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全球資產集體暴跌,誰是罪魁禍首?

全球資產集體暴跌,誰是罪魁禍首?

文章來源: 吳曉波頻道 於 2025-11-19 09:14:5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長期是一台稱重機。”

——本傑明·格雷厄姆

全球資產集體暴跌,誰是罪魁禍首?

 文 / 巴九靈

“4000點是收費站,停車場,風向標。不管你是上去,下來,還是停著不動,都是要收費的。”

“像今天這樣的日子,我很慶幸自己把資金分散投資於黃金+微盤+紅利+可轉債+QDII+比特幣上。因為這讓我能夠在六種不同的策略上虧錢。”

隨著全球大類資產的連續調整,各大投資群內的投資者都坐不住了,各種關於股市、黃金、數字貨幣的段子滿天飛。

盡管2025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牛市”,但是最近幾天的調整,卻讓許多人,尤其是新手投資者感到十分地“肉痛”。

全球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是黑天鵝作怪還是“不要慌,隻是技術性調整?”

今天的文章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全球資產殺跌潮

先來看看讓大家集體破防的全球各大資產走勢。

影響最大的是美股。本周,它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瓊斯下跌1.18%,納斯達克下跌0.84%,標準普爾指數下跌0.92%。三大指數均出現加速下跌走勢。

周二,美股三大指數繼續大幅度低開。截至目前,道瓊斯指數已出現罕見的四連跌,最大跌幅為1.45%,標普最大跌幅為1.47%,納斯達克指數跌幅一度擴大至2%。

技術派看圖分析指出: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跌破50日移動均線,這是138個交易日以來的首次失守,釋放出強烈的看跌信號。



另一大重災區是加密貨幣。比特幣從10月份的12.6萬美元開始下跌,並一度跌破9萬美元。

這不僅抹去2025年來的全部漲幅,而且下跌趨勢仍在進一步加劇,一股恐慌情緒在市場中開始蔓延,甚至有人喊出加密貨幣市場正在“崩盤”。



亞太股市也沒好到哪裏去,昨日亞太股市全軍覆沒,其中跌幅最大的就是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跌幅高達3.22%,超過70%個股出現下跌,創下4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港股和A股也同樣出現下跌。昨日,上證指數下跌0.81%,收獲三連陰,恒生指數下跌1.72%,也是連跌了三天,但縱觀全球市場,表現已經算得上較為“堅挺”。



日本股市暴跌

有意思的是,作為風險資產的“競爭對手”——黃金,也沒能扛住。

截至11月18日周四下午,倫敦現貨黃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這是現貨黃金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滬金主連收盤也下跌1.33%,連續走出“三連陰”。

換言之,不管是此前高歌猛進的科技股和加密貨幣,還是今年暴漲的避險資產黃金,所有資產類別都沒能在這次拋售潮中幸免。



誰是罪魁禍首?

誰才是本輪全球資產殺跌的罪魁禍首?這個鍋恐怕先得由美聯儲來背。

11月以來,美聯儲的降息概率出現了“過山車”。10月底美聯儲降息以後,市場普遍預期12月份美聯儲將繼續降息,降息概率一度高達90%。

但近期,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德、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等重量級官員接連發表鷹派言論,導致市場預期開始逆轉,根據“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12月份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僅有44%。

宏觀策略師Henry Allen認為,美聯儲的“鷹派轉向”是市場近期劇烈動蕩的主要因素。

從曆史來看,過去10年間的大規模資產拋售,都是因為美聯儲采取了更加強硬的姿態。

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全球資本的流動性和資產價格。

比如預計利率將會更長時間保持高位,美元指數會走強。此外,借貸成本的增加會抑製風險偏好,對美國股市,黃金等其他非美資產造成壓力。

由此造成的流動性緊張則會無差別地席卷所有資產。



10月29日,美聯儲宣布再次降息

除了美聯儲的鍋,還有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那就是以英偉達為代表的“AI風向標”。

