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當MAGA遇上DSA:美國的“存亡危機事態”?

當MAGA遇上DSA:美國的“存亡危機事態”?

文章來源: 01論壇 於 2025-11-23 14:56:0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當MAGA遇上DSA:美國的“存亡危機事態”?

來稿作者:曾馳遼

始自2016年以降,美國政治陷入了老人院文化:川普(川普)、希拉裏、拜登、佩洛西、範士丹、麥康奈爾,還有數不清的、老態龍鍾的議員和法官......政壇彌漫著濃重的Aging Smell(老人味兒)。

  美國政治陷入了“老人院文化”

老人院文化反映出強權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stretch,曆史學家Paul Kennedy的著名理論)後日益衰落的跡象。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日本衰退、中國尚未崛起,美國完勝冷戰,迎來不可一世的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狂妄地宣布“曆史終結”。他借用尼采的概念,在《曆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提出“最後的人”失去鬥爭的激情和平地回歸動物性狀態​,而西方國家自由民主製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

於是,在沒有競爭的“和平地回歸動物性狀態”下,美國開始“躺平”:製造業外流、人均壽命縮短、房價物價飛漲,年輕人被學貸房租壓迫,而同時金融荷爾蒙噴發、國債、保險、股市皆進入流金歲月。

政治方麵,兩黨皆被大企業控製的建製派把持,陷入死水一潭,同時社會極端對立——“紅州”和“藍州”,一成不變壁壘分明。筆者所在的加州,因為民主黨掌控數十年,人們沒有投票的意願,投票也沒有意義。矽穀和好萊塢撐起的“自由州”,竟然像俄羅斯一樣,副州長和財務長屆滿後互相背書交換職位。在建製派的紀律中,選舉存在嚴重的論資排輩,金錢萬能。新世代沒有機會,選民沒有熱情,投票率越來越低。

  DSA崛起攪動MAGA格局

我們正處在鍾擺快速搖擺的時代。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提倡“改變”(Change)的奧巴馬贏得大選,可是他沒能改變民主黨,卻把左翼的各種極端訴求推向了極致,直接造成美國人民對左翼的反動,川普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應運而生。他真正改變了至少半個美國,產生強大的民粹動員力量,共和黨也被徹底地MAGA化,把右翼保守訴求推向了極致。

不旋踵,作為對川普和MAGA的反彈,鍾擺又回來了:一場新的左翼文化思潮DSA(Democratic Socialist of America,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像幽靈一樣在美洲大地徘徊,迅速贏得還不起學貸租不起房子的年輕人的支持,也得到婦女、新移民等各階層廣泛支持。之前沒有DSA,脫離群眾的民主黨,已被MAGA牢牢地壓在地板上摩擦。

DSA助力馬姆達尼(曼達尼,Zohran Mamdani)拿下紐約市、助力DSA活動家凱蒂.威爾遜(Katie Wilson)當選西雅圖市長,一並翻轉了新澤西和弗吉尼亞。

另一個鮮明的DSA政治新星在加州崛起——28歲的新移民、哈佛法學院出身的民權律師Oliver Ma(馬沫克),正在競選加州副州長。馬沫克的優勢在於其鮮明的形象與專業背景。作為律師,一直致力於為弱勢群體奔走,有助於建立“為人民而戰”的品牌。其聚焦的議題(勞工權益、氣候、托育)皆為加州當前重大議題,切合選民關注。

馬沫克正在代表DSA青年世代攪動加州政壇:一個民主黨把持多年、穩操勝算而不求進取、因Old Money左右老麵孔輪流坐莊。加州是時候吐故納新了。

  美國正處於“存亡危機事態”?

DSA不僅有自己的理論體係,還是動員民眾的利器。DSA幫助馬姆達尼動員了10.4萬名誌願者,敲門拜票超過200萬家;他們還深入社區互幫互助,這也是紐約市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草根誌願者行動之一,幫助他從民調1%逆襲勝選。類似的成功範例是2015年英國工黨的“科爾賓狂熱”(Corbynmania),動員人數達到50萬。這陣勢讓筆者想起兒時在中國目睹文革紅衛兵運動,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用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長篇曆史小說《雙城記》的開篇導語,來描述當下美國的情況,十分貼切:“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極端主義政治文化是社會絕望的選擇。美國的大國地位日漸式微,社會矛盾長期無解,左右兩造尖銳對立甚至政治槍擊案頻發,遂產生MAGA和DSA,美國似乎處在南北戰爭以來最危險的“存亡危機事態”。

這種局勢看一看曆史上的兩個例子就理解了:一是德國威瑪共和國時代的納粹崛起取締共產黨;二是中國北伐時代的國共合作破裂。

DSA代表人物的勝選,標誌著民主黨世代交替的開始對民主黨建製派其實並無勝利可言,也意味著他們的過度溫和政策(Milquetoast)必須改變。民主黨開始反思輸掉2024年大選的教訓,尤其是建製派長期治理下官僚沉屙積重難返期,吐故納新正當時。

  AI衝擊形成“矽鏽帶”唯有社會主義能解?

