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陪爸爸去銀行取一萬塊錢,發現這張銀行卡一個月隻能取5000塊,限額上限就是5000塊,如果要提高額度,那就要證明一係列的信用狀況,銀行還要根據你的用途,平時消費,再決定能不能提額。
此刻,銀行經理又說了:“這也是為了賬戶安全,我們也是沒辦法,現在管控都很嚴。”
我們剛準備放棄時,銀行經理又說:“要不你們在我這存點錢,幫我完成一下這個月的任務,我幫你提一下額度。”
不由的讓我想起了以前,好像很少聽見“限額”兩個字,取錢也比較方便,沒有人會問你“取款用途”,也不會有人問你要“相關證明”。
從進銀行大門到取完錢有時候快的連10分鍾都用不了。
可是現在呢?
科技是越來越進步了,一進銀行各種自助的機子,一會要人臉識別,一會又要設置指紋,就連排隊抽號都需要掃碼……
尤其是老年人要是想進去取點錢真的是太難了。
先不說各種機器會不會用,就說那一堆的表格和手續,就夠折騰半天了。
上次在銀行,我就親眼看到一位70來歲的大爺,在櫃台前站了快一個小時。銀行工作人員一遍遍地問:"您取這筆錢是幹什麽用的?"
大爺說:“給孫子交學費,孫子上的私立學校。”結果銀行櫃員不依不饒的問:“有沒有學校的證明?比如說學生證什麽的。”
大爺直接說:“沒有,我就取點自己的錢,用得著問這麽詳細嗎?”因為提供不了相關證明,大爺氣得當場拍桌子,和銀行櫃員爭論,全銀行都是大爺的聲音。
其實,這種場景現在已經見怪不怪了。
為什麽取錢變得這麽麻煩?
銀行的說法就是:這幾年電信詐騙案發生的太頻繁了,很多老年人被騙子忽悠著去銀行取了大額現金,或者轉賬。
所以,國家就出台了反洗錢法,反電信詐騙的各種規定,銀行也是執行的部門,也沒辦法,就要層層把關。
但是,讓我覺得諷刺的是,銀行一邊把控你取現金,一邊又會給你推各種理財,讓你幫忙完成點任務,而且還有忽悠你辦信用卡的,讓你消費攢積分的。
在這種時候就風險好像大大降低了。
科技提升的同時,對老年人的便利就少了。
現在幾乎幹什麽都看不見現金,手機轉賬支付,幾秒鍾就搞定了,對年輕人確實方便了。
但老年人呢?轉賬對他們來說很難,他們甚至沒有手機銀行,而且對於經常幹活的老人,指紋驗證是很困難的,手指脫皮,磨損,根本識別不出來。
前一陣看了個新聞,說有個老人為了取3萬塊錢,跑了三趟銀行,填了五六張表格,最後還是沒取出來。
這到底是在幹嘛呢?
銀行到底是為老百姓服務的還是增加麻煩的?
站在銀行的立場上,是應該理解他們,但是應該想一想,怎麽在保證安全的同時,也保證客戶的便利。
能不能對於一些明顯合理的取款需求簡化一下流程?對老年人群體多一點人性化的服務。
不要動不動就用“賬戶安全”當擋箭牌。
畢竟,銀行卡裏是老百姓自己辛辛苦苦攢下的錢,而不是銀行的錢。
取自己的錢,不應該比借別人的錢還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