北京時間11月20日早上,英偉達將會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作為AI芯片的提供者和龍頭股,英偉達的財報不僅代表著一家市值4.4萬億美元公司的業績,同樣可視為全球AI行業,乃至整個美股的風向標。



圖源:網絡

從財報前各大機構的動作來看,英偉達的處境非常不妙,甚至可以說一夜之間,全球都在“做空英偉達”。

矽穀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旗下的對衝基金清空了全部的53萬股英偉達股票,打響了戳破“泡沫”的第一槍。日本軟銀10月宣布賣出英偉達股票,套現58.3億美元,而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也砍掉了自己持有的65%的英偉達倉位。

電影《大空頭》原型投資者Michael Burry此前也大舉買入英偉達的看跌期權。

市場擔憂英偉達難以給出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於是紛紛提前看空做空AI公司,從而影響了美股,乃至全球AI行業股價。

第三個原因自然是日本釋放的“黑天鵝”。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或武力介入台海問題。中方隨即展開強硬反製:外交部、駐日使館等密集召見日方進行嚴正交涉。

隨後,文旅部發布赴日旅遊安全提醒,教育部同步發布留學預警,勸阻中國遊客赴日。此舉將重創依賴中國遊客的日本旅遊業。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受此影響,11月18日,日經225指數暴跌3.22%,創4月以來最大跌幅,資生堂、三越伊勢丹、日航等消費與旅遊相關企業股價大幅下挫。野村研究所預估,中國遊客暫停赴日將致日本損失2.2萬億日元,拖累GDP下降0.36%。

此外,在經濟方麵,高市早苗正在考慮推行一項高達17萬億日元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然而由於日本本身就是負債率高企的國家,這引發了市場對於日本債務危機的擔憂。再加上日本三季度GDP下跌1.8%,美國關稅導致出口收縮等影響,日本國債出現了罕見的大跌。

截至周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至1.751%,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債券收益率越高,說明投資者拋售得越厲害,很顯然,國際投資者針對日本國債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對於全球流動性而言,日本國債一向以低利率和穩定性著稱,如果日本國債遭到拋售,這意味著日元“套利交易”的逐漸解體,再加上跨市場溢出效應的傳導,將對全球流動性造成巨大影響。

千萬不要小看日債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策略師Albert Edwards甚至警告稱,日本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可能引發“全球金融末日。”



何時能塵埃落定?

從目前來看,懸在全球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共有三把,但是它們最終下落的時間並不相同。

比如英偉達的財報將會在北京時間11月20日5點20分出爐。市場將會關心英偉達的AI芯片供應情況,AI訂單是否依然強勁的明確信號。

瑞穗證券股票交易董事總經理甚至表示:“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公司將發布財報,整個AI交易的成敗都在此一舉。”

巧合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重要轉折點同樣是在星期四。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BLS)表示,因為美國政府關門而推遲的9月份非農數據,將於美東時間11月20日8:30分發布。11月21日將發布9月份實際薪資等數據。



眾議院投票決定結束美國政府停擺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國政府10月1日開始停擺,本次勞工部統計局並不能給出完整的經濟數據,比如10月份的CPI數據就並不能確保發布。

此外,目前的美聯儲更加在意9月份失業率以及10月份非農就業率和失業率,所以就算是9月份非農數據在明天出爐,也很難讓美聯儲做出“就業冷卻”的判斷。

所以,這柄劍,隻會先落下來一半,剩下的,就得看美國勞工部補齊殘缺數據的效率了。

至於日本方麵,則是變數最大的一個。

因為高市早苗之前是安倍晉三的盟友,她推行的經濟政策很像“安倍經濟學”,而安倍經濟學主張通過大規模經濟刺激來推動經濟增長。

但消息出爐以後,日元匯率的不斷貶值,以及日本國債利率的上升,顯然會給高市早苗帶來壓力,加劇日本的債務負擔。

從外部來看,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敦促高市早苗,給予日本央行調整政策以應對通脹的空間。貝森特不同尋常的表態非常罕見,這意味著,日本最後的決策也將受到貝森特的影響。從而給本就複雜的日本貨幣政策,加入了新的變數。

目前,高市早苗決定,下周將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進行會晤,探索未來政策的路徑。所以日本未來的貨幣政策和路徑如何,就得看兩個人談得如何了。



A股能否重回4000點?

