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內存價格暴漲成“電子黃金”,雷軍都頂不住了

內存價格暴漲成“電子黃金”,雷軍都頂不住了

文章來源: 騰訊科技 於 2025-11-20 08:29:4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文丨海軍

編輯丨蘇揚

“最近內存漲價實在太多。”10月24日,雷軍在微博上帶貨某款手機時表示。

以三星電子為例,日前,其宣布內存芯片價格調漲60%,漲價直接衝擊到了下遊的消費電子廠商,帶動包括手機,也包含筆記本、PC、平板等一係列設備的漲價。

內存漲價的直接原因是AI巨頭們對HBM存儲的需求,擠占DRAM顆粒產能。與此同時,推理需求的暴漲,也擠占了NAND閃存顆粒產能。

內存價格暴漲後,它們被賽博玩家們戲稱為“電子茅台”、“電子黃金”。

漲價牽動著整個產業鏈的神經,中芯國際第三季度業績會上,38次提及存儲,聯席CEO趙海軍做了幾個關鍵判斷——目前供應缺口在5%以上,終端廠商短期有壓力、擴產仍然在繼續、對製造業是利好。

“無論是汽車、手機還是消費電子領域,使用存儲器的終端廠商來年都將麵臨價格壓力和供應保障問題,目前沒有任何一方能給出明確的供應承諾。”趙海軍說。

趙海軍強調,供應缺口至少在5%以上,高價位將持續一段時間。“我曾做過分析,存儲器市場若出現5%的供應缺口,價格可能翻倍;若供過於求5%,價格可能腰斬。”

那麽,這一輪存儲價格暴漲的邏輯鏈條是什麽,或者說AI的需求如何傳導至存儲,讓內存變成了“電子黃金”?

  01 恐慌、囤貨與價格倒掛

內存作為標準化產品,其行業發展直接受下遊需求影響,呈現鮮明的周期性特征。

下遊需求旺盛,行業進入上行周期,價格上漲,而下遊需求一旦收縮,行業就進入了下行周期,價格就會下跌。

按趙海軍的說法,在供需平衡狀態下,出現正負5%的偏差,存儲價格的對應翻倍或腰斬。

過去10多年,存儲行業走過多輪交替起落的階段:2012-2015、2015-2019、2020-2023,2024-至今,基本維持四年一個周期。單純看時間,當前至少還處於上行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個周期基本與智能手機有關,直到2024年起,大廠主動減產優化供給結構,疊加AI熱潮拉動服務器、PC 端高端存儲需求攀升,存儲行業進入新一個周期的上行通道。

內存價格暴漲成“電子黃金”,雷軍都頂不住了

DDR技術路線圖,來源:美光

2025年美光、三星等頭部原廠相繼宣布DDR4進入生命周期尾聲——生產終止、銷售收尾、支持縮減,在最後的采購期,原廠供貨達成率遠低於預期,動搖市場長期供應信心。

頭部廠商本輪調整,核心是適配高端服務器需求,產能優先供給利潤更高的HBM和DDR5,這種不可逆的產能遷移導致DDR4有效供給持續縮減。

需求端則呈現強韌性,北美互聯網公司為控製成本、規避風險大量囤貨,國內企業的AI服務器需求激增帶動DDR4采購量增長,信創服務器因CPU產能緊張從DDR5退回DDR4,工控、網通、中低端手機等成本敏感產品因供應擔憂提前備貨。

原廠停產、渠道商控貨、終端廠商搶貨,DDR4價格反超DDR5,“價格倒掛” 現象出現。

盡管DDR5是未來趨勢,但從DDR4切換過來需CPU、主板和操作係統等支持,短期無法改善供需錯配現狀。

一位存儲行業從業者強調,這一輪漲價主要源自大廠停產引起的囤貨恐慌,而非新增的消費需求,屬於不健康的市場現象,不符合市場邏輯的性價比和商品屬性。

“(漲價)至少要持續到明年,但市場情況變化很快,存儲又周期性很強,要看具體情況。”該從業者說。

  02 “遲來的”內存暴漲

前年提過,AI催生的剛性需求與行業供需結構的改變,同樣推動著NAND閃存漲價。

過去NAND存儲需求主要靠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拉動,增長平緩,且增長易受消費疲軟影響,而AI推理的規模化落地,徹底改變這一局麵。

