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強奸戲拍多了 她開始寫劇本自救 短劇女主邊拍邊罵…

強奸戲拍多了 她開始寫劇本自救 短劇女主邊拍邊罵…

文章來源: 她刊 於 2025-11-19 15:03:1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強奸戲拍多了 她開始寫劇本自救 短劇女主邊拍邊罵…

作者 - 飛魚

監製 - 她姐

曾經被嫌棄的短劇,正在被年輕人重新愛上。

那是一個魔幻癲狂的世界。貨幣以“億”為計量單位;感情線遵循下藥、懷孕、再戀愛;主人公隨時穿越重生,反轉複仇。雷同的劇情和劇名裏藏著人們最隱秘的欲望。錢、權、色,被困住的人通過短劇間接獲得,量大管飽。

這些邏輯混亂、劇情跳躍的短劇,被觀眾描述為要“扔掉腦子”看。用腦子與工作、社交、生存戰鬥了一整天的打工人,徹底喪失文化體力,隻想在短劇中獲得直擊大腦皮層痛點的按摩,舒展褶皺。

對觀眾而言,放空大腦是放鬆,但對於短劇工業中的人,扔掉腦子反倒成為職業要求。不思考,才能更好工作。

短劇女演員雷笑語的困境就源於此,拍短劇快兩年了,她還是做不到把腦子扔掉演戲。

於是,痛苦向她席卷而來。與我見麵時,這位女演員首先展示了頭上的斑禿。



在橫店,眾多劇組以7天1部的速度,生產著每部80集,每集2分鍾的短劇。作為女頻短劇女主角,雷笑語的一天常常被30多場戲排滿,從早上6點拍到晚上12點。

在外行人看來,一天待機18小時的工作時間有些壓榨,但她卻說“其實還行”。比起身體上的累,更折磨她的是心累。拍戲以來,她有太多無法言明的不適。

“你知道大家要什麽,你也知道你在演給誰看,但為什麽就是渾身不舒服?”

我們與雷笑語聊了聊身處短劇工業中的人,對於短劇的困惑和思考,發現無論創作者還是觀看者,都似乎被困在了同一種敘事中,日複一日演繹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故事。

以下是雷笑語的講述:



扔掉腦子

9月底,拍了快兩年短劇的我,第一次主動停了下來。

休息的契機對於一個女演員來說有些諷刺——某天醒來,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頭上出現了斑禿。我覺得自己就像電影《某種物質》的女主角,為了迎合凝視而精心維持的美麗麵具,正在一點點瓦解。

我不認為這是因為沒休息好。最開始拍短劇時,拍攝時間更長、更不規範,但是我每天開心得像瘋了的馬一樣。

那時,短劇接住了我饑餓了兩年的演員夢。



雷笑語部分短劇作品

大學期間,我曾經是一名擁有百萬粉絲的美妝博主。幹了兩年後,我發現自己每天窩在房間裏,變成了數據的機器,不再能從表達上獲得快樂。

2022年,快要畢業時,我看了廖一梅的話劇,忽然覺得做演員真好——輪轉不同的城市演戲,每天麵對新鮮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冰冷的數據。由於我藝考時學過表演,入行並不困難,一畢業我就簽約公司,收拾行李去了橫店。

一開始我在長劇中做跟組演員,幾個月後,才獲得了第一個有台詞的角色——貼身侍女。我懷著滿腔熱情思考人物細節、表演邏輯,在現場卻被工作人員催著:“說詞啊,不重要,說詞。”

後來我才意識到,沒有人在乎我,我的人物不重要,就是一個傳達信息的工具人。

我在北京一直試戲,演過院線電影、大戲鑲邊角色、橫屏短劇女主角,但一直處於拍完這部沒下部,收入不穩定的狀態。

女演員的生活有很多潛在開銷。因為要經常見組,我需要辦健身卡,買新衣服,時刻保持一個昂揚的狀態。最省的狀態下,一個月的開銷也要大約一萬元。



2023年,豎屏短劇興起了。但這股熱潮過了大半年後,我才遲遲加入。

那時候,短劇市場上全是《參見龍王殿下》、《30個億讓我女兒嫁給你》這種誇張、男凝的題材,一開始我真是有點看不上。一段時間後,市場上出現了講人物內心、情感糾葛的短劇,我決定去試試。

以橫屏演員身份入行,我一開始演短劇就是女主角。與隻能在長劇中走個過場不同,在短劇劇組,我第一次感覺自己在被每一個人期待著,每天都充滿幹勁。

然而,拍了快兩年短劇後,現在的我越來越感到心累。

當我放棄某些東西的時候,是可以不心累的,但我做不到。那些沒有邏輯的劇情像個疙瘩存在於我的大腦皮層,每思考一遍,痛苦就增加一分。

最近一個讓我痛苦的劇情是這樣的:我飾演一個能夠預知未來的女主,輔助草包男主高中狀元,但不知感恩的男主到京城後拋棄了女主,和公主在一起了。男主帶著公主衣錦還鄉時,女主揭穿了他的真麵目,但公主依舊不離不棄。

現場,我和飾演公主的演員異口同聲地說:“等一下,導演。”

我們不理解,男主角的魅力點被揭穿後,公主還喜歡他什麽。

編劇在現場加了一句男主家財萬貫,“喜歡他家財萬貫”。

我再次提出異議:“她是個公主誒,喜歡他家財萬貫?誰能萬貫得過她家?”

編劇回複:“別管,就是愛他。”

我們翻了個白眼,好吧,演!