接下來,再聊聊大家關心的A股。

當下,滬指最低點已經跌至3926.59點,可以說距離3900點保衛戰打響,隻有一步之遙。那麽,股民們一直盼望的4000點,我們還能奪回來麽?



11月18日,上海,大屏顯示股市行情

從上述的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降息預期的降低對A股影響較大,美股下跌,亞太跟跌,A股承壓的傳導鏈條讓後續A股的表現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

從A股內部來看,指數也有調整的需求。

財聯社認為,目前來看A股整體依然處於弱勢整理結構之中,短線尚未出現明確的止跌企穩信號。不過隨著指數下跌,市場短期風險得到了集中釋放,且創業板和深成指已經跌至60日均線附近,有望得到一定支撐。

國信證券認為,隨著年末行情的到來,市場往往會對“高低切換”有較高的關注度。年末資金傾向於切換投資市場至下一年度,並提前展開相關布局,這就導致資金出現調倉換股和“估值切換”。

此外,由於今年A股整體表現不錯,部分機構由於出於年末考核等原因,四季度的持倉會更偏向於穩健。那麽在調倉換股之中就會推動市場風格的切換。

當然,我們也無需對指數未來的表現過於悲觀。

談及A股後市走勢,中金公司認為,各種因素短期尚不足改變中國股票的上漲趨勢,預計2026年內外流動性總體維持寬鬆,為市場提供有利環境,建議明年上半年超配中國股票。

招商證券表示,股市上行斜率有所放緩,但並不意味著行情的結束;銀河證券則表示,“在板塊輪動中,可關注反內卷、紅利等主題機會,其中科技主題可關注補漲細分及產業趨勢的催化。”

而縱觀各大券商的研究報告來看,絕大多數機構對A股的後市表現,都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黃金還能避險麽?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按理來說應該在股市大跌的時候逆勢上漲,那麽為何這次,“避險資產”也不避險了呢?

期貨經紀公司Altavest聯合創始人邁克爾·阿姆布魯斯特認為:當股市等風險資產開始下跌時,市場流動性開始緊張,股市拋售導致追加保證金的需求。

此時,投資者會傾向於變賣黃金等盈利的資產籌集現金,這導致黃金這樣的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的走勢趨同。



黃金投資

我們再來看黃金的基本麵,最近發生的種種大事,比如美聯儲降息預期下滑,美國政府43天停擺擾亂了關鍵經濟數據的發布等等都限製了黃金短期內的上行。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美元指數強勢將會加劇美元流動性的緊張,讓投資者被迫拋售所有資產來換取現金。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鷹派政策,那麽流動性危機將會蔓延至其他金融領域,甚至引發企業債務違約等係統性風險。

所以黃金變得不避險的根本原因,是它被當作現金變賣拋售。這也是市場正在進行一輪深層次的“流動性壓力測試”的表現。

再說一個反常識的知識,我們一致認為的“避險資產”黃金,其實並不避險,相反,他是絕對的高風險資產。

從曆史數據來看,黃金的波動性遠超債券等固定收益率產品,遇到最近這樣的黃金牛市,金價可以輕鬆翻倍,遇到熊市,跌幅也可以超過50%。

所以,雖然黃金擁有顯著的長期價值,但是中短期來看卻有很強的波動性,以及複雜性。談到真正的避險資產,短期國債或者貨幣基金這類隨時能夠變現的現金等價物,才是真正的高流動性避險資產。

