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停擺結束後,兩黨圍繞愛潑斯坦案文件展開激烈政治攻防,互相指控對方高層涉案。參眾兩院迅速通過法案強製公開全部案件材料,特朗普迫於黨內壓力轉變立場支持公開。分析指出,此舉旨在利用敏感議題爭奪民意,但將進一步加劇美國社會撕裂和政治鬥爭,成為中期選舉前兩黨博弈的關鍵籌碼。
創紀錄的美國政府“停擺”剛落幕,兩黨便在舊案上展開了新一輪撕扯。
11月12日政府重啟以來,民主黨和共和黨輪番公開愛潑斯坦案部分文件,互相指責對方陣營的高層人物與愛潑斯坦有關聯甚至與其性犯罪有瓜葛。美國富商傑弗裏•愛潑斯坦(Jeffrey
Epstein)的性醜聞案,如同一個揮之不去的“幽靈”,持續在美國政壇上空盤旋。案件牽涉的政商名流之廣,加之愛潑斯坦本人在獄中“神秘死亡”,使其從司法案件異化為美國兩黨互相攻擊、轉移焦點的“政治武器”。
當地時間11月18日,美國參議院批準強製公開愛潑斯坦案文件的法案,為該法案提交給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鋪平了道路。
然而,克裏斯托弗·紐波特大學副教授孫太一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每經記者)直言,愛潑斯坦案檔案即使真的公布了,也隻會進一步加劇社會割裂。“在當前極化的美國,民眾雖一致呼籲公開細節,但這本身反映的仍是美國內部的割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向每經記者表示,特朗普與美國建製派的鬥爭已進入新的高潮階段,政府關門事件正是雙方博弈的直接體現。隨著中期選舉臨近,這場鬥爭進一步升級,愛潑斯坦案文件成為了關鍵的政治攻擊工具,其背後折射的是美國資本分裂與政治生態的深層矛盾。
國會“秒過”愛潑斯坦法案,特朗普“臨陣轉向”
美國政府結束“停擺”以來,愛潑斯坦案文件迅速成為兩黨“互撕”的新戰場。
當地時間11月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反先前立場,呼籲共和黨眾議員投票支持公開愛潑斯坦案文件。
針對特朗普態度的“180度大轉彎”,克裏斯托弗·紐波特大學副教授孫太一向每經記者指出,共和黨內一大批議員在2024年選舉時將公布該檔案表述為重要的議題,而當前不再有政治資本改變立場。
他直言,特朗普在愛潑斯坦案上麵臨著空前的黨內壓力,眾議院共和黨人想要全麵公開該案文件的議員不在少數。“一旦特朗普繼續反對,而最終投票結果又是共和黨內多數議員投了支持票,那給外界的信號便是特朗普已經完全失去對共和黨的掌控,正式成為了跛腳鴨總統。”
18日的眾議院表決給出了答案;427票讚成、1票反對,通過了《愛潑斯坦檔案透明法案》,要求美國司法部公開全部愛潑斯坦案文件的法案。唯一投下反對票的是共和黨眾議員克萊•希金斯。他在表決後通過社交平台解釋稱,該法案會“曝光並傷害成千上萬無辜的人——包括證人、提供不在場證明的人、家屬等”。
參議院隨後通過一致同意程序“秒過”眾議院版本,並承諾一旦眾議院完成手續、法案正式送交,即自動視為通過,直接送交總統特朗普簽字。一位白宮高級官員稱:“法案送達白宮後將被立即簽署。”
愛潑斯坦曾與大批政商名流乃至英國王子安德魯交往密切,2008年就教唆未成年人賣淫認罪,服刑13個月;2019年,他因涉嫌性犯罪再次被捕卻拒絕認罪,同年8月候審期間死在獄中,被判定為“自殺”。特朗普承認他與愛潑斯坦有過交往,但表示雙方已斷絕聯係十餘年,對後者性犯罪行為毫不知情。

特朗普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曾多次宣稱,若自己當選,將公布愛潑斯坦“客戶名單”和案件相關檔案。
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長邦迪曾表示,將很快公布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出人意料的是,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調查局7月7日卻發布聯合備忘錄,認定不存在所謂“客戶名單”,且表示不會發布更多相關文件。特朗普的口風也隨之變化,他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沒有人關心”愛潑斯坦案,甚至聲稱愛潑斯坦案是“民主黨人炮製的騙局”。