劇情邏輯的斷裂之外,短劇中角色快速切換的情緒也讓我頭疼。

在演一場喪子複仇戲時,我想到這場戲離孩子去世就隔了一天,角色應該癲狂著去複仇。但導演否定了我的想法,就要高冷地去。

短劇接受不了似是而非的灰色,女主角要麽是小白花,要麽是鈕祜祿,中間人物的轉變過程,不被允許存在。原因很簡單,觀眾不喜歡看,例如代表了甄嬛性格變化的甘露寺劇情,一向是被大家跳過的。

不過即使大家不愛看,長劇也允許甘露寺的存在,短劇則是沒人看的劇情,就肯定不拍。

還有一次,我們在一個飛沙走石、陰風陣陣的山上拍攝。那場戲中,男主角死在我的懷裏,導演臨時讓我抱著他,朝天怒吼一聲。

我無法理解我這麽難過,怎麽會哭著哭著,莫名其妙朝天上吼一嗓子,幹嘛啊?我像個超雄。

在短劇中,故事和人物都被切成了由一個個熱梗組成的碎末,然後拚湊成一團肉。看似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實則內部鬆散,互不關聯。

或許邏輯關聯本就沒有人在乎,因為觀眾早就默認短劇需要扔掉腦子觀看,他們期待的隻是更直麵底層欲望的情節,和更爽的反轉。

在這種情況下,我仍然要質問每一個碎末,是出自於豬身上的哪一個部位,確實是會顯得有點搞笑。但我不能不去追問。

我常常接受不了自己又在片場做了一個無法被解釋的行為,直到睡前還在想那些詭異的怒吼。



愛女是女頻的謊言

短劇的題材,可以粗略地分為女頻和男頻。剛入行時,我演過兩三部男頻短劇,但很快我發現,我不會演。

演男頻中的女角色不是在表演一個獨立的人物,而是在cosplay男人幻想中的完美女人。她既貞潔,又放蕩;既飽讀詩書,又在男主角說一些屁話的時候,對他露出崇拜之情,就是一個縫合怪。我不知道我在演什麽,隻知道一定要觸到男人的G點。

所以我隻在迫於生計的時候演過男頻,現在已經完全不演了。

前些天,我看到一個演男頻的朋友說,演了一部女頻後,她不想再演男頻了,因為演女頻讓她感覺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

我很認同這句話。雖然由於市場上男女演員數量的差異,女演員在女頻中幹更多的活兒,掙更少的錢,但至少你心裏清楚,沒有你這個輪子轉不起來,一切全是由你在支撐的。



不過麵向女性受眾,並不意味著更有女性意識。在女頻中,女性角色不再是男人的掛件,不需要通過擦邊博眼球,但她們依舊沒有被當作“完整的人”塑造。

她們又變成了對準男主角的攝像頭,一切情節隻為了記錄和證明,他多麽有魅力。其中,虐女情節是製造爽感,塑造男主魅力的萬金油。

在女頻短劇中,虐女行為的實施者,往往是女二和男主。

惡毒的女二號對女主角百般刁難折磨,而後男主角帥氣出場,擺平一切。在這一過程中,女主角始終隻是被虐、被拯救的客體。



男主角的掐脖、囚禁等行為,則是一種強製愛的演繹。大家喜歡看男主愛到痛心,把女主角一把抓過來,關進倉庫,然後背對著門慢慢滑坐下來,崩潰哭泣:“為什麽你不肯愛我?”

於是,被關進倉庫的我無人問津。

掐脖、下藥、強奸、囚禁......這些情節我都拍過。那個被反派欺辱後,淚光閃閃地望向拯救者男主的眼神,幾乎每一部戲都有,我演那個眼神演累了。



畫師@humitan吐槽女性向、男性向漫畫區別

其實,短劇中也有一些虐男情節,但與虐女情節中,鏡頭語言集中在女性驚慌害怕的表情、淩亂的衣服和狼狽的姿態不同,虐男的鏡頭語言,旨在打造一種“破碎美”的男色消費。

燈光氤氳,現場放起了煙霧,男主角身上的白色襯衫微微濕透,一塊塊腹肌若隱若現。一鞭子下去,一點點血紅的傷痕透出。鏡頭不會拍他痛苦猙獰的表情,而是聚焦到他的喉結的滾動、胸口的起伏。

男主演往往很喜歡拍那些受虐鏡頭,因為那會把他們拍得非常帥。

據我觀察,如今短劇中的虐女情節已經少很多了。我記不清變化發生的具體時間,但能感受到這一現象的減少,與“虐女”一詞越來越頻繁地傳播,甚至變成像時尚單品一樣的詞匯有關。短劇行業對市場反應是很靈敏的。



不過,其實我沒有那麽排斥“虐女”。對一切女性苦難的呈現套上“虐女”的標簽批判,隻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誕生一個個女龍王式的扁平人物,但鈕鈷祿·甄嬛,一定是需要甘露寺的啊。

我反感的是女性被賦予苦難之後,我們看不到她從受虐中獲得成長,看不到對於係統的批判,好像降臨到她身上的一切苦難,隻是為了讓她擁有被男主角拯救、愛上的必要條件。

我想,視角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是一種女性友好的視角,觀眾其實期待看到更多真實的女性苦難,因為看到,才會被討論,問題才有可能解決。被迫懂事的長姐、不被承認價值的全職媽媽,現實中,難道不是有太多女性的受虐被悄悄隱去了嗎?

