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山西發現4300年前近千平米“宮城” 這個發現有多重大?

山西發現4300年前近千平米“宮城” 這個發現有多重大?

文章來源: 騰訊 於 2025-11-22 07:45: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山西的八裏坪遺址,是我國晉東南地區已知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八裏村與廟坡村之間。從2020年起,這裏就已經開始了連續的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工作。

山西發現4300年前近千平米“宮城” 這個發現有多重大?

原本的考古發現八裏坪遺址麵積不小於100萬平方米

,包含廟二晚期、龍山晚期、二裏頭時期文化遺存,經過五年的考古調查、確定了遺址在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距今4300年左右)即規劃了內中外三重環壕!

並在已發掘的內壕溝內發現一處距今約4300年前營建的三連間夯土建築基址,而在中壕溝內也發現一處同時期的高等級建築基址,麵積達700餘平方米。

圖片

今年,考古人員在這處700餘平方米基址的東部偏南五六米處,又發掘了一處200餘平方米的高等級建築基址。這兩處基址的營建時間、方式基本相同,並且都在基址廢棄堆積內出土了高等級遺物。專家推測,新發現的基址可能是相鄰基址的附屬建築。

圖片

這一發現十分重要,不僅填補了曆史的空白,還實證了先民的文明進程!

首先,本次發掘填補了晉東南新石器晚期 “大型核心聚落” 的空白,在此之前,晉東南地區雖有新石器時代遺存,但缺乏規模夠大、等級夠高的核心聚落證據(如宮城、高等級建築群)

。而八裏坪遺址不僅是該區域已知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遺址(總麵積不小於 100 萬平方米),更通過中壕溝內 “700㎡主體建築 + 200㎡附屬建築” 的組合,首次證實晉東南存在 “宮殿式” 核心區

 ,這意味著 4300 年前的晉東南並非文明 “邊緣”,而是與晉南(陶寺)、陝北(石峁)等區域並行的 “文明節點”。

圖片

其次,其實證了 “三重環壕” 背後的早期先民社會秩序!要知道,遺址的內、中、外三重環壕絕非單純的防禦工事,也應該是社會等級製度的物質體現,不同身份的人生活在不同防護等級的區域!其中內壕發現 “三連間夯土建築”,推測為貴族居住區;

中壕:圍合 “宮殿式建築群”(近 1000㎡),理應是聚落權力核心(類似陶寺宮城);而外壕則是部落平民的生活區,這代表先民時期已經形成了較為顯著的階級概念!

這是早期國家的製度性概念的關鍵證據,比普通村落的 “無序布局” 更接近 “國家雛形”。

圖片

然後,4300 年前,正好是中華文明 “從多元走向一體” 的關鍵階段(對應龍山晚期),同期的陶寺(晉南)、石峁(陝北)、良渚(浙江)等遺址各有特色,而八裏坪的發現則串聯起 “晉南 - 晉東南” 的文化交流範圍,證明先民之間的文化並非割裂的,而是早就處於融合和交流的狀態!

比如在建築技術上,與陶寺同期的 “夯土築基、柱洞布局” 技術高度相似,說明晉南文化向東南傳播。此外,出土的玉環、玉錐形器、人麵形鋬手,與陶寺、石峁的玉器風格呼應,證明跨區域的物質交換與文化認同。

這就印證了 “中華文明並非單一起源,而是多區域融合” 的結論,華夏民族自古就是一家!

圖片

最後,八裏坪建築群的營建時間(距今 4300 年)與陶寺早期(距今 4300-4100 年)完全重合,且兩者均有 “宮城級核心區”, 這說明4300 年前的黃河中遊,並非隻有陶寺一處 “權力中心”,而是存在 “多中心並存” 的格局,後續若發現更多附屬設施(如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可能進一步修正對 “早期國家規模” 的認知(此前認為陶寺是晉南唯一都城,八裏坪則提示 “區域中心” 的多樣性,打破了過去考古界的認知)。

圖片

一、黃土深處的“超級工程”

如果穿越回4300年前的中國,大家看到的景象大概率是零星分布的茅草屋,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最新的考古發現告訴我們,那時的山西大地上,已經矗立起了一座令人震撼的“超級工程”。

山西八裏坪遺址,這個名字最近刷屏了考古圈。為什麽?因為考古學家在那裏挖出了一座距今4300年的“宮城”。核心問題來了:這個發現到底有多重大?這座城在古代屬於什麽水平?