此舉引發“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陣營強烈不滿。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瑪喬麗•格林在社交媒體發文說,沒人相信“客戶名單不存在”,如果不公開本案更多信息,特朗普將失去其支持者。前福克斯新聞頻道主持人塔克•卡爾森指責特朗普政府想要“扼殺”真相。
特朗普兩次當選總統,MAGA發揮重要作用。美國明年將舉行國會中期選舉,MAGA的支持對共和黨選情而言同樣重要。
3封郵件“攪動”華盛頓,兩黨攻防再起
當地時間11月12日,美國國會眾議院在休會近兩個月後複會,愛潑斯坦案率先被民主黨人推回到聚光燈下。當天,眾議院監督委員會民主黨少數派在加州議員羅伯特•加西亞帶領下,對外公布了三封來自“愛潑斯坦遺產”的郵件。
這三封郵件篇幅不長,卻共同指向一個核心——特朗普與愛潑斯坦的關係遠比他後來對外宣稱的那種“隻是認識、關係一般”更為密切。郵件中,愛潑斯坦指認特朗普知曉其性犯罪行為,並稱特朗普曾與案件關鍵證人、同時也是受害者之一的弗吉尼婭•朱弗雷“共度數小時”。
共和黨隨即以“對衝戰術”反擊——公布了約兩萬多頁文件。這一“信息洪流”戰術,使輿論不再隻是圍著三封郵件打轉,而是被迫在龐大而複雜的權勢關係網中穿梭:特朗普的名字在檔案中被大量提及,但前總統克林頓、英國王室成員、華爾街高管等各路人物也頻繁出現,於是,民主黨所希望聚焦的焦點被有效攤薄。共和黨借此把民主黨描繪成“從成堆材料裏撿三封對總統最不利的郵件搞政治戲法”,同時將自己包裝成“真正敢一次性放料、讓公眾自行判斷”。
同一批檔案被兩黨選取不同片段、各自指向對方陣營的“要害人物”,愛潑斯坦案從沉寂多時的舊案,重新變成一場“拚文檔、拚敘事”的黨爭攻防。
11月14日,攻防戰進一步升級。特朗普公開表示,自己已要求司法部及其下屬聯邦調查局調查愛潑斯坦與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前財政部長薩默斯、領英聯合創始人裏德•霍夫曼以及摩根大通等多名民主黨人及相關機構的關係。
新華社轉引美國媒體評論稱,這一“點名追查”的動作,明顯是為“對衝”日前由民主黨人公布、指向特朗普本人的愛潑斯坦相關內容的影響——民主黨先借檔案打擊特朗普個人聲譽,共和黨隨即用總統之口把調查矛頭指向民主黨重量級人物。
16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發文稱,近來有關愛潑斯坦案的紛爭是民主黨“極端左派”編織的“騙局”,是為了轉移公眾注意力、令他們忘卻共和黨在結束聯邦政府“停擺”等議題上取得的“巨大勝利”。
同一批檔案在兩黨手中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政治意義:民主黨用其中涉及特朗普的部分來製造壓力,共和黨則放大其中出現的克林頓、薩默斯等名字,把案件包裝成“民主黨精英圈的麻煩”。
撕裂的美國:塵封檔案成兩黨“博弈王牌”
這一輪愛潑斯坦案“熱度”回升,恰與政府重啟同步,兩黨圍繞檔案公開激烈“搶話語權”。
王義桅向每經記者表示,愛潑斯坦案文件的出現為這場建製派與反建製派的鬥爭提供了新的焦點。文件中真假交織的內容,實則是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產物。“建製派試圖將特朗普卷入其中,而特朗普的反擊則是中期選舉前的重要政治動作,雙方都試圖通過這一議題爭取民意支持。”
孫太一也認為,愛潑斯坦案在美國處於全民關注的狀態,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中期選舉周期中“四兩撥千斤”,因此兩黨都試圖將其整合為對自己黨派有利的政治武器。“案件牽涉麵廣,相關人士涵蓋跨黨派精英。但在2024選舉周期中,主要是共和黨在炒作該議題,所以一旦結果公布出來不是完全按照共和黨人的(尤其是特朗普陣營的)劇本走,可能對共和黨的影響會更大一些。這也是政府剛重啟,民主黨就搶先公布檔案中涉特朗普內容的原因。”
在孫太一看來,在當前極化的美國,雖然民眾在愛潑斯坦案上出奇一致地希望公開更多細節,但這本身反映的仍是美國內部的割裂。“共和黨人認為愛潑斯坦案中涉及的都是民主黨精英,而民主黨人則認為愛潑斯坦案裏關於特朗普的相關內容足以讓人們更為清晰地看到特朗普的種種劣跡。”
王義桅總結道,這場持續升級的政治鬥爭正在不斷撕裂美國的政治生態、民意基礎與核心價值觀。民眾對政客的信任度持續下滑,對資本與政治的勾結愈發反感,美國政治的
“肮髒麵” 被進一步暴露在世界麵前,嚴重損害了其國際形象。
本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