《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等作品中也有非常狠的虐女鏡頭,但並不妨礙我們看到依萍、如萍的自我探索成長,聽到惡女雪姨的反叛,感受到紫薇和小燕子之間的情誼。業內一些人誤以為這些劇的火爆是因為那些虐女鏡頭。他們試圖複製成功,卻忽略了作品成功的真正本質,是它們獨特的女性視角。

在女頻短劇中,即便打著大女主的旗號,女性友好的視角也常常是缺位的。在我拍的一些雌競戲中,女主和女二總是卑劣地互相攻擊。

當窮困女主被人刁難穿的衣服是地攤貨時,編劇設計的反駁台詞是“不像你,連我這件S碼的衣服都擠不進去吧”。

我對於這種反擊方式很崩潰。如果你胖,就是我攻擊你的理由,那我和你有何區別?我覺得我們是一樣的爛貨啊。



有時,男性導演的創作慣性,也會使原本女性友好的劇情線崩塌。

我的朋友曾拍過一部女性主義題材的短劇。在拍一場誘奸戲時,攝影、燈光和場務把它理解為了床戲,下意識地布了一種夢幻的光——一般來說,床戲意味著觀眾的嗑糖時刻。

女主演和在場的女性編劇、製片紛紛提出這個光不對。

導演不理解地問:“你不要這個夢幻的燈?不要做個氛圍?”

“這沒有氛圍。”製片認真地回複道。

我也經曆過類似的情況。有一次導演不經意的改戲,讓一直很尊重女性的男主在結局成了強奸者。

原本的設計是,婆婆問什麽時候要孩子,男女主望著對方羞澀一笑後回答:“要不要孩子,還得聽夫人的呀。”

導演嫌結局有些平淡,於是改成了婆婆問完後,男主把一臉懵的女主拉出去,邊跑邊說:“就現在。”

全劇終。

我說讓男主問問我吧,求你了。但最終還是這麽改了,大家都覺得這樣好玩。

不過,相較於一些葷段子不絕於耳的工作人員,這兩位男導演其實人挺好的,他們隻是“無害的大男子主義”,單純意識不到問題。

說到底,我最想演的,其實是男頻中的男主角。

在男頻,愛情隻是人生中非常小的一個小段落,男主角可以天然地不把愛情當回事。而女頻裏的女主角要是不追求愛情,編劇就必須交代她前世受了情傷,所以才封心鎖愛。

女頻裏,女人搞事業也得靠男的,複仇也得靠男的。沒有男的,女頻將不太平;沒有女的,男頻還是男頻。



有意思的是,女頻短劇中,男演員吃到了最多的福利,女演員獲得了更深的刻板印象,和更隨意的謾罵。

非常多的男演員靠演女頻男二升咖,得到了男主的機會。因為男二的戲路和男主很像,一樣的發號施令、爭權奪位,一樣對女主強製愛。

但女演員一旦演了幾回女二,基本上就定型了。女頻中,女二永遠是惡毒蠻橫的樣子,與女主的戲路大相徑庭。

在觀眾評論區中,往往是女角色承擔了更多的謾罵。

評論區最常罵我“白重生了”。他們嫌棄女主重生後沒有立即一門心思地去複仇,不夠殺伐果斷。簡而言之,不夠爽。



草台班子

觀眾常常把短劇圈稱作“短國”,用來強調短劇與長劇的不同。

就劇組而言,長劇是一個更加強調規矩、等級森嚴的世界——各位演員見麵都要問聲“老師好”;咖位在前麵的,就得晚一點下房車。

在短國,大家的資曆有高低之分,但彼此都不在意。你是主角又怎樣,我們還不是蹲在一起吃著5塊錢的盒飯?

不過最近,隨著熱錢的湧入,我也感受到了變化,一些長劇才有的規矩,正在短國形成。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租房車,有沒有房車、車的型號大小,都成了咖位的象征。

房車方便休息,還有司機幫忙打理一切。有了房車後,演員們就一有機會就窩在房車上,拍戲需要副導演一個個敲車門請下車,彼此間少了很多交流。這反倒讓我開始有點懷念最初草台班子式的片場氛圍。

不過,短劇好也好在草台班子,敗也敗在草台班子。

我常常看不懂收到的劇本。有一次,劇本中寫著男主砸爛了門,闖進女主房間。兩場戲過後,編劇似乎忘記了門已被砸壞,又寫女主奪門而出後反鎖。

但是審核通過了,於是所有人將錯就錯,就這樣拍了。

然而,在那些不該求真的地方,一些劇組卻十分“較真”。

那是我剛入行時進的一個劇組。在一個農戶家拍滴血認親戲碼時,導演嫌棄化妝師準備的血漿太假,讓場務取雞血來用。

拍攝時,我不知道這些前情。滴完血後,血是溫熱的,還凝結成了血塊,我疑惑地笑著說:“這咋還成血塊了,不會是真血吧?”

隨後我轉頭,看見一隻斷頭的雞,躺在地上。

我問在場所有人,每個人都“噓”,把食指放在嘴前,好像是被某種程序設定的一樣,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

他們的反應給我弄懵了,殺青時,我又一次問男主演。

他反問我:“對啊,你不知道?”所有人無需溝通就默契地達成了一致:“我們就是說‘不是’啊,因為這是殺生,會有罪過。”

啊,原來說出口了才算是殺生啊。

同樣的荒誕劇情在朋友的劇組上演,隻不過這次,雞換成了兔子。

在拍攝一場兔子被法術弄死的戲時,劇組可以選擇做特效、加台詞,達成同樣的敘事效果。但他們沒有,而是現場弄死了一隻兔子。

同樣地,每個人被問後的反應詭異地一致:“噓,這是兔子模型”。

很長一段時間,我每晚睡前,腦子裏都會出現那隻雞和那隻兔子。有時,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那隻雞、那隻兔子。



我常常會和同行朋友互相吐槽近期拍的東西。

一位男演員朋友發來他的劇本,說:“我是一個王爺,女主因為特別能生孩子,生的還都是男寶,所以我在跟男二搶女主。救命,我能不能不演這種戲了。”

我和這個男生的友情始於他的一次改詞。

那是一個帶球跑劇本。被下藥的男主在廟裏遇到女主後,強奸了她。五年後,女主獨自帶著孩子長大,再次遇到男主,墜入愛河,但彼此都沒有認出對方。

大結局,兩人終於發現那天在廟裏的就是彼此,於是痛哭流涕地抱在了一起。

我看完劇本問導演,這不是強奸嗎?發現他就是那個男人的時候,我不應該給他一耳光嗎?為什麽會熱淚盈眶地和他抱在一起?

