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風暴眼》出品
爆料投訴郵箱: all_cj@ifeng.com
這本該是北海道楓葉紅透、京都庭院層林盡染的日本旅遊旺季,是從業35年的旅行社業務員陳娜最忙碌的時節之一。但近幾天的忙碌,卻與以往完全不同。
她的生活幾乎模糊了上下班的界限,每天不知疲倦地一遍遍給日本酒店打電話,溝通中國遊客的退訂事宜。
她所在的一家旅行社,公司業務90%集中在日本旅遊板塊,專注包團服務。或許正是因為業務結構如此集中,在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錯誤言論後,這艘“小船”在中日局勢的風浪中顯得格外顛簸。
短短幾天內,大量遊客取消了赴日行程,不僅讓旅行社、日本地接社的包團業務麵臨更多不確定性,也將寒潮傳導到了日本酒店、餐廳、包車行業。
“我們都相信寒潮不會太久,目前我們和遊客都選擇響應國家的號召。”陳娜說,“我們也在努力溝通,盡可能減少遊客的損失。”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圖片來源於網絡
01 旅行社八成遊客退訂,有人遇平台退費難
短短數日,陳娜的旅行社,已有五六十名遊客取消了赴日行程。她告訴鳳凰網《風暴眼》,這個數目,占她公司近期日本遊客的八成左右,涉及四五個原定於十一、十二月出發的旅遊團。
“一旦團中有人退訂,整個團隊便無法成行,最終隻能整體取消。”陳娜說。
酒店退費成了陳娜最費心的問題。她所在公司的酒店預訂分兩種途徑:一種是直接與日本酒店對接,另一種是通過國內平台預訂。她發現,直接聯係日本酒店的訂單,即便出發前10天內取消,大多都能順利退費;但通過平台預訂的訂單,退費相對困難。
雖然一些遊客的退訂申請已超出平台承諾的免費退費期限,但陳娜還是替遊客心疼,“我不想看到他們受損失。”她告訴鳳凰網《風暴眼》,有的一家三口,僅酒店費用就損失了2萬元。
“平台規定提前15天就收取酒店費用,但實際上日本酒店並不會如此早地鎖定費用。”陳娜說,她多次與平台客服交涉退費問題,對方都以“與供應商協商無果”為由拒絕,於是她隻好直接聯係日本酒店,推動解決。“有時日本酒店同意退費,平台也隻能退了。”
“所以有時候,我們不願意在平台網站訂,而是選擇booking,國外的平台規則較合適,比如入住前1天、前2天可以取消。”陳娜表示。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來自山東一家旅行社的小冉,也感受到同樣的衝擊。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經營日韓以及國內港澳地區的旅遊業務,她負責日本板塊,幫助國內遊客預訂日本酒店。
她原本接手的日本酒店訂單有五六十個,目前已經退訂了一半。“退訂高峰主要集中在14日-16日三天,近兩天退訂的人變少了,能退的都已經退完了。”她告訴鳳凰網《風暴眼》。
好在她沒有遇到酒店費用“不改不退”的情況,退訂工作十分順利。
“其實很多遊客已經提前請好了假,也做了很久攻略,最後卻因為日本首相的錯誤發言,隻能取消行程,心裏都挺惋惜的。”她說,“也有猶豫的遊客來谘詢相關情況,我們沒法勸他們去,畢竟遊客肯定會選擇更穩妥的方式,我們也不想做一錘子買賣,希望能長久服務遊客。”
02 地接社安慰在日遊客:“既來之則安之”
不僅國內旅行社受到影響,那些遠在日本、負責接待和陪同遊客的地接社,也清晰感受到了這股寒流來襲的涼意。
在日本做地接工作的張宇,下個月原本要接待一行八人的旅遊團。這個團9月底就已經定好了行程,張宇為他們定製了詳細的遊玩路線,但周一忽然接到國內旅行社的通知,計劃取消。
團裏都是一些興致勃勃的中年人,原本計劃先在北海道遊玩兩日,再轉赴東京。團裏有兩位遊客的孩子在東京求學,此前特意叮囑張宇,希望在東京的住宿能增加床位,以便與孩子同住,好好享受團聚時光。
計劃取消後,張宇立刻投入忙碌的後續處理中,逐一聯係合作酒店、餐廳和巴士公司取消預訂,同時取消已安排好的導遊服務。他告訴鳳凰網《風暴眼》,值得慶幸的是,這些合作方均未收取取消費用,巴士公司也沒有索要小費,全部辦理了全額退款。