冷戰結束後,美國迎來Pax Americana,自信滿滿地推動了全球化,美元債市股市金融體係過度繁榮,製造業外流產業空心化,連軍艦在本國維修都是問題,產業工人整體頹廢,整個美國腹地變成了“鐵鏽帶”(傳統工業的衰退)。這就是MAGA的社會基礎。

如果說全球化造成五大湖鐵鏽帶和鐵鏽失落一代,那麽AI將越來越猛烈地衝擊東西海岸各州,讓全球化和互聯網繁榮以來的科技白領(為主)階層很快失去他們的價值。請允許筆者稱之為“矽鏽帶”( Scrap silicon belt),它涵蓋整個太平洋西海岸各個州和東部大西洋沿岸的州,產業結構包含了半導體電子相關行業、互聯網服務行業、金融服務體係和國際貿易相關行業。

《財富》雜誌(Fortune)日前引述一張“世上最可怕的圖表”說明,ChatGPT上線以來,股市上漲70%,美國職缺卻減少30%。這場AI革命背後隱藏著兩個分歧的經濟現實:股市狂飆的一端,與就業市場低迷的另一端。根據2025年11月的最新報告(如 Goldman Sachs、McKinsey、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 和 BLS),AI預計將導致約6-7%的崗位麵臨取代風險(約1,000萬個崗位);同時到2028年勞動力生產率將上升5-7%。

對於是AI失落的一代而言,應對失業和生產率上升的挑戰,社會主義是AI時代的不二選擇。今天的許多科技、金融、法律的白領階層,明日將加入領取福利救濟的大軍。

“AI社會主義”可能是不遠的將來最合適的社會形態——物質極大豐富+高稅率+普惠的福利製度,人們的存在感價值感或者說人們活著的意義,將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獲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必須從工作中或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創造中,即從掙錢中獲得。

對未來的社會形態,目前還沒有成型的理論,筆者初步構想,未來中產階級大部分都將降級申領社會救濟;人們可以選擇工作或躺平(福利生活),大家主要的活動不再是養家糊口的勞動,而健身、藝術和寵物將成為替代勞動的三隻穿雲箭,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形態和追求。

  社會主義政策不等於社會主義製度

馬姆達尼和威爾遜兩位市長的勝選,引起一陣恐慌,富豪們從酣夢中驚醒,要搬離紐約市保全財產。總統川普則把馬姆達尼稱做“100%共產主義瘋子”(a 100% Communist Lunatic)。它究竟是什麽東東?如此可驚可吒?且聽筆者的嚴肅考據:

此社會主義非彼社會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製度,一個是社會主義政策。這是兩件很不相同的東西,我們務必要區分清楚。

西方的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要實行某些社會主義政策,那就是在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製度基礎之上,政府對社會經濟事務進行某種幹預和調整,對富人征更高的稅,給窮人更多的福利。社會主義製度是不一樣的:政府是在否定自由經濟和政治民主的基礎之上,實行公有製和計劃經濟,支配和控製整個社會。

它的理論和實踐,絕非馬克思主義和和社會主義製度。它的理論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而它的實踐更是為了防範社會主義的傳播。

理論方麵:德國的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和考茨基(Karl Kautsky)正是公認的“社會民主主義”(Sozialdemokratismus / Democratic Socialism)理論的真正初創者和奠基人。他們兩人把原本激進的馬克思主義變成了可通過議會道路、漸進改良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體係,徹底改變了20世紀工人運動的方向。

把民主社會主義付諸實踐的,是俾斯麥的福利國家模式(Bismarck Model),也就是世界上最早、最經典的社會保險型福利製度,由德國“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在1880年代首創。

1883年《疾病保險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強製性醫療保險法。1884年《工傷保險法》
規定企業必須為工傷員工提供完全賠償,費用100%由雇主承擔。1889年《傷殘及養老保險法》
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強製養老保險製度,70歲以上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可領取養老金。