麵對質問,導演說不出話來。我能感覺到,她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沒辦法,人都要吃飯嘛。

開拍後,男主角把台詞改成了“曾經的事,是我對你不住”。這句話讓之後的熱淚盈眶、相互擁抱,變得合理了起來。

演完後,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麽改詞。他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強奸你了啊,這是什麽很光榮的事情嗎?”

於是,我們開始熟絡起來,交流下個戲拍什麽:

“我下個戲去強奸別人,你呢?”

“我下個戲被別人強奸。”

我背詞很快,就目前大多數遞到我手裏的劇本質量而言,那些台詞也沒什麽值得揣摩的,所以片場休息時,我常常會看書。

大部分人看到後會笑話我,調侃幾句,但那個男生沒有。他默默地在旁邊打開多鄰國學法語。他說他想去法國留學,不想拍短劇了。



狡猾地抵抗

有時,我不希望自己演的劇火,隻想安安靜靜地把錢掙了。

每次演完無法認同的劇情後,我都覺得自己讓這個世界更糟糕了一點。為此,我會購買“贖罪券”——把片酬的10%-20%捐給女性公益項目,這樣我的心情會舒服一點。



盡管如此痛苦,但我還不想下桌。我不想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隨心所欲地說話,短劇是目前我能站到的,被最多人看到的地方。

在劇組,我常常會狡猾地抗爭。

最有效的方法是趁導演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改一點詞,但大部分情況下,不合理的邏輯很難通過一兩句台詞的變化修補好。

麵對一些拍攝經驗不及我的新導演,我會在碰到不合理的鏡頭時,裝作強勢地說:“這個沒必要拍。”

心理學上,當更有經驗的人輕飄飄地說一個下定義的話時,大家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聽她的話。我隻能用這種手段讓不合理的鏡頭少一點。

我也常常在片場爭辯,盡管結果往往是失敗,我還是要去戳破一個個被默認為“正常”的“不正常”,讓對方感到難堪,哪怕是一秒鍾。我們,互相傷害吧。

回到開頭被要求吼的那一嗓子。其實我明白導演為什麽這麽做——那一段編劇沒有寫台詞,而導演又需要拍夠時長,用於渲染氣氛。他想不到別的方法,於是便現場添加了一個突兀的仰天長吼。

但是我就是要問他為什麽,起碼讓他心裏知道自己的無能。



所以你看,沒有哪個演員像我這樣,每天腦子裏都在想怎麽跟組裏抗爭,怎麽鬥智鬥勇。沒有心的話,賺錢是很好賺的,照著詞說就完事,但我還做不到。

我也在尋找另一種抵抗方式——幾個月前,我開始自己寫劇本,找資方。

有導演聽說我在寫劇本,誇我真是一鳴驚人。我說不是“一鳴驚人”,而是“一怒之下”。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才華,而是受不了在片場經受的一次次精神折磨。

做這件事的契機來自於無數場被強奸戲中的一場。

那場戲中,醉酒被強奸後的我,奮力找門衝出去,但是反派立刻把我攔腰抱住,扔了回去。

我永遠無法獨自衝出那扇門,因為那總是留給拯救我的男主帥氣登場的。

自那之後,一個個在戲中被欺辱,卻無法獨自衝出門的時刻,都讓我越發想要自己書寫角色的命運。



我寫了一個女編劇與她筆下的古代女角色相互拉扯鬥爭,最後攜手破除虐女敘事的故事。

8月,我的劇本找到了兩個資方,我在微博開心地寫道:世界是個草台班子,等於你可以在這片廢墟上跳舞。

但如今,曾經進度推到50%的項目,又歸零了。資方想改我的劇本,給兩個女主角分別添加一個男性官配,並且把女編劇的人設弱化,寫成一個純粹的壞人。

這種改法正是我想要逃離的方向,我不接受,拒絕了合作。

有時,我會觀察是什麽樣的人在看短劇,在地鐵上,那些滿臉疲憊的白領,手機裏播放的可能是男女主人公激情熱吻的場景。他們或許回去吃個外賣,洗個熱水澡就要睡了,於是生活中缺少的娛樂,需要通過短劇,最低的門檻地被滿足。

我理解這個時代的觀眾已經太過疲憊,需要短劇世界中無腦的爽,間接滿足最赤裸的欲望,給身體注入多巴胺。但對於演員而言,隻能這樣每天扔掉大腦,生產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也是一種困境。

但是我還是堅持,一定有辦法讓作品變得不無腦、尊重女性,依舊看起來很爽的。

就像那隻雞、那隻兔子,它們是可以不用死的。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大騙子成了首席科學家引關注,起底郭某…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國大使館前 日本人用音響放"館長咆哮習近平"
美少女遊輪神秘死亡 屍體被藏床底 凶手是繼母之子?!
高中學曆“逆襲”成大學博導 如何騙過層層審核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日交鋒,是否需要顧及外交禮儀
“閉嘴,閉嘴,蠢豬!” 特朗普辱罵女記者輿論大嘩
那個開日係車被“愛國青年”砸穿腦袋的中國人
解放軍發MV 放話:敵人都別太狂 最好乖乖舉手投降…
特朗普讓北京知道,中國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中方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印度商家躍躍欲試
路透:美國要烏克蘭認了 用割地與裁軍換停戰
華人爸“母語被登記成普通話”失監護權 奪子11年 今終翻案
AI泡沫化?黃仁勳提出3大重點反駁:AI已不可逆
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垮塌了3座特大橋
"城堡法"並非無敵!清潔婦誤闖遭槍殺 屋主被起訴
德州警方34年懸案 一群大學生接手 直接破了
以前從銀行取一萬塊有多快,那就知道現在取一萬塊錢有多慢
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狂飆62%!黃仁勳:這不是泡沫
華裔男生離奇墜軌 無監控無證人無記錄 家屬無法接受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強奸戲拍多了 她開始寫劇本自救 短劇女主邊拍邊罵…