針對黃金未來的走勢,瑞銀策略師認為,黃金有望在2026—2027年間某個階段創出5000美元/盎司的曆史高位。

廣發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表示,黃金短期點位仍不低,且波動率較大。若無超預期因素刺激,預計倫敦金年底前將盤整震蕩,2026年一季度後再創新高。



結語

“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長期是一台稱重機。”

無論英偉達財報揭示的AI風向,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鷹鴿搖擺,還是日本的債務風險,都預示著在短期內,波動仍是主旋律。

但在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看來,市場的喧囂和短期波動終將回歸理性,那些真正擁有價值的公司和資產,最終會被“稱”出其應有的分量。

畢竟,投資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穿越牛熊、抵禦人性的馬拉鬆,真正的優質資產和理性投資者,會在風暴之後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本篇作者 | 王振超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大騙子成了首席科學家引關注,起底郭某…
中國外交部官員解釋“插兜送客”:天冷 不便握手
中國大使館前 日本人用音響放"館長咆哮習近平"
美少女遊輪神秘死亡 屍體被藏床底 凶手是繼母之子?!
高中學曆“逆襲”成大學博導 如何騙過層層審核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日交鋒,是否需要顧及外交禮儀
“閉嘴,閉嘴,蠢豬!” 特朗普辱罵女記者輿論大嘩
那個開日係車被“愛國青年”砸穿腦袋的中國人
解放軍發MV 放話:敵人都別太狂 最好乖乖舉手投降…
特朗普讓北京知道,中國已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
中方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印度商家躍躍欲試
路透:美國要烏克蘭認了 用割地與裁軍換停戰
華人爸“母語被登記成普通話”失監護權 奪子11年 今終翻案
AI泡沫化?黃仁勳提出3大重點反駁:AI已不可逆
今年以來,中國已經垮塌了3座特大橋
"城堡法"並非無敵!清潔婦誤闖遭槍殺 屋主被起訴
德州警方34年懸案 一群大學生接手 直接破了
以前從銀行取一萬塊有多快,那就知道現在取一萬塊錢有多慢
英偉達第三財季營收狂飆62%!黃仁勳:這不是泡沫
華裔男生離奇墜軌 無監控無證人無記錄 家屬無法接受
中國突然再次宣布:停止進口日本水產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全球資產集體暴跌,誰是罪魁禍首?

吳曉波頻道 2025-11-19 09:14:54

“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長期是一台稱重機。”

——本傑明·格雷厄姆

全球資產集體暴跌,誰是罪魁禍首?

 文 / 巴九靈

“4000點是收費站,停車場,風向標。不管你是上去,下來,還是停著不動,都是要收費的。”

“像今天這樣的日子,我很慶幸自己把資金分散投資於黃金+微盤+紅利+可轉債+QDII+比特幣上。因為這讓我能夠在六種不同的策略上虧錢。”

隨著全球大類資產的連續調整,各大投資群內的投資者都坐不住了,各種關於股市、黃金、數字貨幣的段子滿天飛。

盡管2025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牛市”,但是最近幾天的調整,卻讓許多人,尤其是新手投資者感到十分地“肉痛”。

全球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麽事?是黑天鵝作怪還是“不要慌,隻是技術性調整?”

今天的文章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全球資產殺跌潮

先來看看讓大家集體破防的全球各大資產走勢。

影響最大的是美股。本周,它遭遇“黑色星期一”:道瓊斯下跌1.18%,納斯達克下跌0.84%,標準普爾指數下跌0.92%。三大指數均出現加速下跌走勢。

周二,美股三大指數繼續大幅度低開。截至目前,道瓊斯指數已出現罕見的四連跌,最大跌幅為1.45%,標普最大跌幅為1.47%,納斯達克指數跌幅一度擴大至2%。

技術派看圖分析指出:標普5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跌破50日移動均線,這是138個交易日以來的首次失守,釋放出強烈的看跌信號。



