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論,中日近期的外交爭端持續升級。(路透資料照)
針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暗示可能軍事介入台海,北京正發動一連串報複行動。美國《紐約時報》17日分析指出,中國此番展示其軍事與經濟實力,其目標似乎是為“震懾日本,迫使其屈服”,並彰顯其超級大國地位。然而,該報也警告,這種侵略性的作法同時也冒著“適得其反”(backfiring)的風險。
《紐約時報》盤點了北京近期的報複行動。自高市早苗發表涉台言論以來,北京已警告中國遊客遠離日本;派遣海警船至釣魚台周邊爭議海域巡邏;並威脅可能暫停與東京的經濟或外交往來。中國外交部17日更宣布,總理李強將不會在本周末的G20峰會上與高市會晤,兩部日本電影在中國的上映日期也被推遲。
報導指出,中國官方媒體也接連發表社論,稱中方采取最大限度的威懾立場至關重要。一個隸屬官媒的部落格帳號發文宣稱,中國在二戰時期遠比現在貧窮都能打敗日本,“現在,我們不僅有鋼鐵意誌,還有鋼鐵洪流”,以此指稱中國的軍事建設。
強硬手段恐引發反彈然而,《紐約時報》分析認為,北京的強硬做法正引發反彈。在日本,政治人物已譴責中國的報複措施“過激”。在國際上,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因在社群媒體上呼籲將高市“斬首”,而在引發廣泛批評後被迫刪文。報導稱,中國過去試圖施加經濟脅迫的作法,也已引發其他國家的警惕。
《紐約時報》也注意到,日本國內輿論在此議題上存在分歧。根據日本共同社的最新民調,有49%的受訪者支持日本在台海衝突中行使集體自衛權,但也有42%的人表示反對。
東京法政大學教授福田圓向該報表示,中國可能注意到了這種民意分裂,並因此感覺“更大膽地”向日本施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