她刊 2025-11-19 15:03:10
強奸戲拍多了 她開始寫劇本自救 短劇女主邊拍邊罵…

作者 - 飛魚

監製 - 她姐

曾經被嫌棄的短劇,正在被年輕人重新愛上。

那是一個魔幻癲狂的世界。貨幣以“億”為計量單位;感情線遵循下藥、懷孕、再戀愛;主人公隨時穿越重生,反轉複仇。雷同的劇情和劇名裏藏著人們最隱秘的欲望。錢、權、色,被困住的人通過短劇間接獲得,量大管飽。

這些邏輯混亂、劇情跳躍的短劇,被觀眾描述為要“扔掉腦子”看。用腦子與工作、社交、生存戰鬥了一整天的打工人,徹底喪失文化體力,隻想在短劇中獲得直擊大腦皮層痛點的按摩,舒展褶皺。

對觀眾而言,放空大腦是放鬆,但對於短劇工業中的人,扔掉腦子反倒成為職業要求。不思考,才能更好工作。

短劇女演員雷笑語的困境就源於此,拍短劇快兩年了,她還是做不到把腦子扔掉演戲。

於是,痛苦向她席卷而來。與我見麵時,這位女演員首先展示了頭上的斑禿。



在橫店,眾多劇組以7天1部的速度,生產著每部80集,每集2分鍾的短劇。作為女頻短劇女主角,雷笑語的一天常常被30多場戲排滿,從早上6點拍到晚上12點。

在外行人看來,一天待機18小時的工作時間有些壓榨,但她卻說“其實還行”。比起身體上的累,更折磨她的是心累。拍戲以來,她有太多無法言明的不適。

“你知道大家要什麽,你也知道你在演給誰看,但為什麽就是渾身不舒服?”

我們與雷笑語聊了聊身處短劇工業中的人,對於短劇的困惑和思考,發現無論創作者還是觀看者,都似乎被困在了同一種敘事中,日複一日演繹自己也無法解釋的故事。

以下是雷笑語的講述:



扔掉腦子

9月底,拍了快兩年短劇的我,第一次主動停了下來。

休息的契機對於一個女演員來說有些諷刺——某天醒來,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頭上出現了斑禿。我覺得自己就像電影《某種物質》的女主角,為了迎合凝視而精心維持的美麗麵具,正在一點點瓦解。

我不認為這是因為沒休息好。最開始拍短劇時,拍攝時間更長、更不規範,但是我每天開心得像瘋了的馬一樣。

那時,短劇接住了我饑餓了兩年的演員夢。



雷笑語部分短劇作品

大學期間,我曾經是一名擁有百萬粉絲的美妝博主。幹了兩年後,我發現自己每天窩在房間裏,變成了數據的機器,不再能從表達上獲得快樂。

2022年,快要畢業時,我看了廖一梅的話劇,忽然覺得做演員真好——輪轉不同的城市演戲,每天麵對新鮮的、活生生的人,而非冰冷的數據。由於我藝考時學過表演,入行並不困難,一畢業我就簽約公司,收拾行李去了橫店。

一開始我在長劇中做跟組演員,幾個月後,才獲得了第一個有台詞的角色——貼身侍女。我懷著滿腔熱情思考人物細節、表演邏輯,在現場卻被工作人員催著:“說詞啊,不重要,說詞。”

後來我才意識到,沒有人在乎我,我的人物不重要,就是一個傳達信息的工具人。

我在北京一直試戲,演過院線電影、大戲鑲邊角色、橫屏短劇女主角,但一直處於拍完這部沒下部,收入不穩定的狀態。

女演員的生活有很多潛在開銷。因為要經常見組,我需要辦健身卡,買新衣服,時刻保持一個昂揚的狀態。最省的狀態下,一個月的開銷也要大約一萬元。



2023年,豎屏短劇興起了。但這股熱潮過了大半年後,我才遲遲加入。

那時候,短劇市場上全是《參見龍王殿下》、《30個億讓我女兒嫁給你》這種誇張、男凝的題材,一開始我真是有點看不上。一段時間後,市場上出現了講人物內心、情感糾葛的短劇,我決定去試試。

以橫屏演員身份入行,我一開始演短劇就是女主角。與隻能在長劇中走個過場不同,在短劇劇組,我第一次感覺自己在被每一個人期待著,每天都充滿幹勁。

然而,拍了快兩年短劇後,現在的我越來越感到心累。

當我放棄某些東西的時候,是可以不心累的,但我做不到。那些沒有邏輯的劇情像個疙瘩存在於我的大腦皮層,每思考一遍,痛苦就增加一分。

最近一個讓我痛苦的劇情是這樣的:我飾演一個能夠預知未來的女主,輔助草包男主高中狀元,但不知感恩的男主到京城後拋棄了女主,和公主在一起了。男主帶著公主衣錦還鄉時,女主揭穿了他的真麵目,但公主依舊不離不棄。

現場,我和飾演公主的演員異口同聲地說:“等一下,導演。”

我們不理解,男主角的魅力點被揭穿後,公主還喜歡他什麽。

編劇在現場加了一句男主家財萬貫,“喜歡他家財萬貫”。

我再次提出異議:“她是個公主誒,喜歡他家財萬貫?誰能萬貫得過她家?”