先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這是一個填補空白級的發現。它證實了在4300年前的晉東南地區,已經存在一個早期國家形態(古國)。 它不是一個小村落,而是一個區域性的“首都”。

二、一把名為“聚落考古”的鑰匙

要讀懂這個發現,得先借用考古學家的一把鑰匙,叫做“聚落考古學”。

簡單來說,考古學家挖的不是簡單的土坑,而是古代社會的“化石”。通過觀察房子的大小、布局和防禦設施,能推導當時的人是怎麽組織起來的。

如果大家住的房子都一樣大,沒圍牆,那叫原始部落(大家平等,一起幹活)。

如果出現了巨大的宮殿、深邃的壕溝,還有專門的玉器,那就說明社會分層了,出現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就叫早期國家或古國。

八裏坪遺址,就是後者最完美的證據。

三、從“宮城”看權力

3.1 宮殿:不僅是大,更是特權

這次發掘最震撼的,是核心區那兩處相連的夯土基址。

數據說話:一處700多平米,另一處200多平米,加起來近1000平米。

對比感知: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住的是什麽?10到30平米的半地穴式房屋,也就是在地上挖個坑,上麵搭個棚。

試想一下,當一個住在10平米地穴裏的普通人,仰望這座近1000平米、高聳在夯土台基上的宏偉建築時,他感受到的是什麽?是敬畏,是權力。考古學上,這種供最高統治者居住、理政和舉行祭祀儀式的核心區域,就被稱為“宮城”。

3.2 布局:同心圓裏的等級社會

除了大房子,八裏坪還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特征:三重環壕。 遺址被內、中、外三道深溝層層包裹,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同心圓”結構。

最裏麵(中壕內):就是剛才說的宮殿區,住著“王”。

中間層:出土了精致的白陶和玉器,住的應該是貴族或高級工匠。

最外層:才是一般平民。

圖片

這種布局告訴我們,4300年前的八裏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平等,進入了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

3.3 遺物:玉器裏的信仰與權力

在宮殿區,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玉環、玉锛和人麵形鋬(pàn)手。 在那個時代,玉器不是裝飾品,而是通神的媒介和權力的權杖。特別是“人麵形鋬手”,它很可能與祖先崇拜有關。這意味著,居住在宮城裏的人,不僅掌握了世俗的王權(指揮打仗、管理生產),還掌握了溝通神靈的神權。

四、數學推導下的國家機器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這個“古國”的實力,來做一個簡單的數學推導。

命題:為什麽說八裏坪證明了“國家機器”的存在? 推導過程:

算土方:這1000平米的夯土基址,加上巨大的三重環壕,土方量數以萬計。

算人力:根據實驗考古數據,夯築這樣的高等級建築,每立方米土方至少需要10個工日。僅宮殿地基,就需要數萬工日。

算組織:在那個沒有挖掘機、全靠人力背土的年代,要在農閑的短短幾個月內完成這樣的工程,必須同時動員數千名青壯年勞力。

結論:誰能讓這幾千人不種地、去挖土修牆?誰來給這幾千人提供飯吃? 隻有具備了強製性行政權力(能抓壯丁)和完善的後勤體係(能收稅存糧)的組織才能做到。這個組織,就是早期國家的雛形。

