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文章來源: C Labs 加密觀察 於 2025-11-09 08:50: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01 紐約真的選了一個“支持社會主義”的市長

2025 年 11 月,美國最大城市紐約選出了它曆史上首位公開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市長——Zohran Mamdani。

他不僅是紐約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市長,也可能是這座城市幾十年來政治立場最“左”的一任。

他的政綱幾乎條條都能觸動普通人的神經:

凍結房租:限製租金上漲,防止房東“隨意漲價”;

免費公交:市政承擔公共交通費用;

城市雜貨店:由政府開設平價連鎖;

公托、公屋普及:將教育、住房重新定義為“公共權利”;

提高富人稅與地產業稅:讓頂層承擔更多財政責任。

這套看似“左得出格”的綱領,其實正擊中了紐約的核心矛盾:生活成本高企、貧富懸殊、年輕人“努力無果”。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02 彼得·蒂爾早有預言:一封2020年的內部郵件

這場政治轉向,其實早在五年前就被矽穀最冷靜的資本家看穿。



在 2020 年一封寫給 Mark Zuckerberg 的內部郵件中,Peter Thiel 寫道:

“當一個人背負太多學貸、買不起房、無法積累資產,他就會在資本主義體係中沒有‘份額(stake)’。而當一個人沒有份額時,他自然會轉而反對這個體係。”

Thiel 不是左派,相反他是矽穀資本主義的守護神,但他比任何人更清楚這個係統正在崩出裂縫。

他說的“stake”,用高情商的話說,就是“無恒產者無恒心”。

用我們加密行業的話說,就是套牢共生~



如果年輕人看不到機會、無法持有資產,他們就會轉向其他敘事。

2025 年紐約選出的“社會主義市長”,正是這封郵件裏的那種反彈。

03 路線對立:技術加速主義 vs 社會主義

當下的美國,分裂得不隻是政黨,更是未來的方向。

一派:技術加速主義(Tech Accelerationism)

代表人物包括 Elon Musk、Peter Thiel、Sam Altman、Marc Andreessen 等人。他們相信科技和資本市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唯一動力,口號是“加速一切”,哪怕要先打破舊製度。

他們認為——政府太慢,選票太笨,隻有算力和資本能讓人類前進。



這幫人按胡適的階級劃分,更多屬於“納稅階級”,善於提高生產力。

另一派: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

以 Bernie Sanders、AOC、Mamdani 等人為代表,強調收入再分配、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平。他們的立場是“修補裂縫”,讓係統重新為普通人服務。

這幫人按胡適的階級劃分,純屬“食稅階級”,善於搞分配。

一個在太空造火箭、搞 AGI;一個在地上蓋公屋、發托育補貼。這就是美國2020年代的路線分裂。

* 但更有趣的是——彼得·蒂爾已經在“用行動回應他自己的預言”

他在 2020 年那封信裏提到,年輕人缺乏資本份額(stake)會反對體係。而現在,他似乎找到了一個新的“stake 機製”——加密貨幣(crypto)。

想想看:

Thiel 早期重倉 Bitcoin

支持 Founders Fund 投資多家 Web3 與 AI 融合項目,

主張讓年輕人“直接持有新體係的份額”,繞過舊金融秩序。

這就是另一種“資本分配邏輯”:如果年輕人買不起房、進不了股市、信不過銀行,那就讓他們在區塊鏈上擁有 stake。

這不是慈善,而是一種新型政治現實主義。

對蒂爾來說,不分點“stake”出去,整個係統可能被社會主義取代。

但是又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銀,最好就是搞出加密貨幣這種新型資產,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04 美國撕裂:曆史最長關門,是兩派拉鋸的結果

截至今天,美國政府已停擺 38 天。

表麵上看是預算僵局,實際上是技術派與社會派的製度對撞。

共和黨內部的“加速派”希望削減開支、放鬆監管、優先扶持AI和加密;

民主黨進步派要求恢複醫保補貼、增加教育和公共支出;

白宮兩邊都有人,但沒有人能讓這兩種未來共存。

於是,政府預算停擺、機構癱瘓、立法凍結——美國的裂痕不再是紅與藍,而是“AI vs Equality”。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歐洲多國喊話:美國趕緊“還錢”!
美參院60:40表決通過協議!可望結束"史上最長"政府關門
剪接川普談話挨轟假新聞,BBC總裁辭職下台
中國進口原研藥退市潮:民眾質疑國產藥品質
美參議院兩黨據報已達成協議,有望結束政府停擺