推理需求規模上,OpenAI和Gemini的API日調用都接近10萬億 tokens,國內預估是這個數據兩倍,甚至是三倍。

此外,智能客服、自動駕駛等場景需處理海量數據,對存儲的容量、速度及隨機I/O訪問能力提出高要求,QLC eSSD這類NAND產品恰好完美適配這些需求。

8月下旬,華為也推出了基於SLC和3D TLC顆粒的AI SSD產品,當時還被稱之為AI推理加速“黑科技”。

問題來了,AI行情都持續了這麽久了,為什麽現在才輪到存儲暴漲?

DRAM,尤其是NAND的需求相對滯後,主要是需求處於積累期未形成規模化爆發,不代表技術無進展。

一方麵,頭兩年AI技術多停留在模型訓練與小規模驗證階段,互聯網大 AI產品以探索、測試為主,業務滲透率相對較低,用戶量與交互頻次也有限,對存儲的需求僅集中在HBM等高性能產品,未波及支撐海量數據分層存儲的DRAM與NAND。

另一方麵,AI對話以快思考為主,依賴自身知識庫生成答案、token消耗低且無外部Agent協同,整體數據交互量也有限,難以拉動兩類存儲需求。

今年存儲需求突然爆發,核心是AI業務邁入高滲透期:互聯網大廠AI產品已成熟上線,業務滲透率提升大幅提升,支付、電商等傳統互聯網產品也在加速AI重構,帶動用戶交互頻次顯著增加。

SAP今年10月份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企業平均28%的業務任務由AI提供支持,未來兩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升至44%。

另外,雲計算廠商的三副本備份機製——把數據分割後,複製出3個完全相同的副本,再通過分布式算法將副本存儲在集群中不同服務器的不同物理磁盤——也推動數據總量呈指數級增長,而這些數據需通過DRAM與NAND進行分層存儲,直接拉動了兩類產品的需求。

本輪漲價核心驅動力也包括是AI服務器需求超預期,雲廠客戶不僅鎖定2025年第四季度產能,還提前下達2026年訂單,導致供需快速失衡。

需要強調,本輪內存周期下DDR4產品庫存與供需狀態也與以往不同:目前供給端庫存處於低位。

根據我們從產業了解到的數據,模組廠庫存正常為4個月,目前隻有2個月,而在供過於求時,模組廠庫存可達10-12個月。

當然,HBM利潤水平高達50%-70%,且產能消耗是標準型DRAM的3倍,原廠資本支出優先投向HBM,整個存儲的供給結構已經改變。

  03 漲價這柄雙刃劍

這波存儲漲價,哪些行業受影響比較明顯?可以按存儲剛需客戶的內存需求占比作個排序。

下圖是大摩統計的“內存在硬件廠商成本中的占比”,其中All-Flash Array Storage(全閃存陣列存儲)位居首位,占比73%。

前麵提到的手機產業,看似水深火熱,但其實內存在整體成本中的占比隻有18%,之所以各手機廠商都站出來發聲,核心是手機市場的整體規模大,且更貼近於消費者。



內存供需失衡,與上遊存儲原廠控製利潤率有關:哪類客戶利潤率高,就優先分配產能。

過去,手機這類客戶可通過季度性優惠促銷鎖定70%-80%需求,現在存儲廠商優先供給訂單大、利潤率高的AI服務器客戶,手機廠商淪為配角。

本營國際的調研數據顯示,國內一線品牌僅能鎖定明年80%銷量所需存儲,二線廠商更是僅能鎖定60%。

20%-40%的缺口,與隨行就市的高價壓力,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廠商,供應鏈能力將遭遇嚴苛考驗。

所以,雷軍這類手機大佬在線“訴苦”,也就不足為奇了。

短時間內,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庫存平均價維持毛利,但隨著庫存消化,存儲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將逐步放大,疊加存儲占整機BOM成本接近20%,利潤偏薄的低端機型受衝擊更明顯,行業大者恒大的洗牌趨勢也將進一步凸顯。