圖片

五、曆史定位:星空下的坐標

那麽,這座城在當時的中國處於什麽水平?是“一線城市”還是“十八線小鎮”? 對比一下當時的兩個“超級巨頭”:晉南的陶寺和江南的良渚。

良渚:那是當之無愧的“超級都邑”,城址麵積近300萬平方米,還有巨型水利係統。

陶寺:也是“都城級”,麵積280萬平米,有觀象台。

八裏坪:總麵積約100萬平米,宮殿區近1000平米。

雖然八裏坪在體量上小於良渚和陶寺,但它的宮殿單體規模(700平米)已經與陶寺早期宮殿相當,且同樣擁有完備的防禦體係和禮製建築。 所以,準確的定位是:八裏坪是晉東南地區的“區域性中心都邑”,相當於一個獨立方國或酋邦的首都。

如果把陶寺比作當時的“北京”,那八裏坪就是當時的“太原”或“石家莊”。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起源時期“滿天星鬥”的壯麗圖景。

六、總結與思考:文明的拚圖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發現:

填補空白:八裏坪發現了近1000平米的宮殿式建築群,填補了晉東南地區史前都邑的空白。

社會分層:三重環壕和高等級玉器證明了森嚴的等級製度和集權的出現。

國家實證:宏大的工程量反證了早期國家機器的動員能力。

這一次挖掘告訴我們,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我們的祖先並不是隻有一種活法,而是在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同時演繹此起彼伏的文明大戲。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拿銀牌的吳豔妮,搶走了所有的戲
世界冠軍官宣結婚,婚紗照曝光
200萬就能買到兩房一廳,內地客湧入香港樓市
“為回擊高市早苗的挑釁,我申請每月無償多加5個班”
胡彥斌承認與易夢玲戀情,兩人牽手現身機場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見“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習大作家”出逾300本著作 堆灰塵、一折也沒人買
中國學生走私真菌案背後:中美之間的學術合作與政治偏見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高中學曆卻冒充工科專家,騙走大學數百萬資金
“博導”郭偉的雙麵人生:小鎮高中畢業 參評中科院院士
中餐館肇事 中國赴德參展團隊逾百人中毒拉到出血
黃仁勳:我預測中國市場的銷量將為零,下季度也是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黨議員“煽動叛亂”,足以判“死刑”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江科大首席科學家被打假,其團隊博士曾無奈退學
一家三口被親戚拐賣,30年後重聚 人販子以為“他死了”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中國下一個奧運之城,懸念再起
全球最大“人造月亮”僅亮百日就熄火 變億元超級廢墟
美同意向沙特出售F-35戰機,內塔尼亞胡發聲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山西發現4300年前近千平米“宮城” 這個發現有多重大?

騰訊 2025-11-22 07:45:52

山西的八裏坪遺址,是我國晉東南地區已知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其位於山西省晉城市沁水縣鄭莊鎮八裏村與廟坡村之間。從2020年起,這裏就已經開始了連續的考古調查、勘探及發掘工作。

山西發現4300年前近千平米“宮城” 這個發現有多重大?

原本的考古發現八裏坪遺址麵積不小於100萬平方米

,包含廟二晚期、龍山晚期、二裏頭時期文化遺存,經過五年的考古調查、確定了遺址在廟底溝二期文化晚期(距今4300年左右)即規劃了內中外三重環壕!

並在已發掘的內壕溝內發現一處距今約4300年前營建的三連間夯土建築基址,而在中壕溝內也發現一處同時期的高等級建築基址,麵積達700餘平方米。

圖片

今年,考古人員在這處700餘平方米基址的東部偏南五六米處,又發掘了一處200餘平方米的高等級建築基址。這兩處基址的營建時間、方式基本相同,並且都在基址廢棄堆積內出土了高等級遺物。專家推測,新發現的基址可能是相鄰基址的附屬建築。

圖片

這一發現十分重要,不僅填補了曆史的空白,還實證了先民的文明進程!

