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越來越多的影視宣發在逐漸向尬舞、婚鬧和小型廟會靠攏,或許感到疑惑的不隻演員,還有屏幕之外的我們。
作者 | 箋語
編輯 | 陸一鳴
題圖 | 《當我飛奔向你》
萬萬沒想到,如今在內娛拍戲不隻考驗演技,還考驗舞技。
打開短視頻平台,你會發現半個娛樂圈的人都在自己的新片見麵會現場尬舞。
前不久,為了宣傳新片《三滴血》,最近幾年常常以老幹部形象示人的胡歌,居然久違地跳起了舞。在遊戲環節,他麵帶疑惑地盯著大屏幕上的小企鵝,時而雙臂撲棱,時而左腳趕右腳,呲牙咧嘴地完成了一場“動作基礎,表情就不基礎”的企鵝舞表演。
胡歌:當我跳得慌張時,就沒人能發現我內心的慌張了。(圖源:@一念執著pt)
這支全稱名為“高雅人士企鵝舞”的魔性舞蹈,高不高雅尚且不論,在“虐待老人”方麵倒是很有一套。
不得不說,影視路演宣傳現場的尬舞年年有,但今年好像特別多。不管電視還是電影,古裝還是現代,上到女主她爹,下到男主他崽,都在上頭的神曲和無處安放的手腳亂舞中放飛了自我。
今年四月,正是“李羲承進行曲”爆火之時。在電視劇《以美之名》的宣傳現場,姚晨和賈靜雯作為雙女主不得不被迫營業。隻見賈靜雯麵露尷尬但勉強還能從容搖擺,可跟不上趟的姚晨隻得扶額苦笑杵在原地。
事後,姚晨吐槽自己忙乎得就像馬戲團裏初來乍到的傻猴子,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麽。
跳得費勁看得也揪心的尬舞,怎麽就成了影視宣發的標配?(圖源:@封麵新聞)
當越來越多的影視劇宣發在逐漸向尬舞、婚鬧和小型廟會靠攏,或許感到疑惑的不隻演員,還有屏幕之外的我們。
當明星尬舞成為宣發標配
不知道是不是針對明星“沒有活人感”的評論太多,現在一有新劇待播,主辦方就開始積極整活。
整活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跳舞顯然是成本最低而傳播效果最好的一種。
年初,一段截取自美國鄉村音樂《Once Upon a Time》的旋律,配合韓國男團成員李羲承舞蹈的精準踩點片段風靡網絡,潘多拉的魔盒就此開啟。
這段被稱為“李羲承進行曲”的舞蹈片段除了引來網友爭相模仿,還深度入侵各色影視劇的宣傳現場。
先是檀健次在新劇《濾鏡》追劇團現場應粉絲要求,西裝革履地跳起了邪媚舞步,360度無死角的霸總式起舞引得現場尖叫無數。大概就連他自己都沒想到,體育舞蹈專業畢業、三十年的舞蹈功底會在當天救他一命。
而緊隨其後的楊紫就沒那麽幸運了。為宣傳《國色芳華》,她也伴隨咚咚咚的洗腦魔音,小舞了一段。這段楊紫本人都要抱拳求饒的表演,被十餘個省級文旅官方賬號借勢二創。在PS摳圖大法的加持下,以“土到極致就是潮”的上頭之勢火遍全國。
楊紫尬舞了一次,結果被全國網友記住一整年。(圖源:短視頻截圖)
“李羲承進行曲”製造的內娛名場麵還不止這些。從《雁回時》陳都靈宛如關節疼痛發作的舞步,到《棋士》全員不理解但配合的廣播體操,觀眾被迫欣賞了許多“沒有技巧全是感情”的尬舞。在“娛樂資本論”的統計中,四月初抖音近七日劇集相關的熱點話題中,至少有一半是被劇宣現場明星即興跳“李羲承進行曲”承包了。
而劇宣尬舞,不僅是短視頻舞蹈流行趨勢的風向標,還生動記述了明星超越自我的奮鬥史。
以李乃文為例,今年三月和王寶強齊跳“李羲承進行曲”時,他還帶著瞌睡沒醒的遊離和不知所措。此後僅僅不到半年時間,在《凡人修仙傳》的宣傳現場,這位叔圈的希望,居然把楊洋都無法從容駕馭的二次元甜歌《法修散打》,演繹成了連騰格爾都自愧不如的猛漢賣萌,不僅即興加入了台詞說唱,還自如地把萌妹出拳的舞蹈動作和《常回家看看》的古早清唱進行了有機結合。
李乃文:天賦型選手,從不局限於在命題範圍內整活。(圖源:視頻截圖)
娛樂圈所謂的殊途同歸,大概就是不管混的是叔圈還是姨圈,最終都會在短視頻熱舞圈相逢。
明星也有KPI,明星也要做數據,而這正是支撐尬舞走到今天的樸素邏輯。畢竟你可以拒絕明星表演,但拒絕不了明星硬要表演。
跳得嚴絲合縫,能為明星提升魅力值;跳得宛如人類剛剛馴服四肢,也能喚醒愛豆的活人感,為觀眾找點樂子。
不管跳得是好是壞,對於片方來說,話題度都有了。隻要能吸引觀眾,一時的尷尬又算得了什麽?