除了消費電子品牌,硬件OEM/ODM行業也正麵臨存儲超級周期帶來的顯著利潤率壓力。

生成式AI和數據激增等長期趨勢支撐需求上漲,但NAND和DRAM價格在過去6個月分別上漲50%和300%,導致輸入成本急劇上升。

大摩根據2016-2018周期曆史經驗,在11月初的硬件OEM行業報告中預測,2026年行業毛利率中位數下降60%,每股收益中位數低於比行業共識低了11%,並可能引發估值倍數收縮,戴爾、惠普、華碩等更是被大摩列為“最脆弱”的公司。

更宏觀的來看,漲價對於產業也會帶來負效應。

目前,DDR5已經成為國際產品的主流,英特爾、AMD等CPU頭部企業的新一代平台也都已經完成導入。

集邦谘詢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全球服務器DRAM市場中,DDR5的出貨占比已突破90%,成為AI訓練、雲計算等高算力場景的主要供給,這個時候因DDR4“價格倒掛”而擴產,可能會拖慢產業升級節奏。

“如果DRAM廠商看重短期DDR4價格倒掛帶來的收益,而繼續保持或擴大其產量,在產能為王的產業競爭格局中,意味著減少在DDR5等更高端產品上的投入,錯失產品升級,進而喪失在DRAM高速迭代市場競爭中的抗衡能力。”前述存儲行業從業者說。

  04 存儲的新故事

過去幾年,基於DRAM顆粒的HBM憑借高帶寬贏得了AI芯片巨頭們的青睞,但存儲容量卻是先天短板,於是開始閃迪等廠商提出基於NAND顆粒的HBF技術。

HBF借鑒了HBM的堆疊思路,將16層核心芯片堆疊並通過矽通孔互聯,帶寬可與HBM相匹配。



HBF架構剖麵圖,與GPU合封

閃迪強調稱,成本接近的情況下,HBF芯片的容量卻達HBM的8-16倍,單堆棧容量可達512GB,簡單來說就是經濟性更好。

另外,在當前計算架構下,接收數據的流程是SSD→ HBM→GPU,HBM同時負責計算內存和緩存網關的工作,進而形成了延遲瓶頸。

HBF與GPU直連提供數據,這會帶來一係列連鎖反應:token生成速度提升→GPU空閑時間減少→人工智能總擁有成本(TCO)降低 → 大型語言模型服務的單位成本下降。

經濟性,低功耗、低延遲、高擴展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擴大了HBF的應用場景。

按應用場景看,HBF技術適合讀取密集型AI推理任務,可用於手機端大模型本地化、自動駕駛等場景,閃迪計劃2026年下半年交付樣品,還聯合SK海力士推進其技術標準化。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HBF這種新的存儲解決方案完美無瑕。

其一,DRAM顆粒沒有生命周期限製,NAND存在壽命限製,一旦與GPU合封,其壽命耗盡也就意味著GPU板卡損壞,這對於一張價值數萬美元的GPU來說,成本是無法接受的。

其二,NAND閃存對工作環境要求相對嚴格,在80-85攝氏度之間,而DRAM可以達到125攝氏度。

也就是說,未來行業有可能推動HBM+HBF的混合架構的落地,來大幅降低模型推理成本,其中HBF在與HBM的協同中,承擔大容量輔助內存的角色。

雖然說HBM還不會被取代,但其需求增長的斜率預計將趨於平緩,對應DRAM顆粒的需求也會放緩,轉而加大對NAND顆粒的依賴。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那個開日係車被“愛國青年”砸穿腦袋的中國人
特朗普讓北京知道,中國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中日交鋒,是否需要顧及外交禮儀
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垮塌了3座特大橋
高中學曆的郭偉教授:出門在外身份是自己給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遊客消失了?日網友驚呼:池袋好安靜 快來玩…
公開艾普斯坦檔案,是川普挖的“巨坑”?
“黨已幫你取消機票” 中國嚴查赴日旅遊
曝川普已批準結束俄烏戰爭的28點計劃 魯比奧發聲
哈佛前校長找“淫魔”問招 婚內狂追中共高官女:我完蛋了
中方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印度商家躍躍欲試
對日本大動肝火!中國會報複到什麽地步?
悲劇!快遞員因送錯包裹被殺 1個"幽靈定位"引發的血案
川普再“失言”:稱民主黨議員“叛亂” 並要“絞死”他們
中國“稀土震撼”要來了?不過似乎對日本效果不大
台積電老臣被曝攜20多箱機密資料跳槽英特爾?
中國警察發片:“日本好危險”、“乖,咱不去”
罕見!以色列出土1.2萬年前陶偶 疑見最早“人獸交”
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狂飆62%!黃仁勳:這不是泡沫
“閉嘴,閉嘴,蠢豬!” 特朗普辱罵女記者輿論大嘩
川普罵女記者“安靜,小豬” 白宮竟幫著痛罵媒體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內存價格暴漲成“電子黃金”,雷軍都頂不住了