首先,本次發掘填補了晉東南新石器晚期 “大型核心聚落” 的空白,在此之前,晉東南地區雖有新石器時代遺存,但缺乏規模夠大、等級夠高的核心聚落證據(如宮城、高等級建築群)

。而八裏坪遺址不僅是該區域已知規模最大的新石器晚期遺址(總麵積不小於 100 萬平方米),更通過中壕溝內 “700㎡主體建築 + 200㎡附屬建築” 的組合,首次證實晉東南存在 “宮殿式” 核心區

 ,這意味著 4300 年前的晉東南並非文明 “邊緣”,而是與晉南(陶寺)、陝北(石峁)等區域並行的 “文明節點”。

圖片

其次,其實證了 “三重環壕” 背後的早期先民社會秩序!要知道,遺址的內、中、外三重環壕絕非單純的防禦工事,也應該是社會等級製度的物質體現,不同身份的人生活在不同防護等級的區域!其中內壕發現 “三連間夯土建築”,推測為貴族居住區;

中壕:圍合 “宮殿式建築群”(近 1000㎡),理應是聚落權力核心(類似陶寺宮城);而外壕則是部落平民的生活區,這代表先民時期已經形成了較為顯著的階級概念!

這是早期國家的製度性概念的關鍵證據,比普通村落的 “無序布局” 更接近 “國家雛形”。

圖片

然後,4300 年前,正好是中華文明 “從多元走向一體” 的關鍵階段(對應龍山晚期),同期的陶寺(晉南)、石峁(陝北)、良渚(浙江)等遺址各有特色,而八裏坪的發現則串聯起 “晉南 - 晉東南” 的文化交流範圍,證明先民之間的文化並非割裂的,而是早就處於融合和交流的狀態!

比如在建築技術上,與陶寺同期的 “夯土築基、柱洞布局” 技術高度相似,說明晉南文化向東南傳播。此外,出土的玉環、玉錐形器、人麵形鋬手,與陶寺、石峁的玉器風格呼應,證明跨區域的物質交換與文化認同。

這就印證了 “中華文明並非單一起源,而是多區域融合” 的結論,華夏民族自古就是一家!

圖片

最後,八裏坪建築群的營建時間(距今 4300 年)與陶寺早期(距今 4300-4100 年)完全重合,且兩者均有 “宮城級核心區”, 這說明4300 年前的黃河中遊,並非隻有陶寺一處 “權力中心”,而是存在 “多中心並存” 的格局,後續若發現更多附屬設施(如倉儲區、手工業作坊),可能進一步修正對 “早期國家規模” 的認知(此前認為陶寺是晉南唯一都城,八裏坪則提示 “區域中心” 的多樣性,打破了過去考古界的認知)。

圖片

一、黃土深處的“超級工程”

如果穿越回4300年前的中國,大家看到的景象大概率是零星分布的茅草屋,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最新的考古發現告訴我們,那時的山西大地上,已經矗立起了一座令人震撼的“超級工程”。

山西八裏坪遺址,這個名字最近刷屏了考古圈。為什麽?因為考古學家在那裏挖出了一座距今4300年的“宮城”。核心問題來了:這個發現到底有多重大?這座城在古代屬於什麽水平?

先給出一個明確的結論:這是一個填補空白級的發現。它證實了在4300年前的晉東南地區,已經存在一個早期國家形態(古國)。 它不是一個小村落,而是一個區域性的“首都”。

二、一把名為“聚落考古”的鑰匙

要讀懂這個發現,得先借用考古學家的一把鑰匙,叫做“聚落考古學”。

簡單來說,考古學家挖的不是簡單的土坑,而是古代社會的“化石”。通過觀察房子的大小、布局和防禦設施,能推導當時的人是怎麽組織起來的。

如果大家住的房子都一樣大,沒圍牆,那叫原始部落(大家平等,一起幹活)。

如果出現了巨大的宮殿、深邃的壕溝,還有專門的玉器,那就說明社會分層了,出現了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這就叫早期國家或古國。

