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4日印發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指出,采取有力舉措防止耕地“非糧化”,切實穩定糧食生產,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不過,河南信陽羅山縣鐵鋪鎮在落實《意見》時打了折扣——位於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該鎮何家衝村、轉蓬村約200畝一般耕地已“非糧化”。
11月6日,上遊新聞(報料郵箱:cnshangyou@163.com)記者看到,一輛3噸多重的越野車駛上已“非糧化”的耕地,如履平地。村民說,荒草下方是細沙,沙下麵是厚土,耕地已經被硬化,無法複耕。

2025年11月6日,河南信陽羅山縣鐵鋪鎮何家衝村的一般耕地“非糧化”,長滿了荒草。上遊新聞記者 沈度 攝
耕地“非糧化”始於一次流轉。
2019年12月,鐵鋪鎮政府與河南探嶽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探嶽公司)簽訂框架協議:探嶽公司投資建設研學基地,鎮政府負責土地征收、幫助流轉。
協議簽訂後,村委會召集村民開大會、鎮村幹部上門做村民工作。村民將承包經營的土地流轉給了村委會,村委會又流轉給了探嶽公司。
鐵鋪鎮官方人士介紹,探嶽公司的研學項目占地1000多畝,其中林地八九百畝、一般耕地約200畝、水塘數十畝、建設用地11畝。“研學項目是上麵引進的,在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打算建的時候認為手續規劃能下來,沒想到手續下不來,項目就黃了,耕地就‘非糧化’了。”該人士說。
目前,鐵鋪鎮政府已給探嶽公司發函要求整改,杜絕耕地“非糧化”。

探嶽公司工商信息。工商網站
國保區內的少年研學項目
工商登記信息顯示,探嶽公司成立於2019年9月,注冊資本100萬元,是一家微型企業。
該公司成立不久後打算在何家衝村、轉蓬村投資建設少年研學項目。
2019年12月5日,鐵鋪鎮政府(甲方)與探嶽公司(乙方)簽訂框架協議載明,乙方投資建設研學基地,甲方負責對乙方項目所需土地的征收工作,幫助乙方流轉土地;甲方積極協助乙方完成項目立項審批及規劃建設許可,以達到國家對投資項目合法、合規的政策要求;甲方因國家政策等不可抗拒因素之外原因違約導致合同解除,甲方須賠償乙方損失;乙方按土地流轉協議,按時交納土地流轉費用。
證據顯示,上述少年研學項目位於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
公開信息顯示,2001年6月,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總麵積4.68萬公頃,區內分布有植物1879種,獸類37種,兩棲爬行類44種,鳥類237種,被譽為“鳥類樂園”。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能否建研學項目?涉事方並未正麵回應上遊新聞記者。
鐵鋪鎮官方人士稱,研學項目是上麵引進的,項目在發改委備案後,探嶽公司打了圍、建了鐵皮房、硬化了土地,山中間開了路,“一開始以為相關手續能辦下來,但最終手續沒辦下來。”
被問及上麵是指羅山縣、還是信陽市時,該官方人士稱“不知道”。
探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研學項目在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內,不在核心區。何家衝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該公司十分看好研學項目,便與鐵鋪鎮展開洽談,最終決定投資建設。
該負責人說:“不是上麵引進的這個項目,是我們去找鎮政府談的。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建研學項目,我們公司當然知道手續嚴苛,但協議上說了鎮政府會協助辦理。要建設這個項目,不是我們想建就建的。”
約200畝耕地被流轉
簽訂框架協議後,探嶽公司著手建設事宜,首先要解決用地。
鐵鋪鎮官方人士介紹,該研學項目可用建設用地僅有11畝,不能滿足建設所需,鎮政府和探嶽公司打算從村民手中流轉土地。
何家衝村幹部接受上遊新聞記者采訪時稱,該村100多畝一般耕地流轉給了探嶽公司。轉蓬村村幹部說,該村六七十畝一般耕地流轉給了探嶽公司。
何家衝七旬老人王希(化名)介紹,2020年年初,村委會召集村民開大會,村幹部動員村民,讓他們把承包經營的一般耕地流轉給村委會,村委會再流轉給探嶽公司建設研學項目。
王希說:“我家有2畝多耕地種著水稻,全家人的口糧靠自己種,想到這我沒同意。”
王希稱,鎮村幹部多次來到家中勸他,說流轉費每年500元一畝,如果自己種,種子要錢、化肥要錢、收割要錢,流轉出去比自己種劃算多了。不要把地看得那麽重,研學項目建成後能帶動旅遊,收入會增多,其他村民都流轉了。
王希說:“我架不住鎮村幹部三番五次做工作,最後還是流轉出去了。”
土地流轉協議顯示,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為30年,即自2020年1月1日起至2050年12月31日止。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費為每年每畝500元,自協議簽訂之日起,流轉費每5年向上遞增10%。流轉期內,村民繼續享有國家給予的有關耕地補貼政策。流轉協議上的甲方是村委會,乙方是村民,鑒證方是村委會。