土味宣發,是突圍捷徑,
還是審美降級?
如果要問明星的尬舞場麵為什麽越來越多,數據的確給出了一個直觀的答案。
以古偶劇《千秋令》為例,人物簡介、片花等物料的短視頻在平台不過千讚,反觀同期主演張予曦身穿紅裙在路演現場大跳抖舞《免我蹉跎苦》的切片,則輕鬆獲讚2萬+。即便按照讚播比5%的保守估計,兩者的瀏覽量差距都高達20倍。
《千秋令》的宣發,逐漸摸清流量規則。(圖源:短視頻截圖)
這場裹挾著整個影視圈的流量焦慮症,或許可以追溯至2017年年末。
當年,國內影壇可謂熱鬧非凡,既有《戰狼2》這種連續四年占據內地票房冠軍的動作大片,也不乏《羞羞的鐵拳》這類以輕奇幻喜劇題材掃榜的黑馬選手。但被市場營銷學盤到包漿、逐幀學習的,卻是踩著跨年上映的一部愛情續作——《前任3:再見前任》。
作為一部依靠濫俗網絡段子和陳舊兩性觀念撐起來的平庸之作,《前任3》的自身品質其實並不夠打動人心。但在佳作頻出的同期,它卻憑借3000萬元的製作成本加5000萬元的宣發費用,撬動起了高達18億元的票房收入,靠的就是短視頻下沉帶來的流量紅利。
女主一邊紅著眼一邊狼狽不堪地吃著芒果,男主cosplay至尊寶站在街頭大聲表白,再配上主題曲《體麵》的BGM,短短一段集合了強烈情緒爆點的視頻在平台瘋狂裂變。據出品方華誼電影營銷部門的監測數據,電影熱映期“短視頻裏每五條就有一條是關於《前任3》的。”
這麽多年過去,電影主線劇情幾乎忘光,但女主吃芒果吃到過敏的片段觀眾可是一秒沒忘。(圖源:電影《前任3:再見前任》)
為了追憶前任而走進電影院的現象開始人傳人,而後線下觀影哭到暈倒、前任現任在電影院揮拳相向等新聞層出不窮,再次把觀影的情緒狂歡推向高潮。
與短視頻深度捆綁的邪修套路,也徹底改寫了業內對有效宣發的認知。至此,影視劇路演的基操,也從幹聊創作逐漸偏離向製造話題。
緊隨其後的2018年,喜劇電影《西虹市首富》就複製了這套“主創造梗+短視頻傳播”的萬能公式。徐冬冬甩頭用辮子抽打的鬼畜視頻、沈騰“挺著肩膀頭子,走道直晃胯骨軸子”的首富魔性步伐,再配上“燃燒卡路裏”的洗腦神曲,話題發酵的速度遠超同期的《我不是藥神》。雖然兩者最終票房總額相差十億,但《西虹市首富》的宣發套路確實有效,先聲奪人地包攬了前三天的單日票房冠軍。
凡事以流量論,事情就控製不住地離譜起來。
而如今的劇宣,也越來越像一場整活大賽。演員被要求跳熱舞、說土味情話、重現劇中魔性片段,一切隻為一個目的:製造能在短視頻平台病毒式傳播的熱梗。
前有《潛行》路演,彭於晏當場倒立後滾翻,把馬戲團搬上舞台;後有《獻魚》宣發,兩位主演一會貼臉答題,一會薯片接吻,宛如婚鬧現場。
《金手指》路演現場,加起來一百多歲的兩位影帝被要求比心賣腐,劉嘉玲都直言“沒眼看”。(圖源:微博)