騰訊科技 2025-11-20 08:29:40

文丨海軍

編輯丨蘇揚

“最近內存漲價實在太多。”10月24日,雷軍在微博上帶貨某款手機時表示。

以三星電子為例,日前,其宣布內存芯片價格調漲60%,漲價直接衝擊到了下遊的消費電子廠商,帶動包括手機,也包含筆記本、PC、平板等一係列設備的漲價。

內存漲價的直接原因是AI巨頭們對HBM存儲的需求,擠占DRAM顆粒產能。與此同時,推理需求的暴漲,也擠占了NAND閃存顆粒產能。

內存價格暴漲後,它們被賽博玩家們戲稱為“電子茅台”、“電子黃金”。

漲價牽動著整個產業鏈的神經,中芯國際第三季度業績會上,38次提及存儲,聯席CEO趙海軍做了幾個關鍵判斷——目前供應缺口在5%以上,終端廠商短期有壓力、擴產仍然在繼續、對製造業是利好。

“無論是汽車、手機還是消費電子領域,使用存儲器的終端廠商來年都將麵臨價格壓力和供應保障問題,目前沒有任何一方能給出明確的供應承諾。”趙海軍說。

趙海軍強調,供應缺口至少在5%以上,高價位將持續一段時間。“我曾做過分析,存儲器市場若出現5%的供應缺口,價格可能翻倍;若供過於求5%,價格可能腰斬。”

那麽,這一輪存儲價格暴漲的邏輯鏈條是什麽,或者說AI的需求如何傳導至存儲,讓內存變成了“電子黃金”?

  01 恐慌、囤貨與價格倒掛

內存作為標準化產品,其行業發展直接受下遊需求影響,呈現鮮明的周期性特征。

下遊需求旺盛,行業進入上行周期,價格上漲,而下遊需求一旦收縮,行業就進入了下行周期,價格就會下跌。

按趙海軍的說法,在供需平衡狀態下,出現正負5%的偏差,存儲價格的對應翻倍或腰斬。

過去10多年,存儲行業走過多輪交替起落的階段:2012-2015、2015-2019、2020-2023,2024-至今,基本維持四年一個周期。單純看時間,當前至少還處於上行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前三個周期基本與智能手機有關,直到2024年起,大廠主動減產優化供給結構,疊加AI熱潮拉動服務器、PC 端高端存儲需求攀升,存儲行業進入新一個周期的上行通道。

內存價格暴漲成“電子黃金”,雷軍都頂不住了

DDR技術路線圖,來源:美光

2025年美光、三星等頭部原廠相繼宣布DDR4進入生命周期尾聲——生產終止、銷售收尾、支持縮減,在最後的采購期,原廠供貨達成率遠低於預期,動搖市場長期供應信心。

頭部廠商本輪調整,核心是適配高端服務器需求,產能優先供給利潤更高的HBM和DDR5,這種不可逆的產能遷移導致DDR4有效供給持續縮減。

需求端則呈現強韌性,北美互聯網公司為控製成本、規避風險大量囤貨,國內企業的AI服務器需求激增帶動DDR4采購量增長,信創服務器因CPU產能緊張從DDR5退回DDR4,工控、網通、中低端手機等成本敏感產品因供應擔憂提前備貨。

