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文章來源: 鳳凰WEEKLY 於 2025-11-12 20:24:0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立冬後,編輯部老G到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家陽台春意盎然,放眼望去全是綠植。

好奇老G正打算隨手亂摸的時候,卻被朋友狠狠製止了。據老G朋友說,這些闊葉綠植不是普通綠植,而是——“熱帶植物”,簡稱熱植。

聽完這個名字,老G並不懂其中的含金量。直到朋友曝出了這些熱植的身價:

這邊一片葉子2000;

那邊一棵幼苗小1萬;

一整個陽台的植物總價在5萬以上......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想想自己的月薪,看看熱植的標價,打工人老G徹底傻眼了。

從朋友家出來,他往工作群裏敲出一個明顯已經過時,但依然經典的自媒體標題:

月入幾萬,才能實現「綠植自由」?



50萬一株的綠植,都是誰在買啊?

深入了解熱植的價格之前,整個編輯部對熱植的想象力都是貧乏的。

比如,我們誰都沒見過50萬一株的龜背竹。



〓圖源小紅書用戶@放牛班的春天-

再比如,跟老G手指頭差不多大的龜背竹小苗,標價35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玩熱植,是個標準的老錢愛好。

熱植圈每隔兩年,就會出現一款統治市場的“C位”植物。

C位植物的價格“上不封頂”。

今年的C位是鹿角蕨。一種適合懸掛或者鑲掛的熱帶植物,每一株“觸手”的形狀都不相同。

下麵這株披著白色絨毛的鹿角蕨,標價整整100萬。



英文名叫“諾娃”的另一株熱植,雖說價格比上一株便宜了85萬,但還是貴到讓人忍不住感慨:

原來這個玻璃櫃子不是在保護植物,而是在保護遊客的錢包。



〓小紅書用戶@娜天有多藍

今年9月的亞洲國際熱植展上,隨便逮住一個人,都可能是鹿角蕨的買家。

比如這位顧客在展會逛了一天,共消費1萬塊錢。

隻買了她背後這株鹿角蕨。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綠植展會裏,買家和賣家的身份很模糊。

人們很難光從錢的角度判斷一個人到底是虧還是賺。

狂熱的綠植愛好者往往遵循以花易花的原則,擺攤就賣了快10萬營業額,但四處采買卻花了30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熱植的價格是門外漢了解熱植的強動力,也是熱植愛好者達成交易的關鍵點。

過氣網紅清倉甩賣的時刻,就是真愛熱植的人瘋狂補倉的節點。

哪怕店家自我介紹“前年價格就跳水了”的花燭,售價依然高達4.8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被展會的消費基本盤狠狠刺激到的老G,不斷安慰自己:這種展會兩年都開不了一次的。

結果編輯部的米粒暗上網一查,卻發現:半個月前,無錫剛開過一場。店家一樣地賣,消費者一樣地買,這就是“熱植”圈的常態。

如果家裏的小花小草好比日常服飾,這種植物展會就是時裝設計展。

純純的圈外人不知道,圈內人天天開party。



看著如此蓬勃的市場和如此厚重的消費能力。

破防的老G再次誠懇發問:難道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沒錢嗎?



毫不誇張地說,隻要入了熱植坑,就連黃金彩票都看不上了。

畢竟,黃金彩票入局多少需要本金。

而熱植,則是名副其實的“開局一顆種,賺錢全靠養”。



熱植,新時代的「中產股票」?

眾所周知,新中產普遍育有二胎。

第一胎是寵物,即“毛孩子”;

第二胎是熱植,即“綠孩子”

孩子這個比喻既是對熱植“熱愛”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熱植“難伺候”的絕對肯定。



〓圖源小紅書用戶@等風來

盡管我們已經知道熱植圈子錢味兒充沛,但很多盯上錢味才入熱植坑的人輕則累個半死。

重則把人累個半死的同時,還把內褲都虧沒了。

熱植市場就好像遊戲飾品市場,雖“熱”,但也極為“動蕩”。

熱植的價值,通常基於它的“品相”。

但“品相”並非一成不變,很多高價買來的植物如果照顧得不好,價格就會因此一落千丈。

有朋友前幾年幾千一片葉子買的白錦龜背竹,隻在家養了幾天,就因為養殖濕度太高,“白錦”褪色了,身價暴跌。



當然,原本品相不好的植物經過悉心照料,也會出現“升值”的情況。

是的,熱植是種“養成係”理財產品。

有朋友春天幾十塊買的小鼻嘎似的鹿角蕨種子,結果養了一個夏天,就快速“出狀態”,轉手賣出去就淨賺幾千。



〓圖源bilibili用戶@麥田的植物空間

還有朋友兩年前4000多元買的龜背竹,通過自己繁育,兩年後已經賣出了3萬多塊錢。

賺錢的同時,母株還在茁壯成長。



某社交平台上一個熱植愛好者發起的1000多人的投票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朋友表示他們花費已經超過1000元。