另一大重災區是加密貨幣。比特幣從10月份的12.6萬美元開始下跌,並一度跌破9萬美元。

這不僅抹去2025年來的全部漲幅,而且下跌趨勢仍在進一步加劇,一股恐慌情緒在市場中開始蔓延,甚至有人喊出加密貨幣市場正在“崩盤”。



亞太股市也沒好到哪裏去,昨日亞太股市全軍覆沒,其中跌幅最大的就是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跌幅高達3.22%,超過70%個股出現下跌,創下4月份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

港股和A股也同樣出現下跌。昨日,上證指數下跌0.81%,收獲三連陰,恒生指數下跌1.72%,也是連跌了三天,但縱觀全球市場,表現已經算得上較為“堅挺”。



日本股市暴跌

有意思的是,作為風險資產的“競爭對手”——黃金,也沒能扛住。

截至11月18日周四下午,倫敦現貨黃金一度跌破4000美元/盎司,這是現貨黃金連續四個交易日下跌。滬金主連收盤也下跌1.33%,連續走出“三連陰”。

換言之,不管是此前高歌猛進的科技股和加密貨幣,還是今年暴漲的避險資產黃金,所有資產類別都沒能在這次拋售潮中幸免。



誰是罪魁禍首?

誰才是本輪全球資產殺跌的罪魁禍首?這個鍋恐怕先得由美聯儲來背。

11月以來,美聯儲的降息概率出現了“過山車”。10月底美聯儲降息以後,市場普遍預期12月份美聯儲將繼續降息,降息概率一度高達90%。

但近期,堪薩斯城聯儲主席施密德、達拉斯聯儲主席洛根等重量級官員接連發表鷹派言論,導致市場預期開始逆轉,根據“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12月份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僅有44%。

宏觀策略師Henry Allen認為,美聯儲的“鷹派轉向”是市場近期劇烈動蕩的主要因素。

從曆史來看,過去10年間的大規模資產拋售,都是因為美聯儲采取了更加強硬的姿態。

美聯儲降息預期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全球資本的流動性和資產價格。

比如預計利率將會更長時間保持高位,美元指數會走強。此外,借貸成本的增加會抑製風險偏好,對美國股市,黃金等其他非美資產造成壓力。

由此造成的流動性緊張則會無差別地席卷所有資產。



10月29日,美聯儲宣布再次降息

除了美聯儲的鍋,還有一個重要的不確定因素,那就是以英偉達為代表的“AI風向標”。

北京時間11月20日早上,英偉達將會發布第三季度財報。作為AI芯片的提供者和龍頭股,英偉達的財報不僅代表著一家市值4.4萬億美元公司的業績,同樣可視為全球AI行業,乃至整個美股的風向標。



圖源:網絡

從財報前各大機構的動作來看,英偉達的處境非常不妙,甚至可以說一夜之間,全球都在“做空英偉達”。

矽穀著名投資人彼得·蒂爾旗下的對衝基金清空了全部的53萬股英偉達股票,打響了戳破“泡沫”的第一槍。日本軟銀10月宣布賣出英偉達股票,套現58.3億美元,而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也砍掉了自己持有的65%的英偉達倉位。

電影《大空頭》原型投資者Michael Burry此前也大舉買入英偉達的看跌期權。

市場擔憂英偉達難以給出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於是紛紛提前看空做空AI公司,從而影響了美股,乃至全球AI行業股價。

第三個原因自然是日本釋放的“黑天鵝”。

近期,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國會稱“台灣有事”可能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暗示或武力介入台海問題。中方隨即展開強硬反製:外交部、駐日使館等密集召見日方進行嚴正交涉。