今天還在用“俾斯麥模式”的國家眾多: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奧地利、日本、韓國……幾乎所有發達的大陸法係國家的醫療和養老保險,都直接脫胎於1880年代俾斯麥的三部法律。如人們熟知的北歐模式(瑞典、挪威、丹麥):高稅收、高福利、強工會,保持市場經濟活力。英國工黨科爾賓,也明確主張民主社會主義。

然而悲催的是,號稱民主社會“山巔之城”的美國,並不在此列。

  後記: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筆者前不久前往北非的卡薩布蘭卡,拜訪了著名的Rick‘s Cafe,重溫大學時代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北非諜影》,片中的主人公裏克·布萊恩公Rick Blaine,讓我深層次理解什麽是人性的高尚。

民主社會主義代表了社會主義理想與自由主義民主價值的結合,尊重少數人的權利,對弱勢群體人文關懷,至今仍是西方左翼政治的重要代表。我所見識的民主社會主義者——

是革命者:為那些和自己沒關係的人而努力;是誌願者:做著對自己沒好處沒有報酬的事;是殉道者:秉持信念始終如一,“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最後借用印度詩人泰戈爾在《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一句話與讀者共勉:

請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善良,

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信仰,

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

開始相信了自己。

作者筆名曾馳遼,現居美國,醫生兼作家,曾於1990年代出版11本著作。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比起痛失"人口紅利", 扼住中國的真正"拐點"浮出水麵?
在新加坡陪讀3年,我發現真相和網上很不一樣
從太空看北極光!美國宇航員分享壯麗畫麵
力挺高市!日在野黨魁表態"無須撤回發言",怒批中國施壓
又吵起來!北京亮出“敵國條款” 日本:早失效了 你當年也…




24小時討論排行

非常多人渴望對日開戰,為什麽?
高市早苗不甩中國報複 最新民調支持率高達72%
黃海演習3連發 中國發布14天禁航令 實彈封鎖由南打到北
28條太炸裂 川普出了一道終極難題 把世界帶回19世紀
“若撤回 政權就終結”!高市堅持“台灣有事”說
《共同社》:中國拒絕明年1月舉行日中韓首腦會談
中日爭端無緩和跡象,高市早苗麵臨考驗
高市早苗"台海發言",後首次民調曝光,仍奪65%高支持率
英媒評選:全球“最令人向往國家”出爐 地表最酷
敏感時刻 日本南端島鏈大幅擴軍 小泉親自督戰
李強力避高市眼神 日想搶拍合照失敗 學者曝原因
香港人照樣去日本!北京籲勿赴日,日媒:幾乎沒人取消行程
哪個國家“去一次就不想再去”?網點名這國:無聊死了
“美國正考慮允許英偉達向中國出售H200高端芯片”
不管你願不願意,中國在引領全球綠色轉型
美30歲女教師“付錢買春”多名初中男生 被判10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當MAGA遇上DSA:美國的“存亡危機事態”?

01論壇 2025-11-23 14:56:08



當MAGA遇上DSA:美國的“存亡危機事態”?

來稿作者:曾馳遼

始自2016年以降,美國政治陷入了老人院文化:川普(川普)、希拉裏、拜登、佩洛西、範士丹、麥康奈爾,還有數不清的、老態龍鍾的議員和法官......政壇彌漫著濃重的Aging Smell(老人味兒)。

  美國政治陷入了“老人院文化”

老人院文化反映出強權過度擴張(Imperial Overstretch,曆史學家Paul Kennedy的著名理論)後日益衰落的跡象。上世紀九十年代,蘇聯解體、日本衰退、中國尚未崛起,美國完勝冷戰,迎來不可一世的美利堅治世(Pax Americana),學者福山(Francis Fukuyama)狂妄地宣布“曆史終結”。他借用尼采的概念,在《曆史之終結與最後之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提出“最後的人”失去鬥爭的激情和平地回歸動物性狀態​,而西方國家自由民主製的到來,可能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

於是,在沒有競爭的“和平地回歸動物性狀態”下,美國開始“躺平”:製造業外流、人均壽命縮短、房價物價飛漲,年輕人被學貸房租壓迫,而同時金融荷爾蒙噴發、國債、保險、股市皆進入流金歲月。

政治方麵,兩黨皆被大企業控製的建製派把持,陷入死水一潭,同時社會極端對立——“紅州”和“藍州”,一成不變壁壘分明。筆者所在的加州,因為民主黨掌控數十年,人們沒有投票的意願,投票也沒有意義。矽穀和好萊塢撐起的“自由州”,竟然像俄羅斯一樣,副州長和財務長屆滿後互相背書交換職位。在建製派的紀律中,選舉存在嚴重的論資排輩,金錢萬能。新世代沒有機會,選民沒有熱情,投票率越來越低。