中國遊客是張宇地接社的絕對主力客戶,占比高達八成。按理說,眼下正值日本紅葉季,是傳統的旅遊旺季,公司每月通常能接待15至20個團,這個月預估也有13個左右。盡管純玩的旅遊團目前隻取消了一個,但張宇內心不免為公司的其他業務線感到擔憂,特別是商務考察團和遊學團。
商務考察團主要對接國內的製造業企業,負責安排他們參觀訪問豐田、鬆下、索尼等日本知名製造企業。張宇對鳳凰網《風暴眼》表示,這類團隊人數通常較多,意見難以統一,很大概率會選擇取消行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東京工作八年的日本地接導遊李燕,預估自己下個月結束可能就沒什麽團可帶了。
她向鳳凰網《風暴眼》透露,她目前確認的帶團計劃排到12月24日。11月底之前那些已經成團並完成支付的團隊,預計還能按計劃進行,但後續的新增訂單將大幅減少。“畢竟當前局勢瞬息萬變,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會怎樣。”
“對於普通遊客而言,已經花費了數千甚至上萬元的旅費,精心規劃好的行程,有些人確實不願承受臨時取消帶來的損失。”在她眼裏,那些作為員工福利的企業招待團,可能受影響較小,“前兩批可能已經順利出行,第三批若無意外也會照常出發。”
她通常一周要帶一個團,每個團20到30人之間。最近,她仍帶著遊客們觀光那些再熟悉不過的熱門城市——東京、大阪、京都、奈良、北海道,但她不時感受到遊客的情緒已經不同於以往。
11月14日,最新接待的旅遊團剛下飛機,遊客們就紛紛收到國內家人發來的新聞鏈接。見到李燕,他們就擔憂地詢問,“現在是什麽形勢”,“能不能保障我們的安全?”
“我也是中國人,持有中國護照,會24小時陪著大家!”李燕趕緊給遊客們吃下定心丸,她也很理解,團裏有很多退休的叔叔阿姨,這是他們活了60多年第一次赴日本旅遊,卻遇到這樣的事情。於是,接下來的每一天,李燕都要反複地安慰遊客:“既來之則安之”,這幾乎成了她每天重複最多次的口頭禪。
“很多事情誰也無法預料,但既然來了,就希望帶著他們開開心心地玩,平平安安地回國。”她說。
03 損失10-20萬,前麵全白幹
遊客退訂潮,對日本旅遊相關行業,無疑是一次不小的衝擊。
陳娜所麵對的,不僅是國內赴日遊客數量的減少,還有那些原計劃前來中國的日本遊客,也紛紛取消行程,退訂人數約30人左右,且新增報名訂單完全停滯。
她粗略估算,這些訂單的取消可能給旅行社帶來10萬到20萬元的損失,而她個人的收入也可能減少一兩萬元,相當於整整兩個月的工作白幹。
“這不隻是眼下的收入沒了,更關鍵的是沒有新訂單進來,後續的收益也斷了。”陳娜坦言。
相比之下,小冉受到的影響稍輕一些,因為她所在公司的日本業務整體占比本就不大。原本每筆成功訂單都會帶來相應的提成和獎金,如今隨著部分訂單取消,她隻能拿到基本工資,提成收入幾乎歸零。“好在提成在我收入裏占比不算高,總體影響還能承受。”小冉說。
張宇所在的地接社損失了一些服務費,便立刻開始對業務做出調整。中國區如果有客戶報價,那麽仍正常進行對接,但近期公司更多精力將轉向歐美和土耳其等市場的開發,適當加大工作強度,試圖拓展新客戶。
李燕並沒有過於擔心她自己的收入,畢竟有底薪保障,即使接待團隊減少,也並不是自己不想工作。
李燕知道,中國遊客在日本旅遊市場中占據重要份額,這次的退訂潮對日本本地旅遊業同樣是一次不小的衝擊。
雖然東京、大阪等市中心仍能看到不少歐美、韓國和東南亞遊客,但與中國遊客的規模相比,仍顯得有限。最近幾天,李燕接觸到的日本酒店、餐廳經營者都流露出擔憂,擔心入住率和上座率下滑。失去了中國團隊這一主力,日本的包車公司業務也明顯變冷。
如今日本正值楓葉季、北海道滑雪季、並將迎來寒假旅遊旺季,李燕覺得很惋惜,“從中國去日本,飛行隻要兩三個小時,這麽短的距離,卻因為日本首相一句不負責任的錯誤言論,加深了兩國的隔閡。”
但她相信,風波終會過去。
(文中人物皆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