隨後,文旅部發布赴日旅遊安全提醒,教育部同步發布留學預警,勸阻中國遊客赴日。此舉將重創依賴中國遊客的日本旅遊業。



圖源: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

受此影響,11月18日,日經225指數暴跌3.22%,創4月以來最大跌幅,資生堂、三越伊勢丹、日航等消費與旅遊相關企業股價大幅下挫。野村研究所預估,中國遊客暫停赴日將致日本損失2.2萬億日元,拖累GDP下降0.36%。

此外,在經濟方麵,高市早苗正在考慮推行一項高達17萬億日元的大規模刺激計劃。然而由於日本本身就是負債率高企的國家,這引發了市場對於日本債務危機的擔憂。再加上日本三季度GDP下跌1.8%,美國關稅導致出口收縮等影響,日本國債出現了罕見的大跌。

截至周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攀升至1.751%,創下2008年以來最高水平。債券收益率越高,說明投資者拋售得越厲害,很顯然,國際投資者針對日本國債的安全性提出了質疑。

對於全球流動性而言,日本國債一向以低利率和穩定性著稱,如果日本國債遭到拋售,這意味著日元“套利交易”的逐漸解體,再加上跨市場溢出效應的傳導,將對全球流動性造成巨大影響。

千萬不要小看日債對於全球市場的影響,策略師Albert Edwards甚至警告稱,日本國債收益率持續攀升可能引發“全球金融末日。”



何時能塵埃落定?

從目前來看,懸在全球投資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一共有三把,但是它們最終下落的時間並不相同。

比如英偉達的財報將會在北京時間11月20日5點20分出爐。市場將會關心英偉達的AI芯片供應情況,AI訂單是否依然強勁的明確信號。

瑞穗證券股票交易董事總經理甚至表示:“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公司將發布財報,整個AI交易的成敗都在此一舉。”

巧合的是,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重要轉折點同樣是在星期四。

美國勞工部統計局(BLS)表示,因為美國政府關門而推遲的9月份非農數據,將於美東時間11月20日8:30分發布。11月21日將發布9月份實際薪資等數據。



眾議院投票決定結束美國政府停擺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美國政府10月1日開始停擺,本次勞工部統計局並不能給出完整的經濟數據,比如10月份的CPI數據就並不能確保發布。

此外,目前的美聯儲更加在意9月份失業率以及10月份非農就業率和失業率,所以就算是9月份非農數據在明天出爐,也很難讓美聯儲做出“就業冷卻”的判斷。

所以,這柄劍,隻會先落下來一半,剩下的,就得看美國勞工部補齊殘缺數據的效率了。

至於日本方麵,則是變數最大的一個。

因為高市早苗之前是安倍晉三的盟友,她推行的經濟政策很像“安倍經濟學”,而安倍經濟學主張通過大規模經濟刺激來推動經濟增長。

但消息出爐以後,日元匯率的不斷貶值,以及日本國債利率的上升,顯然會給高市早苗帶來壓力,加劇日本的債務負擔。

從外部來看,美國財長貝森特也敦促高市早苗,給予日本央行調整政策以應對通脹的空間。貝森特不同尋常的表態非常罕見,這意味著,日本最後的決策也將受到貝森特的影響。從而給本就複雜的日本貨幣政策,加入了新的變數。

目前,高市早苗決定,下周將和日本央行行長植田和男進行會晤,探索未來政策的路徑。所以日本未來的貨幣政策和路徑如何,就得看兩個人談得如何了。



A股能否重回4000點?

接下來,再聊聊大家關心的A股。

當下,滬指最低點已經跌至3926.59點,可以說距離3900點保衛戰打響,隻有一步之遙。那麽,股民們一直盼望的4000點,我們還能奪回來麽?