編劇回複:“別管,就是愛他。”

我們翻了個白眼,好吧,演!



劇情邏輯的斷裂之外,短劇中角色快速切換的情緒也讓我頭疼。

在演一場喪子複仇戲時,我想到這場戲離孩子去世就隔了一天,角色應該癲狂著去複仇。但導演否定了我的想法,就要高冷地去。

短劇接受不了似是而非的灰色,女主角要麽是小白花,要麽是鈕祜祿,中間人物的轉變過程,不被允許存在。原因很簡單,觀眾不喜歡看,例如代表了甄嬛性格變化的甘露寺劇情,一向是被大家跳過的。

不過即使大家不愛看,長劇也允許甘露寺的存在,短劇則是沒人看的劇情,就肯定不拍。

還有一次,我們在一個飛沙走石、陰風陣陣的山上拍攝。那場戲中,男主角死在我的懷裏,導演臨時讓我抱著他,朝天怒吼一聲。

我無法理解我這麽難過,怎麽會哭著哭著,莫名其妙朝天上吼一嗓子,幹嘛啊?我像個超雄。

在短劇中,故事和人物都被切成了由一個個熱梗組成的碎末,然後拚湊成一團肉。看似是一個相互連接的整體,實則內部鬆散,互不關聯。

或許邏輯關聯本就沒有人在乎,因為觀眾早就默認短劇需要扔掉腦子觀看,他們期待的隻是更直麵底層欲望的情節,和更爽的反轉。

在這種情況下,我仍然要質問每一個碎末,是出自於豬身上的哪一個部位,確實是會顯得有點搞笑。但我不能不去追問。

我常常接受不了自己又在片場做了一個無法被解釋的行為,直到睡前還在想那些詭異的怒吼。



愛女是女頻的謊言

短劇的題材,可以粗略地分為女頻和男頻。剛入行時,我演過兩三部男頻短劇,但很快我發現,我不會演。

演男頻中的女角色不是在表演一個獨立的人物,而是在cosplay男人幻想中的完美女人。她既貞潔,又放蕩;既飽讀詩書,又在男主角說一些屁話的時候,對他露出崇拜之情,就是一個縫合怪。我不知道我在演什麽,隻知道一定要觸到男人的G點。

所以我隻在迫於生計的時候演過男頻,現在已經完全不演了。

前些天,我看到一個演男頻的朋友說,演了一部女頻後,她不想再演男頻了,因為演女頻讓她感覺自己是個“很有用的人”。

我很認同這句話。雖然由於市場上男女演員數量的差異,女演員在女頻中幹更多的活兒,掙更少的錢,但至少你心裏清楚,沒有你這個輪子轉不起來,一切全是由你在支撐的。



不過麵向女性受眾,並不意味著更有女性意識。在女頻中,女性角色不再是男人的掛件,不需要通過擦邊博眼球,但她們依舊沒有被當作“完整的人”塑造。

她們又變成了對準男主角的攝像頭,一切情節隻為了記錄和證明,他多麽有魅力。其中,虐女情節是製造爽感,塑造男主魅力的萬金油。

在女頻短劇中,虐女行為的實施者,往往是女二和男主。

惡毒的女二號對女主角百般刁難折磨,而後男主角帥氣出場,擺平一切。在這一過程中,女主角始終隻是被虐、被拯救的客體。



男主角的掐脖、囚禁等行為,則是一種強製愛的演繹。大家喜歡看男主愛到痛心,把女主角一把抓過來,關進倉庫,然後背對著門慢慢滑坐下來,崩潰哭泣:“為什麽你不肯愛我?”

於是,被關進倉庫的我無人問津。

掐脖、下藥、強奸、囚禁......這些情節我都拍過。那個被反派欺辱後,淚光閃閃地望向拯救者男主的眼神,幾乎每一部戲都有,我演那個眼神演累了。



畫師@humitan吐槽女性向、男性向漫畫區別

其實,短劇中也有一些虐男情節,但與虐女情節中,鏡頭語言集中在女性驚慌害怕的表情、淩亂的衣服和狼狽的姿態不同,虐男的鏡頭語言,旨在打造一種“破碎美”的男色消費。

燈光氤氳,現場放起了煙霧,男主角身上的白色襯衫微微濕透,一塊塊腹肌若隱若現。一鞭子下去,一點點血紅的傷痕透出。鏡頭不會拍他痛苦猙獰的表情,而是聚焦到他的喉結的滾動、胸口的起伏。

男主演往往很喜歡拍那些受虐鏡頭,因為那會把他們拍得非常帥。

據我觀察,如今短劇中的虐女情節已經少很多了。我記不清變化發生的具體時間,但能感受到這一現象的減少,與“虐女”一詞越來越頻繁地傳播,甚至變成像時尚單品一樣的詞匯有關。短劇行業對市場反應是很靈敏的。



不過,其實我沒有那麽排斥“虐女”。對一切女性苦難的呈現套上“虐女”的標簽批判,隻會走向另一個極端,誕生一個個女龍王式的扁平人物,但鈕鈷祿·甄嬛,一定是需要甘露寺的啊。

我反感的是女性被賦予苦難之後,我們看不到她從受虐中獲得成長,看不到對於係統的批判,好像降臨到她身上的一切苦難,隻是為了讓她擁有被男主角拯救、愛上的必要條件。

我想,視角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是一種女性友好的視角,觀眾其實期待看到更多真實的女性苦難,因為看到,才會被討論,問題才有可能解決。被迫懂事的長姐、不被承認價值的全職媽媽,現實中,難道不是有太多女性的受虐被悄悄隱去了嗎?

