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
AI正麵臨前首席產品安全負責人的訴訟,後者聲稱他在向高管警告產品安全問題後被非法解雇。
周五,Figure AI前首席產品安全負責人Robert
Gruendel在美國加州向公司提起訴訟,尋求經濟賠償、補償性賠償及懲罰性賠償,並要求陪審團審判。
據訴訟文件,Gruendel曾警告高管,公司的機器人威力足以打碎人類的頭骨,其中一台機器人在故障期間已經在鋼製冰箱門上刻出四分之一英寸的裂縫。之後他卻被非法解雇了。
訴訟發生在Figure AI估值飆升之際。這家獲英偉達支持的公司兩個月前剛完成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領投的融資,估值達390億美元。
“吹哨人”指控
訴狀詳細列舉了原告對產品安全性的擔憂。
Gruendel稱,他曾向公司首席執行官Brett Adcock和首席工程師Kyle
Edelberg警告機器人的致命能力。
訴狀還披露,原告曾被要求向兩家潛在投資者介紹一份“安全路線圖”,而這兩家公司最終參與了投資。
Gruendel稱,在Figure
AI完成該輪融資的同一個月,這份“促成他們投資決定的產品安全計劃”卻遭到了"削弱"。他擔心此舉“可能被解釋為欺詐”。
根據訴狀,Gruendel的擔憂被公司“視為障礙,而非義務”,而公司則以“模糊的‘業務方向變更’”為由解雇了他。
估值一年暴漲15倍
該訴訟正值Figure AI估值大幅增長之際。
兩個月前,該公司在融資中估值達390億美元,較2024年初的估值增長15倍。當時參與投資的包括Jeff
Bezos、英偉達和微軟。
據報道,Gruendel的律師Robert Ottinger表示:
加州法律保護舉報不安全做法的員工。此案涉及重要的新興議題,可能是首批與人形機器人安全相關的舉報案例之一。Gruendel先生期待司法程序揭露這種急於推向市場的做法給公眾帶來的明顯危險。
人形機器人市場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
特斯拉、Boston Dynamics等公司與Figure AI一道追逐未來產品,而中國的宇樹機器人正準備IPO。
摩根士丹利在5月的報告中表示,該市場的采用"可能在2030年代加速",到2050年規模可能突破5萬億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