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經濟學人:2025大勝後 習近平2026麵臨三大誘惑…

經濟學人:2025大勝後 習近平2026麵臨三大誘惑…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11-19 14:39: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經濟學人:2025大勝後 習近平2026麵臨三大誘惑…

China News Service, CC BY 3.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刊發在經濟學人的2026年展望欄目。在經曆了相當成功的2025年後,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在2026年將麵臨誘惑重重的一年。

迄今為止,他們在特朗普的貿易戰中打得一手好牌,有效緩衝了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進行了靈巧的反擊,並在其他方麵采取了靜觀其變的策略,任由白宮主導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解構加速進行。

但驕傲自滿始終困擾著中國共產黨。到了2026年,習近平將更容易受到誘惑,更加強勢地捍衛中國利益。這將在三大領域帶來冒進風險:貿易、台灣,以及中國主導的全球新規則。

沒有人認為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會輕鬆,但對中國而言,局勢發展得相當不錯。盡管麵臨關稅和艱難的房地產行業調整,中國經濟仍實現了約5%的增長。消費者信心雖然低迷,但民營部門的風險偏好顯著上升。

到2025年11月,MSCI中國指數以美元計超越了標普500指數,中國在IPO中募集的資本也超過了華爾街。所謂“中國不具投資價值”的論調不攻自破。

習近平十年來一直在推動中國擺脫外部卡脖子、增強自給能力的戰略,貿易戰反而證明了他是成功的。本土芯片製造商和人工智能企業在2025年蓬勃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貿易占比升至令人矚目的30%。中國石油儲備創下12億桶的紀錄。

2025年10月,習近平與特朗普時隔六年再次會晤,提出了符合“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的芬太尼和大豆方麵的協議,但在以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工業霸權藍圖上毫不讓步。

2026年3月發布的中國新五年規劃將在這一目標上進一步加碼。

中國的高超手腕確實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要記往習近平時代也多次出現過度自信的表現。早先的“戰狼外交”就是一例,完全是適得其反,“共同富裕”整治權貴資本主義反而打壓了企業家精神,“清零政策”也持續太久。

為什麽會發生這些情況尚不明確,但外界普遍懷疑,是因為在威權體製下,受壓製的官員不敢質疑習近平不切實際或模糊的想法,反而過度執行。

這種係統性傾向在2026年可能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首先,如果習近平在科技工業領域的攻勢過於激進,後果可能嚴重。隨著中國貿易從美國轉向其他地區,2025年前九個月,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11%。到2025年底,德國對中國的年度貿易逆差接近1000億美元。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計劃到2026年底在歐洲開設2000家門店。

如果中國繼續向全球大量傾銷商品,西方國家將因去工業化恐慌而再次加征關稅。

第二個可能出現過度自信的領域是台灣。美國情報機構認為,習近平已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攻台能力。2027年正是中共召開下一次五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屆時接班人問題將成為焦點。

部分顧問可能會認為,2026年發動一場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攻勢——例如實行海上檢查但未達到封鎖的程度,時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利。

特朗普對防衛台灣的態度曖昧,美國的懲罰性關稅威脅已失效,台灣(中華民國)內部選民分裂,而中國已經獲得大約70個國家支持通過“所有”方式實現統一。

在特朗普時代,這種緊張局勢的升溫尤其危險,可能引發美國盟友為防止被拋棄而掀起地區軍備競賽。

在權衡貿易和台灣問題的同時,習近平也可能更積極地提出由中國主導的新一套全球規則,以取代他眼中正在衰敗的西方規則。到2025年底,這種第三種類型的冒進已經顯現:中國啟動了“全球治理倡議”,試圖為金融、人工智能、氣候和太空製定新規則,並提出全球稀土強製許可製度,用於高科技製造業。

雖然這種域外影響力的投射模仿了美國的做法,但在2026年依然會遭到普遍的反感,尤其是在那些擔心依賴一個威權國家的民主國家中更為不受歡迎。

如果習近平足夠審慎,他將會抵製這些誘惑。他可能會控製中國內部過剩的工業產能,減緩出口增長,刺激內需;在台灣問題上觀望,等待形勢進一步向有利方向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能夠提供支付係統、清潔技術、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全球基礎設施服務,而不對客戶施加壓力。

原因並非中國必然信奉克製,而是因為特朗普那套,在瓦解西方主導的貿易和安全體係方麵,可能比中國還要高效。

到2026年11月,習近平和特朗普第一次通話將整整過去十年。那時習近平曾表示,雙方同意“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實現雙贏合作”。但現實並未如此發展。

如果,中國能夠抵住誘惑,將有望在2026年結束時進一步鞏固優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大騙子成了首席科學家引關注,起底郭某…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國大使館前 日本人用音響放"館長咆哮習近平"
美少女遊輪神秘死亡 屍體被藏床底 凶手是繼母之子?!
高中學曆“逆襲”成大學博導 如何騙過層層審核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日交鋒,是否需要顧及外交禮儀
“閉嘴,閉嘴,蠢豬!” 特朗普辱罵女記者輿論大嘩
那個開日係車被“愛國青年”砸穿腦袋的中國人
解放軍發MV 放話:敵人都別太狂 最好乖乖舉手投降…
特朗普讓北京知道,中國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中方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印度商家躍躍欲試
路透:美國要烏克蘭認了 用割地與裁軍換停戰
華人爸“母語被登記成普通話”失監護權 奪子11年 今終翻案
AI泡沫化?黃仁勳提出3大重點反駁:AI已不可逆
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垮塌了3座特大橋
"城堡法"並非無敵!清潔婦誤闖遭槍殺 屋主被起訴
德州警方34年懸案 一群大學生接手 直接破了
以前從銀行取一萬塊有多快,那就知道現在取一萬塊錢有多慢
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狂飆62%!黃仁勳:這不是泡沫
華裔男生離奇墜軌 無監控無證人無記錄 家屬無法接受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經濟學人:2025大勝後 習近平2026麵臨三大誘惑…