  DSA崛起攪動MAGA格局

我們正處在鍾擺快速搖擺的時代。

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提倡“改變”(Change)的奧巴馬贏得大選,可是他沒能改變民主黨,卻把左翼的各種極端訴求推向了極致,直接造成美國人民對左翼的反動,川普的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讓美國再次偉大)應運而生。他真正改變了至少半個美國,產生強大的民粹動員力量,共和黨也被徹底地MAGA化,把右翼保守訴求推向了極致。

不旋踵,作為對川普和MAGA的反彈,鍾擺又回來了:一場新的左翼文化思潮DSA(Democratic Socialist of America,美國民主社會主義者),像幽靈一樣在美洲大地徘徊,迅速贏得還不起學貸租不起房子的年輕人的支持,也得到婦女、新移民等各階層廣泛支持。之前沒有DSA,脫離群眾的民主黨,已被MAGA牢牢地壓在地板上摩擦。

DSA助力馬姆達尼(曼達尼,Zohran Mamdani)拿下紐約市、助力DSA活動家凱蒂.威爾遜(Katie Wilson)當選西雅圖市長,一並翻轉了新澤西和弗吉尼亞。

另一個鮮明的DSA政治新星在加州崛起——28歲的新移民、哈佛法學院出身的民權律師Oliver Ma(馬沫克),正在競選加州副州長。馬沫克的優勢在於其鮮明的形象與專業背景。作為律師,一直致力於為弱勢群體奔走,有助於建立“為人民而戰”的品牌。其聚焦的議題(勞工權益、氣候、托育)皆為加州當前重大議題,切合選民關注。

馬沫克正在代表DSA青年世代攪動加州政壇:一個民主黨把持多年、穩操勝算而不求進取、因Old Money左右老麵孔輪流坐莊。加州是時候吐故納新了。

  美國正處於“存亡危機事態”?

DSA不僅有自己的理論體係,還是動員民眾的利器。DSA幫助馬姆達尼動員了10.4萬名誌願者,敲門拜票超過200萬家;他們還深入社區互幫互助,這也是紐約市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草根誌願者行動之一,幫助他從民調1%逆襲勝選。類似的成功範例是2015年英國工黨的“科爾賓狂熱”(Corbynmania),動員人數達到50萬。這陣勢讓筆者想起兒時在中國目睹文革紅衛兵運動,印象深刻,記憶猶新。

用英國著名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長篇曆史小說《雙城記》的開篇導語,來描述當下美國的情況,十分貼切:“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極端主義政治文化是社會絕望的選擇。美國的大國地位日漸式微,社會矛盾長期無解,左右兩造尖銳對立甚至政治槍擊案頻發,遂產生MAGA和DSA,美國似乎處在南北戰爭以來最危險的“存亡危機事態”。

這種局勢看一看曆史上的兩個例子就理解了:一是德國威瑪共和國時代的納粹崛起取締共產黨;二是中國北伐時代的國共合作破裂。

DSA代表人物的勝選,標誌著民主黨世代交替的開始對民主黨建製派其實並無勝利可言,也意味著他們的過度溫和政策(Milquetoast)必須改變。民主黨開始反思輸掉2024年大選的教訓,尤其是建製派長期治理下官僚沉屙積重難返期,吐故納新正當時。

  AI衝擊形成“矽鏽帶”唯有社會主義能解?

冷戰結束後,美國迎來Pax Americana,自信滿滿地推動了全球化,美元債市股市金融體係過度繁榮,製造業外流產業空心化,連軍艦在本國維修都是問題,產業工人整體頹廢,整個美國腹地變成了“鐵鏽帶”(傳統工業的衰退)。這就是MAGA的社會基礎。

如果說全球化造成五大湖鐵鏽帶和鐵鏽失落一代,那麽AI將越來越猛烈地衝擊東西海岸各州,讓全球化和互聯網繁榮以來的科技白領(為主)階層很快失去他們的價值。請允許筆者稱之為“矽鏽帶”( Scrap silicon belt),它涵蓋整個太平洋西海岸各個州和東部大西洋沿岸的州,產業結構包含了半導體電子相關行業、互聯網服務行業、金融服務體係和國際貿易相關行業。

《財富》雜誌(Fortune)日前引述一張“世上最可怕的圖表”說明,ChatGPT上線以來,股市上漲70%,美國職缺卻減少30%。這場AI革命背後隱藏著兩個分歧的經濟現實:股市狂飆的一端,與就業市場低迷的另一端。根據2025年11月的最新報告(如 Goldman Sachs、McKinsey、Penn Wharton Budget Model 和 BLS),AI預計將導致約6-7%的崗位麵臨取代風險(約1,000萬個崗位);同時到2028年勞動力生產率將上升5-7%。