24小時討論排行

吳亦凡驚傳在獄中死亡 北京官方封口中!
25年來首批美產稀土出廠 貝森特:打破中國"卡脖子"
國會女股神退場!裴洛西海撈1.3億,報酬率16,930%驚呆市場
穆斯林新市長上任 富豪痛批這政策:把紐約變印度
200塊一碗的天價麻辣燙,讓老外重新認識中餐
紅軍城陷落在即,俄軍或迎巴赫穆特後最大勝利
中國發視頻揚言全球通緝沈伯洋 本人憤怒回應
中國舉辦全球盛會!西方巨頭集體缺席
白宮深夜出手!川普赦免"2020假選舉人案"關鍵人物
34歲穆斯林,拿下紐約,要向富人開刀
中國戰狼外交官揚言“砍頭” 高市早苗不撤回言論
甩鍋 失誤 民心流失…川普反擊混亂背後 是更大危機
俄猛轟能源設施!烏克蘭「多地輪流斷電」
何清漣:紐約的社會主義試驗注定以鬧劇收場
中國戰狼薛劍爭議不斷 曾稱以色列是納粹 插手日本選舉
結束政府關門 川普打趴奧巴馬 一次重大勝利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C Labs 加密觀察 2025-11-09 08:50:37
01 紐約真的選了一個“支持社會主義”的市長

2025 年 11 月,美國最大城市紐約選出了它曆史上首位公開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市長——Zohran Mamdani。

他不僅是紐約史上第一位穆斯林市長,也可能是這座城市幾十年來政治立場最“左”的一任。

他的政綱幾乎條條都能觸動普通人的神經:

凍結房租:限製租金上漲,防止房東“隨意漲價”;

免費公交:市政承擔公共交通費用;

城市雜貨店:由政府開設平價連鎖;

公托、公屋普及:將教育、住房重新定義為“公共權利”;

提高富人稅與地產業稅:讓頂層承擔更多財政責任。

這套看似“左得出格”的綱領,其實正擊中了紐約的核心矛盾:生活成本高企、貧富懸殊、年輕人“努力無果”。

曼達尼的崛起,華爾街大佬彼得·蒂爾郵件泄密

02 彼得·蒂爾早有預言:一封2020年的內部郵件

這場政治轉向,其實早在五年前就被矽穀最冷靜的資本家看穿。



在 2020 年一封寫給 Mark Zuckerberg 的內部郵件中,Peter Thiel 寫道:

“當一個人背負太多學貸、買不起房、無法積累資產,他就會在資本主義體係中沒有‘份額(stake)’。而當一個人沒有份額時,他自然會轉而反對這個體係。”

Thiel 不是左派,相反他是矽穀資本主義的守護神,但他比任何人更清楚這個係統正在崩出裂縫。

他說的“stake”,用高情商的話說,就是“無恒產者無恒心”。

用我們加密行業的話說,就是套牢共生~



如果年輕人看不到機會、無法持有資產,他們就會轉向其他敘事。

2025 年紐約選出的“社會主義市長”,正是這封郵件裏的那種反彈。

03 路線對立:技術加速主義 vs 社會主義

當下的美國,分裂得不隻是政黨,更是未來的方向。

一派:技術加速主義(Tech Accelerationism)

代表人物包括 Elon Musk、Peter Thiel、Sam Altman、Marc Andreessen 等人。他們相信科技和資本市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唯一動力,口號是“加速一切”,哪怕要先打破舊製度。

他們認為——政府太慢,選票太笨,隻有算力和資本能讓人類前進。



這幫人按胡適的階級劃分,更多屬於“納稅階級”,善於提高生產力。

另一派: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

以 Bernie Sanders、AOC、Mamdani 等人為代表,強調收入再分配、公共服務和社會公平。他們的立場是“修補裂縫”,讓係統重新為普通人服務。

這幫人按胡適的階級劃分,純屬“食稅階級”,善於搞分配。

一個在太空造火箭、搞 AGI;一個在地上蓋公屋、發托育補貼。這就是美國2020年代的路線分裂。

* 但更有趣的是——彼得·蒂爾已經在“用行動回應他自己的預言”

他在 2020 年那封信裏提到,年輕人缺乏資本份額(stake)會反對體係。而現在,他似乎找到了一個新的“stake 機製”——加密貨幣(crypto)。

想想看:

Thiel 早期重倉 Bitcoin

支持 Founders Fund 投資多家 Web3 與 AI 融合項目,

主張讓年輕人“直接持有新體係的份額”,繞過舊金融秩序。

這就是另一種“資本分配邏輯”:如果年輕人買不起房、進不了股市、信不過銀行,那就讓他們在區塊鏈上擁有 stake。

這不是慈善,而是一種新型政治現實主義。

對蒂爾來說,不分點“stake”出去,整個係統可能被社會主義取代。

但是又舍不得拿出真金白銀,最好就是搞出加密貨幣這種新型資產,反正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04 美國撕裂:曆史最長關門,是兩派拉鋸的結果

截至今天,美國政府已停擺 38 天。

表麵上看是預算僵局,實際上是技術派與社會派的製度對撞。

共和黨內部的“加速派”希望削減開支、放鬆監管、優先扶持AI和加密;

民主黨進步派要求恢複醫保補貼、增加教育和公共支出;

白宮兩邊都有人,但沒有人能讓這兩種未來共存。

於是,政府預算停擺、機構癱瘓、立法凍結——美國的裂痕不再是紅與藍,而是“AI vs Equality”。