前歐盟對美國的出口需繳納15%的關稅。
這種不確定性令人感到沮喪。“歐洲品牌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轉到美國生產,這根本不現實,”巴德·布林格烏斯說。
美國是這家瑞典零售商最大的市場之一,但隨著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的終止,其第三季度對美銷售額出現下滑,目前較去年同期下降約20%。
“我認為大家對購買歐洲品牌普遍產生了一種抵觸心理,因為你會有這樣的印象:你會被征收關稅,或者你的訂單會被收取各種進口稅費,”巴德·布林格烏斯說。
一家加拿大鞋企暫停了在美國市場的擴張。
就在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結束前夕,來自蒙特利爾的製鞋公司
Maguire告訴美國客戶,他們將從美國門店發貨,並鼓勵他們在政策窗口關閉前下單。美國市場隨即出現了訂單的激增。
大約一周後,Maguire再度致函客戶宣布調價方案。公司總裁兼聯合創始人米裏亞姆·貝爾齊勒-馬圭爾表示,她在美國和加拿大市場都將價格提高了10至30美元不等。
盡管美國是它第二大市場且已設有兩家門店,但公司決定暫緩新增門店計劃。“我想等市場穩定一點再作打算,”貝爾齊勒-馬圭爾表示。
一位巴西咖啡種植者正在等待美國客戶回歸。
50%的關稅壁壘扼殺了美國訂單後,在巴西的卡莫迪帕拉納伊巴,聖路易斯咖啡莊園的主人安娜·塞西莉亞·維洛索
一度打算放棄參加聖迭戈咖啡展,推廣自家咖啡豆的機會。如今隨著關稅撤銷,她雖重新考慮參展,但仍持審慎態度。“我需要等待C市場(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市場——譯注)企穩,”她在短信中寫道,另外“我會靜候客戶的主動回歸”。
在關稅措施實施前,加州坎貝爾市Tico咖啡烘焙工坊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瑪麗安娜·法倫·古鐵雷斯原計劃進口維洛索的咖啡豆。她坦言,“若非當時高額關稅的阻礙,這批咖啡現在應該已經存放在我的倉庫裏了。”
現在,她正積極尋求盡快采購巴西咖啡豆。盡管對今年關稅政策保持穩定抱持樂觀,她仍不敢掉以輕心。她說,“如果政策再生變數——可能又是關稅,也可能是其他狀況,我們的應急預案是什麽?”
一位日本抹茶農戶在美國設點。
在京都近郊約60畝的d:matcha農場裏,
種植、銷售抹茶的田中大貴常年通過參觀與品鑒活動接待許多美國客戶。
然而隨著今年小額包裹免稅政策的結束,他發往美國的多數包裹現在都需要繳納15%的關稅。為此他在美國設立了一家子公司,負責茶葉的進口與分銷,通過自行吸收關稅來維係這個最重要的直營市場。
“客戶紐帶至關重要,這就是為什麽關稅這件事……它會讓情況變得有點複雜,”田中說道。
位於俄勒岡州波特蘭的Mizuba Tea
Company創始人勞倫·珀維斯去年從日本的小農場和生產者那裏進口了超過20噸抹茶。她表示,今年的關稅成本已超11萬美元,而且新的貿易政策導致了嚴重的交付延誤:她有價值超過12萬美元的日本抹茶(在8月和9月發貨)卡在了肯塔基州。現在,還有約半數沒收到。
盡管特朗普政府近周已取消包括綠茶在內的部分關稅,但珀維斯希望政策製定者在一開始就能考量得更為周全。“這些關稅除了推高成本別無他用,”她說。“實在難以擺脫這樣一種感覺:這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一位墨西哥巧克力商轉戰加拿大市場。
墨西哥瓜達拉哈拉市Feliu巧克力創始人維克多·費利烏坦言,美墨間變幻莫測的貿易規則令他感到困惑,不得不暫停對美發貨。
他表示,“我並非不願支付關稅,也願意處理相關手續,但如果規則每隔幾個月就變一次,就非常困難了。”
盡管他公司生產的巧克力棒不需要繳關稅,但他說,他在9月初暫停了對美國的發貨,因為有十幾個包裹因合規問題遭退回,這些新規涉及標簽、更多手續以及注冊等事項。費利烏花費數周才厘清小額包裹的新規。他說:“我們是小企業,沒有人會告訴我們這些事。”
他建議美國顧客通過一家加拿大的零售商購買他的巧克力,原定進軍美國實體店的計劃也隨之擱置。
對於一家丹麥零售商來說,出錯就意味著錢的損失。
丹麥配飾零售商Lié Studio的聯合創始人塞西莉·莫斯加德發現,與關稅相關的錯誤正造成巨大損失。
“我們犯了很多歸類錯誤,導致進口關稅遠超應繳額度,”莫斯加德指出。她透露,公司發往美國的手袋被誤分類為原產中國——因而麵臨25%的高額關稅——而實際產地葡萄牙的稅率要低得多。這些失誤不僅帶來意外成本,更耗費大量時間申請退稅——至今仍在等待退款。
這家通過線上渠道及美國零售商銷售珠寶手袋的企業,已於8月中旬將對美售價提高了約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