《情深深雨濛濛》《還珠格格》等作品中也有非常狠的虐女鏡頭,但並不妨礙我們看到依萍、如萍的自我探索成長,聽到惡女雪姨的反叛,感受到紫薇和小燕子之間的情誼。業內一些人誤以為這些劇的火爆是因為那些虐女鏡頭。他們試圖複製成功,卻忽略了作品成功的真正本質,是它們獨特的女性視角。

在女頻短劇中,即便打著大女主的旗號,女性友好的視角也常常是缺位的。在我拍的一些雌競戲中,女主和女二總是卑劣地互相攻擊。

當窮困女主被人刁難穿的衣服是地攤貨時,編劇設計的反駁台詞是“不像你,連我這件S碼的衣服都擠不進去吧”。

我對於這種反擊方式很崩潰。如果你胖,就是我攻擊你的理由,那我和你有何區別?我覺得我們是一樣的爛貨啊。



有時,男性導演的創作慣性,也會使原本女性友好的劇情線崩塌。

我的朋友曾拍過一部女性主義題材的短劇。在拍一場誘奸戲時,攝影、燈光和場務把它理解為了床戲,下意識地布了一種夢幻的光——一般來說,床戲意味著觀眾的嗑糖時刻。

女主演和在場的女性編劇、製片紛紛提出這個光不對。

導演不理解地問:“你不要這個夢幻的燈?不要做個氛圍?”

“這沒有氛圍。”製片認真地回複道。

我也經曆過類似的情況。有一次導演不經意的改戲,讓一直很尊重女性的男主在結局成了強奸者。

原本的設計是,婆婆問什麽時候要孩子,男女主望著對方羞澀一笑後回答:“要不要孩子,還得聽夫人的呀。”

導演嫌結局有些平淡,於是改成了婆婆問完後,男主把一臉懵的女主拉出去,邊跑邊說:“就現在。”

全劇終。

我說讓男主問問我吧,求你了。但最終還是這麽改了,大家都覺得這樣好玩。

不過,相較於一些葷段子不絕於耳的工作人員,這兩位男導演其實人挺好的,他們隻是“無害的大男子主義”,單純意識不到問題。

說到底,我最想演的,其實是男頻中的男主角。

在男頻,愛情隻是人生中非常小的一個小段落,男主角可以天然地不把愛情當回事。而女頻裏的女主角要是不追求愛情,編劇就必須交代她前世受了情傷,所以才封心鎖愛。

女頻裏,女人搞事業也得靠男的,複仇也得靠男的。沒有男的,女頻將不太平;沒有女的,男頻還是男頻。



有意思的是,女頻短劇中,男演員吃到了最多的福利,女演員獲得了更深的刻板印象,和更隨意的謾罵。

非常多的男演員靠演女頻男二升咖,得到了男主的機會。因為男二的戲路和男主很像,一樣的發號施令、爭權奪位,一樣對女主強製愛。

但女演員一旦演了幾回女二,基本上就定型了。女頻中,女二永遠是惡毒蠻橫的樣子,與女主的戲路大相徑庭。

在觀眾評論區中,往往是女角色承擔了更多的謾罵。

評論區最常罵我“白重生了”。他們嫌棄女主重生後沒有立即一門心思地去複仇,不夠殺伐果斷。簡而言之,不夠爽。



草台班子

觀眾常常把短劇圈稱作“短國”,用來強調短劇與長劇的不同。

就劇組而言,長劇是一個更加強調規矩、等級森嚴的世界——各位演員見麵都要問聲“老師好”;咖位在前麵的,就得晚一點下房車。

在短國,大家的資曆有高低之分,但彼此都不在意。你是主角又怎樣,我們還不是蹲在一起吃著5塊錢的盒飯?

不過最近,隨著熱錢的湧入,我也感受到了變化,一些長劇才有的規矩,正在短國形成。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租房車,有沒有房車、車的型號大小,都成了咖位的象征。

房車方便休息,還有司機幫忙打理一切。有了房車後,演員們就一有機會就窩在房車上,拍戲需要副導演一個個敲車門請下車,彼此間少了很多交流。這反倒讓我開始有點懷念最初草台班子式的片場氛圍。

不過,短劇好也好在草台班子,敗也敗在草台班子。

我常常看不懂收到的劇本。有一次,劇本中寫著男主砸爛了門,闖進女主房間。兩場戲過後,編劇似乎忘記了門已被砸壞,又寫女主奪門而出後反鎖。

但是審核通過了,於是所有人將錯就錯,就這樣拍了。

然而,在那些不該求真的地方,一些劇組卻十分“較真”。

那是我剛入行時進的一個劇組。在一個農戶家拍滴血認親戲碼時,導演嫌棄化妝師準備的血漿太假,讓場務取雞血來用。

拍攝時,我不知道這些前情。滴完血後,血是溫熱的,還凝結成了血塊,我疑惑地笑著說:“這咋還成血塊了,不會是真血吧?”