原廠停產、渠道商控貨、終端廠商搶貨,DDR4價格反超DDR5,“價格倒掛” 現象出現。

盡管DDR5是未來趨勢,但從DDR4切換過來需CPU、主板和操作係統等支持,短期無法改善供需錯配現狀。

一位存儲行業從業者強調,這一輪漲價主要源自大廠停產引起的囤貨恐慌,而非新增的消費需求,屬於不健康的市場現象,不符合市場邏輯的性價比和商品屬性。

“(漲價)至少要持續到明年,但市場情況變化很快,存儲又周期性很強,要看具體情況。”該從業者說。

  02 “遲來的”內存暴漲

前年提過,AI催生的剛性需求與行業供需結構的改變,同樣推動著NAND閃存漲價。

過去NAND存儲需求主要靠手機、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拉動,增長平緩,且增長易受消費疲軟影響,而AI推理的規模化落地,徹底改變這一局麵。

推理需求規模上,OpenAI和Gemini的API日調用都接近10萬億 tokens,國內預估是這個數據兩倍,甚至是三倍。

此外,智能客服、自動駕駛等場景需處理海量數據,對存儲的容量、速度及隨機I/O訪問能力提出高要求,QLC eSSD這類NAND產品恰好完美適配這些需求。

8月下旬,華為也推出了基於SLC和3D TLC顆粒的AI SSD產品,當時還被稱之為AI推理加速“黑科技”。

問題來了,AI行情都持續了這麽久了,為什麽現在才輪到存儲暴漲?

DRAM,尤其是NAND的需求相對滯後,主要是需求處於積累期未形成規模化爆發,不代表技術無進展。

一方麵,頭兩年AI技術多停留在模型訓練與小規模驗證階段,互聯網大 AI產品以探索、測試為主,業務滲透率相對較低,用戶量與交互頻次也有限,對存儲的需求僅集中在HBM等高性能產品,未波及支撐海量數據分層存儲的DRAM與NAND。

另一方麵,AI對話以快思考為主,依賴自身知識庫生成答案、token消耗低且無外部Agent協同,整體數據交互量也有限,難以拉動兩類存儲需求。

今年存儲需求突然爆發,核心是AI業務邁入高滲透期:互聯網大廠AI產品已成熟上線,業務滲透率提升大幅提升,支付、電商等傳統互聯網產品也在加速AI重構,帶動用戶交互頻次顯著增加。

SAP今年10月份的報告顯示,目前中國企業平均28%的業務任務由AI提供支持,未來兩年這一比例預計將升至44%。

另外,雲計算廠商的三副本備份機製——把數據分割後,複製出3個完全相同的副本,再通過分布式算法將副本存儲在集群中不同服務器的不同物理磁盤——也推動數據總量呈指數級增長,而這些數據需通過DRAM與NAND進行分層存儲,直接拉動了兩類產品的需求。

本輪漲價核心驅動力也包括是AI服務器需求超預期,雲廠客戶不僅鎖定2025年第四季度產能,還提前下達2026年訂單,導致供需快速失衡。

需要強調,本輪內存周期下DDR4產品庫存與供需狀態也與以往不同:目前供給端庫存處於低位。

根據我們從產業了解到的數據,模組廠庫存正常為4個月,目前隻有2個月,而在供過於求時,模組廠庫存可達10-12個月。

當然,HBM利潤水平高達50%-70%,且產能消耗是標準型DRAM的3倍,原廠資本支出優先投向HBM,整個存儲的供給結構已經改變。

  03 漲價這柄雙刃劍

這波存儲漲價,哪些行業受影響比較明顯?可以按存儲剛需客戶的內存需求占比作個排序。

下圖是大摩統計的“內存在硬件廠商成本中的占比”,其中All-Flash Array Storage(全閃存陣列存儲)位居首位,占比73%。

前麵提到的手機產業,看似水深火熱,但其實內存在整體成本中的占比隻有18%,之所以各手機廠商都站出來發聲,核心是手機市場的整體規模大,且更貼近於消費者。



內存供需失衡,與上遊存儲原廠控製利潤率有關:哪類客戶利潤率高,就優先分配產能。

過去,手機這類客戶可通過季度性優惠促銷鎖定70%-80%需求,現在存儲廠商優先供給訂單大、利潤率高的AI服務器客戶,手機廠商淪為配角。

本營國際的調研數據顯示,國內一線品牌僅能鎖定明年80%銷量所需存儲,二線廠商更是僅能鎖定60%。

20%-40%的缺口,與隨行就市的高價壓力,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廠商,供應鏈能力將遭遇嚴苛考驗。