11月18日,上海,大屏顯示股市行情

從上述的外部因素來看,美聯儲降息預期的降低對A股影響較大,美股下跌,亞太跟跌,A股承壓的傳導鏈條讓後續A股的表現受到來自外部的壓力。

從A股內部來看,指數也有調整的需求。

財聯社認為,目前來看A股整體依然處於弱勢整理結構之中,短線尚未出現明確的止跌企穩信號。不過隨著指數下跌,市場短期風險得到了集中釋放,且創業板和深成指已經跌至60日均線附近,有望得到一定支撐。

國信證券認為,隨著年末行情的到來,市場往往會對“高低切換”有較高的關注度。年末資金傾向於切換投資市場至下一年度,並提前展開相關布局,這就導致資金出現調倉換股和“估值切換”。

此外,由於今年A股整體表現不錯,部分機構由於出於年末考核等原因,四季度的持倉會更偏向於穩健。那麽在調倉換股之中就會推動市場風格的切換。

當然,我們也無需對指數未來的表現過於悲觀。

談及A股後市走勢,中金公司認為,各種因素短期尚不足改變中國股票的上漲趨勢,預計2026年內外流動性總體維持寬鬆,為市場提供有利環境,建議明年上半年超配中國股票。

招商證券表示,股市上行斜率有所放緩,但並不意味著行情的結束;銀河證券則表示,“在板塊輪動中,可關注反內卷、紅利等主題機會,其中科技主題可關注補漲細分及產業趨勢的催化。”

而縱觀各大券商的研究報告來看,絕大多數機構對A股的後市表現,都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黃金還能避險麽?

黃金作為“避險資產”,按理來說應該在股市大跌的時候逆勢上漲,那麽為何這次,“避險資產”也不避險了呢?

期貨經紀公司Altavest聯合創始人邁克爾·阿姆布魯斯特認為:當股市等風險資產開始下跌時,市場流動性開始緊張,股市拋售導致追加保證金的需求。

此時,投資者會傾向於變賣黃金等盈利的資產籌集現金,這導致黃金這樣的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的走勢趨同。



黃金投資

我們再來看黃金的基本麵,最近發生的種種大事,比如美聯儲降息預期下滑,美國政府43天停擺擾亂了關鍵經濟數據的發布等等都限製了黃金短期內的上行。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王鵬認為:美元指數強勢將會加劇美元流動性的緊張,讓投資者被迫拋售所有資產來換取現金。如果美聯儲繼續維持鷹派政策,那麽流動性危機將會蔓延至其他金融領域,甚至引發企業債務違約等係統性風險。

所以黃金變得不避險的根本原因,是它被當作現金變賣拋售。這也是市場正在進行一輪深層次的“流動性壓力測試”的表現。

再說一個反常識的知識,我們一致認為的“避險資產”黃金,其實並不避險,相反,他是絕對的高風險資產。

從曆史數據來看,黃金的波動性遠超債券等固定收益率產品,遇到最近這樣的黃金牛市,金價可以輕鬆翻倍,遇到熊市,跌幅也可以超過50%。

所以,雖然黃金擁有顯著的長期價值,但是中短期來看卻有很強的波動性,以及複雜性。談到真正的避險資產,短期國債或者貨幣基金這類隨時能夠變現的現金等價物,才是真正的高流動性避險資產。

針對黃金未來的走勢,瑞銀策略師認為,黃金有望在2026—2027年間某個階段創出5000美元/盎司的曆史高位。

廣發策略首席分析師劉晨明表示,黃金短期點位仍不低,且波動率較大。若無超預期因素刺激,預計倫敦金年底前將盤整震蕩,2026年一季度後再創新高。



結語

“市場短期是一台投票機,長期是一台稱重機。”

無論英偉達財報揭示的AI風向,美聯儲貨幣政策的鷹鴿搖擺,還是日本的債務風險,都預示著在短期內,波動仍是主旋律。

但在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看來,市場的喧囂和短期波動終將回歸理性,那些真正擁有價值的公司和資產,最終會被“稱”出其應有的分量。

畢竟,投資不是百米衝刺,而是一場穿越牛熊、抵禦人性的馬拉鬆,真正的優質資產和理性投資者,會在風暴之後迎來更廣闊的天地。



本篇作者 | 王振超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