對於是AI失落的一代而言,應對失業和生產率上升的挑戰,社會主義是AI時代的不二選擇。今天的許多科技、金融、法律的白領階層,明日將加入領取福利救濟的大軍。

“AI社會主義”可能是不遠的將來最合適的社會形態——物質極大豐富+高稅率+普惠的福利製度,人們的存在感價值感或者說人們活著的意義,將從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中獲得,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必須從工作中或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創造中,即從掙錢中獲得。

對未來的社會形態,目前還沒有成型的理論,筆者初步構想,未來中產階級大部分都將降級申領社會救濟;人們可以選擇工作或躺平(福利生活),大家主要的活動不再是養家糊口的勞動,而健身、藝術和寵物將成為替代勞動的三隻穿雲箭,成為日常生活的主要形態和追求。

  社會主義政策不等於社會主義製度

馬姆達尼和威爾遜兩位市長的勝選,引起一陣恐慌,富豪們從酣夢中驚醒,要搬離紐約市保全財產。總統川普則把馬姆達尼稱做“100%共產主義瘋子”(a 100% Communist Lunatic)。它究竟是什麽東東?如此可驚可吒?且聽筆者的嚴肅考據:

此社會主義非彼社會主義。一個是社會主義製度,一個是社會主義政策。這是兩件很不相同的東西,我們務必要區分清楚。

西方的社會黨或社會民主黨要實行某些社會主義政策,那就是在自由經濟和民主政治的製度基礎之上,政府對社會經濟事務進行某種幹預和調整,對富人征更高的稅,給窮人更多的福利。社會主義製度是不一樣的:政府是在否定自由經濟和政治民主的基礎之上,實行公有製和計劃經濟,支配和控製整個社會。

它的理論和實踐,絕非馬克思主義和和社會主義製度。它的理論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而它的實踐更是為了防範社會主義的傳播。

理論方麵:德國的伯恩斯坦(Eduard Bernstein)和考茨基(Karl Kautsky)正是公認的“社會民主主義”(Sozialdemokratismus / Democratic Socialism)理論的真正初創者和奠基人。他們兩人把原本激進的馬克思主義變成了可通過議會道路、漸進改良實現社會主義的理論體係,徹底改變了20世紀工人運動的方向。

把民主社會主義付諸實踐的,是俾斯麥的福利國家模式(Bismarck Model),也就是世界上最早、最經典的社會保險型福利製度,由德國“鐵血宰相”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在1880年代首創。

1883年《疾病保險法》
是世界上第一部強製性醫療保險法。1884年《工傷保險法》
規定企業必須為工傷員工提供完全賠償,費用100%由雇主承擔。1889年《傷殘及養老保險法》
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強製養老保險製度,70歲以上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者可領取養老金。

今天還在用“俾斯麥模式”的國家眾多:德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瑞士、奧地利、日本、韓國……幾乎所有發達的大陸法係國家的醫療和養老保險,都直接脫胎於1880年代俾斯麥的三部法律。如人們熟知的北歐模式(瑞典、挪威、丹麥):高稅收、高福利、強工會,保持市場經濟活力。英國工黨科爾賓,也明確主張民主社會主義。

然而悲催的是,號稱民主社會“山巔之城”的美國,並不在此列。

  後記: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筆者前不久前往北非的卡薩布蘭卡,拜訪了著名的Rick‘s Cafe,重溫大學時代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北非諜影》,片中的主人公裏克·布萊恩公Rick Blaine,讓我深層次理解什麽是人性的高尚。

民主社會主義代表了社會主義理想與自由主義民主價值的結合,尊重少數人的權利,對弱勢群體人文關懷,至今仍是西方左翼政治的重要代表。我所見識的民主社會主義者——

是革命者:為那些和自己沒關係的人而努力;是誌願者:做著對自己沒好處沒有報酬的事;是殉道者:秉持信念始終如一,“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最後借用印度詩人泰戈爾在《用生命影響生命》的一句話與讀者共勉:

請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光,

走出了黑暗。

請保持心中的善良,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善良,

走出了絕望。

請保持你心中的信仰,

因為不知道,

誰會借著你的信仰,

走出了迷茫。

請相信自己的力量,

因為不知道,

誰會因為相信你,

開始相信了自己。

作者筆名曾馳遼,現居美國,醫生兼作家,曾於1990年代出版11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