所以,雷軍這類手機大佬在線“訴苦”,也就不足為奇了。

短時間內,手機廠商可以通過庫存平均價維持毛利,但隨著庫存消化,存儲漲價帶來的成本壓力將逐步放大,疊加存儲占整機BOM成本接近20%,利潤偏薄的低端機型受衝擊更明顯,行業大者恒大的洗牌趨勢也將進一步凸顯。

除了消費電子品牌,硬件OEM/ODM行業也正麵臨存儲超級周期帶來的顯著利潤率壓力。

生成式AI和數據激增等長期趨勢支撐需求上漲,但NAND和DRAM價格在過去6個月分別上漲50%和300%,導致輸入成本急劇上升。

大摩根據2016-2018周期曆史經驗,在11月初的硬件OEM行業報告中預測,2026年行業毛利率中位數下降60%,每股收益中位數低於比行業共識低了11%,並可能引發估值倍數收縮,戴爾、惠普、華碩等更是被大摩列為“最脆弱”的公司。

更宏觀的來看,漲價對於產業也會帶來負效應。

目前,DDR5已經成為國際產品的主流,英特爾、AMD等CPU頭部企業的新一代平台也都已經完成導入。

集邦谘詢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全球服務器DRAM市場中,DDR5的出貨占比已突破90%,成為AI訓練、雲計算等高算力場景的主要供給,這個時候因DDR4“價格倒掛”而擴產,可能會拖慢產業升級節奏。

“如果DRAM廠商看重短期DDR4價格倒掛帶來的收益,而繼續保持或擴大其產量,在產能為王的產業競爭格局中,意味著減少在DDR5等更高端產品上的投入,錯失產品升級,進而喪失在DRAM高速迭代市場競爭中的抗衡能力。”前述存儲行業從業者說。

  04 存儲的新故事

過去幾年,基於DRAM顆粒的HBM憑借高帶寬贏得了AI芯片巨頭們的青睞,但存儲容量卻是先天短板,於是開始閃迪等廠商提出基於NAND顆粒的HBF技術。

HBF借鑒了HBM的堆疊思路,將16層核心芯片堆疊並通過矽通孔互聯,帶寬可與HBM相匹配。



HBF架構剖麵圖,與GPU合封

閃迪強調稱,成本接近的情況下,HBF芯片的容量卻達HBM的8-16倍,單堆棧容量可達512GB,簡單來說就是經濟性更好。

另外,在當前計算架構下,接收數據的流程是SSD→ HBM→GPU,HBM同時負責計算內存和緩存網關的工作,進而形成了延遲瓶頸。

HBF與GPU直連提供數據,這會帶來一係列連鎖反應:token生成速度提升→GPU空閑時間減少→人工智能總擁有成本(TCO)降低 → 大型語言模型服務的單位成本下降。

經濟性,低功耗、低延遲、高擴展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擴大了HBF的應用場景。

按應用場景看,HBF技術適合讀取密集型AI推理任務,可用於手機端大模型本地化、自動駕駛等場景,閃迪計劃2026年下半年交付樣品,還聯合SK海力士推進其技術標準化。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HBF這種新的存儲解決方案完美無瑕。

其一,DRAM顆粒沒有生命周期限製,NAND存在壽命限製,一旦與GPU合封,其壽命耗盡也就意味著GPU板卡損壞,這對於一張價值數萬美元的GPU來說,成本是無法接受的。

其二,NAND閃存對工作環境要求相對嚴格,在80-85攝氏度之間,而DRAM可以達到125攝氏度。

也就是說,未來行業有可能推動HBM+HBF的混合架構的落地,來大幅降低模型推理成本,其中HBF在與HBM的協同中,承擔大容量輔助內存的角色。

雖然說HBM還不會被取代,但其需求增長的斜率預計將趨於平緩,對應DRAM顆粒的需求也會放緩,轉而加大對NAND顆粒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