河南信陽羅山縣鐵鋪鎮何家衝村村民將一般耕地流轉給村委會的協議書。受訪者供圖
上遊新聞記者注意到,流轉協議上明確載明,不能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合同期滿後村委會應無條件恢複耕地原貌。
探嶽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村委會把一般耕地流轉給該公司後,他們種上了油菜和向日葵,建設了臨時建築。
該負責人說:“我們沒動林地,還是原貌。”
耕地“非糧化”
鐵鋪鎮官方人士稱,研學項目黃了後,探嶽公司舉步維艱,給流轉費都困難。“按協議,流轉費是五年一給,現在要給第二個五年了,但這個公司沒錢了。經過催要,該公司才給了第二個五年中的一年流轉費,這個錢還沒發給村民。”
探嶽公司相關負責人說,該公司投入一兩千萬元後,研學項目的相關手續沒批下來,投資大概率打水漂了。2024年,該公司沒有繼續種油菜和向日葵。
耕地一年多沒種,長滿了荒草。
11月6日,王希領著上遊新聞記者來到了他承包的一般耕地前。隻見,耕地上長滿了荒草,高的已超一米,耕地旁是研學項目修建的鐵皮房,房子已鏽跡斑斑,房內髒亂差。

2025年11月6日,河南信陽羅山縣鐵鋪鎮轉蓬村的一般耕地上的燒烤灶連成片,已經荒蕪。上遊新聞記者 沈度 攝
在轉蓬村一塊耕地前,上遊新聞記者看到磚塊砌成的燒烤灶連成片。地已被硬化,一輛3噸重的越野車開上去如履平地。
鐵鋪鎮官方人士稱,流轉給探嶽公司的約200畝耕地已“非糧化”。
看著荒了的耕地,王希痛心不已。他說:“種了一輩子的地,現在想種也種不了,還要買糧吃,土地都被硬化了。我們村是山區,不比平原地區,耕地都是山邊上開出來的,畝數本來就少,現在這個樣子太可惜了。”
信陽市農業農村局官網2025年6月的數據顯示,何家衝村坐落在豫鄂邊界的大別山深處,全村麵積約20平方公裏,耕地麵積450畝,共有8個村民組378戶1343人。也就是說,何家衝村四分之一的耕地已“非糧化”。

何家衝村耕地麵積450畝。信陽市農業農村局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中提到,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鎮政府責令投資公司整改
公開資料顯示,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
鐵鋪鎮兩個村約200畝耕地全荒了,“非糧化”現象存在近兩年,日常監管是否到位?鐵鋪鎮官方人士並未正麵回應此問題。他強調,流轉費比村民耕種的收益要高,山區種糧容易被野豬糟蹋。
村民與村委會簽訂的流轉協議上明確提到不能改變土地的農業用途,但實際上卻改變了。協議是否還需履行?該官方人士未做回應。
該官方人士稱,前幾日,鎮政府給探嶽公司發去函件,函上責令該公司盡快整改,杜絕耕地“非糧化”,要求該公司在2026年3月前讓耕地達到複耕條件。
探嶽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接到鎮政府的函件後,該公司與種糧大戶簽訂了相關協議,將在2026年種上水稻,“後續還給不給村民種水稻,我們還在想,畢竟這個項目投入了那麽多。”
王希說:“還給我們種也行,種糧大戶種也行,一定要種上水稻,明年3月就要種水稻了,地不能再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