而且花費超過3萬元的有將近200人。



在市場潛力方麵,熱植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三個月前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5 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傳統的綠植品類幾乎在全麵下滑。

蝴蝶蘭產量雖然增長20%以上,可常規品種價格普遍下滑;

鳳梨、紅掌銷售疲軟;曾經紅極一時的“多肉植物”銷量也在下滑。



可熱植市場的行情,就截然不同了。

觀葉熱帶植物市場規模達到135億元,其中熱帶植物和個性特色綠植占比約30%,預計2025年還將持續攀升。

據“電商在線”報道,淘寶平台熱帶植物的成交已經連續3年增長超過100%。

而且熱植行業的從業者在采訪中表示:

熱植圈的那些離譜高價不僅僅是在炒作,“隻要是你聽到有這個價格的,都能賣出去”。



熱植的吸金傳奇很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像黃金一樣保值。

巨額利潤背後,是無數被不確定性“淹沒”的商家和顧客。

熱帶植物的“造神”和“隕落”周期,其實非常短。

早期的秋海棠,葉子比較紅、顏色特殊的錦化的甚至能賣到幾千元。

但因為比較容易成活,而且易於繁殖,“去年幾千元,今年幾十元”的情況,每年都能見到。

熱植剛剛走紅的時候,龜背竹的錦化品種平均就能賣到上萬元。

但從一片葉子賣2000—3000元,到今天的一片葉子隻要20—30元,隻花了3年。



〓圖源小紅書用戶@酉月西行

熱植也很難被“批量生產”。

即使同一個種類,“品相”導致的價格差距也會讓人大跌眼鏡。

在外行人眼中跟雙胞胎兄弟似的幾棵草,差價都是萬元起,必須有多年從業經驗才把持得住。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熱植不隻是對從業者比較“棘手”,在愛好者手裏也是燙手山芋。

瀏覽網上各種熱植博主,你會發現他們在“推薦新手植物”視頻裏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這個品種,山東/河北/北京以北的地區就不要養了。

大多數熱植生長條件都非常苛刻:

有必須曝曬的,有必須“散射光”曬的;

有室內濕度必須高於40%的,有溫度不能低於十五度的;

有隻能掛著不能躺著的,還有隻能“滴灌”不能噴灌的等等......

環境不達標的情況下,多數植物會陷入亞健康狀態,如果奮力搶救一下還能緩回來。

但昂貴的熱植會直接死掉,而且越貴死得越快。

更別提還有些熱帶植物自帶“次生災害”。

上一個熱門品種的“花燭”就因為長紅蜘蛛,給玩家們整得苦不堪言。



想玩又沒條件在家裏建溫室的朋友,個個都把自己逼成了手工大師:切菜板改裝成掛板,自製滴灌裝置,自製加濕器,自製水苔......

雖說窮養富養都是養,但很顯然:

養熱植的人,都操著養孩子的心。



人,為什麽會斥巨資買綠植?

有句老話叫,人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其實反過來說也一樣成立:

人花不出認知以外的錢。

但這並不意味著,巨額消費帶給人的幸福感一定強於小額花銷。

就在熱植靠高價在中產圈層殺出一條血路的同時,互聯網提起綠植流行的其實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

網友在一座小樓上看到了一種完全覆蓋了樓體和玻璃的植物,茂盛又鮮活,於是向植物博主提問這是什麽植物。

結果博主回答:空心菜。



種植空心菜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吃之前撅兩枝根老的插在土裏,就能蓬勃生長。正是這盆菜讓很多人回想起了自己養綠植的初心:

養出一株鮮活好看、有生命力的植物,僅此而已。

趴在鹿角蕨旁邊看新長的絨毛夠不夠白,蕨的“手形”特不特別......

這些細節或多或少都偏離了養育生命的初心。



其實熱植本身並不是什麽“高不可攀”的東西。

有大量種植者用50塊錢,就把植物們養出了5000塊錢的質感。

不靠別的,全憑耐心和熱情。



反觀中產的“玩具”,大多如此。

拍個照片要比機器鏡頭,焦內畫質銳不銳,焦外光斑圓不圓;

釣魚要比竿子,漁輪順不順,竿子什麽材質;

登山比衣服,跑步比鞋子......