隨後我轉頭,看見一隻斷頭的雞,躺在地上。

我問在場所有人,每個人都“噓”,把食指放在嘴前,好像是被某種程序設定的一樣,做出一模一樣的動作。

他們的反應給我弄懵了,殺青時,我又一次問男主演。

他反問我:“對啊,你不知道?”所有人無需溝通就默契地達成了一致:“我們就是說‘不是’啊,因為這是殺生,會有罪過。”

啊,原來說出口了才算是殺生啊。

同樣的荒誕劇情在朋友的劇組上演,隻不過這次,雞換成了兔子。

在拍攝一場兔子被法術弄死的戲時,劇組可以選擇做特效、加台詞,達成同樣的敘事效果。但他們沒有,而是現場弄死了一隻兔子。

同樣地,每個人被問後的反應詭異地一致:“噓,這是兔子模型”。

很長一段時間,我每晚睡前,腦子裏都會出現那隻雞和那隻兔子。有時,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是那隻雞、那隻兔子。



我常常會和同行朋友互相吐槽近期拍的東西。

一位男演員朋友發來他的劇本,說:“我是一個王爺,女主因為特別能生孩子,生的還都是男寶,所以我在跟男二搶女主。救命,我能不能不演這種戲了。”

我和這個男生的友情始於他的一次改詞。

那是一個帶球跑劇本。被下藥的男主在廟裏遇到女主後,強奸了她。五年後,女主獨自帶著孩子長大,再次遇到男主,墜入愛河,但彼此都沒有認出對方。

大結局,兩人終於發現那天在廟裏的就是彼此,於是痛哭流涕地抱在了一起。

我看完劇本問導演,這不是強奸嗎?發現他就是那個男人的時候,我不應該給他一耳光嗎?為什麽會熱淚盈眶地和他抱在一起?

麵對質問,導演說不出話來。我能感覺到,她也不是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沒辦法,人都要吃飯嘛。

開拍後,男主角把台詞改成了“曾經的事,是我對你不住”。這句話讓之後的熱淚盈眶、相互擁抱,變得合理了起來。

演完後,我好奇地問他為什麽改詞。他理所當然地說:“因為我強奸你了啊,這是什麽很光榮的事情嗎?”

於是,我們開始熟絡起來,交流下個戲拍什麽:

“我下個戲去強奸別人,你呢?”

“我下個戲被別人強奸。”

我背詞很快,就目前大多數遞到我手裏的劇本質量而言,那些台詞也沒什麽值得揣摩的,所以片場休息時,我常常會看書。

大部分人看到後會笑話我,調侃幾句,但那個男生沒有。他默默地在旁邊打開多鄰國學法語。他說他想去法國留學,不想拍短劇了。



狡猾地抵抗

有時,我不希望自己演的劇火,隻想安安靜靜地把錢掙了。

每次演完無法認同的劇情後,我都覺得自己讓這個世界更糟糕了一點。為此,我會購買“贖罪券”——把片酬的10%-20%捐給女性公益項目,這樣我的心情會舒服一點。



盡管如此痛苦,但我還不想下桌。我不想去一個沒有人的地方隨心所欲地說話,短劇是目前我能站到的,被最多人看到的地方。

在劇組,我常常會狡猾地抗爭。

最有效的方法是趁導演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改一點詞,但大部分情況下,不合理的邏輯很難通過一兩句台詞的變化修補好。

麵對一些拍攝經驗不及我的新導演,我會在碰到不合理的鏡頭時,裝作強勢地說:“這個沒必要拍。”

心理學上,當更有經驗的人輕飄飄地說一個下定義的話時,大家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聽她的話。我隻能用這種手段讓不合理的鏡頭少一點。

我也常常在片場爭辯,盡管結果往往是失敗,我還是要去戳破一個個被默認為“正常”的“不正常”,讓對方感到難堪,哪怕是一秒鍾。我們,互相傷害吧。

回到開頭被要求吼的那一嗓子。其實我明白導演為什麽這麽做——那一段編劇沒有寫台詞,而導演又需要拍夠時長,用於渲染氣氛。他想不到別的方法,於是便現場添加了一個突兀的仰天長吼。

但是我就是要問他為什麽,起碼讓他心裏知道自己的無能。



所以你看,沒有哪個演員像我這樣,每天腦子裏都在想怎麽跟組裏抗爭,怎麽鬥智鬥勇。沒有心的話,賺錢是很好賺的,照著詞說就完事,但我還做不到。

我也在尋找另一種抵抗方式——幾個月前,我開始自己寫劇本,找資方。

有導演聽說我在寫劇本,誇我真是一鳴驚人。我說不是“一鳴驚人”,而是“一怒之下”。我不是為了證明自己有才華,而是受不了在片場經受的一次次精神折磨。

做這件事的契機來自於無數場被強奸戲中的一場。

那場戲中,醉酒被強奸後的我,奮力找門衝出去,但是反派立刻把我攔腰抱住,扔了回去。

我永遠無法獨自衝出那扇門,因為那總是留給拯救我的男主帥氣登場的。

自那之後,一個個在戲中被欺辱,卻無法獨自衝出門的時刻,都讓我越發想要自己書寫角色的命運。



我寫了一個女編劇與她筆下的古代女角色相互拉扯鬥爭,最後攜手破除虐女敘事的故事。

8月,我的劇本找到了兩個資方,我在微博開心地寫道:世界是個草台班子,等於你可以在這片廢墟上跳舞。

但如今,曾經進度推到50%的項目,又歸零了。資方想改我的劇本,給兩個女主角分別添加一個男性官配,並且把女編劇的人設弱化,寫成一個純粹的壞人。

這種改法正是我想要逃離的方向,我不接受,拒絕了合作。

有時,我會觀察是什麽樣的人在看短劇,在地鐵上,那些滿臉疲憊的白領,手機裏播放的可能是男女主人公激情熱吻的場景。他們或許回去吃個外賣,洗個熱水澡就要睡了,於是生活中缺少的娛樂,需要通過短劇,最低的門檻地被滿足。

我理解這個時代的觀眾已經太過疲憊,需要短劇世界中無腦的爽,間接滿足最赤裸的欲望,給身體注入多巴胺。但對於演員而言,隻能這樣每天扔掉大腦,生產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也是一種困境。

但是我還是堅持,一定有辦法讓作品變得不無腦、尊重女性,依舊看起來很爽的。

就像那隻雞、那隻兔子,它們是可以不用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