八裏坪遺址,就是後者最完美的證據。

三、從“宮城”看權力

3.1 宮殿:不僅是大,更是特權

這次發掘最震撼的,是核心區那兩處相連的夯土基址。

數據說話:一處700多平米,另一處200多平米,加起來近1000平米。

對比感知: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住的是什麽?10到30平米的半地穴式房屋,也就是在地上挖個坑,上麵搭個棚。

試想一下,當一個住在10平米地穴裏的普通人,仰望這座近1000平米、高聳在夯土台基上的宏偉建築時,他感受到的是什麽?是敬畏,是權力。考古學上,這種供最高統治者居住、理政和舉行祭祀儀式的核心區域,就被稱為“宮城”。

3.2 布局:同心圓裏的等級社會

除了大房子,八裏坪還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特征:三重環壕。 遺址被內、中、外三道深溝層層包裹,形成了一個典型的“同心圓”結構。

最裏麵(中壕內):就是剛才說的宮殿區,住著“王”。

中間層:出土了精致的白陶和玉器,住的應該是貴族或高級工匠。

最外層:才是一般平民。

圖片

這種布局告訴我們,4300年前的八裏坪,已經告別了原始的平等,進入了等級森嚴的階級社會。

3.3 遺物:玉器裏的信仰與權力

在宮殿區,考古學家還發現了玉環、玉锛和人麵形鋬(pàn)手。 在那個時代,玉器不是裝飾品,而是通神的媒介和權力的權杖。特別是“人麵形鋬手”,它很可能與祖先崇拜有關。這意味著,居住在宮城裏的人,不僅掌握了世俗的王權(指揮打仗、管理生產),還掌握了溝通神靈的神權。

四、數學推導下的國家機器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這個“古國”的實力,來做一個簡單的數學推導。

命題:為什麽說八裏坪證明了“國家機器”的存在? 推導過程:

算土方:這1000平米的夯土基址,加上巨大的三重環壕,土方量數以萬計。

算人力:根據實驗考古數據,夯築這樣的高等級建築,每立方米土方至少需要10個工日。僅宮殿地基,就需要數萬工日。

算組織:在那個沒有挖掘機、全靠人力背土的年代,要在農閑的短短幾個月內完成這樣的工程,必須同時動員數千名青壯年勞力。

結論:誰能讓這幾千人不種地、去挖土修牆?誰來給這幾千人提供飯吃? 隻有具備了強製性行政權力(能抓壯丁)和完善的後勤體係(能收稅存糧)的組織才能做到。這個組織,就是早期國家的雛形。

圖片

五、曆史定位:星空下的坐標

那麽,這座城在當時的中國處於什麽水平?是“一線城市”還是“十八線小鎮”? 對比一下當時的兩個“超級巨頭”:晉南的陶寺和江南的良渚。

良渚:那是當之無愧的“超級都邑”,城址麵積近300萬平方米,還有巨型水利係統。

陶寺:也是“都城級”,麵積280萬平米,有觀象台。

八裏坪:總麵積約100萬平米,宮殿區近1000平米。

雖然八裏坪在體量上小於良渚和陶寺,但它的宮殿單體規模(700平米)已經與陶寺早期宮殿相當,且同樣擁有完備的防禦體係和禮製建築。 所以,準確的定位是:八裏坪是晉東南地區的“區域性中心都邑”,相當於一個獨立方國或酋邦的首都。

如果把陶寺比作當時的“北京”,那八裏坪就是當時的“太原”或“石家莊”。它們共同構成了中華文明起源時期“滿天星鬥”的壯麗圖景。

六、總結與思考:文明的拚圖

最後,總結一下今天的發現:

填補空白:八裏坪發現了近1000平米的宮殿式建築群,填補了晉東南地區史前都邑的空白。

社會分層:三重環壕和高等級玉器證明了森嚴的等級製度和集權的出現。

國家實證:宏大的工程量反證了早期國家機器的動員能力。

這一次挖掘告訴我們,在傳說中的堯舜禹時代,我們的祖先並不是隻有一種活法,而是在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同時演繹此起彼伏的文明大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