過於娛樂化的營銷模式,也在瓦解觀眾對電影和長劇本就不多的耐心。當姚晨和賈靜雯尬跳“李羲承進行曲”時,有關電視劇《以美之名》的討論,並沒有圍繞性別歧視、女性職場甚至醫療熱點等話題展開,而統統局限在“賈靜雯穿的是個啥”“姚晨還挺高的”等毫不相關的點評裏。
當然,土味劇宣從來都是無差別攻擊,不隻虐待演員,也虐待觀眾。
當你掙紮著從短視頻的精神汙染中出逃,想從自家愛豆的新作中回回血,打開劇宣現場視頻,一個集合了神曲和尬舞的小小切片,就能讓你“啪唧”一聲摔回人間。
醫療+職場+雙女主疊buff的正經劇情,遠沒有幾秒鍾亂舞的視頻傳得遠。(圖源:微博@姚晨)
什麽樣的劇宣,才算真正尊重觀眾
親親抱抱舉高高的花式整活,看似把觀眾當上帝在寵,實則是一出既侮辱了演員也侮辱了觀眾的喧鬧猴戲。
2023年,電影《三大隊》深圳路演現場,主演張譯拒跳《科目三》,直言“想聽聽觀眾對這部電影的解讀” 。之後來到西安,他談及自己對電影路演的看法。出品方、導演和演員因為身份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會不同。所以他也沒法定義路演的意義,但是對他個人而言,電影就像造夢,而路演就是解夢的過程。
在如此嚴肅題材的電影麵前,跳《科目三》的請求是不是不太尊重?(圖源:電影《三大隊》)
說到底,真正尊重觀眾的劇宣,應該把觀眾視為有深度的內容理解者,而非看樂子的情緒消費者。
不管是電影路演還是長劇宣發現場,早期都是以觀眾和主創麵對麵聊天為主。就像張頌文參加電影《不止不休》路演時感歎的那樣,所有影廳都在固定回答幾個諸如“為什麽要拍這樣一部片”“拍攝現場有什麽趣事”等問題。
但看似固定的問題背後,也藏著引爆思維碰撞的無限可能。
《涉過憤怒的海》路演時,有觀眾提出了“娜娜撥給父親的電話,到底是求救還是誤播”這一問題,曹保平和黃渤就從導演和主演的不同角度,給出了提升電影可看性的不同回答。而辛爽在《漫長的季節》的宣傳訪談中,對片中王陽寫下的那首詩做出了“互為謎底謎麵、互為響指”的精彩解答,為故事的展開和人物命運的走向賦予了浪漫色彩。
辛爽說:創作者預設觀眾不如自己聰明,本質上是一種傲慢。(圖源:《漫長的季節》)
深圳路演現場,張譯雖然沒有獻上取樂於人的尬舞,卻說出了一個讓眾人難忘的比喻:“人生有點像一架滑翔機。當動力缺失時,它還會繼續滑翔,不會馬上墜落或改道。人也是這樣,哪怕一個動力缺失了,還有其他動力讓他繼續往下走。”
成熟且成功的劇宣,或許就是找到這股滑翔的動力——不依賴短暫的流量爆點,而是憑借作品與觀眾之間的持久共鳴。
這種隱秘的內驅力,才會讓作品在喧囂過後,依然能在觀眾心中篤定地飛行。
校對:遇見;排版:小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