加美財經 2025-11-19 14:39:57



經濟學人:2025大勝後 習近平2026麵臨三大誘惑…

China News Service, CC BY 3.0 , via Wikimedia Commons

本文刊發在經濟學人的2026年展望欄目。在經曆了相當成功的2025年後,習近平和中國領導層在2026年將麵臨誘惑重重的一年。

迄今為止,他們在特朗普的貿易戰中打得一手好牌,有效緩衝了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衝擊,進行了靈巧的反擊,並在其他方麵采取了靜觀其變的策略,任由白宮主導的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解構加速進行。

但驕傲自滿始終困擾著中國共產黨。到了2026年,習近平將更容易受到誘惑,更加強勢地捍衛中國利益。這將在三大領域帶來冒進風險:貿易、台灣,以及中國主導的全球新規則。

沒有人認為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會輕鬆,但對中國而言,局勢發展得相當不錯。盡管麵臨關稅和艱難的房地產行業調整,中國經濟仍實現了約5%的增長。消費者信心雖然低迷,但民營部門的風險偏好顯著上升。

到2025年11月,MSCI中國指數以美元計超越了標普500指數,中國在IPO中募集的資本也超過了華爾街。所謂“中國不具投資價值”的論調不攻自破。

習近平十年來一直在推動中國擺脫外部卡脖子、增強自給能力的戰略,貿易戰反而證明了他是成功的。本土芯片製造商和人工智能企業在2025年蓬勃發展,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貿易占比升至令人矚目的30%。中國石油儲備創下12億桶的紀錄。

2025年10月,習近平與特朗普時隔六年再次會晤,提出了符合“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的芬太尼和大豆方麵的協議,但在以國家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工業霸權藍圖上毫不讓步。

2026年3月發布的中國新五年規劃將在這一目標上進一步加碼。

中國的高超手腕確實容易讓人產生錯覺,要記往習近平時代也多次出現過度自信的表現。早先的“戰狼外交”就是一例,完全是適得其反,“共同富裕”整治權貴資本主義反而打壓了企業家精神,“清零政策”也持續太久。

為什麽會發生這些情況尚不明確,但外界普遍懷疑,是因為在威權體製下,受壓製的官員不敢質疑習近平不切實際或模糊的想法,反而過度執行。

這種係統性傾向在2026年可能以多種方式表現出來。

首先,如果習近平在科技工業領域的攻勢過於激進,後果可能嚴重。隨著中國貿易從美國轉向其他地區,2025年前九個月,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出口同比增長11%。到2025年底,德國對中國的年度貿易逆差接近1000億美元。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計劃到2026年底在歐洲開設2000家門店。

如果中國繼續向全球大量傾銷商品,西方國家將因去工業化恐慌而再次加征關稅。

第二個可能出現過度自信的領域是台灣。美國情報機構認為,習近平已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攻台能力。2027年正是中共召開下一次五年一次的全國代表大會,屆時接班人問題將成為焦點。

部分顧問可能會認為,2026年發動一場對台灣的“灰色地帶”攻勢——例如實行海上檢查但未達到封鎖的程度,時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利。

特朗普對防衛台灣的態度曖昧,美國的懲罰性關稅威脅已失效,台灣(中華民國)內部選民分裂,而中國已經獲得大約70個國家支持通過“所有”方式實現統一。

在特朗普時代,這種緊張局勢的升溫尤其危險,可能引發美國盟友為防止被拋棄而掀起地區軍備競賽。

在權衡貿易和台灣問題的同時,習近平也可能更積極地提出由中國主導的新一套全球規則,以取代他眼中正在衰敗的西方規則。到2025年底,這種第三種類型的冒進已經顯現:中國啟動了“全球治理倡議”,試圖為金融、人工智能、氣候和太空製定新規則,並提出全球稀土強製許可製度,用於高科技製造業。

雖然這種域外影響力的投射模仿了美國的做法,但在2026年依然會遭到普遍的反感,尤其是在那些擔心依賴一個威權國家的民主國家中更為不受歡迎。

如果習近平足夠審慎,他將會抵製這些誘惑。他可能會控製中國內部過剩的工業產能,減緩出口增長,刺激內需;在台灣問題上觀望,等待形勢進一步向有利方向發展;向世界展示中國能夠提供支付係統、清潔技術、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等全球基礎設施服務,而不對客戶施加壓力。

原因並非中國必然信奉克製,而是因為特朗普那套,在瓦解西方主導的貿易和安全體係方麵,可能比中國還要高效。

到2026年11月,習近平和特朗普第一次通話將整整過去十年。那時習近平曾表示,雙方同意“以建設性方式管控分歧,實現雙贏合作”。但現實並未如此發展。

如果,中國能夠抵住誘惑,將有望在2026年結束時進一步鞏固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