大家因為簡單的愛好進入一個圈子,然後在眾多被創造出的需求和無處不在的攀比中,漸漸開始追逐外在的東西。

從朋友家離開的老G,在我們發稿前也想開了:

不管什麽圈子,“攀比”其實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



癡迷釣魚的他也有過相似的經曆:人在工位,心在釣位。

迫於工作沒法隨時實踐,又實在心癢,隻能在上班時間摸魚,不停瀏覽釣魚裝備和技巧。也正因此,當理論儲備遠遠大於實踐經驗的時候,對“高端釣具”的要求難免就高了起來。

我都了解了這麽多知識了,咬咬牙也買得起好的,難道我就不能寵自己一把嗎?

老G當然也想整天泡在岸邊,釣魚抓餌,在河邊吃點三明治。

但回到現實裏,看著同樣坐在編輯部裏抓耳撓腮的同事們,他突然告訴我:

無論在什麽圈子裏,人們對“高端”的追求,可能帶著一點點“報複”的心理。

因為我們空有一腔熱情的時候,總是沒有錢買像樣“裝備”。

如今有能力對自己好的時候,卻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徹底投身自己的愛好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吳亦凡“無法滿足獄中大哥”遭殺?傳江蘇警方回應網傻眼
曝:富人射殺人類當娛樂!8萬英鎊買命 可射殺孩童…
震驚!伯克利大學爆發衝突 血跡滿地 多人被捕!
中國人在澀穀十字路口大跳群舞 惹怒日本網友
錢誌敏被英國重判 多張家中被捕畫麵曝光




24小時討論排行

“腦袋被驢踢了” 官媒火上澆油破口大罵日本首相
“特朗普知道那些女孩” 愛潑斯坦爆炸郵件再掀風暴
全麵替代,英偉達幻滅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中國海軍"福建號"正式入列服役向台海及美國釋放什麽信息
日本政界大佬表示:“高市首相極其危險”
紐約淪陷?當孩子笑罵父母“愚昧” 文明正在崩塌…
中美貿易戰 川普手上隻剩一張打不出去的牌
太子集團案,中國控美國以"國家級駭客"盜陳誌比特幣
福山點破美國困局:免費公交救不了紐約 唯一出路是…
澤倫斯基親信涉貪1億美元潛逃 7人遭起訴5員被逮
川普:很多盟友都不算是“朋友” 佔便宜比中國多
他34天從北京跑步到上海:跑廢5雙鞋 網友質疑假跑
特朗普為何極力鼓吹“全民分紅”?
人民日報吹捧習近平,要求大家做到這四字
某國企員工長期“翻牆”被捕!國家安全部披露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鳳凰WEEKLY 2025-11-12 20:24:05

立冬後,編輯部老G到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家陽台春意盎然,放眼望去全是綠植。

好奇老G正打算隨手亂摸的時候,卻被朋友狠狠製止了。據老G朋友說,這些闊葉綠植不是普通綠植,而是——“熱帶植物”,簡稱熱植。

聽完這個名字,老G並不懂其中的含金量。直到朋友曝出了這些熱植的身價:

這邊一片葉子2000;

那邊一棵幼苗小1萬;

一整個陽台的植物總價在5萬以上......

一株綠植100萬,中產銷金窟又出王炸

想想自己的月薪,看看熱植的標價,打工人老G徹底傻眼了。

從朋友家出來,他往工作群裏敲出一個明顯已經過時,但依然經典的自媒體標題:

月入幾萬,才能實現「綠植自由」?



50萬一株的綠植,都是誰在買啊?

深入了解熱植的價格之前,整個編輯部對熱植的想象力都是貧乏的。

比如,我們誰都沒見過50萬一株的龜背竹。



〓圖源小紅書用戶@放牛班的春天-

再比如,跟老G手指頭差不多大的龜背竹小苗,標價35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玩熱植,是個標準的老錢愛好。

熱植圈每隔兩年,就會出現一款統治市場的“C位”植物。

C位植物的價格“上不封頂”。

今年的C位是鹿角蕨。一種適合懸掛或者鑲掛的熱帶植物,每一株“觸手”的形狀都不相同。

下麵這株披著白色絨毛的鹿角蕨,標價整整100萬。



英文名叫“諾娃”的另一株熱植,雖說價格比上一株便宜了85萬,但還是貴到讓人忍不住感慨:

原來這個玻璃櫃子不是在保護植物,而是在保護遊客的錢包。



〓小紅書用戶@娜天有多藍

今年9月的亞洲國際熱植展上,隨便逮住一個人,都可能是鹿角蕨的買家。

比如這位顧客在展會逛了一天,共消費1萬塊錢。

隻買了她背後這株鹿角蕨。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綠植展會裏,買家和賣家的身份很模糊。

人們很難光從錢的角度判斷一個人到底是虧還是賺。

狂熱的綠植愛好者往往遵循以花易花的原則,擺攤就賣了快10萬營業額,但四處采買卻花了30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熱植的價格是門外漢了解熱植的強動力,也是熱植愛好者達成交易的關鍵點。

過氣網紅清倉甩賣的時刻,就是真愛熱植的人瘋狂補倉的節點。

哪怕店家自我介紹“前年價格就跳水了”的花燭,售價依然高達4.8萬。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被展會的消費基本盤狠狠刺激到的老G,不斷安慰自己:這種展會兩年都開不了一次的。

結果編輯部的米粒暗上網一查,卻發現:半個月前,無錫剛開過一場。店家一樣地賣,消費者一樣地買,這就是“熱植”圈的常態。

如果家裏的小花小草好比日常服飾,這種植物展會就是時裝設計展。

純純的圈外人不知道,圈內人天天開party。



看著如此蓬勃的市場和如此厚重的消費能力。

破防的老G再次誠懇發問:難道世界上隻有我一個人沒錢嗎?



毫不誇張地說,隻要入了熱植坑,就連黃金彩票都看不上了。

畢竟,黃金彩票入局多少需要本金。

而熱植,則是名副其實的“開局一顆種,賺錢全靠養”。



熱植,新時代的「中產股票」?

眾所周知,新中產普遍育有二胎。

第一胎是寵物,即“毛孩子”;

第二胎是熱植,即“綠孩子”

孩子這個比喻既是對熱植“熱愛”的表現,同時也是對熱植“難伺候”的絕對肯定。



〓圖源小紅書用戶@等風來

盡管我們已經知道熱植圈子錢味兒充沛,但很多盯上錢味才入熱植坑的人輕則累個半死。

重則把人累個半死的同時,還把內褲都虧沒了。

熱植市場就好像遊戲飾品市場,雖“熱”,但也極為“動蕩”。

熱植的價值,通常基於它的“品相”。

但“品相”並非一成不變,很多高價買來的植物如果照顧得不好,價格就會因此一落千丈。

有朋友前幾年幾千一片葉子買的白錦龜背竹,隻在家養了幾天,就因為養殖濕度太高,“白錦”褪色了,身價暴跌。



當然,原本品相不好的植物經過悉心照料,也會出現“升值”的情況。

是的,熱植是種“養成係”理財產品。

有朋友春天幾十塊買的小鼻嘎似的鹿角蕨種子,結果養了一個夏天,就快速“出狀態”,轉手賣出去就淨賺幾千。



〓圖源bilibili用戶@麥田的植物空間

還有朋友兩年前4000多元買的龜背竹,通過自己繁育,兩年後已經賣出了3萬多塊錢。

賺錢的同時,母株還在茁壯成長。



某社交平台上一個熱植愛好者發起的1000多人的投票中,有超過三分之二的朋友表示他們花費已經超過1000元。

而且花費超過3萬元的有將近200人。



在市場潛力方麵,熱植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三個月前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5 全國花卉產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傳統的綠植品類幾乎在全麵下滑。

蝴蝶蘭產量雖然增長20%以上,可常規品種價格普遍下滑;

鳳梨、紅掌銷售疲軟;曾經紅極一時的“多肉植物”銷量也在下滑。



可熱植市場的行情,就截然不同了。

觀葉熱帶植物市場規模達到135億元,其中熱帶植物和個性特色綠植占比約30%,預計2025年還將持續攀升。

據“電商在線”報道,淘寶平台熱帶植物的成交已經連續3年增長超過100%。

而且熱植行業的從業者在采訪中表示:

熱植圈的那些離譜高價不僅僅是在炒作,“隻要是你聽到有這個價格的,都能賣出去”。



熱植的吸金傳奇很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可以像黃金一樣保值。

巨額利潤背後,是無數被不確定性“淹沒”的商家和顧客。

熱帶植物的“造神”和“隕落”周期,其實非常短。

早期的秋海棠,葉子比較紅、顏色特殊的錦化的甚至能賣到幾千元。

但因為比較容易成活,而且易於繁殖,“去年幾千元,今年幾十元”的情況,每年都能見到。

熱植剛剛走紅的時候,龜背竹的錦化品種平均就能賣到上萬元。

但從一片葉子賣2000—3000元,到今天的一片葉子隻要20—30元,隻花了3年。



〓圖源小紅書用戶@酉月西行

熱植也很難被“批量生產”。

即使同一個種類,“品相”導致的價格差距也會讓人大跌眼鏡。

在外行人眼中跟雙胞胎兄弟似的幾棵草,差價都是萬元起,必須有多年從業經驗才把持得住。



〓圖源bilibili用戶@圖什麽克

熱植不隻是對從業者比較“棘手”,在愛好者手裏也是燙手山芋。

瀏覽網上各種熱植博主,你會發現他們在“推薦新手植物”視頻裏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這個品種,山東/河北/北京以北的地區就不要養了。

大多數熱植生長條件都非常苛刻:

有必須曝曬的,有必須“散射光”曬的;

有室內濕度必須高於40%的,有溫度不能低於十五度的;

有隻能掛著不能躺著的,還有隻能“滴灌”不能噴灌的等等......

環境不達標的情況下,多數植物會陷入亞健康狀態,如果奮力搶救一下還能緩回來。

但昂貴的熱植會直接死掉,而且越貴死得越快。

更別提還有些熱帶植物自帶“次生災害”。

上一個熱門品種的“花燭”就因為長紅蜘蛛,給玩家們整得苦不堪言。



想玩又沒條件在家裏建溫室的朋友,個個都把自己逼成了手工大師:切菜板改裝成掛板,自製滴灌裝置,自製加濕器,自製水苔......

雖說窮養富養都是養,但很顯然:

養熱植的人,都操著養孩子的心。



人,為什麽會斥巨資買綠植?

有句老話叫,人賺不到認知以外的錢。其實反過來說也一樣成立:

人花不出認知以外的錢。

但這並不意味著,巨額消費帶給人的幸福感一定強於小額花銷。

就在熱植靠高價在中產圈層殺出一條血路的同時,互聯網提起綠植流行的其實是一種完全不同的敘事:

網友在一座小樓上看到了一種完全覆蓋了樓體和玻璃的植物,茂盛又鮮活,於是向植物博主提問這是什麽植物。

結果博主回答:空心菜。



種植空心菜的方法也十分簡單:吃之前撅兩枝根老的插在土裏,就能蓬勃生長。正是這盆菜讓很多人回想起了自己養綠植的初心:

養出一株鮮活好看、有生命力的植物,僅此而已。

趴在鹿角蕨旁邊看新長的絨毛夠不夠白,蕨的“手形”特不特別......

這些細節或多或少都偏離了養育生命的初心。



其實熱植本身並不是什麽“高不可攀”的東西。

有大量種植者用50塊錢,就把植物們養出了5000塊錢的質感。

不靠別的,全憑耐心和熱情。



反觀中產的“玩具”,大多如此。

拍個照片要比機器鏡頭,焦內畫質銳不銳,焦外光斑圓不圓;

釣魚要比竿子,漁輪順不順,竿子什麽材質;

登山比衣服,跑步比鞋子......

大家因為簡單的愛好進入一個圈子,然後在眾多被創造出的需求和無處不在的攀比中,漸漸開始追逐外在的東西。

從朋友家離開的老G,在我們發稿前也想開了:

不管什麽圈子,“攀比”其實都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



癡迷釣魚的他也有過相似的經曆:人在工位,心在釣位。

迫於工作沒法隨時實踐,又實在心癢,隻能在上班時間摸魚,不停瀏覽釣魚裝備和技巧。也正因此,當理論儲備遠遠大於實踐經驗的時候,對“高端釣具”的要求難免就高了起來。

我都了解了這麽多知識了,咬咬牙也買得起好的,難道我就不能寵自己一把嗎?

老G當然也想整天泡在岸邊,釣魚抓餌,在河邊吃點三明治。

但回到現實裏,看著同樣坐在編輯部裏抓耳撓腮的同事們,他突然告訴我:

無論在什麽圈子裏,人們對“高端”的追求,可能帶著一點點“報複”的心理。

因為我們空有一腔熱情的時候,總是沒有錢買像樣“裝備”。

如今有能力對自己好的時候,卻已經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徹底投身自己的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